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變數
三百騎兵,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就現在的局勢來說,趙充國是當朝太尉,而且還是此次戍守邊關的最高將領,用這三百騎兵去實驗一個還未能確定的俘虜是否真心,這代價有些高,但他還是能做主的。
主要這個阿都沁夫要的是輕騎兵,而不是重騎兵,若要使重騎兵的話那趙充國說什麼也不會給他的。
輕騎兵,雖然重要,但在重騎兵面前也只能用而已這個詞了。
現在問題被拋到了趙充國這裏,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會因為他能否做下這個決定而發生巨大的改變。
“你知道你這話說出口後代表了什麼嗎?”趙充國眯起了眼睛,看向阿都沁夫的眼神中充滿了鋒芒。
“賤民知道。”阿都沁夫很平靜,似乎完全沒有被趙充國話語之間的鋒芒所影響。
“那你應該知道,在本太尉的眼中你的性命是無法與那三百騎兵相比的,甚至你連一匹戰馬都比不上。”
“賤民知道。”
“那你知道本太尉若是允了你的請求,但你卻有沒有做出什麼成績的話會有什麼後果嗎?”
“賤民知道。”
“看來你是考慮清楚了。”趙充國的雙眼依舊是眯着的,但嘴角卻有了一絲上揚。
“是的。”阿都沁夫抬起了頭,眼神之中充滿了仇恨。
“對待匈奴,賤民不敢說有多少功勞,但卻也算是竭盡所能了,但他們在賤民被俘之後卻如此的不作為。”
“這樣的王朝,不值得。”
阿都沁夫的心態已經是屬於瀕臨絕望的邊緣了,若是以常人的想法來看的話他就是屬於那種失望到了極點之後的爆發,而這種爆發所帶來的是純粹的報復。
只是這種報復針對的是他曾經效力的匈奴,而非西漢。
這種心態其實是一種雙刃劍,對於西漢來說是一柄很好用的雙刃劍,因為一般來說在這種情緒之下的人會完全拋棄他之前所有的一切。
也不對,現在的阿都沁夫已經是一無所有了,除了自己的這條命之外他已經沒有什麼能夠捨棄的了。
但事情放在趙充國的身上就不一樣了。
既然是雙刃劍,那就證明在殺傷敵人的時候會有傷害到自己的可能。
在這種情緒下的阿都沁夫顯然是不會顧忌那些所謂的後果的,他已經到了可以捨棄一切的地步了,這樣一來他所提出的三百騎兵的結局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
從情感上,趙充國覺得阿都沁夫是可信的,但理智告訴他這麼做不行。
說得好聽點兒是他不能如此草率的將三百大漢男兒交給一個還不能完全相信的匈奴戰俘,說得難聽點兒,若是阿都沁夫心存不軌的話會對他的聲望造成一個很大的影響。
“你先回去洗漱一下吃點兒飯,然後好好的睡上一覺,這件事等過兩天本太尉才會給你答覆。”
思來想去,趙充國還是想先穩一手。
“多謝太尉。”阿都沁夫也不失望,而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匈奴禮之後就跟着旁邊的士兵下去了。
他畢竟是個外邦之人,打從一開始他就沒想過趙充國能夠這麼草率的信任於他,不只是趙充國,這事兒放在任何一個王朝任何一個官員都是不可能的。
這個時代的民族隔閡是很重的,甚至不亞於後世鷹醬那邊的歧視,沒有人會如此輕率的把信任這種情感交付於人。
然而說歸說,在心底里,趙充國其實已經是做下了決定的。
這個阿都沁夫在趙充國來說是一個可以操作的點,今年西漢註定不會對匈奴有太大的動作,即便是有的話也要等到來年開春,徐揚兩州那邊新開墾的三萬餘畝地的糧食全部都收上來之後。
等到那些糧食運到這邊關當做軍糧,那最少還需要三個多月的時間。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的,在糧草沒有得到保證之前沒有任何人敢妄自動兵,補給一旦跟不上的話那基本上就只能等待滅頂之災的到來了。
而以現在的局勢來看,等到那個時候大軍再開拔,等到了匈奴的趙信城地界周邊怕是已經快開春了,那時候戰爭基本上還未開始就要結束了。
這些戍邊將士們的家中都是有自己的田地的,西漢現在還沒到即便是不讓將士們回家務農也能支撐他們在邊關作戰的地步,這種情況會有,但最少還需要一年多的時間。
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阿都沁夫所提到的數量。
三百騎兵,這個數量太少了,即便是冠軍侯霍去病那堪稱是神跡一般的初戰也用了八百騎兵,而第二次的河西之戰更是用了一萬驃騎。
相比之下,三百騎兵,能做到的事情是真的不多。
趙充國多少能夠猜到阿都沁夫的想法,大概就是想趁着匈奴在冬天的時候牧民們會以小部落的形勢聚居在水源周邊的特點,帶着他提出的三百騎兵奇襲。
目的不在於和匈奴軍隊交戰,而是純粹的殺戮,殺戮那些在水源邊聚居以求渡過寒冬的牧民。
三百騎兵,對於一個王朝來說這屬實是算不上是什麼,若是真有不軌之心又怎麼會僅僅只要三百騎兵?即便是損失了那對西漢來說也是無傷大雅。
頂多算是破了個皮。
如果這阿都沁夫真的是在匈奴高層的授意之下過來接近趙充國想要獲取信任,那他的目的肯定不會這麼少,而且他要是想要以長久的時間來圖謀更大的目的也說不通。
最起碼,今年趙充國若是允了他這三百騎兵,那麼他就一定要做出成果來的,而這個成果就是殺戮匈奴過冬的牧民。
殺的少了,他得不到趙充國的信任,那所謂的圖謀更大的目的也就成了空談,連信任都得不到哪還有以後?
殺的多了,那怕是根本就不值得。
所以趙充國心動了。
這從表面上他根本就看不出來太多的東西,因為這事兒如果說是阿都沁夫是得到了匈奴高層的授意的話那根本就說不通,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不過出於小心考慮,趙充國還是寫了一封密信緊急發往長安。
機會稍縱即逝,他已經做下了決定要答應阿都沁夫的請求,但事情還是要彙報一下的。
哪怕,已經有些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