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股東
豪門大戶,家裏田產和內宅諸事都是由當家夫人做主,對於佃戶的管理,夫人有絕對的處置權。
林玉根本無視對方的逼問,有劉策在,她根本“有恃無恐”。
“我的意思很簡單,我佃給大家田是多少就是多少,多出來的田不是你們的,就不要抱有小心思。”她早應該想到,雖然清河庄的地契上明確記有田地多少畝,但是就好比她當初買荒地一樣,總會多出一部分。
這應該也算是約定俗成。
對於這些人家私下知道這情況,卻不知會她,反而是私下瓜分,實在讓林玉反感。
若是不出這事,她估計要好些年才能發現。
“我願意以三成的收入佃田給大家,想着都是一個村的人,儘可能盼着大家日子過得更好,但是大家不能以我的好心,反而對着我做欺瞞的事。今日的事,是一個借鑒,我還是希望以後我們都能和和氣氣維持這份關係。”的確,她就算想過一年把田地都收回來,但也只能想想。
佃出去容易,收回來難。
如今她佃田出去,讓大家有多高興,以後收回來,都已經嘗到甜頭,自然更加不願意放手。
如今的好說話,也會成為以後眾矢之的。
就像這一次,林玉只是說明年不佃,這家人就已經當場難堪。
如果是一次性讓這麼多家人下一年都不佃,那今日可能演變的結果是群起而攻之。
所以,林玉使勁抓住這樣的機會。
“雖說明年你們幾家人都不再佃田,但是你們也應該知足,你們如今可是佃田最多的幾家人,而且是有些人家的好幾倍。”轉移注意力是林玉一直以來的拿手好戲,她就是要更多人關注點在這幾家人的貪婪上,從而忘記她一下子斷絕佃約的事。
果然,如她所想。
大家開始竊竊私語,紛紛指責這幾家人的不是。
……
插曲過後,劉策懶得理這些人,只道一句“各自都散了吧”,便拉着林玉回莊子裏用午膳。
來莊子的一路,他已經和劉景商量過關於各自媳婦忙碌的學堂一事,因為銀子有限,他們能商量的餘地也不多。
不過,他這邊正好在忙着客棧的事,倒是能讓林貴這邊一起定一些東西。
這樣,給劉景也能節約點人力。
本來就是他媳婦攬下的事,如今全權交給堂哥夫婦,他面對劉景也實在有些不好意思,尤其還是劉景這邊來追問他的想法。
近日來,他和林玉實在是有些過於忙碌。
緊接着很多事還會一樁接一樁的來,連他都沒想到回村的這一年竟然比之前他們在四河和鹽城跑生意,還要忙碌。
“玉兒,你若是覺得累,就把事情都交給我和林貴,還有東貴來做,你就安心在家裏陪着興兒和平安,等到你什麼時候想做點事,再接手也可以。”他身為男人,家裏大小事哪怕再忙,也得擔著。
“劉大哥,說什麼呢!我的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讓我成日裏窩家裏,反而養出問題。”鹽城的事,就是一個例子。
如今,雖然她和劉策逐漸有分工。
但是,很多事情她這邊都讓劉策在幫忙,反倒是她把林家的事也都攬過來,簡直不嫌自己現在有多少事沒做。
“學堂的事這邊我和堂嫂會盯着,客棧那邊我已經和爹說好,這之後我都沒有時間再管,讓他們自己平日裏注意點。娘那裏,我也勸過,沒有再盯着春桃一動不動,想來他們應付客棧比我要悠閑許多。”客棧的不少生意點子她都已經和林貴交代過,就是有新問題,林貴只管來找她就行。
比起客棧,學堂才真正讓她頭疼。
首先是資金問題,如果這次學堂建完,錢不夠怎麼辦?
難道他們幾家人再一次進行集資?
一次可以,次次都是這樣,那對於林玉來說,還不如直接請個先生來家裏授課要方便。
正因為如此,林玉不得不儘快想辦法如何才能真正籌集到銀子,一勞永逸。
不過今日一事,倒讓她有了新的想法。田地有多餘,那麼他們生意也總會有多餘,她可以讓學堂和各個商戶合作,通過加大影響來集資。
更多就類似於打廣告,讓商家願意花錢來注資。
只不過這注資不是一次性投資,而是股東制。
她作為學堂的掌權人,可以讓村裡日子過得不錯的人家成為學堂的股東,讓他們參與學堂的建設、學堂規章制度的討論,甚至參與決策。
這樣一來,大家出的銀子,更多不是為她,而是為自己,因為學堂也已經成為他們經營的一部分。
這個想法,林玉很快在午膳時提出來,最先希望得到劉景一家的支持。
堂嫂在學堂管事,劉景堂哥這邊也是最應該出資的一家,雖然此前已經投資不少,但是這一次是集資分股,性子完全不同。
原本林玉希望學堂能走上“公辦”的道路,在村長那裏幾次推敲失敗過後,林玉也認清現實。
有了問題,自然是想辦法解決。
所以,她現在想的就是如何讓學堂實現“民辦”,而不是私立院校。
“你的意思是讓我們再給學堂一部分銀子,然後就是為了讓我在學堂里做事?”孫蘭一語說破實際關係,對於這樣的答案,就連她自己也覺得哭笑不得。
女人能出來做事,果然不容易。
不僅要付出精力,還要給錢才能做事。
林玉聽着,覺得是那麼回事,但是又不是那麼回事。她的意思是,如果學堂也是所有股東共有的,而不是她現在自己獨有。並非只是單純的金錢關係,也不是花錢買職位,更多的是放眼將來。
只不過林玉自己這樣說,都覺得實在好笑。
“嫂子,你說的的確有那麼層意思,不過我更多想說的是以後這個學堂不論是書本,還是小到一張桌子,都有你的一份,並非再是單純的雇傭。”實際上,這種事情攤在任何人頭上,估計都是寧可雇傭,也不要勞什子股份。
學堂沒辦法盈利,是已經擺在眾人面前的事實。
“我看不如這樣,我們家再出一部分銀子,你們這邊也是,或者再找幾家人,我們把學堂建起來,算作是我們幾家人的合資。至於以後學堂的花費,到時候還是按照你現在的做法,每年進行一次全村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