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新事舊事

第七十三章 新事舊事

盼年往往比過年更快樂,過了初五,這個年代的年就基本過完了,好東西吃完了,小孩子原本就很少量的鞭炮放完了,新衣服穿髒了,日子又回到平時。

母親往往都要嘆息一聲“好過的年節,難過的日子”。

父親難得的接上一句:“小夾板又要套上了----”沒辦法,誰讓他是車老闆兒呢。

所謂的正月十五鬧元宵,貌似不屬於這個時代的農村。

可憐的壓歲錢,張言自己寫字用什麼筆,什麼紙都無所謂,考慮到梧桐初學乍練,還要正規一些,從基礎做起,領着她到代銷點買了紙筆,鉛筆三分錢一根,頂端帶橡皮的要四分錢一根,拒絕,田字格本七分錢一本,狠狠心買了五分錢一塊的粉色香橡皮,很高檔,路上梧桐一邊緊緊拿住她的文具不撒手,一邊替張言擔心,小孩子敢花錢。

剩餘的錢如數上繳,給大人把買的東西羅列開統計着價錢,母親笑道:“好了好了,誰能騙得了你。”

嬸子“我們小言啥時候吃過虧。”

張言鬱悶,只想突出自己沒亂花錢來着,又不是想證明自己沒被騙。

梧桐見沒有擔憂中的暴風驟雨,寶貝兒的把兩個本子整齊的碼在櫃角,來去間不時的把橡皮捂在鼻端深嗅一下它的香氣。小夾板套上。大人們已經開始到生產隊勞動,一部分繼續去年未完地大會戰,一部分往地里送糞。

正月十六。叫客(qe三聲)的來了,不是別人,中國人民銀行之首,大伯父張文學的長子張樹中,那個隊裏地拖拉機手,那個一屁股黑煙嚇哭領弟妹妹的拖拉機手。

就此不得不追述一下家族老歷史。

張言爺爺是家裏庶出庶子,張樹中爺爺卻是家裏嫡出嫡子,沒分家時家裏的大當家。分家時庶出一支大都凈身出戶,富農的大家庭,談不上什麼大富貴,積攢還是有一些,即使被共產,當家的多多少少也會藏着掖着給自己留些後路,大伯父也是嫡子,後路就留到他這裏,他繼承了當年的老宅,一些東西都埋在老宅里。大伯父的親兄弟。張言二伯父也沒繼承到什麼。

張言爺爺之類的庶子們,雖然不當家,但當年家裏地一些事還有所了解,即使沒有什麼爭奪之心,平時也會無意中對兒女們說起陳年舊事,63年飢荒,大家都活的艱難,唯有大伯父家過的滋潤,本無可厚非,其中道理大家心知肚明。

恰恰張言奶奶病重。治病需要錢啊,爺爺生性老實木訥,不肯張嘴去借,時年十四歲的父親張文禮是家裏的長子。到大伯父家去借,大伯父本着財不露白的原則,給了個答案“沒有”,張言奶奶去世。

63年,張言爺爺去世,最大十九歲的姑姑帶着三個兄弟姐妹,家徒四壁,十五歲的父親收起去年的怨氣。再次低頭前去借一副棺材錢。答案依舊。家裏黑紫色的櫃原本有四節,父親無奈打通了其中地兩節。安葬了張言爺爺。

也許是父親張文禮的氣量狹隘,也許是兩件事傷透了父親的心,也許是父親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此後,每每提到大伯父,父親就會黑起臉來。

父親不明白,幫助不是乞求來的。所以姑姑妹妹見到兩個兄弟的成長,都會很高興。

父親張文禮不是無理取鬧的人,心裏的想法不會波及到下一代身上,所以這些事情張言從未曾在父親的嘴裏聽說過。但某些事情的做法,還是昭示了他的心思,比如為張言取名字,按那個年代地慣例,無論親疏,都是按字排輩的,否則張言的名字也不能來自《**宣言》。

