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尿壺熨斗

第六十九章 尿壺熨斗

那個年代的婦女人人都是半個裁縫,大概也是那時的小孩子比較不挑撿,能有新衣服穿就是莫大的幸福了,母親和嬸子完全自己動手為梧桐剪裁的新衣服。

到了縫合的時候,兩位無不羨慕的提到了村裡誰誰家有了縫紉機,那可是個是個好東西,一天能縫他個十來件不是問題,要是啥時候也能買一台就好了。

嬸子更是揚言明年好好養兩頭豬,爭取到冬天實現這個理想。

張言在邊上聽的有趣,暗笑兩位母親,前世里家裏的縫紉機還要等上幾年才買,年初叔叔蓋房子攢的錢花的差不多,倒是沒什麼虧空。年底賣了豬,算了公分應該還能有點積攢,買台縫紉機肯定是夠的,但是她們一定捨不得,她們的過日子的方式是必須得有積蓄,遇事才不慌,日子過得才能踏實安穩,等到積攢到一台縫紉機的錢動搖不了根本的時候,才會出手。

縫合之後,新布料不平整,母親也有她的老辦法,烙鐵,至於電熨斗,此時怕她們聽都沒聽說過吧,按說家裏熨衣服的烙鐵也算是這個時代的標準件,前面一塊三角形的鐵板,一條尺多長的鐵杆,後面的手柄還做成加粗橢圓大肚子,方便抓握,再後面還鑲有一個小鐵圈,方便不用的時候掛起來。

母親把烙鐵放到炭火盆里燒着,把需要熨燙地布邊碾平。實在用手碾不平的就拿起來放到嘴裏,牙齒細密的咬過去一遍,暫時定型后。蓋上一塊濕布片,一隻手按住布片,一隻手拿起火盆里地烙鐵,靠近臉部試試溫度,覺得差不多了,滋一下,在濕布上熨燙過去,騰起一陣水霧。

張言對母親試溫度的動作尤為擔心。生怕母親一不小心烙鐵會沾到臉上,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徒勞的,熟練操作的母親絕不會傷害到自己。

梧桐也看得認真,她一直關注自己的新衣服的進展。

“梧桐,好好學着,以後你也要做衣服呢。”

家裏梧桐與張言最親近,張言為了讓她儘快融入到這個家庭中來,毫不避諱,總不能再給她大人般的疏離感。

母親給張言一個白眼。

梧桐這次卻毫不猶豫地用力點頭“嗯!”

這樣的烙鐵因為烙鐵頭比較小,只適合熨燙兩塊布片縫合的縫隙。到大面積熨燙時就不方便了,況且溫度不好控制,用完一次燒一次,每次都要試溫度,也難怪張言擔心母親。

看着母親一次又一次的操作,忽然想來前世看到的一本雜誌里介紹寧波裁縫的文章,這寧波裁縫因工藝高超而聞名海內外,甚至被稱為“紅幫裁縫”,因為他們以為外國人(當時稱“紅毛人”)製作西裝出名。

雜誌不但介紹寧波裁縫的發展歷史,還列舉他們各個階段所使用的剪裁器具。自己當時看的發笑,就是因為他們使用的一種熨斗,被稱為“尿壺熨斗”,自己發笑地原因是仔細看過後。還真是物如其名,真真一個尿壺。

但無論長相如何醜陋,這個尿壺熨斗實用性是毋庸置疑的,據說這種熨斗民國時期就有了,那為什麼母親還在使用這種更原始的烙鐵呢?

“媽,咱們村裡別人家還有其他樣式的烙鐵嗎?”

