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無門
正當辛和兀在那低聲嘀咕的時候,忽然不知從何處傳來一聲呵斥。
“你們鬼鬼祟祟的,什麼人?”
兀聽見聲音,身體不自覺的打了個冷顫,縮着腦袋往前面路上看去,發現前面沒有行人,又扭頭看了眼身後,忍不住拉了拉身邊兀的衣擺。
“是不是我們遇到鬼了?”
辛見兀如此膽小怕事,心裏頓時感覺有些失望,無奈的指了指頭頂:“人在房頂。”
兀抬頭順着辛的手指看去,發現右側的石板房頂上,有一個年歲四十開外的中年漢子正從房梁處透着半個腦袋出來。
“我……我們是來送信的。”兀面帶囧色,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得回道。
“送信?”漢子扭頭向身後喊道:“盛子,有人來送信,你聽說了沒有?”
那邊響了一聲沉悶的聲音:“沒有,洪首領前夜不是出事情了嘛,今天我一直在忙着修葺議事堂跟前這些屋子,沒聽說過啊。”
“我……我們是剛剛跟麻川一起來的,沒向裏面傳報。”兀大聲解釋道。
“沒傳報?那你們在這等個甚?首領們整天那麼忙,誰會見你們?該幹啥幹啥去,這裏不是你們待的地方。”
“不可能吧?麻川首領剛才說讓我們在這等着的。”兀撓着頭,一臉茫然的問。
房頂上的倆漢子聽到兀這麼回答,哈哈大笑起來,哪個叫盛子的漢子,從另一邊露頭大半個身子,大聲嘲笑道:“你們啊,連規矩都不知道,誰能見你們?何況麻川首領這都已經大半年沒管過事情,這人走茶涼的事,咱倆活了大半輩子,還能沒見過?聽我們的,不會錯的,回去吧。”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顏率。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借救於齊。”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自畫計,與秦,不若歸之大國。夫存危國,美名也;得九鼎,厚寶也。願大王圖之。”齊王大悅,發師五萬人,使陳臣思將,以救周,而秦兵罷。
齊將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解之。”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周賴大國之義,得君臣父子相保也,願獻九鼎,不識大國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齊王曰:“寡人將寄徑於梁。”顏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暉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齊王曰:“寡人將寄徑於楚。”對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於葉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終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顏率曰:“弊邑固竊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壺醬甀耳,可懷挾提挈以至齊者;非效鳥集烏飛,兔興馬逝,灕然止於齊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輓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所以備者稱此。今大王縱有其人,何途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齊王曰:“子之數來者,猶無與耳。”顏率曰:“不敢欺大國,疾定所從出,弊邑遷鼎以待命。”齊王乃止。
秦攻宜陽,周君謂趙累曰:“子以為何如?”對曰:“宜陽必拔也。”君曰:“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公仲之軍二十萬,景翠以楚之眾,臨山而救之,秦必無功。”對曰:“甘茂,羈旅也,攻宜陽而有功,則周公旦也;無功,則削跡於秦。秦王不聽群臣父兄之義而攻宜陽,宜陽不拔,秦王恥之。臣故曰拔。”君曰:“子為寡人謀,且奈何?”對曰:“君謂景翠曰:‘公爵為執圭,官為柱國,戰而勝,則無加焉矣;不勝,則死。不如背秦援宜陽。公進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寶事公,公中慕公之為己乘秦也,亦必盡其寶。”秦拔宜陽,景翠果進兵。秦懼,遽效煮棗,韓氏果亦效重寶。景翠得城於秦,受寶於韓,而德
觀初,太宗從容謂侍臣曰:“周武平紂之亂,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國。其得天下不殊,祚運長短若此之相懸也?”尚書右僕射蕭瑀進曰:“紂為無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諸侯不期而會。周室微,六國無罪,秦氏專任智力,蠶食諸侯。平定雖同,人情則異。”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務弘仁義;秦既得志,專行詐力。非但取之有異,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茲乎!”
貞觀二年,太宗謂黃門侍郎王珪曰:“隋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飢乏。是時倉庫盈溢,竟不許賑給,乃令百姓逐糧。隋文不憐百姓而惜倉庫,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煬帝恃此富饒,所以奢華無道,遂致滅亡。煬帝失國,亦此之由。凡理國者,務積於人,不在盈其倉庫。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但使倉庫可備凶年,此外何煩儲蓄!後嗣若賢,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積倉庫,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貞觀五年,太宗謂侍臣曰:“天道福善禍淫,事猶影響。昔啟民亡國來奔,隋文帝不吝粟帛,大興士眾營衛安置,乃得存立。既而強富,子孫不思念報德,才至始畢,即起兵圍煬帝於雁門。及隋國亂,又恃強深入,遂使昔安立其國家者,身及子孫,並為頡利兄弟之所屠戮。今頡利破亡,豈非背恩忘義所至也?”群臣咸曰:“誠如聖旨。”
貞觀九年,北蕃歸朝人奏:“突厥內大雪,人飢,羊馬並死。中國人在彼者,皆入山作賊,人情大惡。”太宗謂侍臣曰:“觀古人君,行仁義、任賢良則理;行暴亂、任小人則敗。突厥所信任者,並共公等見之,略無忠正可取者。頡利復不憂百姓,恣情所為,朕以人事觀之,亦何可久矣?”魏徵進曰:“昔魏文侯問李克:‘諸侯誰先亡?’克曰:‘吳先亡。’文侯曰:‘何故?’克曰:‘數戰數勝,數勝則主驕,數戰則民疲,不亡何待?’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