前世里也是等到自己七八歲左右,父親年紀漸大,火氣減小,才被被姑姑要求,被父親允許,過年去大伯父家拜年。之後才有了除掉婚喪嫁娶之外的走動。

不管怎樣,父親也不會把情緒帶給小一輩地張樹中,大是大非面前,父親有分寸。

寒暄過後,張樹中說明來意:“二月十八的正日子,大叔大嬸,老叔老嬸,一定要去喝我的喜酒。”。

過程中張言一直都在觀察他,敞開一件發黃的舊軍大衣,乾淨整潔的人民服,短髮,面龐白皙,清瘦,長的很標準的小夥子,言辭懇切,親熱,謙遜,簡直就是個八好青年,完全沒有了開着五十五拖拉機的神采飛揚,要不是前世對他地了解,張言怎麼也不肯相信前世他做過地事會讓自己如此尷尬。

見父親和叔叔答應下來就不再講話,為了緩解氣氛,也可能是女人們的天生八卦,母親和嬸子開始打聽女方地情況,聊起了家常。

過了沒幾天,大伯父張文學居然親自登門,讓不知所以的母親和嬸子一陣忙碌,不論男人們之間的關係如何,作為大伯(bai)子來家都是件重要的事,尤其家裏沒有了老人,長兄如父,況且兄弟媳婦作為外來人,對家裏的老事被允許裝作不知情,過年殘存的一些瓜子花生都端上來招待,殘存說的有些過了,其實是母親藏起來,正月里來客人應急的。

父親終於又虎起臉了,坐在那悶頭抽煙,一句話不說,大伯父裝作沒看見,母親招呼張言和梧桐上前問好,只要還在正月里,初次見面都要問“過年好”的,張言裝乖,拉着梧桐上前行禮問好,尋思着要不要磕頭,便要退後,門帘一掀,姑姑來了。

姑姑不知從哪得了消息,知道大伯父過來,怕父親壓不住火氣,再有什麼事發生,趕緊着就過來了,壓陣,姑姑的話父親向來都是最聽的。

姑姑與大伯父打過招呼,張言已經牽着梧桐已經退後了,沒想到大伯父的話題還是落到他身上,“一晃都這麼大了,不經混呀。這個就是老秦那的丫頭吧?”說著從兜里掏出一沓錢,“來,壓歲錢,每人兩張。”

老秦兩個字一直是家裏的忌諱,怕說出來引起梧桐的心事,沒想到被大伯父順嘴說出來,張言轉頭看看梧桐,幸好表情沒什麼變化,原諒他的不知道,至於壓歲錢,嘴裏拒絕“不能要不能要。”眼睛望着父母,這是小孩子該有的動作,自然要有樣學樣,母親也拒絕着。

大伯父給的堅決,就連領弟和張晗都有,推拒多次之後,張言拿在手裏,嘎嘎新的兩張開拖拉機的婦女,怪不得一沓,有八張,大伯父下了本錢。不記得前世曾經有過這樣的意外收穫。

終於說出了此行的目的,張樹中的婚禮缺了個壓炕的童男子,其他外人都找好了,無論如何要有個本家,張姓小輩里只有張言最合適,於是……

兩個重點詞語外人,本家,大伯父強調了幾次。

父親整晚一句話都沒說,大伯父整晚都裝作沒看見,與姑姑和母親聊了很多家常,大多是過日子話,不曾涉及任何歷史。

大伯父離開后,姑姑看看父親,總結定調:“這樣的小事大哥根本不用親自來,隨便打個招呼就去了,看來這麼些年有些事大哥也想通了,要不怎麼能下這麼大的力氣,這也是說咱們日子過好了,也能讓人高看一眼,結婚,去,不但要去,還要高高興興的去,都做身新衣服,沒錢我那有。”

其實,要強的姑姑關注着父親,她自己心裏也有些自己的想法呢。

(推薦,批評都來吧,誰讓俺寫的慢呢。還有上一章的“完結”不好意思。)

