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黃山採風
進入大一第二學期,同學們不再像第一學期那般充滿好奇,想家的情緒也不那麼濃烈了,日子過得平靜,時間就彷彿流逝得飛快,轉眼間過了“五一”,一學期已經過半。
這學期,徐旻老師開的課是《新聞攝影》。課堂里講攝影,形同紙上談兵,儘是些個枯燥的數字和乏味的術語,講課的和聽課的都覺得十分無趣。徐老師就幾次向系裏提出申請,說應該讓這批未來的新聞記者開闊視野,攝影課應當由室內搬到戶外,由戶外拓展到名山大川社會生活。終於申請到了一筆可觀的教學經費,可以帶全班同學去黃山採風。得到這個好消息,同學們都歡欣鼓舞,有同學課堂上就大呼“徐老師萬歲”。年輕的徐老師被學生們的情緒所感染,也表現出極其興奮,一節課沒講別的,專講關於黃山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特別是文人墨客筆下的黃山美景。同學們更是被吊足了胃口。
其實,班裏有一多半同學並沒有相機,採風也只是感知一下自然美景和風土人情,另一方面,這位年輕的老師也想藉機帶這批大一新生遊覽黃山這一天下名山,畢竟窮學生出去玩一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行前,鄧家國組織班委會成員還開了個行前動員會,將全班25名男女同學結成幫扶對子,以保證一周時間外出安全。與鐘山結對子的是方靜。
師生們坐了一夜的火車,清晨抵達黃山。
此行,按計劃花在游山的時間是兩天半,從前山上山,從後山下山。一群年輕人結伴出遊,說說笑笑蹦蹦跳跳地就從一處景點移步到另一處景點,滿眼是新奇,滿心是歡喜,並不覺得很累。鐘山幾個有相機的同學備足了彩色黑白膠捲,迎客松、飛來石、鯽魚背、妙筆生花、始信峰、天都峰……每處著名景點都留下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單照或合影。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的奇松、怪石、雲海,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令來自苦寒之地的鐘山感到震撼,他越發認定自己到距家千里之外的江城上大學決策的英明正確。
第四天,師生們回到了屯溪駐地,徐老師建議同學們可以結伴分散行動,希望回校后每人都能結合自己一路上看到的自然景觀和風土人情寫一篇遊記,文圖可擇優推薦發表在校報上。
晚飯後,方靜悄悄地把鐘山拉到一邊,說明天可以帶他去她的老家,一個徽派建築頗具代表性的古鎮,相信鐘山去了就一定會喜歡上那裏,到那裏採風也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第二天早晨天剛亮,二人就從市區坐上開往古鎮的公共汽車。車行不到一個小時,就來到了方靜所說的小鎮。小鎮依山傍水而建,舉目望去,粉牆黛瓦,猶如青山綠水間隨意點染的幾筆水墨畫,水墨畫與青山就倒映在靜靜的綠水中。這裏不正是陶淵明筆下的那個幽遠的桃花源嗎?也許是因為兩人出來得比較早,小鎮似乎還在一片幽靜中沉睡着。
沿着濕漉漉的石板路前行,走到一處民宿門前,方靜手持銅門環輕輕扣動門板,裏面傳出了應聲。開門的女人身着藍布小褂,青布長褲,與古樸的民居相得益彰,除了年長,模樣與方靜有七八分相似。
“靜靜,你怎麼突然回來了呀?”女人驚訝地問道。
方靜忙說:“媽媽,這是我同學鐘山,我們是全班來黃山搞攝影創作的,鐘山和我分在一個組,今日就到咱們鎮來採風。”
女人忙把女兒及女兒的同學往家裏讓。小院也是石板鋪就的,經過歲月的磨礪,石板已經變得十分光滑,沒有一點稜角。鐘山望向方靜,似乎明白了眼前這位漂亮的女同學美麗外表下溫婉賢淑性情的根源。
一上午時間,鐘山和方靜兩人輪流拍照,拍了差不多一整個膠捲的照片,長着青苔的石橋,泛着綠波的小溪,磨得圓滑的小巷石路,參天的古木,奇異的花草……一切都如山水畫般美好,畫中兩個年輕人歡愉的心情全部外化在燦爛的笑容里。
中午,方媽媽準備了徽式紅燒肉、毛豆腐、清蒸石雞、問政山筍、荷葉粉蒸肉、素炒萵筍六道菜,方爸爸和方靜上初中的弟弟方清也回來了。
“媽媽,你怎麼做了一桌子年夜飯的菜啦?”方靜望着一桌子菜驚呼。
方媽媽笑道:“我女兒的同學來家裏,有貴客上門,可不就是過年了嗎!”
方清說:“姐姐,鍾哥哥是你男朋友嗎?”
方靜紅了臉,鐘山也有些不好意思,方媽媽則笑着輕輕拍打小兒子的後腦勺,“小孩子不許瞎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