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袁術自刎
楊弘心說老朽即便有着神仙一般的神通,現如今也拿你的事沒有絲毫的辦法,還能怎樣救你?
之前讓你注意那兩人,你不聽,仍舊放任他們擁有極大的兵馬調動能力。
現如今事情發展到不可控的地步,你就開始着急了?
當然,這些話他也不敢說出來,他只能默默地嘆息一聲,低着頭道:“主公,屬下已經無力回天,現在只能謀划著該往哪裏逃,怎麼逃,以及如何避免我軍死亡人數過多。”
“……”袁術恨不得當場大哭,再想到那蘇坤的話,他只覺得毛骨悚然至極。
曹操軍帳內,一群人都在哄堂大笑,尤其是他們面對蘇坤時,更是敬佩到說話都在發抖。
跟隨征戰的曹昂,對曹操笑道:“父親,我就跟您說過吧?蘇先生乃是神人轉世,依我看來,別說是我軍中諸多謀士,就是那所謂的卧龍鳳雛,天下群英,也比不了蘇先生!”
曹操對蘇坤笑着說:“蘇先生是真的料事如神,佩服,着實佩服。”
有人好奇地問道:“蘇先生,不知您對袁術接下來的局面有何見解?”
蘇坤也並沒有賣關子,他知道有很多謀士因為不如自己已經開始看自己不爽,他道:“袁術已經沒有任何的威脅,我等甚至可以直接撤兵,沒有必要再進行追殺。”
“他接下來的路程,無非就是逃亡而已,只需要派遣一支軍隊對他進行追殺便是。”
大家議論紛紛,都認為蘇坤說得對,沒有任何的異議。
劉備深深地看了眼蘇坤,在宴會上一直不怎麼說話的劉備,其實老在觀察蘇坤,甚至拿蘇坤跟他的卧龍進行對比,他很快就認為,蘇坤的才智絕對不輸卧龍,只嘆已被曹操拿到手。
他起身對曹操作揖道:“丞相既然要選擇追殺,那就由我劉備帶人前往,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曹操笑眯眯地說道:“那是最好的,有玄德率軍前往,袁術必死無疑。”
等劉備走後,曹操這才警惕地看了眼劉備的背影,來到蘇坤身側,低聲問道:“蘇先生,那劉備看起來沉穩從容,跟別人截然相反,呂布跟他比起來,簡直就是蟲子和龍在對比。”
“蘇先生認為此人今後前途如何?”
蘇坤當然不可能直白地告訴曹操,此人日後是你的大敵,而且是你死之前都沒能剷除的大敵。
他笑着說道:“劉備能夠成就一番偉業,但比起丞相你,還是差了些火候。”
曹操好奇道:“何出此言?”
蘇坤乾脆站起來,一邊喝酒一邊說道:“原因有三,丞相手中能拿得出手的武將能人,多不勝數,想必每次丞相出兵征戰時,都在想,我這次要帶哪些將士,才不會令別的將士寒心?”
曹操忍不住笑了起來,道:“確實如此,能用的人太多,若是總用同樣一批人,肯定會惹人心寒。”
蘇坤嗯了一聲,接著說道:“那劉備卻無多少可用的武將。其二,劉備年齡已經緊追丞相,卻沒有絲毫的事業可言,即便他現在手握精兵諸多,卻也只是您給他的,他自己卻沒有成事。”
“其三,丞相如今佔據的地盤,都非常富裕且百姓頗多,想要招兵易如反掌。再看看劉備,即便他日後真的從您手中離開,又能如何?他能佔據的地盤少之又少,軍事經濟循環跟不上!”
曹操聽得連連點頭,跟別的屬下去喝酒了。
蘇坤鬆了口氣,當曹操詢問劉備時,他感受到了凜冽的殺意,所以他才故意將劉備說得如此不堪,除了最後一點劉備成立蜀國后,國內經濟循環確實因為地盤原因沒有多少發展,前兩條都是故意貶低。
實際上他即便有金手指,在日後面對劉備時,恐怕也會覺得十分難纏!
在曹操的面前貶低劉備,實際上就是為了避免曹操真的殺掉劉備,影響到歷史發展,到時候他的金手指將完全失去效果。
一個月後,公元199年,袁術遭到無數勢力不間斷的追擊,其中劉備勢力更甚,幾乎不分晝夜地對他發起進攻,只要他敢停留,劉備就敢追。
袁術在心中破口大罵,同時感到無比絕望,他投奔了無數的勢力,然而現在沒有諸侯看得起他!
因為他現在一無所有!
身邊糧草只夠填飽半個肚子,甚至有的士兵連飯都吃不上,開始宰殺軍馬。
在軍法中這是非常嚴重的罪行,然而現在袁術自己都想吃馬肉!
他痛苦地來到灊山投奔陳蘭和雷薄,結果陳蘭和雷薄二人早已在城池之上迎接袁術。
袁術大喜過望,驚喜萬分地看着那兩人,認為他們是要幫助自己。
不料,陳蘭大聲地說道:“袁術,你氣數已盡,就不必投奔於我等了,你現在什麼都沒有,只是個累贅。蘇坤先生一個月前就跟我寫過信,說你必定前來投奔我等。”
“而你來之後,又必定重新犯下之前的過錯,我不能讓你進城!”
笑話,袁術固然狼狽,卻還是有着小几萬的兵馬,他們在灊山過得好好的,讓他們進來?
那不是引狼入室?
袁術氣得怒吼道:“你們兩個小人!我待你們不薄!!!”
他卻是突然愣住,不對,蘇坤寫信給他們,一個月之前就料到自己會來?
袁術一下子就陷入了昏迷之中。
又是十幾天過去。
袁術躲在一座破廟之內,寫下一封信,讓人將帝號歸於袁紹。
寫完信后的幾天,他接到回信,袁紹同意接納他,讓他趕快過去投奔自己的兒子袁譚。
接到這個消息,袁術大喜過望!
他剛要離開破廟,就聽見門外傳來一道戲謔的嗓音,“袁術,你命數已定,還不趕快自刎?”
只見,蘇坤跟着趙雲,走了進來。
由於想出來見識見識演義名場面,袁術之死,蘇坤特意跟曹操說了一下,跟劉備同行。
實際上,他也是想多看看劉備關羽等人的行事風格,這等千年風流人物,豈能不欣賞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