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含糊不“得”
說話本應準確、清楚。但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許多話是具有模糊性的。因為現實生活中有些話不必要、也不便於說得太實太死。
王元澤是宋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兒子,在他剛幾歲時,有一個客人把一頭樟和一頭鹿放一個籠子裏,問王元澤哪一頭是樟,哪一頭是鹿。王元澤回答說:“樟旁邊的那頭是鹿,鹿旁邊的那頭是樟。”王元澤的回答固然沒有錯。但是,王的回答是含糊其辭的,因為他沒有確切地指明哪頭是樟,哪頭是鹿。然而妙也就妙在這“含糊其詞”上,王光澤如果老老實實地回答“不知道”,那就顯示不出他的聰穎和機智,也不可能引起客人對他的才華的讚賞了。
一個財主晚年得子,不勝高興。生日那天,大家都來祝賀。財主問客人說:“這孩子將來怎麼樣?”客人甲說;“這孩子將來能當大官!”財主大喜,給了賞錢。財主又問第二個客人說:“這個孩子將來怎麼樣?”客人乙說:“這個孩子將來要發大財!”財主又賞了錢。財主又問第三個客人說:“這個孩子將來怎麼樣?”客人丙說:“這個孩子將來要死的。”財主氣極了,把他打了一頓。說假話的得錢,說真話的挨打。既不願說假話,又不願挨打,怎麼辦?只好說:“啊呀,哈哈,啊哈,這孩子,哈哈……。”
法國著名的革命家、空想共產主義者弗朗斯瓦·諾埃爾·巴貝夫,1797年在凡多姆高等法院法庭上受審時辯護說:“當我第一次受審時,我曾隆重地提出保證,我要偉大地、莊嚴地來維護我們的事業,這樣,我才對得起法國的真誠朋友,我才對得起自己。我一定會踐守我的諾言……
“自由的精神,我是多麼感激你!因為你使我處於比所有其他的人更為自由的地位。我所以是更為自由,正是因為我身上背着鐵鏈。我所要完成的任務是多麼美好!我所維護的事業是多麼崇高!它只許我說出真理——這也正是我要的。即使我的內心感覺沒有對我指點出真理,這項事業會迫使我說純粹的真理。正是因為我身上背着鐵鏈,我在無數被壓迫者和受難者之前有發表自由意見的優先權。……
“我們雖然關在回籠里,並受殘酷的折磨,但只要我們還能得到那崇高的事業的支持,我們便有責任公開宣佈我們所熱愛的真理……”
巴貝夫就這樣在法庭宣揚了革命理想,這種充滿戰鬥激情的語言,說明雄辯的力量首先來自無私無畏的膽略。
美德和豪邁氣概永遠不會死亡。挺直你的腰,即使暴風雨來得再猛!
秘方點拔:做事情講求效率,漫無目的的言談註定不會被人欣賞,不要做畫蛇添足的事,也不要過份模糊其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