盼年往往比過年更快樂,過了初五,這個年代的年就基本過完了,好東西吃完了,小孩子原本就很少量的鞭炮放完了,新衣服穿髒了,日子又回到平時。

母親往往都要嘆息一聲“好過的年節,難過的日子”。

父親難得的接上一句:“小夾板又要套上了----”沒辦法,誰讓他是車老闆兒呢。

所謂的正月十五鬧元宵,貌似不屬於這個時代的農村。

可憐的壓歲錢,張言自己寫字用什麼筆,什麼紙都無所謂,考慮到梧桐初學乍練,還要正規一些,從基礎做起,領着她到代銷點買了紙筆,鉛筆三分錢一根,頂端帶橡皮的要四分錢一根,拒絕,田字格本七分錢一本,狠狠心買了五分錢一塊的粉色香橡皮,很高檔,路上梧桐一邊緊緊拿住她的文具不撒手,一邊替張言擔心,小孩子敢花錢。

剩餘的錢如數上繳,給大人把買的東西羅列開統計着價錢,母親笑道:“好了好了,誰能騙得了你。”

嬸子“我們小言啥時候吃過虧。”

張言鬱悶,只想突出自己沒亂花錢來着,又不是想證明自己沒被騙。

梧桐見沒有擔憂中的暴風驟雨,寶貝兒的把兩個本子整齊的碼在櫃角,來去間不時的把橡皮捂在鼻端深嗅一下它的香氣。小夾板套上。大人們已經開始到生產隊勞動,一部分繼續去年未完地大會戰,一部分往地里送糞。

正月十六。叫客(qe三聲)的來了,不是別人,中國人民銀行之首,大伯父張文學的長子張樹中,那個隊裏地拖拉機手,那個一屁股黑煙嚇哭領弟妹妹的拖拉機手。

就此不得不追述一下家族老歷史。

張言爺爺是家裏庶出庶子,張樹中爺爺卻是家裏嫡出嫡子,沒分家時家裏的大當家。分家時庶出一支大都凈身出戶,富農的大家庭,談不上什麼大富貴,積攢還是有一些,即使被共產,當家的多多少少也會藏着掖着給自己留些後路,大伯父也是嫡子,後路就留到他這裏,他繼承了當年的老宅,一些東西都埋在老宅里。大伯父的親兄弟。張言二伯父也沒繼承到什麼。

張言爺爺之類的庶子們,雖然不當家,但當年家裏地一些事還有所了解,即使沒有什麼爭奪之心,平時也會無意中對兒女們說起陳年舊事,63年飢荒,大家都活的艱難,唯有大伯父家過的滋潤,本無可厚非,其中道理大家心知肚明。

恰恰張言奶奶病重。治病需要錢啊,爺爺生性老實木訥,不肯張嘴去借,時年十四歲的父親張文禮是家裏的長子。到大伯父家去借,大伯父本着財不露白的原則,給了個答案“沒有”,張言奶奶去世。

63年,張言爺爺去世,最大十九歲的姑姑帶着三個兄弟姐妹,家徒四壁,十五歲的父親收起去年的怨氣。再次低頭前去借一副棺材錢。答案依舊。家裏黑紫色的櫃原本有四節,父親無奈打通了其中地兩節。安葬了張言爺爺。

也許是父親張文禮的氣量狹隘,也許是兩件事傷透了父親的心,也許是父親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此後,每每提到大伯父,父親就會黑起臉來。

父親不明白,幫助不是乞求來的。所以姑姑妹妹見到兩個兄弟的成長,都會很高興。

父親張文禮不是無理取鬧的人,心裏的想法不會波及到下一代身上,所以這些事情張言從未曾在父親的嘴裏聽說過。但某些事情的做法,還是昭示了他的心思,比如為張言取名字,按那個年代地慣例,無論親疏,都是按字排輩的,否則張言的名字也不能來自《**宣言》。

