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所謂軍政兼通
在東北,小陳御駕親征基本上算是取得了比較圓滿的勝利,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第一次成建制的殲滅了列強的一個整編軍。而在小陳乾的漂亮的同時,被小陳從山西提拔起來的劉光才也是譜寫了他軍政兼通的傳奇。
和小陳之前的喜歡多路鋪開,進行聲勢浩大的變革不同,劉光才採用了低調發展的策略。他到任之後先是拿出官府的庫存銀請了福州布政司等閩浙兩省的六品以上官員大吃了一頓。這使得閩浙兩省一開始對這個空降來的總督的戒心大大下降了。而接下來,他開始幹活了。
裁撤掉閩浙兩省的厘金機構確實不好弄。劉光才使用了很藝術的手法,他進行了區別對待,所有的稅厘局(各省的厘金機構的名稱不一,福建的叫稅厘局)的頭頭們都得到了優待,發遣散銀不說,之前的俸祿還照發。而對於厘金機構的下層小吏,這個劉光才是大筆一揮,少的可憐的遣散銀一發就徹底打發了。
看似複雜的問題就這樣被劉光才輕鬆搞定。劉光才推行改革的條件遠遠不如小陳便利,小陳裁撤掉的那幾個省的厘金局基本都是駐有小陳的嫡系部隊的。比如山東駐防着第五作戰師,(現在應該叫第五軍了),河南駐防着鷹翼軍,直隸駐防着第四軍(前身是第四作戰師),湖南則有陳寶箴一手練起來的部隊。而劉光才一個空降過來的大員,帶來的本部兵馬只有數千人。貿然行動的話勢必事倍功半,而現在這些稅厘局的頭頭腦腦們已經指揮不動原來的部屬了,至於將來嘛,誰規定他一定要長期發給這些頭頭腦腦們俸祿了?要是小陳知道劉光才的想法的話,肯定會說:真是一腦子農民式的狡猾。
而更讓人驚奇的是遣散銀根本就不是從官府的庫銀中撥出來的。這個劉大總督親自去拜訪了浙江有名的富豪大戶張靜江的家。那時張靜江才二十三歲。雙方(劉光才和張靜江的父親)相談甚歡,最後劉光才斷斷續續的說自己要裁掉閩浙兩省的稅厘局,就是資金上暫時有點緊張。向張靜江的父親感嘆要是朝廷不撥出專項銀兩的話自己裁撤稅厘局的的計劃又要擱置了。
張靜江的父親一聽趕緊表示,需要的銀兩張家和龐家(張靜江的外祖父家)一起包了。這搞掉稅厘局對於大商人來說無異於天大的好事。就這樣,劉光才不但順利地不費一輛銀子的完成了小陳下派的改革任務,還和南潯四象(江南家產超過百萬兩白銀的大戶人家稱為“象”)之一的張家牽上了線。
而更加難得的是,劉光才一個陸軍出身的將領,對海軍異常地感興趣。他在從軍生涯中,多次看到外國列憑藉船堅炮利欺辱我國,這回到了閩浙,隔海望去就是被日本鬼子強佔的台灣,他豈會甘心。
於是,劉光才三天兩頭就往福州船政局那裏跑。這可是當時中國最好的造船廠,天津的機器製造局到現在生產的海軍艦艇還是單純的潛艇。而這個福州船政局則主要以生產海上軍艦為主。
而在海軍和造船的問題上,劉光才表現的就不光是聰明,而是膽大了。在中國將德國佬從山東趕出之後,在德國在中國的問題上站在了英法一條船的情況下,劉光才竟然和德國領事談的不亦樂乎。
參與和德國領事談判的幕僚認為劉光才簡直是不想混了。而劉光才卻並不這麼認為。首先,劉光才認為中國在國際上只有美國一個態度曖昧的偽盟友是不對的,如今的國際社會顯然已經從單挑進化到了群毆的時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你一個人一個團隊再厲害,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啊。
而德國很顯然是比較適合做中國的盟友的。這個後起的工業強國和中國一樣想打破現有的國際秩序謀求更大層次的發展。而誰規定盟友之間不能開戰了,通過戰爭讓雙方更加了解對方的實力,反而使雙方能夠實際的看待問題。
通過交流,劉光才向德國領事及德國領事背後的威廉皇帝傳達這麼一個信息,讓中國和德國敵對起來是不明智的,這樣做只能讓英法看笑話。
對德國來說,一個相對強大的中國可以牽制住俄國,使這個橫跨歐亞的大國的相當一部分力量消耗在亞洲。而中國和英法的矛盾更可以使德國在擴張時可以放開手腳。同時中國的市場對德國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同時通過戰爭,德皇本身已經認識到,自己強力或者聯合其他國家征服中華民族並不現實,那樣只會消耗自身在英帝國面前本來就單薄的海外力量。而一味的想追回中國在原來的條約中向德國的借款更會使雙方所有想要聯合的努力化為烏有。作為一個精明嚴謹而且相當現實的民族來說,德國很快就拋開了曾經對中國敵視的想法,決定擴大兩個國家的合作。
而那個對劉光才本人相當忠誠的幕僚所不知道的是,劉光才和德國佬接觸交流是沒有瞞着小陳的。而小陳本人也樂得劉光才和德國人接觸。因為小陳對現在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也並不是完全放心。
無論是張之洞還是陳寶箴都曾是在地方呼風喚雨的封疆大吏,他們本身就和洋人打得交道多。而在外交方面,完全交給這個小陳的嫡系力量沒有滲透進去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讓小陳的心還是有些不舒服,天知道什麼時候張之洞再搞一個**互保呢?
一個帝王,一個領袖,是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的。所以小陳默許了劉光才和德國人的接觸,並對張之洞守口如瓶。
而劉光才和德國人接觸的本意就是搞好福州船政廠,建設好海軍。於是一批德國造船工業的專家來到了福建,而一批批留學生和考察團也搭載在德國商船上去了德國。天下當然沒有免費的午餐,德國得到了商品出口到福建只收百分之三的關稅的承諾。
很快劉光才就感覺到了德國專家的帶來的紅利,這些專家們並不是所謂的坐而論道的顧問,而在更多的時候他們親自動手示範具體的建造流程,親自畫圖給中國的技術工人講解,一個個問題也在這樣的合作中被攻克了。
當然劉光才也不是萬能的,很快他就享受到了他請來的德國專家勞可司的劈頭痛斥。為什麼這個輕質鋼管的加工不能完全達到規定的誤差標準?這樣的問題我已經指出兩次了,為什麼不能認真的對待?劉光才被說的暈頭轉向的,他也沒過英語四六級,就聽到這個德國人竹筒倒豆子的一通批評,還好劉光才再請德國專家來之前就找了個京師同文館畢業的翻譯,他們二人好說歹說,把這個德國專家安撫了下來
.隨後劉光才就找來了相關參加製造的人員問詳情.問了半天,劉光才搞明白了,原來是這三個技工認為這個輕質鋼管做的已經夠好的了,而德國專家非要達到標準設計規格。
愛生活今天忙完手頭的事又去洗了個澡,然後就吃飯,在電腦前查資料碼字,今天的更新只能這麼多了。我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