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統天下夢(結局)
近衛軍在排除萬難的情況下,逐步成長起來,歷經三年,已經發展到將近四萬多人的精銳部隊,也是少俊的中堅力量。
有了這麼一支堅強後盾,少俊大刀闊斧的開始了一系列變法強國措施。康寶四年整頓全國軍隊,特別是直隸軍和遼東軍縮減精編,按照近衛軍的標準進行強化訓練,歷時一年的時間,少俊所掌握的軍隊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和三大藩王相抗衡。
得民心者的天下,軍隊是堅強的保障力量。隨着開科取士的順利進行,朝廷得到一大批人才,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整頓吏治的活動,一個個貪官污吏入獄問斬,一件件鼓舞人心的政策實施,讓千千萬萬的百姓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實惠。特別是龐太師集團落馬,使更多的有抱負有才華的仁人志士集中到朝廷這裏,使更多百姓增加了對新朝廷的信心。
商業蒸蒸日上,朝廷賦稅日進斗金,在農業方面,因為這幾年風調雨順,百姓積極開墾荒天,年年都是大豐收。在少俊年滿十六歲的時候,燕雲國已經國富民強,軍事力量更是上升了一個大台階。
各國的停止協議越來越失去效用,周邊國家都在蠢蠢欲動,當務之急就是儘快解決三藩的問題,以保證皇權的絕對集中統一。
少俊藉助大婚的大好時機,暗中做好部署,把三大藩王和相關的重要將領都調到京城,在婚慶期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掉晉王和淮南王的勢力,從而也斷送了肅親王的援助力量。
肅親王眼看大勢已去,大婚一結束,自動請了辭呈,回家養老。少俊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很快就把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平定了,如此的舉動,讓各國掛目前看,也不敢輕視這位少年皇帝。
康寶六年,天下大亂,東金、北蒙、西秦和南楚四國結盟,共同向燕雲國發起進攻,企圖一舉殲滅燕雲,達到瓜分的目的。
少俊和大臣們一方面積極備戰,誓死抗擊;另一方面聯姻新宋國,希望其保持中立。通過一年的苦戰,總算穩定了局勢,抵抗住四國聯軍的第一輪強攻,戰爭進入僵持階段。
少俊調整戰略戰術,抗三擊一,派出精銳騎兵突襲東金後方,迅速打擊敵人的有生力量,採用游擊和奔襲的戰術,逐步蠶食東金的精銳部隊,解決來自東北的威脅,藉助關隘和長城天險,削弱東金兵力。
對於西秦、北蒙和南楚三國採取守勢,把守關口,零星偷襲,為殲滅東金爭取時間。半年的時間,東金國再沒有外援的情況下逐漸喪失軍事強國的地位,少俊暗中集中三路大軍,以絕對優勢發起總攻,歷時三個月的艱苦奮戰,滅掉東金國,從而打破四國聯盟。
另三國大為震驚,首腦們迅速調整策略,暗中策劃更大的戰役,調兵遣將,一場大戰一觸即發。燕雲國也針對性的調整路線方針,遠征東金的軍隊修正後,迅速朝北蒙國國都移動,長途奔襲其大後方。此時,西秦已經突破潼關,大軍已經攻擊到黃河南岸,燕雲國水陸大軍組織起強大的防護網,極力阻擊,黃河大決戰就此開始。
黃河大決戰,燕雲國投入三十萬大軍,而西秦和南楚聯軍將近一百萬,力量極為懸殊,奮戰一個月後,燕雲國另外二十萬援軍已經感到,雙方展開血拚,頓時昏天地暗,血流成河,染紅了整條黃河。
而北線的戰爭形勢逆轉,北蒙總兵力只有六十多萬,燕雲國投入將近二十萬的精銳騎兵和二十多萬步兵,南北夾擊,在廣袤的大草原上展開決戰。首次交鋒,打了一個平手,各有損失,戰役進入第二階段后,燕雲國取得可喜的成績,一次殲滅北蒙十萬有生力量。同時,長途奔襲的精銳騎兵營擾亂了北蒙大後方,造成極大的混亂,燕雲國趁勢反攻,迅速擴大戰果,在付出數萬損失的情況下,殲滅和俘虜北蒙兵二十多萬。
北蒙損失慘重,喪失進攻的勇氣,迅速敗退,燕雲軍乘勝追擊,到此為止,北蒙國的威脅解除了,六十萬的兵力,戰後只剩下不到三十萬。