前世里也是等到自己七八歲左右,父親年紀漸大,火氣減小,才被被姑姑要求,被父親允許,過年去大伯父家拜年。之後才有了除掉婚喪嫁娶之外的走動。

不管怎樣,父親也不會把情緒帶給小一輩地張樹中,大是大非面前,父親有分寸。

寒暄過後,張樹中說明來意:“二月十八的正日子,大叔大嬸,老叔老嬸,一定要去喝我的喜酒。”。

過程中張言一直都在觀察他,敞開一件發黃的舊軍大衣,乾淨整潔的人民服,短髮,面龐白皙,清瘦,長的很標準的小夥子,言辭懇切,親熱,謙遜,簡直就是個八好青年,完全沒有了開着五十五拖拉機的神采飛揚,要不是前世對他地了解,張言怎麼也不肯相信前世他做過地事會讓自己如此尷尬。

見父親和叔叔答應下來就不再講話,為了緩解氣氛,也可能是女人們的天生八卦,母親和嬸子開始打聽女方地情況,聊起了家常。

過了沒幾天,大伯父張文學居然親自登門,讓不知所以的母親和嬸子一陣忙碌,不論男人們之間的關係如何,作為大伯(bai)子來家都是件重要的事,尤其家裏沒有了老人,長兄如父,況且兄弟媳婦作為外來人,對家裏的老事被允許裝作不知情,過年殘存的一些瓜子花生都端上來招待,殘存說的有些過了,其實是母親藏起來,正月里來客人應急的。

父親終於又虎起臉了,坐在那悶頭抽煙,一句話不說,大伯父裝作沒看見,母親招呼張言和梧桐上前問好,只要還在正月里,初次見面都要問“過年好”的,張言裝乖,拉着梧桐上前行禮問好,尋思着要不要磕頭,便要退後,門帘一掀,姑姑來了。

姑姑不知從哪得了消息,知道大伯父過來,怕父親壓不住火氣,再有什麼事發生,趕緊着就過來了,壓陣,姑姑的話父親向來都是最聽的。

姑姑與大伯父打過招呼,張言已經牽着梧桐已經退後了,沒想到大伯父的話題還是落到他身上,“一晃都這麼大了,不經混呀。這個就是老秦那的丫頭吧?”說著從兜里掏出一沓錢,“來,壓歲錢,每人兩張。”

老秦兩個字一直是家裏的忌諱,怕說出來引起梧桐的心事,沒想到被大伯父順嘴說出來,張言轉頭看看梧桐,幸好表情沒什麼變化,原諒他的不知道,至於壓歲錢,嘴裏拒絕“不能要不能要。”眼睛望着父母,這是小孩子該有的動作,自然要有樣學樣,母親也拒絕着。

大伯父給的堅決,就連領弟和張晗都有,推拒多次之後,張言拿在手裏,嘎嘎新的兩張開拖拉機的婦女,怪不得一沓,有八張,大伯父下了本錢。不記得前世曾經有過這樣的意外收穫。

終於說出了此行的目的,張樹中的婚禮缺了個壓炕的童男子,其他外人都找好了,無論如何要有個本家,張姓小輩里只有張言最合適,於是……

兩個重點詞語外人,本家,大伯父強調了幾次。

父親整晚一句話都沒說,大伯父整晚都裝作沒看見,與姑姑和母親聊了很多家常,大多是過日子話,不曾涉及任何歷史。

大伯父離開后,姑姑看看父親,總結定調:“這樣的小事大哥根本不用親自來,隨便打個招呼就去了,看來這麼些年有些事大哥也想通了,要不怎麼能下這麼大的力氣,這也是說咱們日子過好了,也能讓人高看一眼,結婚,去,不但要去,還要高高興興的去,都做身新衣服,沒錢我那有。”

其實,要強的姑姑關注着父親,她自己心裏也有些自己的想法呢。

(推薦,批評都來吧,誰讓俺寫的慢呢。還有上一章的“完結”不好意思。)

