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山裡漢子,個個都是諸葛亮
下午2時32分。空中細雨紛紛,山嶺薄霧籠罩,山村瀰漫於濃濃的秋意之中。
漢壽縣三和公社黨委會議室里,相繼走進了幾位山裡漢子,他們是寶塔湖大隊黨支部書記李信梅、龍潭大隊黨支部書記王穩生、三合橋大隊黨支部書記劉春甫等。
周立民:人都到齊了。架勢吧!啊!
童自新:您出題呀!
周立民:還是圍繞着農村如何致富這一問題,請大家來敞開談談。我們上午看了兩戶,還是很有啟示。湖區有湖區的路子,山區有山區的路子。山區如何儘快致富?這個致富不是一兩戶,也不是二三十戶,起碼是90%以上的群眾都富裕起來。按照中央十二大所提的,2000年要達到人平純收入1600元,實現小康水平。我們了解到一些地方,把它劃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達到人平1000元,搞5年或是7年,90%的人達到。再通過幾年達到小康水平,實現人平1600元。每人收入達到這個樣,所生產的商品率達到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交給國家,或上自由市場。按照這個要求,三和公社好久能達到,要採取一些什麼措施,路子要怎麼走?再呢,大家談的山林的管理,要在山裏面挖掘潛力。山,究竟怎麼管?效益就大,收入才好。啊!就這麼兩個問題吧!你們看呢?
童自新:要得!周書記上午到龍潭大隊和三合橋大隊進行了調查。現在,請大家攏來談。過往有什麼好的做法,如今有什麼好的想法,根據周書記剛才講的兩個問題來談。
李信梅:我發個言。俺大隊耕地1178畝,1300人。原來,搞生產隊的時候,每年都是百把萬斤的糧食產量。去年的旱情比較嚴重,但在黨的政策的指引下,奪得了好收成,糧食總產創143萬多斤的新高。今年早稻1400畝,98萬斤,平均畝產700零一滴滴兒。原來人平純收入最高只有157元,今年人平純收入320多元。今年晚稻搞到80萬斤沒問題。雜交稻畝產1000斤沒得問題,群眾看的每畝1200斤。生豬每人0.8頭,人平60元;糧食18萬元;油菜7500元;棉花40畝,2000元;茶油山幾百畝,收15萬斤茶果,茶油產值10500元;茶葉16000元;苧麻2000元;養魚,28口山塘,50畝面積,5000元;養鴨350隻,三戶人家承包,6000元;耕牛繁殖400元;油榨房加一台碾米機,3000元;副產物,3000元;還有剩餘勞動力,去年到蘆葦場砍蘆柴工資收入8100多元,今年估計10000元,還有5匠,收入30000元。砂場6人承包,為主的是劉長生,實際收入4萬多元,交大隊純利1800元。過去得不償失,今年就一下砍斷了。挖砂賺錢靠天氣,天乾沒得好多挖的,落雨就有挖的,1立方砂值3.5元到4元錢。幫砂場挑砂都賺錢,俺屋裏堂客一天都可以挑4.8元。眼看承包砂場的幾個人今年發了財,就有群眾反映上交款訂低了。我說,不包,去年一分都沒有得到。今年,就是一條金牯牛,都讓他們得了。全大隊所有收入合計418000元。
周立民:這點你堅持得好。定下來了的就要算數,要兌現,不能翻雲覆雨,變來變去,不能失信於民,不能影響和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要像俗話講的,就是一砣鐵都吞下去了,決不反悔。
李信梅:我硬性表態了,那些嘰嘰哄哄的人也無話可講了。他們曉得再講也沒得用了。要富起來,從俺大隊的情況看,第一是大抓糧食,過去喊收160萬斤,那是自己騙自己。今年已成為現實,搞到180萬斤沒得問題,爭取達到220萬斤。第二是搞好現有茶葉山地的培管;第三是進一步發展山塘養魚,派專人飼養,整理加修,管好水,現在水的問題解決了,原來幹得幾天就沒得水了。第四是大挖山林潛力,在補植稀疏林上使大勁。目前光頭山比較多,要求秋修以前,每人挖它十多個眼,打算分戶管理,分戶補種稀疏林。今年派一個專人看管了10個月,他的被窩、看棚的門框都被偷走了,還偷走了137根樅樹,原訂合同是偷走一根,罰看山人5元,如果看山人查出了偷樹的人,每根罰偷樹的人10元。結果,他沒有查出偷樹的人,只給了他100元工資,還有270元工資沒有給他,就這樣脫了乎。群眾都要求索性分到戶,一根樹一年長一元錢,分到戶管理每個人每年都可以增長几十元收入。第五是辦好砂場。第六是淘沙金。第七是發展養鴨養雞等養殖業,及其它多種經營。養一隻三黃雞,交長沙外貿出口公司,最低價格是2.25元。兩個人可以養雞4000隻。黃毛、黃嘴、黃腿,稱為三黃雞。多種點百合,每分土下20斤種,可收入400元。栽樹,栽果樹林,現在有每戶栽500根樹木的。山林的潛力比較大,劃分到戶有好處,群眾互相信守的觀點比較強。全大隊山林3000畝,每畝150根樹,總量45000根。現在走出去,越來越看不見屋了,都被樹遮掩了。
