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時局的變化

第95章 時局的變化

也許是一個民族的自信,也許是另有原因,日本人的居家或柜上,是從來不上鎖的,也看不到有一處落鎖。與縣城的人一比較,就突顯出當地人的光明磊落。一進家門的洋箱,鋪櫃,堂櫃什麼的,顯擺的都是金閃閃,明晃晃的鎖,防人的心就像防賊似的明白無誤。

日本人的個性是不怕明的,只恨暗的,這種偷雞摸狗的行為,一但坐實,就只等着被灌辣椒水了。國人的聰明,人生之態度變的禮數,如江湖的八卦,興許是這個民族儒家文化的始然。

好在蘭兒不是告密者,即便這些波依把做人的底線丟了個精光。想想,這些人還是有底線的,不然,就不是只拿一點小錢了,把整個鋪面全拿了去也是有可能的。山大王不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嗎?且說詞絕對是皇家的風範。

如今,孫嬸一家的日子過的還算順心。一個兒子去張家口讀書,四年制,初中高中各兩年,免費。學校每月發給七塊五毛錢,夠自己花,不用家裏掏一個子。以前畢業的學生還給一身毛料制服呢穿,挺精神的,再有一年也該畢業了。唯一不足的是老頭子抽上了大煙,還上了癮,愁煞死了人。

近午,顧先生回來了。房客住得久了就如同一家人似的,客套的話少些。平常顧先生是不回來的,報館有午休的地方。今天是個例外,要趕寫一篇稿子,第二天還等着排版。報館的人雜,又靜不下心來,只好拿回家完成交差。以前這樣的事也有,一半應景,一半走筆,再嘈的環境也不影響文章的落成。近日卻有些心餘力拙,江郎才盡的乏味。

走進院子,一縷飯菜的清香瀰漫飄過,順着味覺的感知品味着向敞開的廚房走去,遠遠的遞過話來,免得失禮。

陸得秀聞言,從廚房出來,一臉的喜氣,轉身對母親說,是顧先生。

陳家儀放下手中的操持,出門笑着說:“顧先生回來的正好,林先生的侄子來了,在電廠做事,丫頭連招呼都不打就給帶進家門,我正愁着沒人陪呢!這下可好,不用着急了。”

顧先生說:“是林涵吧?”

陸得秀抿嘴一笑,“正和我姥在堂屋說著話呢。”

顧先生說:“蒙疆電業最年輕的機械專家。”朝陳家儀投來歆慕的一瞥,“陸小姐有眼光,一輩子的福氣。”

午時,在飯桌上說到時局,顧先生說,盟軍對局勢的扭轉,日本帝國在華的“繁榮之象”正在衰落,從太平洋飄過來的消息一陣緊似一陣,看來,日本人沒有多少應景的日子了。

林涵說,電廠一年前建成的一個車間,木材全部是從東北運過來的,除了基礎,沒有一塊磚。不知什麼原因,一度電也沒發,就拆房卸機編號裝箱,不知運到哪兒去。現在的日本人看似淡定,其實早已心不在焉。

陸小姐說,我看現在的日本人正忙着和天皇對話呢。是繼續留在別國,還是打起背包回家。

陳家儀說,日出日落,月圓月缺,社會也是一樣,實屬自然現象。如人的生和死,只是一個輪迴,活着的時候,折騰,死了,總要回到自己的歸宿地。

陳老太太接過話,我看甭管是東洋人,還是民國的人,有幾個能長大的,還自以為是。不懂事。這人什麼時候能安靜下來,像個過光景的樣子,難哪。

陳老太太的哲學,人得隨緣,一塊兒過日子不能任性。亂了譜,還是家嗎?若是壞了門風,心的執念,麻煩就會接踵而來。

時局的緊張,面對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變化,人的主張,只有過去了,才意識到最初的選擇得當與否。

這一年,由於戰事的吃緊,白水鎮及周邊的日本駐軍開始銳減。據傳,軍方告急,大部分帝國的軍人需要調到太平洋前線作戰去。

電廠處於臨戰狀態。“溝”里所有煤礦和企業的車間,辦公樓及生活區,還有鎮上的商鋪民居,有玻璃的建築都貼上了米字條。到了夜晚,日本人規定,有窗的地方,必須懸挂窗帘,又傳,美國人的飛機會隨時盤旋在古鎮的上空。

這一日,防空警報驟然拉響,一陣刺耳的聲音從電廠的上空劃過,一刻鐘后,從“溝”的四面八方湧來的日本兵,全副武裝集合在廠里的操場空地上。

這突如其來的場面,近千人的陣勢,自日本人進鎮以久是從來沒有過的。假如這個時候盟軍的飛機光臨,再落下幾枚不菲的“禮物”,想必是一場規模宏大的盛宴之殤。可惜,這樣的壯觀並未在電廠的上空發生,而是落在太平洋的諸島。消息不斷傳來,盟軍的腳步愈來愈近。

此時的岩嶺早已轉為備用電廠,發電由新建的平旺電廠承擔。

備用的含義就是為預見性和不可預見性做出的準備。以電廠為例,停機檢修和發生的故障。如戰爭雙方交火的預備梯隊。備用和正式的發電,設備的待機和運行,其作業的就緒沒什麼兩樣。不同的職位,一樣的幹活。備用不是局外人意想中的清閑代名詞。

林涵和工友們或趴或倚在車間的二樓窗前,像看猴兒似的俯觀着操場上發生的一切。身邊的工友不斷的指指點點,評說著什麼。

在操練場上,有兩個日本軍官讓人甚感驚訝。一個是維修車間的,穿上軍服竟是操長。按照日本人的說法,在操場這塊彈丸之地,隊列的操演,操長的權力最大,大到可以隨心所欲。

意外的是,操場上的這位操長,一反常態,藉此操練向他的上司還動了手,那個平日裏總拿他訓斥的本田君。出列,兩個耳光,下了重手,一洗往日的窩囊。

古人有一句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日本人的處世哲學也一樣。人的心理很複雜,兼有報復的一面,無一例外。

另一是在鎮上戲台開豆腐坊的日本老人,讓人大跌眼鏡。穿上軍裝一亮相,原是一位在白水鎮日本駐軍最大的人物,還是一個什麼佐。

自那次操演過後,從鎮上到軍營及電廠的路上,再也沒有人看見這個不穿軍服開豆腐坊的日本老人。有人說,大概帶着他的帝國聯隊赴太平洋作戰去了。也有人說,換了一個地方,重新開一爿豆腐坊——日本人也講究面子。

事實上,豆腐坊給了僱工的當地人,仍舊磨出的豆腐送往營盤和電廠,原漿原味,銀子一日一結。借戲台壘砌的那爿豆腐坊,無論是遠去的影子,還是存在的鄉民被迫的選擇,說起來像是一個故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民國墟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民國墟煙
上一章下一章

第95章 時局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