盼年往往比過年更快樂,過了初五,這個年代的年就基本過完了,好東西吃完了,小孩子原本就很少量的鞭炮放完了,新衣服穿髒了,日子又回到平時。

母親往往都要嘆息一聲“好過的年節,難過的日子”。

父親難得的接上一句:“小夾板又要套上了----”沒辦法,誰讓他是車老闆兒呢。

所謂的正月十五鬧元宵,貌似不屬於這個時代的農村。

可憐的壓歲錢,張言自己寫字用什麼筆,什麼紙都無所謂,考慮到梧桐初學乍練,還要正規一些,從基礎做起,領着她到代銷點買了紙筆,鉛筆三分錢一根,頂端帶橡皮的要四分錢一根,拒絕,田字格本七分錢一本,狠狠心買了五分錢一塊的粉色香橡皮,很高檔,路上梧桐一邊緊緊拿住她的文具不撒手,一邊替張言擔心,小孩子敢花錢。

剩餘的錢如數上繳,給大人把買的東西羅列開統計着價錢,母親笑道:“好了好了,誰能騙得了你。”

嬸子“我們小言啥時候吃過虧。”

張言鬱悶,只想突出自己沒亂花錢來着,又不是想證明自己沒被騙。

梧桐見沒有擔憂中的暴風驟雨,寶貝兒的把兩個本子整齊的碼在櫃角,來去間不時的把橡皮捂在鼻端深嗅一下它的香氣。小夾板套上。大人們已經開始到生產隊勞動,一部分繼續去年未完地大會戰,一部分往地里送糞。

正月十六。叫客(qe三聲)的來了,不是別人,中國人民銀行之首,大伯父張文學的長子張樹中,那個隊裏地拖拉機手,那個一屁股黑煙嚇哭領弟妹妹的拖拉機手。

就此不得不追述一下家族老歷史。

張言爺爺是家裏庶出庶子,張樹中爺爺卻是家裏嫡出嫡子,沒分家時家裏的大當家。分家時庶出一支大都凈身出戶,富農的大家庭,談不上什麼大富貴,積攢還是有一些,即使被共產,當家的多多少少也會藏着掖着給自己留些後路,大伯父也是嫡子,後路就留到他這裏,他繼承了當年的老宅,一些東西都埋在老宅里。大伯父的親兄弟。張言二伯父也沒繼承到什麼。

張言爺爺之類的庶子們,雖然不當家,但當年家裏地一些事還有所了解,即使沒有什麼爭奪之心,平時也會無意中對兒女們說起陳年舊事,63年飢荒,大家都活的艱難,唯有大伯父家過的滋潤,本無可厚非,其中道理大家心知肚明。

恰恰張言奶奶病重。治病需要錢啊,爺爺生性老實木訥,不肯張嘴去借,時年十四歲的父親張文禮是家裏的長子。到大伯父家去借,大伯父本着財不露白的原則,給了個答案“沒有”,張言奶奶去世。

63年,張言爺爺去世,最大十九歲的姑姑帶着三個兄弟姐妹,家徒四壁,十五歲的父親收起去年的怨氣。再次低頭前去借一副棺材錢。答案依舊。家裏黑紫色的櫃原本有四節,父親無奈打通了其中地兩節。安葬了張言爺爺。

也許是父親張文禮的氣量狹隘,也許是兩件事傷透了父親的心,也許是父親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此後,每每提到大伯父,父親就會黑起臉來。

父親不明白,幫助不是乞求來的。所以姑姑妹妹見到兩個兄弟的成長,都會很高興。

父親張文禮不是無理取鬧的人,心裏的想法不會波及到下一代身上,所以這些事情張言從未曾在父親的嘴裏聽說過。但某些事情的做法,還是昭示了他的心思,比如為張言取名字,按那個年代地慣例,無論親疏,都是按字排輩的,否則張言的名字也不能來自《**宣言》。