母親不知張言為何忽然問出這樣的問題,“都是一個鐵匠爐買的,還能有兩樣。”

“哦----”張言不再問了。村裡沒有。這大概就是專業與非專業。南北文化的差距吧。

按照前世的軌跡,母親還要自己做七八年的衣服。自己家也是九十年代初才買了電熨斗,如果找二鐵匠把“尿壺熨斗”做出來,至少還有幾年的生命力,總算也能給母親提供一些方便。

想做就做,招呼一聲“梧桐,筆墨伺候。”

張言地吩咐是梧桐最喜歡做的事,每到這時總是樂顛顛的跑來跑去,她的心裏是很在乎被人忽略。母親和嬸子對張言這樣呼來喝去地支使還存有異議,生怕被外人誤解了收養梧桐的,不是為了養個免費的勞力。

張言有自己主義,早晚有一天讓別人刮目相看。

回憶着“夜壺熨斗”的模樣,底部平整若橢圓形,與後世電熨斗差不多,周邊起伏似馬鞍,斗是整個工具最重要的部分,用鐵板製成的小便壺狀的容器,上面有塊翻蓋,用以投放木炭。側面有幾個通風的圓孔,那夜壺嘴便是使壺中木炭燃燒地煙囪。上方由前向後橫一根細鐵棍,這就是“把”,把一根短木棒插入把中,這樣炭火燒起來也不會燙手。

張言發現,即使沒見過原圖,只要明白原理,就能輕鬆地把“尿壺熨斗”設計出來,說白了就是讓炭火在鐵斗里燃燒,外型再合理一點就好。

畫完了所謂的圖紙,“你們忙着,我出去一下。”不等母親回答,一溜煙地跑出去。

沒看見梧桐不舍又委屈的眼神,雖然兩位母親對她很好,但還是不太習慣獨自面對。

木匠劉福才最近很忙,自從為張言做了嬰兒車,就不斷受到別人的騷擾,大隊幹部不敢拒絕,普通社員鄉里鄉親的又不好意思,背後沒少埋怨張言,據說在公社裏也很受歡迎,現在又找了六個小學徒,隊長石富貴計劃明年春天成立一個小型木器廠,這大概是張言重生帶來的一個變數,前世是沒有的。

連帶的提供配件的二鐵匠也人手不足,找了三個小徒弟。

都是些十四五歲的無業小青年,隊裏的社員也願意讓自己的孩子來這裏,學會了畢竟是門手藝,也一樣有公分掙,還曬不找淋不着的。

二鐵匠翻看了張言的圖紙,大家目前老朋友,小朋友,沒什麼驚訝不驚訝“以前聽人說起過這東西,一直沒見過,看了你這圖,肯定能行,大冷天回家等着吧,三天,我讓你爸捎回去。”

多乾脆,一點不拖泥帶水,張言又到孟瞎子那裏搜颳了一碗豆腐邊,借布包了拎着趕緊往回走,怕一會就成凍豆腐了,其實凍豆腐也挺好吃的,凍豆腐燉酸菜,一咬一包湯哎,孟瞎子還說年底之前要潑幾個干豆腐,嘿嘿,啥意思?地上的積雪被他踩得咯吱咯吱響。

(有事着急出去,半章。關注了一下,居然有十來張月票,吃驚中,感謝!等啥時候能穩定爆發,再向大家求。)

那個年代的婦女人人都是半個裁縫,大概也是那時的小孩子比較不挑撿,能有新衣服穿就是莫大的幸福了,母親和嬸子完全自己動手為梧桐剪裁的新衣服。

到了縫合的時候,兩位無不羨慕的提到了村裡誰誰家有了縫紉機,那可是個是個好東西,一天能縫他個十來件不是問題,要是啥時候也能買一台就好了。

嬸子更是揚言明年好好養兩頭豬,爭取到冬天實現這個理想。

張言在邊上聽的有趣,暗笑兩位母親,前世里家裏的縫紉機還要等上幾年才買,年初叔叔蓋房子攢的錢花的差不多,倒是沒什麼虧空。年底賣了豬,算了公分應該還能有點積攢,買台縫紉機肯定是夠的,但是她們一定捨不得,她們的過日子的方式是必須得有積蓄,遇事才不慌,日子過得才能踏實安穩,等到積攢到一台縫紉機的錢動搖不了根本的時候,才會出手。

縫合之後,新布料不平整,母親也有她的老辦法,烙鐵,至於電熨斗,此時怕她們聽都沒聽說過吧,按說家裏熨衣服的烙鐵也算是這個時代的標準件,前面一塊三角形的鐵板,一條尺多長的鐵杆,後面的手柄還做成加粗橢圓大肚子,方便抓握,再後面還鑲有一個小鐵圈,方便不用的時候掛起來。

