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李嵩山谷擒蒯越,袁熙洛陽念中秋

第213章 李嵩山谷擒蒯越,袁熙洛陽念中秋

可是即便如此,這蒯越的一口酒剛剛喝下去,整個山谷之中便頓時響起了無數的殺喊之聲,蒯越抬頭向上看去,只見漫山遍野的全部都是黑衣乞活軍,蒯越這些天對於這些士兵的衣服在熟悉不過了,此時的蒯越已經是被嚇得臉色蒼白,而手中的酒壺也是掉在了地上,自己被手下的士兵簇擁着離開,可是此時的蒯越已經知道自己這是中計了,心中暗道不好,趕緊上馬離開。

可是回請哪裏有這麼簡單,這前來埋伏的不是別人,正是名震洛陽的李嵩,李嵩早就瞄準了蒯越,從山上俯衝下來的時候就是直接奔着蒯越去的。

蒯越這一路跑,李嵩也是一路追,月亮跑我也跑,結果還是李嵩抓住了蒯越。

蒯越被李嵩一腳就踹下了馬,頓時給蒯越疼的叫苦連連,可是還不帶其反應過來,李嵩已經來到了跟前,將其提了起來,然後也是二話不說,直接讓手下捆了帶走。

這一場埋伏又遇上反埋伏的戰役中,李嵩以逸待勞,全殲荊襄軍,同時李嵩讓手下的人將荊襄軍的衣服全部扒了下來,讓自己的士兵穿上,等待着明天更大的魚前來。

而蒯越則是被李嵩暫時囚禁了起來,只不過這次蒯越也算是吃上了陳留的土豆,只不過不再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反而是一名階下囚。

李嵩按照計劃,派人分別給陳留和文聘送去了信,告訴,一切都是在按照計劃進行,只待明日分曉。

而此時的洛陽城中,袁熙也是在十分鬱悶,只不過他鬱悶的不是前方的戰事,而是自己的菜譜,今天是中秋節,但是這個時候中秋節和袁熙所過的有些不太一樣,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這現在中秋節竟然是不吃月餅,這叫什麼中秋節,袁熙已經很多年沒有過中秋節了,因為這個時候的節日大部分都是為了祭祀祈福,而不是向後世的那般是為了家人團聚,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團聚。

這個時期的中秋節有兩種說法,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總而言之吧,袁熙不管現在怎麼過,他已經受夠了不斷的祭祀,祈福之類的活動,他要改變,第一個就是中秋節,最起碼吃月餅,賞月亮,猜燈謎這些基本的活動得有啊。雖然猜燈謎應該是元宵節的事情,可是此時的袁熙要把自己喜歡的全放在一起,即便是後世也沒有的事情。

但是要想把整個社會風氣都翻過來,不過有一點簡單就是這猜燈謎,現在在元宵節也沒有,於是袁熙索性全部弄到了一起,現在有點難,可要是想在自己的府中還是不錯的,於是這天袁熙便組織自己的妻子,身邊的大臣,還有府中的下人,大開宴席,同時在洛陽的原皇宮中組織大型燈展。

關於中秋的習俗,這裏面多說兩句,因為現在已經離中秋節還有一個月了,袁熙是北方人,雖然在中秋節也是吃月餅的,但是北方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論什麼節,基本都得吃一頓餃子,袁熙也不例外。

這裏先說說猜燈謎的事,中秋節燈謎由來在我國源遠流長,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隱語”,這是燈謎的雛形。到了漢代“隱語”開始分化為兩個方向。一類以描寫特徵為主的事物謎;另一類以文字形義為主的文義謎。到了魏代,則稱為“謎語”。一時歡樂一時愁,想起千般不對頭。

如若想得千般到,自解憂來自解愁。

這首詩就是一個謎語,它的謎底正是“猜謎“。相傳,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謎這種活動。那麼,猜謎咋又變成燈謎了呢?這裏還有個故事呢!