南線的西秦和南楚得知北蒙敗退的消息,信心受到挫傷,士氣大為削減,取勝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在燕雲國另一支援軍到達的時候,明白大勢已去,節節敗退,迅速撤退。燕雲國全線反擊,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難,把來犯之敵打出國門,疆域恢復到原來的狀況。至此,黃河大決戰總算落下帷幕,雙方付出極大的代價,燕雲國損失慘重,六十萬大軍死傷接近二十萬,西秦和南楚損失兵力也各有二十多萬,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防守一方藉助有利地形總能把損失減到最低。
這一場衛國戰爭前前後後費時兩年,收穫最大的當然是燕雲國,不但抵抗住四國聯軍的進攻,而且滅掉東金國,另天下側目,震動了所有的人,可以說一戰成名。
通過這次戰役,燕雲國的軍隊得到檢閱,也暴露出許多不足,全國軍隊再次重新整頓。同時,開始了平定新宋國的策略,藉助聯姻的關係,展開多方面的合作,逐步滲透,通過商貿來“赤化”新宋國的百姓。通過一年的不懈努力,恩威並進,全面兼并了新宋國,燕雲國國土面積大大增加,人口和經濟實力增強。
燕雲國把新政策實施到原新宋和東金所管轄的地域,總兵力達到一百五十多萬,精編重組,結成三大遠征軍,為統一天下積極準備。北伐軍共計三十五萬,以騎兵為主,作戰目的是掃滅北蒙殘餘勢力,完成殲滅北蒙國的任務;西征軍共計三十萬,作戰目的是佯攻西秦,保持實力,等待時機,完成對西秦國的包圍;南征軍共計五十萬,作戰目的是殲滅南楚國。
未來的數年都是圍繞這三個目標做準備,整頓軍隊,改良裝備,積極備戰。原新宋國的水師最為強大,併入燕雲國后,重組了兩支全新的水師部隊,分別是黃海水師和東海水師。
五年的籌備工作總於完成,統一戰爭全面展開,三路大軍齊頭並進,但側重點有所不同,主攻方向是南楚國。兩支水師隊伍和五十萬南征軍共同進攻,而且從北面、東面和南面三個方向一起發動進攻,猛烈程度極為強悍。
南楚國面對如此強悍的軍隊,根本就組織不起像樣的反攻,和西秦的聯盟也被阻斷了,只能獨立抗爭。但是,形勢不容樂觀,歷時一年的奮戰,終於抵抗不住,導致國破家亡,燕雲國的疆域又增大了許多。
與此同時,北蒙國也喪失了大片國土,在北伐軍強烈進攻下,四分五裂,殘餘勢力被驅趕到貝爾加湖已北,同樣是一年的時間,北蒙國也被滅掉,整個版圖納入燕雲國。
戰爭進行到這裏,天下局勢已經很明朗,巴蜀國面對如此強勢,順應潮流,自動接受燕雲國的和談,併入燕雲國。
從衛國戰爭到統一戰爭,合計三年的時間,燕雲國滅掉五個國家,統一大業完成大半。迅速整合隊伍,全面向西秦國壓進,面對這樣的實力,西秦國如同秋後的螞蚱,根本就無力抗衡,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被殲滅了。
至此,天下基本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抵擋燕雲國的進攻,東方大陸的大一統拭目以待。
少俊的目光望的更遠,把目標投向大海、西域和南亞。把整個政務下放到內閣,一個目的就是要保證軍隊的建設,重新組建水師,打造戰艦,大力發展水師,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北海水師、南海水師和西海水師,每支水師擁有各種戰艦和輔助艦上百艘,總兵力四十多萬。
在陸軍方面,重新調整,組建了三支遠征軍,分別是征東軍、征西軍和征南軍。征東軍目的是掃平朝鮮半島和東洋國,共計三十萬兵力,聯合北海水師和黃海水師,水陸兵力總計五十萬;征西軍共計五十萬,目的是掃平西域和西南兩地;征南軍五十萬兵力,配合東海水師、南海水師和西海水師,總計八十萬兵力,遠征中南亞半島。
這一階段的戰爭,費時三年之久,總於完成統一大業,燕雲國的疆域大大超過了以前各個朝代,真正開創了一個萬里江山。最南端到達今天的馬六甲海峽,最西端到達今天的巴爾咯什湖,疆域東部把東洋國納入版圖,徹底解決了千年以來的倭寇之亂。
萬里江山,江山萬里情,歌舞昇平,沒有了爭端,沒有了紛爭,華夏民族大融合時代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