母親把烙鐵放到炭火盆里燒着,把需要熨燙地布邊碾平。實在用手碾不平的就拿起來放到嘴裏,牙齒細密的咬過去一遍,暫時定型后。蓋上一塊濕布片,一隻手按住布片,一隻手拿起火盆里地烙鐵,靠近臉部試試溫度,覺得差不多了,滋一下,在濕布上熨燙過去,騰起一陣水霧。

張言對母親試溫度的動作尤為擔心。生怕母親一不小心烙鐵會沾到臉上,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徒勞的,熟練操作的母親絕不會傷害到自己。

梧桐也看得認真,她一直關注自己的新衣服的進展。

“梧桐,好好學着,以後你也要做衣服呢。”

家裏梧桐與張言最親近,張言為了讓她儘快融入到這個家庭中來,毫不避諱,總不能再給她大人般的疏離感。

母親給張言一個白眼。

梧桐這次卻毫不猶豫地用力點頭“嗯!”

這樣的烙鐵因為烙鐵頭比較小,只適合熨燙兩塊布片縫合的縫隙。到大面積熨燙時就不方便了,況且溫度不好控制,用完一次燒一次,每次都要試溫度,也難怪張言擔心母親。

看着母親一次又一次的操作,忽然想來前世看到的一本雜誌里介紹寧波裁縫的文章,這寧波裁縫因工藝高超而聞名海內外,甚至被稱為“紅幫裁縫”,因為他們以為外國人(當時稱“紅毛人”)製作西裝出名。

雜誌不但介紹寧波裁縫的發展歷史,還列舉他們各個階段所使用的剪裁器具。自己當時看的發笑,就是因為他們使用的一種熨斗,被稱為“尿壺熨斗”,自己發笑地原因是仔細看過後。還真是物如其名,真真一個尿壺。

但無論長相如何醜陋,這個尿壺熨斗實用性是毋庸置疑的,據說這種熨斗民國時期就有了,那為什麼母親還在使用這種更原始的烙鐵呢?

“媽,咱們村裡別人家還有其他樣式的烙鐵嗎?”

母親不知張言為何忽然問出這樣的問題,“都是一個鐵匠爐買的,還能有兩樣。”

“哦----”張言不再問了。村裡沒有。這大概就是專業與非專業。南北文化的差距吧。

按照前世的軌跡,母親還要自己做七八年的衣服。自己家也是九十年代初才買了電熨斗,如果找二鐵匠把“尿壺熨斗”做出來,至少還有幾年的生命力,總算也能給母親提供一些方便。

想做就做,招呼一聲“梧桐,筆墨伺候。”

張言地吩咐是梧桐最喜歡做的事,每到這時總是樂顛顛的跑來跑去,她的心裏是很在乎被人忽略。母親和嬸子對張言這樣呼來喝去地支使還存有異議,生怕被外人誤解了收養梧桐的,不是為了養個免費的勞力。

張言有自己主義,早晚有一天讓別人刮目相看。

回憶着“夜壺熨斗”的模樣,底部平整若橢圓形,與後世電熨斗差不多,周邊起伏似馬鞍,斗是整個工具最重要的部分,用鐵板製成的小便壺狀的容器,上面有塊翻蓋,用以投放木炭。側面有幾個通風的圓孔,那夜壺嘴便是使壺中木炭燃燒地煙囪。上方由前向後橫一根細鐵棍,這就是“把”,把一根短木棒插入把中,這樣炭火燒起來也不會燙手。

張言發現,即使沒見過原圖,只要明白原理,就能輕鬆地把“尿壺熨斗”設計出來,說白了就是讓炭火在鐵斗里燃燒,外型再合理一點就好。

畫完了所謂的圖紙,“你們忙着,我出去一下。”不等母親回答,一溜煙地跑出去。

沒看見梧桐不舍又委屈的眼神,雖然兩位母親對她很好,但還是不太習慣獨自面對。

木匠劉福才最近很忙,自從為張言做了嬰兒車,就不斷受到別人的騷擾,大隊幹部不敢拒絕,普通社員鄉里鄉親的又不好意思,背後沒少埋怨張言,據說在公社裏也很受歡迎,現在又找了六個小學徒,隊長石富貴計劃明年春天成立一個小型木器廠,這大概是張言重生帶來的一個變數,前世是沒有的。