童自新:養魚可以,但有幾個問題。一是水位不能長期保持,上半年可以,下半年不行,遇到乾旱,首先要救稻,不能救魚。二是水溫低。三是欠缺飼料。養魚就是要精心。越是水面小,產量越高。屋前屋后發展果木林大有賺頭。例如金牛大隊黨支部書記高揚,家裏屋前屋后種了十四根梨樹,收入400元。按照三和公社的土質特點,挨南邊,栽南竹、杉樹,最好;靠北邊,栽水桐樹最好,一根水桐一年長得7元。三和的重點在山上。今年冬里,全社每人栽3根樹。水上的潛力沒得那麼大。山多於田,面積最大,潛力最大。我默神的話,主要抓好四項:田裏,今年人平72元,到1990年達到350元。山上,今年人平30元,到1990年達到100元。養豬,今年人平60元,1985年人平100元,1990年上升到200元。加工業,就是工副業生產,今年人平50元,1985年100元,1990年200元。再包括挖砂,淘金,織篾貨,撬蓑衣,做椅凳,等等。多種經營,包括茶葉,黃花,苧麻,等等。今年全公社人平純收入200元,1985年人平純收入500元,1990年達到人平純收入1000元。
周立民:生薑是你這裏的特產,今年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
童自新:追朔起來有個原因,前年,生薑價錢低,1斤只有1角8分錢;去年乾旱,種的姜全部被乾死了;今年的生薑貴到6角,甚至8角錢1斤,長沙是1元1斤。每畝種姜可產1噸,收入2000元。群眾前兩年種姜吃了虧,今年都不想種了,結果還是吃了虧。
周立民:你這個地方,還是重點發展種植和養殖專業戶,賺頭大,影響大。
童自新:是的。像曾紀衛屋裏,看起來不現形,算起來有錢。樹竹每天在長,等於每天都有收入。以曾紀衛為示範,1985年以前,全公社栽種松、杉、水桐200萬株;栽種梨子、橘子、桃子、枇杷、板栗,每戶10株,加起來4萬株。南竹1畝收入,現有水平50元,1985年100元。竹子不砍不發,砍一株發一株。如今要走遍俺公社的竹山,至少要三天。要砍伐的竹子多,關鍵是找到銷路。油茶林500畝,15萬元。茶葉3000畝,今年每畝收入平均120元。金牛山,前山是三和公社的,後山是東嶽廟公社的。住山靠山吃山。
汪萬昌:全縣竹子一線脈,從軍山鋪公社的青峰沖,到豐家鋪公社的響潭,鋪天蓋地,全是竹子,起風時就像海里的波浪,那陣勢既好看,發出的聲音也好聽。
周立民:把林業的基礎打好,富裕的路子還常青些。法國梧桐吸灰塵,吸熱能力強,材料還是有作用,但木質不大好,泡傢伙,作不得大用。適合城裏種,你們這裏就不一定要種。怎麼樣?行了吧!感謝你們提供了這麼多寶貴經驗。
他站起身,與參加座談會的幾位黨支部書記逐一握手。當他握住李信梅的手時,李信梅對他說:周書記我向您提個要求。
周立民:那好啊!
李信梅:明年茶樹開花的日子,接您到俺大隊來,我陪您進到茶山裡,用稻草筒筒兒,呼油茶花里的水水兒喝,那硬清甜的咧。喝了增陽壽嘞!
周立民哈哈大笑道:好啊!好啊!
他用笑聲,送走了幾位大隊黨支部書記。轉過身,他對童自新說:本月20日省委召開全省縣委書記會議,傳達貫徹黨的十二大精神。我去開會之前,組織公社黨委書記到望城縣參觀發展生豬養殖業,瀏陽參觀發展雞鴨養殖業。來回要兩三天。你提前把家裏工作安排好。
童自新:反正黨委有分工,大家都照到搞就是的。我離開幾天沒得問題。
周立民:看你這樣子,精力蠻充沛。
童自新:我今年38歲,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辜負了您的希望,工作沒有干出大的起色。
周立民:時間過起來也不覺得啊!你下公社工作一晃就好多年了。我就擔心你那眼睛……
童自新:還好!不礙事。
原來,童自新有色盲,只分得清紅和白。他13歲那年,被選錄縣人委會當通訊員,到醫院體檢時,才發現他有色盲。有關部門打算放棄對他的錄用。周立民力主把他留下,理由很簡單:這伢兒能做事,想做事,會做事。色盲並不影響他做事。於是,他由掃地、打開水、擦桌子,一步步發展,被周立民、何秋舫等縣領導看出有培養前途,放到公社鍛煉,今年38歲,已擔任多年公社黨委的二把手、一把手。
周立民:搭到年輕力壯的時候,為老百姓多做點好事。50歲了在公社當一把手,就不大行了。不是別的,你怕沒得勁呀,主要是沒得那股雄心。我是25歲當縣委常委,1959年當洲口公社黨委書記,那時是大公社,相當於現在的幾個公社那麼大。開始也是稀的,摸了兩年,才摸到一點經路。人到成熟的時候也就老了。說到這裏,他看看窗外,似有所感道:人的一生也就像這天氣,有時晴,有時陰。不論是晴是陰,都要好好過。明朝的天氣會好一點點兒吧!啊!好吧!準備吃飯。
夜,驅車返回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