前世里也是等到自己七八歲左右,父親年紀漸大,火氣減小,才被被姑姑要求,被父親允許,過年去大伯父家拜年。之後才有了除掉婚喪嫁娶之外的走動。

不管怎樣,父親也不會把情緒帶給小一輩地張樹中,大是大非面前,父親有分寸。

寒暄過後,張樹中說明來意:“二月十八的正日子,大叔大嬸,老叔老嬸,一定要去喝我的喜酒。”。

過程中張言一直都在觀察他,敞開一件發黃的舊軍大衣,乾淨整潔的人民服,短髮,面龐白皙,清瘦,長的很標準的小夥子,言辭懇切,親熱,謙遜,簡直就是個八好青年,完全沒有了開着五十五拖拉機的神采飛揚,要不是前世對他地了解,張言怎麼也不肯相信前世他做過地事會讓自己如此尷尬。

見父親和叔叔答應下來就不再講話,為了緩解氣氛,也可能是女人們的天生八卦,母親和嬸子開始打聽女方地情況,聊起了家常。

過了沒幾天,大伯父張文學居然親自登門,讓不知所以的母親和嬸子一陣忙碌,不論男人們之間的關係如何,作為大伯(bai)子來家都是件重要的事,尤其家裏沒有了老人,長兄如父,況且兄弟媳婦作為外來人,對家裏的老事被允許裝作不知情,過年殘存的一些瓜子花生都端上來招待,殘存說的有些過了,其實是母親藏起來,正月里來客人應急的。

父親終於又虎起臉了,坐在那悶頭抽煙,一句話不說,大伯父裝作沒看見,母親招呼張言和梧桐上前問好,只要還在正月里,初次見面都要問“過年好”的,張言裝乖,拉着梧桐上前行禮問好,尋思着要不要磕頭,便要退後,門帘一掀,姑姑來了。

姑姑不知從哪得了消息,知道大伯父過來,怕父親壓不住火氣,再有什麼事發生,趕緊着就過來了,壓陣,姑姑的話父親向來都是最聽的。

姑姑與大伯父打過招呼,張言已經牽着梧桐已經退後了,沒想到大伯父的話題還是落到他身上,“一晃都這麼大了,不經混呀。這個就是老秦那的丫頭吧?”說著從兜里掏出一沓錢,“來,壓歲錢,每人兩張。”

老秦兩個字一直是家裏的忌諱,怕說出來引起梧桐的心事,沒想到被大伯父順嘴說出來,張言轉頭看看梧桐,幸好表情沒什麼變化,原諒他的不知道,至於壓歲錢,嘴裏拒絕“不能要不能要。”眼睛望着父母,這是小孩子該有的動作,自然要有樣學樣,母親也拒絕着。

大伯父給的堅決,就連領弟和張晗都有,推拒多次之後,張言拿在手裏,嘎嘎新的兩張開拖拉機的婦女,怪不得一沓,有八張,大伯父下了本錢。不記得前世曾經有過這樣的意外收穫。

終於說出了此行的目的,張樹中的婚禮缺了個壓炕的童男子,其他外人都找好了,無論如何要有個本家,張姓小輩里只有張言最合適,於是……

兩個重點詞語外人,本家,大伯父強調了幾次。

父親整晚一句話都沒說,大伯父整晚都裝作沒看見,與姑姑和母親聊了很多家常,大多是過日子話,不曾涉及任何歷史。

大伯父離開后,姑姑看看父親,總結定調:“這樣的小事大哥根本不用親自來,隨便打個招呼就去了,看來這麼些年有些事大哥也想通了,要不怎麼能下這麼大的力氣,這也是說咱們日子過好了,也能讓人高看一眼,結婚,去,不但要去,還要高高興興的去,都做身新衣服,沒錢我那有。”

其實,要強的姑姑關注着父親,她自己心裏也有些自己的想法呢。

(推薦,批評都來吧,誰讓俺寫的慢呢。還有上一章的“完結”不好意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重生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 新事舊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