連帶的提供配件的二鐵匠也人手不足,找了三個小徒弟。

都是些十四五歲的無業小青年,隊裏的社員也願意讓自己的孩子來這裏,學會了畢竟是門手藝,也一樣有公分掙,還曬不找淋不着的。

二鐵匠翻看了張言的圖紙,大家目前老朋友,小朋友,沒什麼驚訝不驚訝“以前聽人說起過這東西,一直沒見過,看了你這圖,肯定能行,大冷天回家等着吧,三天,我讓你爸捎回去。”

多乾脆,一點不拖泥帶水,張言又到孟瞎子那裏搜颳了一碗豆腐邊,借布包了拎着趕緊往回走,怕一會就成凍豆腐了,其實凍豆腐也挺好吃的,凍豆腐燉酸菜,一咬一包湯哎,孟瞎子還說年底之前要潑幾個干豆腐,嘿嘿,啥意思?地上的積雪被他踩得咯吱咯吱響。

(有事着急出去,半章。關注了一下,居然有十來張月票,吃驚中,感謝!等啥時候能穩定爆發,再向大家求。)

那個年代的婦女人人都是半個裁縫,大概也是那時的小孩子比較不挑撿,能有新衣服穿就是莫大的幸福了,母親和嬸子完全自己動手為梧桐剪裁的新衣服。

到了縫合的時候,兩位無不羨慕的提到了村裡誰誰家有了縫紉機,那可是個是個好東西,一天能縫他個十來件不是問題,要是啥時候也能買一台就好了。

嬸子更是揚言明年好好養兩頭豬,爭取到冬天實現這個理想。

張言在邊上聽的有趣,暗笑兩位母親,前世里家裏的縫紉機還要等上幾年才買,年初叔叔蓋房子攢的錢花的差不多,倒是沒什麼虧空。年底賣了豬,算了公分應該還能有點積攢,買台縫紉機肯定是夠的,但是她們一定捨不得,她們的過日子的方式是必須得有積蓄,遇事才不慌,日子過得才能踏實安穩,等到積攢到一台縫紉機的錢動搖不了根本的時候,才會出手。

縫合之後,新布料不平整,母親也有她的老辦法,烙鐵,至於電熨斗,此時怕她們聽都沒聽說過吧,按說家裏熨衣服的烙鐵也算是這個時代的標準件,前面一塊三角形的鐵板,一條尺多長的鐵杆,後面的手柄還做成加粗橢圓大肚子,方便抓握,再後面還鑲有一個小鐵圈,方便不用的時候掛起來。

母親把烙鐵放到炭火盆里燒着,把需要熨燙地布邊碾平。實在用手碾不平的就拿起來放到嘴裏,牙齒細密的咬過去一遍,暫時定型后。蓋上一塊濕布片,一隻手按住布片,一隻手拿起火盆里地烙鐵,靠近臉部試試溫度,覺得差不多了,滋一下,在濕布上熨燙過去,騰起一陣水霧。

張言對母親試溫度的動作尤為擔心。生怕母親一不小心烙鐵會沾到臉上,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徒勞的,熟練操作的母親絕不會傷害到自己。

梧桐也看得認真,她一直關注自己的新衣服的進展。

“梧桐,好好學着,以後你也要做衣服呢。”

家裏梧桐與張言最親近,張言為了讓她儘快融入到這個家庭中來,毫不避諱,總不能再給她大人般的疏離感。

母親給張言一個白眼。

梧桐這次卻毫不猶豫地用力點頭“嗯!”

