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一統

第247章 一統

“遺願?哈哈哈!看破世事驚破膽,識透人情透心寒,諸法到頭終是幻,世事疊疊萬重山!”

聽諸葛亮磕磕巴巴說出了這麼有哲理的話語,馬良久久不語。

“炙肉!炙肉!給、本、本、給本相上炙肉!炙肉……”

馬良聞言,連忙命廚下做了一盤炙肉端了上來。

誰曾想,這時諸葛亮已經去了。

一代影帝諸葛亮,就此隕落。

隨着諸葛亮的離去,新漢變成了一盤散沙。

新漢諸臣見劉禪已經歸順了華夏,於是在華夏大軍兵臨城下之時,紛紛選擇歸降。

這樣一來,華雄不費吹灰之力攻克新漢全境。

司馬懿見情勢如此,便也不敢再死撐。

他明白,如果一味逞強他恐怕會死的很慘。

因為,此時華夏大軍已經呈半圓形態朝着魏國逼來。

華夏目前有近乎超越他十倍的兵力,他焉能等閑視之?

痛苦、糾結、仿徨過之後,司馬懿也只能選擇被迫投降。

最終,傀儡皇帝曹植被華夏軍解救了出來。

他和劉禪一樣,早就看清楚了眼下的形勢,能保住一條命就非常不錯了,自然不敢再有不切合實際的想法。

出於安撫需要,華雄封曹植為逍遙公,封劉禪為安樂公。

只不過,皆只都是有名無實的富家翁罷了。

兩人都有過了最為兇險的經歷,對此反倒安心了。

因為他們知道,華雄既然如此安排,那麼後面就不可能再殺他們了。

這樣的結局,反倒是皆大歡喜。

華夏一統之後,江東孫氏孫紹,仍舊被華雄封為吳王,江東之地各郡太守,皆由吏部任免。

華雄整合完成了魏、漢兩國的城池與官員之後,迅速將目光鎖定在了周邊蠻夷聚居之地。

北方邊境的匈奴、鮮卑、羯、羌、氐等族,秦漢以來,就逐漸盤踞在北方,勢力不斷壯大。

到了如今,胡人已能夠輕鬆叩關,北部草原每逢天災人禍他們便會鋌而走險,聯合起來對魏、漢形成包圍之勢。

魏、漢孱弱,每每只能妥協求和。

可是現在華夏已經一統,華雄自然不可能再允許這種情況繼續發生。

況且,他可是非常清楚的,在真正的歷史上,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以後,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晉國的軍事力量迅速衰退。

胡人趁機起兵,侵擾大漢民族,於是國中大亂,在百餘年間,先後由胡人及漢人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

就對待蠻族的觀念來說,華雄信奉的是打服不算服,同化、漢化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可是想要同化、漢化他們,首先就需要戰勝他們,蠻夷只服強者。

於是,華雄又開始了新的一輪征程。

也許,他終將會為中華民族書寫一段新的輝煌。

【華[huà]雄(?-191),東漢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將,為董卓帳下都督。公元191年,關東軍閥聯合討伐董卓,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大破董卓軍,華雄在此戰中被孫堅一軍所殺。明·羅貫中所著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則對這段歷史作了改動,描寫華雄被劉備二弟關羽所殺,這段被稱為“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情節也流傳於後世。華雄其實是董卓帳下都督。初平二年(191),孫堅參與討伐董卓之役,在陽人大破董卓軍,華雄也在此戰中被孫堅一軍斬首。在《三國志·吳書一·孫破虜討逆傳第一》裏名字寫作華雄。而據潘眉根據《廣韻》的記載,認為宋朝時《三國志》版本中為“都尉葉雄”,應該依照《廣韻》更改,趙幼文也引用《通志·氏族略》的記載支持這種說法,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亦記為“都尉葉雄”。吳金華認為是受到元代以來小說的影響,才在南宋以後由葉雄訛誤為華雄。據《資治通鑒·卷第六十》“軫與布不相得,堅出擊,大破之,梟其都督華雄。”胡三省注“梟,古堯反。華,戶化反。”與今本《三國志》相同,胡三省為華字注音,則華字應該無誤。並不能證明《廣韻》所引《吳志·孫堅傳》有“都尉葉雄”就是都督華雄,若說“葉”誤作“華”字,“尉”字難道會誤作“督”字?且《資治通鑒音注·卷第二百八》胡注為“葉,舊音攝,后音木葉之葉。吳志孫晧傳有都尉葉雄。”又與《廣韻》不符。或許宋以前《三國志》華雄之外另有都尉葉雄,亦未可知。小說《三國演義》對有關華雄的故事進行了與史實差距較大的再創作。書中華雄被描述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的猛將,關西人。在第五回中,華雄自告奮勇在汜水關抵擋十八路諸侯聯軍的進攻,並偷襲了孫堅的營寨,大敗孫堅軍,並斬了孫堅部將祖茂。後來諸侯們先後派出俞涉、潘鳳兩員大將與華雄交戰,但二人均被華雄所殺。正當諸侯們手足無措之時,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關羽自告奮勇出戰華雄,並且在曹操為他斟的熱酒尚溫之時,便斬了華雄得勝歸來。華雄被斬,對董卓的將來影響很大。此段故事也被稱作“溫酒斬華雄”,和歷史上華雄的結局有所不同。《斬華雄》也成為京劇中的一出著名的劇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華雄的醬油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華雄的醬油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7章 一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