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破釜沉舟
長青學院是朝廷為了讓男子有書可讀,而棉紡學堂都是女子,兩者是註定沒有交集的,自從上次退學事件之後,韓靖荷在此類事情之上嚴謹了許多。
她點了點頭,等着葉梓萱繼續開口。
“長青學院一事陛下準備讓你兄長負責,屆時,若有什麼事情,你們兄妹二人也好互相探討。”葉梓萱想到他們兄妹二人即將一起共事,看向韓靖荷的眼神也帶了一些揶揄。
倒是韓靖荷,差點被她的眼神看得發毛。
就算是她兄長負責,以韓元柏的才能,也不需要向她請教,因此她們怎麼會有共事的機會呢?這都快把韓靖荷整糊塗了。
葉梓萱也沒有繼續賣關子,“長青學院建立的地址,就在棉紡學堂的隔壁,兩家學院日後自然是有交流的。”
這一番話險些讓韓靖荷失態,她瞪大了眼睛看着葉梓萱,甚至懷疑對方在同她說笑。
可葉梓萱的表情極為認真,這足以說明她聽到的都是真的,韓靖荷囁嚅了嘴唇,“這是陛下做的決定?如此棉紡學堂該如何自處?”
她着急的不行,就怕退學事件再次發生,她實在是有些承受不住,而且長青學院一但建成,那將是沒有任何辦法更改的,連挽救的機會都沒有,除非棉紡學堂搬去別地,這就有抗旨的嫌疑了。
就算葉梓萱深受帝皇寵愛,那也不能仗着寵愛胡作非為。
“這是我的主意,是我讓陛下這麼做的。”葉梓萱沒有把鍋甩在楚墨軒的頭上。
韓靖荷甚至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棉紡學堂可是葉梓萱的心血,她為什麼要這麼做?
看着她那迷茫、震驚、失望……包含各種神情的眼睛,葉梓萱主動解釋道:“我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想來你應該猜到了我想做什麼,此事就是為了日後做鋪墊,只要大家能夠接受這件事情,日後也不會拚死反抗。”
“趁着這件事,也能讓她們緩一緩,我總不能讓你一輩子都看不到希望,也不能一直把你拖成老姑娘。”
葉梓萱說的十分真誠,“此事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你也不必太過於擔憂,實在不行從頭再來就是了。”
韓靖荷呆愣愣地聽着葉梓萱的言論,想到有朝一日站在朝堂上的畫面,拒絕的話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
她從來都不是安分守己的大家閨秀,骨子裏也帶着一股叛逆,被葉梓萱的話一激,心就有些蠢蠢欲動,只是此事關係頗大,讓她不敢貿然作出選擇,有些瞻前顧後。
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人往往是最敢賭的,但當她擁有一定的東西,就會害怕失去了,“若是失敗,學堂只怕是近幾年都不會恢複名氣了。”
可一不可再,這種影響學子聲譽的事情,發生兩次之後,就很難再取得百姓們的信任了。
“可若是成功了,我們將向前跨進一大步。”葉梓萱目光灼灼的說道。
她不是不害怕失敗,只是相比於失敗,她更加期待成功之後的曙光,成大事者,也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氣。
“這又有什麼大不了的,總不會更糟,無論如何我們的學院都會一直開下去。”葉梓萱像是在承諾一般,至於棉紡學堂會不會有學生就讀,並不是她擔心的事情。
她給了天下女子們開闢出了一條路,但若是對方不願意走,她也不會強求。
“先生說的是。”韓靖荷漸漸的被葉梓萱感染了,不再那般憂心,更多的則是期待。
“你要做好準備,就算見到學子們紛紛退學也不必慌亂。”葉梓萱叮囑道。
“難道就沒有安撫家長們的辦法了嗎?”韓靖荷希翼的詢問,畢竟葉梓萱向來有逢凶化吉的本事,保不齊這件事亦是如此。
葉梓萱搖了搖頭,以往幾次不過是天時地利人和罷了,“或許看在女子學院的份上,百姓們還是願意讓學子們繼續讀書的。”
利益才是最能打動人心的,若是能夠讓女兒進入女子學院,得到了好處就足以讓他們放下偏見。
直到葉梓萱離開,兩人也沒有想到好的應對之策,只能夠靜觀其變。
好在,此時留在棉紡學堂求學的學子,都是真心想要讀書的,心思不堅定之輩,在上一次棉紡學堂遇難的時候,就已經退學了。
長青學院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大街小巷,一時之間,百姓們就炸開了鍋。
最歡喜的自然是想要讀書偏偏家境貧寒的男子了,這對他們來說,是純粹的好事,至於棉紡學堂女子的處境,他們卻沒有操心,左不過不妨礙他們。
而家中有女兒在棉紡學堂讀書的人家,一個個的都愁容滿面,現在誰都知道讓女子讀書是有好處的,偏偏又鬧了這麼一出。
倒是引得不少人埋怨楚墨軒,畢竟在百姓眼裏,這是他做下的決定。
退學的人也是有的,但堅持留下來的學子更多。
而朝廷上受到的阻力也很少,長青學院很快就建成了,畢竟有棉紡學堂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創辦學堂對韓元柏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最開始的一步成功之後,葉梓萱慢慢的做着改變,比如兩所學堂的課程漸漸靠近,棉紡學堂整個甲班的學生,跟長青學院學子學的課程一模一樣,那可是為科舉做準備的。
她還安排兩個學堂合在一起排名,然後變出現了第一名是女子的現象,這可把那些男子給羞的不行,兩個學堂之間,漸漸開始較勁,誰也不想是輸的那一個。
因為這樣的經歷,讓長青學堂的學子再也不敢小瞧女子,也不得不承認有些女子就是比他們優秀,有這個認識之後,他們也在潛移默化之中變得知道尊重女性。
一切都往着好的方向發展,人們也慢慢接受了兩個學堂切磋交流的事情。
至於棉紡學堂學子的名聲,這個很不比擔心,只要女子足夠優秀,這些莫須有的污名,便不會有人看在眼裏,多的是人家願意求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