這樣的烙鐵因為烙鐵頭比較小,只適合熨燙兩塊布片縫合的縫隙。到大面積熨燙時就不方便了,況且溫度不好控制,用完一次燒一次,每次都要試溫度,也難怪張言擔心母親。

看着母親一次又一次的操作,忽然想來前世看到的一本雜誌里介紹寧波裁縫的文章,這寧波裁縫因工藝高超而聞名海內外,甚至被稱為“紅幫裁縫”,因為他們以為外國人(當時稱“紅毛人”)製作西裝出名。

雜誌不但介紹寧波裁縫的發展歷史,還列舉他們各個階段所使用的剪裁器具。自己當時看的發笑,就是因為他們使用的一種熨斗,被稱為“尿壺熨斗”,自己發笑地原因是仔細看過後。還真是物如其名,真真一個尿壺。

但無論長相如何醜陋,這個尿壺熨斗實用性是毋庸置疑的,據說這種熨斗民國時期就有了,那為什麼母親還在使用這種更原始的烙鐵呢?

“媽,咱們村裡別人家還有其他樣式的烙鐵嗎?”

母親不知張言為何忽然問出這樣的問題,“都是一個鐵匠爐買的,還能有兩樣。”

“哦----”張言不再問了。村裡沒有。這大概就是專業與非專業。南北文化的差距吧。

按照前世的軌跡,母親還要自己做七八年的衣服。自己家也是九十年代初才買了電熨斗,如果找二鐵匠把“尿壺熨斗”做出來,至少還有幾年的生命力,總算也能給母親提供一些方便。

想做就做,招呼一聲“梧桐,筆墨伺候。”

張言地吩咐是梧桐最喜歡做的事,每到這時總是樂顛顛的跑來跑去,她的心裏是很在乎被人忽略。母親和嬸子對張言這樣呼來喝去地支使還存有異議,生怕被外人誤解了收養梧桐的,不是為了養個免費的勞力。

張言有自己主義,早晚有一天讓別人刮目相看。

回憶着“夜壺熨斗”的模樣,底部平整若橢圓形,與後世電熨斗差不多,周邊起伏似馬鞍,斗是整個工具最重要的部分,用鐵板製成的小便壺狀的容器,上面有塊翻蓋,用以投放木炭。側面有幾個通風的圓孔,那夜壺嘴便是使壺中木炭燃燒地煙囪。上方由前向後橫一根細鐵棍,這就是“把”,把一根短木棒插入把中,這樣炭火燒起來也不會燙手。

張言發現,即使沒見過原圖,只要明白原理,就能輕鬆地把“尿壺熨斗”設計出來,說白了就是讓炭火在鐵斗里燃燒,外型再合理一點就好。

畫完了所謂的圖紙,“你們忙着,我出去一下。”不等母親回答,一溜煙地跑出去。

沒看見梧桐不舍又委屈的眼神,雖然兩位母親對她很好,但還是不太習慣獨自面對。

木匠劉福才最近很忙,自從為張言做了嬰兒車,就不斷受到別人的騷擾,大隊幹部不敢拒絕,普通社員鄉里鄉親的又不好意思,背後沒少埋怨張言,據說在公社裏也很受歡迎,現在又找了六個小學徒,隊長石富貴計劃明年春天成立一個小型木器廠,這大概是張言重生帶來的一個變數,前世是沒有的。

連帶的提供配件的二鐵匠也人手不足,找了三個小徒弟。

都是些十四五歲的無業小青年,隊裏的社員也願意讓自己的孩子來這裏,學會了畢竟是門手藝,也一樣有公分掙,還曬不找淋不着的。

二鐵匠翻看了張言的圖紙,大家目前老朋友,小朋友,沒什麼驚訝不驚訝“以前聽人說起過這東西,一直沒見過,看了你這圖,肯定能行,大冷天回家等着吧,三天,我讓你爸捎回去。”

多乾脆,一點不拖泥帶水,張言又到孟瞎子那裏搜颳了一碗豆腐邊,借布包了拎着趕緊往回走,怕一會就成凍豆腐了,其實凍豆腐也挺好吃的,凍豆腐燉酸菜,一咬一包湯哎,孟瞎子還說年底之前要潑幾個干豆腐,嘿嘿,啥意思?地上的積雪被他踩得咯吱咯吱響。

(有事着急出去,半章。關注了一下,居然有十來張月票,吃驚中,感謝!等啥時候能穩定爆發,再向大家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重生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尿壺熨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