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五爺饕餮
“事情好像有點意思了!”我的腦中靈光閃現,很快就消失了,剛才的靈光也不在,就感覺自己腦子有點亂,好像摸到了邊,很快就消失了。
要說起來這些人的動作很快,勾白和毛毛同志兩人回去把事情交待的很清楚,這些大家族,在大事大非上,你無法說他們怎麼樣,他們先是聯繫了所有的同道,做好準備,當然也在尋找幕後的主使者。
接着這些人傢伙又聯繫了上邊,這種事情已經完全影響到世界人們的安心生活,最後就是把我這個功臣好像忘記了,沒有一個人來找我,完全就是讓我自生自滅,大有一種卸磨殺驢的感覺。
“這幫王八蛋!”我恨恨的罵了一句,因為剛才有人打電話讓我不要參與這件事情,聽那話里的意思牛B到不行!丫的都以為自己是誰啊,管天管地還管上我了,一個個能的!
“哈嘍!”咦?小白和小黑這兩個傢伙就這麼神出鬼沒的出現了。這兩玩意才不東西,高興的時候就出來逗逗我,不高興就離開,還真拿我當星期天了。
“我說你們兩個小東西,還真拿我不當事兒,高興來就來,不高興就走!咋滴?沒錢了?”對於兩隻會花錢的動物,而且是大手大腳花錢的動物,他們是不需要人類的照顧的,只有在沒錢的時候才會出現。這是我深刻的總結。
“內把偶們想成四么啦!”小白這說話怎麼這麼彆扭呢。
“給我說人話,幾天不見舌頭出毛病了!”我現在可沒心情和它們逗咳嗽!
“你把我們想成啥了,我們是那種人嘛,要不是看着你愁眉苦臉的,老娘才不來找你呢!”我靠這前後的變化也太大了,讓我很是……很是……無語!
“你們是不是你們自己知道,說吧,你們這次能幫我什麼?”不得不說,這兩傢伙雖然有很多時候不首調,但同樣一句話,那就是這兩個傢伙能力比我強,小黑我現在已經基本可以肯定,這傢伙是個吃貨沒毛病,但同樣也不是一般的貓,在貓皮後面隱藏着什麼巨獸就不知道了,這小白更不得了,上古神獸九尾天狐的後裔!
“行吧!你這態度很有問題,我們本來就是想把一些事情告訴你,然後讓你在那些看不起你的人面前大大的露一把臉,沒有想到啊,你居然不領情,那好吧,你既然不領情,那就算了吧!小黑我們走吧!”
唉呀我操,這還學會欲擒故縱了,但小爺現在就吃這套:“那個啥,你說吧,我聽着,到底什麼事情?”
“呵呵!行吧,誰讓我們現在跟你混呢,要是你小子不爭氣,我們臉上也無光,剛才給你打電話的是仁王谷的傢伙,說起這個仁王谷,他們的底蘊到是很久遠,遠到上古時期,應該和我們是一代的吧,至於具體的我就不多說了,總之一句話,那裏的人都很狂,看不起人。
我也看不上這樣的傢伙,仁王谷一直都以守護華夏自居,當然了,他們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和上頭有聯繫,之所以是這個傢伙給你打電話,也代表了上頭的意思。”
這麼複雜,反正我是聽了一個四五六七八,我對這些也不是很關心,我更關心他們所說的能給我的線索。
“關於我們知道的線索嘛,這個到是好理解,怎麼說呢,我們好像能猜出一點你要的後台是誰?”這個可就是重點了,到底是誰?
“說起來,我不知道你知道龍生九子這件事情嗎?關於龍我先不說,這龍現在雖然你們見不到,不可否認他們是真的存在,而且很強大,我們家族和他們也有一些聯繫,龍呢,天生性強,和各個種族都有繁衍,所以有這麼一句叫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其它的我就不多說了,我和小黑猜,這幕後之人應該是就是龍的第五子饕餮!
在山海經中有這樣一段原文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什麼意思呢,翻譯過來就是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鉤吾山,山上有很多美玉,山下有很多銅。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是羊身人面,眼睛長在腋窩下面,有老虎一樣的牙齒、人一樣的手,發出的聲音似嬰兒的啼哭聲,它的名字叫狍鴞,能吃人。
狍鴞就是饕餮,是一種食人怪獸。傳說它特別貪吃,最後竟然把自己的身體也吃掉了,只剩下一個腦袋。所以在商周的青銅鼎上,只刻有它猙獰的頭部:虎口大張,齜牙咧嘴,雙目圓瞪。鼎最初是用來盛食物的,上面鑄的饕餮紋是為了讓人們引以為戒。後來幾經變遷,饕餮圖案所具有的凝重、神秘、恐怖的氣氛,增加了它驅邪避禍的功能,符合人們求福避禍的心態;而它莊嚴肅穆、冷淡猙獰的表情,更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所以,後來刻有饕餮的青銅器主要用來祭祀,是商周時期最重要的禮器之一,饕餮的形象也逐漸演變成一種祛邪的神物。如今,在民間仍可看到有些人家的大門上有饕餮飾物,用來驚嚇其他鬼神。
這麼和你說吧,說點你能明白的話就是,饕餮,作為上古一種兇猛且殘忍的魔獸,喜歡吃人,並且食量大。深入來看,饕餮其實就是當時社會黑暗一面的具體表現。
這麼說呢就是告訴你,這傢伙餓瘋的時候自己都吃,只是我現在還猜不透他為什麼只吃靈魂,而不像以前那樣,連人一起吃,最主要就是,他要吃你們人類,真的不用這麼麻煩。
雖說你們現在的兵器很強大,不過對於他們這些凶獸真心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就算是我,也能在你們所謂的核武器中生存,當然,你說的那些道門,在最鼎盛的時候時期都不行,現在送上去也給人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