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張鶴齡的勸說
張氏聽弟弟這麼一說,簡直目瞪口呆,過了良久,她才苦澀的說道,“既然如此,哀家豈不是成了擺設,任由張超等人欺辱?若是有朝一日,張超起了謀朝篡位之心,哀家豈不是成了朱家的千古罪人?”
張鶴齡連忙笑着說道,“姐姐不要擔憂,謀朝篡位那倒不會。國士院那一百三十個國士,又不是提線木偶,若是他謀朝篡位,國士院豈會任由張子卓亂來。說到底現在張超行事一呼百應,那是因為他所作所為確實得人心呀!”
張鶴齡這麼一說,張氏才鬆了一口氣,轉而又是大怒,弟弟這麼一說,豈不是說她行事不得人心嗎?
張鶴齡就是這個意思,儘管他也是囂張跋扈多行不法的主,但出入宮廷久了,對很多事情也有了一些見識。
張鶴齡就認為自己姐姐沒有看清楚大勢,現在已經不是弘治正德年間了。
先帝駕崩的莫名其妙,說是寧王派人行的刺,可是寧王被俘之後,立刻就尋到機會自殺身亡,而審判寧王身邊的謀臣親屬確定寧王刺殺聖駕的都是張超的親信。而且為了取信天下,寧王謀反一案,還在南都進行了公開審判,寧王世子和李士實都供述了寧王確實派人刺殺先帝。
再加上那個臧賢的供詞,似乎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寧王派人賄賂了江彬,然後在戰陣上刺殺了先帝,試圖借先帝之死,朝廷大變亂之際,他再乘機在南方起兵,謀奪大明天下。
這一個結論,確實合情合理,但是張鶴齡卻是將信將疑,他在宮中廝混太久了,下三濫的事情也做的太多,他總感覺其中有些陰謀的味道,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直覺。
可能寧王確實設法在左右官廳安插人手意圖不軌,但是具體操作此事的江彬又不是傻子,江彬理當清楚他的身家性命就操縱於正德之手,怎麼可能讓這些人有機會接觸正德。而且寧王又不是傻子,他難道不擔心江彬會告發他嗎?
更奇怪的是,江彬已經在兵變中被殺,知道先帝死因的人又在兩次兵變中都莫名其妙的死的乾乾淨淨,所以現在舉國上下類似張鶴齡這樣的人並不少,但無憑無據,也只能接受朝廷的最終結論,先帝死於寧王刺客之手。
想到這裏,張鶴齡就覺得有些頭皮發麻,如果不是寧王所為,那有沒有可能是張超這些文臣做的?正德這麼喜歡胡來,先是任用劉瑾把大臣們車騰的七葷八素,後來又開豹房,練精兵,還喜歡四處走動,對他這種荒唐早就厭倦的文臣,在乘機讓正德立儲之後就立刻刺殺了他,然後立幼主為君,從而建立一個文官心中皇帝垂拱而治的理想國。
事實上也證實了這種猜測,正德死後天下看起來要大亂,但是張超等人卻只用了短短不到半年就穩定住了局面。
又利用主少國疑的機會,弄出了一個所謂代表民心的國士院,是不是可以認為這一切都是早有籌劃,要不然倉促之間,這個本意是用來約束軍機房的國士院,現在卻莫名其妙的成為了架空皇室的殺手鐧。
張鶴齡可以說並沒有太多的政治眼光,可是隨着軍機房與國士院一唱一和,操縱國政的跡象越來越明顯,看出這一兩年來很多事情有蹊蹺的人越來越多,而有了這麼多人想法設法的敲邊鼓,時間長了張鶴齡也有些相信了。
張鶴齡只知道一點,這兩年這麼多事情發生后,正德死了,正德扶持的太監武將沒落了,唯獨文臣們乘機做大,軍機房竟然這麼欺辱太皇太后,這要是在兩年前簡直不可想像。
那個時候軍機房看起來權勢滔天,可事實上誰都知道真正說話算數的卻是皇帝和豹房那批小人,哪像現在這樣,張超連太皇太後身邊的人都敢不告而誅。
張鶴齡沒有把他的猜測告訴姐姐,無憑無據的,他也不敢胡說八道,要是被軍機房知道了,誰知道張超是什麼反應,而且也沒有必要嚇唬姐姐。
他只能告訴張氏,現在的局面已經是文臣一家獨大,張超一言九鼎,你老太太就老老實實的養老,不要聽信身邊人攛掇,想着說話算數,把小皇帝養大才是正經的出路。
文官們想攬權就隨他們去吧,他們真要亂來,朱家統治百多年,怎麼著也很有人心,到時候文官自然內部會分裂,而能爬到高位的人都十分聰明,張超應該沒那個膽子行此不智之事。
等到小皇帝大了,張超也要老死了,到時候藉著親政的機會,順理成章的撤銷軍機房國士院,甚至於殺了張超,謀奪了他的家產,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現在還是忍一忍吧。
張氏被親弟弟這麼一勸,也有些冷靜下來,只是她還是有些不甘心,說是太皇太后,可是張氏現在五十歲還不到,而小皇帝才兩歲多,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出這麼一口惡氣呀,更何況張超比她也只大了七八歲,鬼知道什麼時候告老還鄉。
張鶴齡壓低聲音說道,“姐姐,您不用擔心,張超主持國政,事務繁忙,這樣長久操勞,豈能長壽?再說張超自出仕以來,一直邊疆拼殺,這身體又能好到哪裏去?
弟弟聽說,張超每一年都要病上幾回,那濟世醫院的醫生都住在張家,隨時聽候吩咐,可以說他現在是強撐着在做事,您呀應該等不了多久。”
張氏的臉色這才真正緩和下來,只聽張鶴齡繼續說道,“姐姐您呀要是心裏還不痛快,何不給他找點事情做?”
張氏一愣,這如何說的?只聽張鶴齡神秘的說道,“本朝的麻煩第一當屬各地的藩王,貪婪無恥消耗大量民脂民膏不說,還非常的不安分。僅僅先帝一朝,就先後有安化王,寧王造反,要是這麼下去,可如何得了?
可是這些藩王都是聖上的長輩,等以後聖上長大了,卻又沒辦法處置這些禍害。張子卓不是能幹嗎,國士院不是也抱怨抱怨嗎,姐姐您可以下懿旨贊同國士院的主張,並下令軍機房拿出妥當的解決辦法,一來可以收國士院之心,二來這麼大的麻煩讓張超來弄,嘿嘿,張子卓想不折壽都難。”
“各地藩王都是皇上的親戚,這麼做豈不是有違親和各藩,皇家和睦之道?”
“嘿嘿,您只是贊同國士院的主張,讓張超處置不法的宗藩,可不是任由他胡作非為。到時候張超若是做的過分了,您再說上兩句好話。
等有朝一日,嘿嘿,各藩王抱怨,咱們再推出張家作為替罪羊,也可以順理成章的處置張子卓和他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