據傳,很早的時候,有個姓胡的財主,家財萬貫,橫行鄉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們都叫他“笑面虎“。

那年春節將臨,胡家門前一前一後來了兩個人,前邊那人叫李才,後邊那個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齊華麗,王少穿得破破爛爛。家丁一見李才,忙回房稟報,笑面虎慌忙迎出門來,一見來客衣帽華麗,就滿臉堆笑恭敬相讓。李才說要“借銀十兩“,笑面虎忙取來銀兩。李才接過銀兩,揚長而去。笑面虎還沒回過神來,王少忙上前喊道:“老爺,我借點糧。“笑面虎瞟了他一眼,見是衣着破爛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罵道:“你這小子,給我滾!“王少還沒來得及辯駁,就被家丁趕出大門。

回家的路上,王少越想越生氣,猛然間心生一計,決定要鬥鬥這個笑面虎。

轉眼間,春節已過,元宵將臨,各家各戶都忙着做花燈,王少也樂哈哈地忙了一天。到了元宵燈節的晚上,各家各戶街頭房前都掛上各式各樣的花燈,王少也打出一頂花燈上了街。只見這花燈扎得又大又亮,更為特別的是上面還題着一首詩。王少來到笑面虎門前,把花燈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圍看。笑面虎正在門前觀燈,一見此景,忙也擠到花燈前,見燈上題着四句詩,他認不全,念不通,就命身後的帳房先生念給他聽。帳房先生搖頭晃腦地念道:

頭尖身細白如銀,論秤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到屁股上,光認衣裳不認人。

笑面虎一聽,只氣得面紅耳赤,怒眼圓睜,哇哇亂忠:“好小子,膽敢來罵老爺!“喊着,就命家丁來搶花燈。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老爺,咋見得是罵你呢?“笑面虎氣呼呼地說:“你那燈上是咋寫的?“王少又朗聲念了一遍。笑面虎恨聲說:“這不是罵我罵誰?“王少仍笑嘻嘻地說:“噢,老爺是犯了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就是針,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哩!只氣得乾瞪眼,沒啥說,轉身狼狽地溜起了。周圍的人見了,只樂得哈哈大笑。

這事後來越傳越遠。第二年燈節,不少人都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觀燈的人猜測取樂,所以就叫“燈謎“。以後相沿成習,每逢元宵燈節,各地都舉行燈謎活動,一直傳到現在。

隋唐時期隨着詩歌的興盛,詩謎大量出現,並成為主流。從宋代開始,一些文人學士常在元宵之夜,將謎條張貼在各種花燈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燈謎”就是這樣而來的。清中葉以後,謎風大盛,湧現了許多謎師。辛亥革命后,燈謎形成了南宗北派兩種風格,到了舊社會,由於謎家大都是士大夫階層,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強調風雅,排斥民間燈謎。解放后,在黨的“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燈謎活動更加蓬勃發展,謎材謎作日益完善豐富,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這次大部分燈謎都是袁熙自己出的,其中有不少燈謎都是這群古代人怎麼也猜不到的,不過這也是圖一個樂呵,最重要的是袁熙來到這個世界這麼長時間,出來春節之外,自己好像就沒有過過什麼正經的節日了。

這次唯一的遺憾就是小茴沒能在自己的身邊,這個一直陪伴自己的女人這次因為懷孕的原因,沒能來到洛陽,袁熙害怕旅途勞頓會讓小茴動了胎氣,可是袁熙卻沒有想到這是自己做的最大的錯誤決定。

不過現在袁熙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沒有做,那就是月餅,過中秋節別的都是點綴,只有這月餅才是真正屬於中秋節專屬的物品。好在袁熙現在手中的作物不少,想要做出來月餅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可是袁熙確實有些高估手下這些廚師了,袁熙費了半天勁和他們闡述月餅的做法,可就是沒人能聽的懂。

其實這也怪不了這些廚師,本來嘛,這個年代就是以簡單的水煮為主,根本沒有這麼複雜的食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種子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種子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3章 李嵩山谷擒蒯越,袁熙洛陽念中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