第七百二十四章 販奴興起
大明京師皇城乾清宮暖閣,朱慈烺坐在案后細細看着孫傳庭的奏章。
下首是堵胤錫、方孔炤、陳新甲諸人。
三人都是臉帶喜色。
建奴竟然在鐵嶺內訌,自己折損數千眾,不得已向北遷移,等於徹底放棄了遼東。
他們接到奏章,立即前來稟報,這是大事件了。
是大明收復遼東的標誌性大事。
朱慈烺倒也平靜,撫平大捷註定了建奴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可能日後有反覆,但是進程不會改變。
雖然有些勝之不武的感覺,但是朱慈烺不在意。
軍力兵甲錢糧都佔據絕對優勢,走什麼偏鋒,還進行什麼決戰。
那豈不是腦袋秀逗了。
肯定是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否則那是有多蠢。
“陛下,只有一樣,孫相以為還是暫時放棄遼西和遼南,安定海州遼瀋,待得後年騎軍大成后,山海出關取遼西,海州出兵取遼南,微臣以為是否過於謹慎。”
陳新甲建言道。
他以為建奴既然如此避戰,證明損失慘重,無力再戰。
這時候何必如此謹慎。
正該大軍進兵收復失地的時候,現在卻是緩慢的步步為營,謹慎太過,明軍不像是勝利者。
孫傳庭以往不是這般作為的。
‘遼東之事只有孫相作為清楚,此外,朕提點幾位注意,撫平之戰我軍騎軍損失慘重,即使此番送去了數千人,騎軍也不過萬餘,別看大軍好似很多,騎軍卻是遠遠不足,如果進軍三地,萬餘騎軍護佑三地,一地區區數千人,清軍騎軍卻可肆意縱橫,形勢必定極為被動。’
朱慈烺可是有親身體會的。
當日李自成統領百萬眾,氣吞萬里如虎,但是騎軍精銳只有三萬,這就是最致命的短板。
結果遼鎮騎軍在他後方大鬧宮,一路燒殺,完全斷絕了他的糧道,逼迫李自成不得不離開既設戰場開封,前往尋求明軍決戰,到了官軍預設的戰場,這才了有了日後的大捷。
所以別看已經大敗的清軍,籌劃不利,一樣可以讓明軍吃個敗仗。
“陛下所言極是,如果我軍分兵三地,派出官吏胥吏管轄,就是深陷其中,如果清軍騎軍大股前來搶掠燒殺,我軍為了那些官吏百姓,不得不出擊迎戰,怕是要損失慘重,不如步步為營,待得騎軍補充完畢,就是大舉進軍的時候。”
堵胤錫拱手道。
朱慈烺點頭,
“可以告知下,我軍大勝,進入遼瀋,光復遼東了。”
雖然距離那一還有距離,但是朱慈烺還是要發佈捷報,激烈舉國山下的民心士氣,為收復遼東的行動正名。
些許虛報不算什麼了,如果是有些帝王和宰輔撫平大戰時候就會迫不及待的宣佈收復遼東。
他已經很收斂了好不。
三人拱手領命。
“陛下,我等前來還有一個大事,望陛下定奪。”
方孔炤道。
朱慈烺看了看他們三人,意識到不是事,
“講。”
“陛下,近三月來,南洋處置使張煌言兩次上書,言稱南洋一線販賣私奴頻發,很多海商參與其中,就連水師一些軍將也參與其中,形勢極為不妙。”
方孔炤道。
朱慈烺一怔,接着恍然,來了,到底是來了。
他早就想到了這點,南洋一線可能要發生這樣的事。
最起碼西陸跑不了。
很簡單,有巨大的需求。
西陸距離本土遙遠,如果只是依靠本土輸入的流民和佃戶填充,不知道到什麼時候。
很多購置了大量田畝的鄉紳當然急了,很多田畝拋荒呢,人手不足。
雖然登陸的大明人很多,但是絕大多數都是自行開拓自己的田畝,肯定不願意為他人耕作。
所以這些人包括一些購入田畝的海商等不及,必然瞄向了私奴。
這就有個很大的需求在裏面了。
所謂有市場有需求,當然會有產業鏈滿足。
就是現在,西班牙葡萄牙英格蘭法蘭西等國就從非洲搶掠黑奴運往新西班牙和北美等地,開拓田畝,挖掘礦山。
為什麼這樣,還是需求,雇傭白人多少錢,使用黑奴只要給他們粗劣的吃食,其他的根本沒有開銷。
而且一些氣候惡劣的地區開拓田畝或是挖掘礦山,那是必然死饒。
很多白人沒有大價錢不會去做的。
但是黑奴呢,他們被驅趕不得不做這些危險的活計,只要能活下去。
兩種方式成本上來相差十倍百倍,這才是販奴興起的原因,有市場就有需求。
而且這時候白人數量沒有那麼多,必須要黑奴補充。
資本每個毛孔里都滴着血和骯髒的東西,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大明有特殊性,那就是本土還是有眾多的丁口的,只是遠渡重洋,運力相對有限,這個進度必然緩慢,西陸真正的開發,大約要持續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
但是資本有些等不及了。
於是出現了販奴。
朱慈烺看向幾個人,
‘卿等以為此事如何處置。’
‘陛下,將人丁如同牲畜般販賣為奴隸,和建奴等同,荒蠻不堪,於理不合,何以教化,當立即查禁。’
方孔炤旗幟鮮明的反對。
‘行徑卑劣,卻情有可原,畢竟他們大片的田畝撂荒。’
陳新甲為這些人辯解。
“陛下,此行徑極為不堪,更是朽壞朝廷體例,不得不防,然,西陸人手短缺,如果強行禁止,他們會想法自行走私販賣,也是着實讓人頭疼。”
堵胤錫道。
他是太了解了。
比如鹽政,雖然改制后官鹽佔據了主導,但還是有人走而挺險的販賣私鹽,無他,有暴利,為此不怕殺頭。
所以私鹽是屢禁不止,完全禁絕是遙遙無期。
西陸開拓也是如此,強行禁止是表面的,就怕走私盛行了。
朱慈烺也是頭疼,這件事不好處置。
堵胤錫的很對,這件事不能完全禁止,因為需求大,明令禁止,必然有人走向走私。
比如大明禁止開海吧,卻是讓鄭芝龍等走私海商兼海盜大行其道,獲取暴利,朝廷卻是沒太多的收益。
朱慈烺想了想,
“你等商議一個員額吧,每年在西陸投放多少農奴,這個數字要合適,不能完全滿足那些饒需要,但也不能太少,相對平衡吧。”
朱慈烺道。
三人拱手應是。
朱慈烺看出了方孔炤有些失望,可能最失望的是他這個帝王怎麼能贊同豢養私奴呢。
他沒有言聲。
別看朱慈烺是個皇帝,但是他的命令如果違背經濟規律,也會觸礁,還不起什麼作用。
這是歷史上多次證明的,後世一些違背規律的行政命令多了,最後辦了一堆的糟爛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國豬了。
看着三人離去,朱慈烺有些失神,大明走到了如今的這個地步,很多新事物如同那一世般要一一冒出來,有的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