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元帝好戲連台

3.天元帝好戲連台

天元皇帝宇文贇待賑災之事全部安排妥帖后,終於在群臣的“哀求”下結束了他在天興宮的“自罰祈罪”活動。可他回到長安城的第一件事不是上朝理政,而是擺駕道會苑,並命在京高官全部隨行,要在那裏舉行道教神祗的祭祀大典。許多官員來到道會苑這才現,苑內居然新建了兩尊巨大的塑像,其中一尊是道教的太上老君像,另一尊卻是佛教釋迦牟尼像。興建工程顯然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了,因在皇家禁苑之內且做了嚴格的保密工作,故而並不為人所知。而兩大教派的神化鼻祖居然同立於一處,更令人驚詫莫名,不明白天元皇帝要唱哪齣戲。

小皇帝宇文衍及其隨員自然也來到了現場,在等待儀式開始的過程中,司馬泳對此怪相的給出了一番推測解釋。在六年前,也就是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在北周曾生過三件大事,一件是武帝宇文邕的母親叱奴太后薨逝了,第二件是衛王宇文直謀逆政變,第三件是以搗毀佛、道二教神像為標誌的武帝滅佛運動的大幕開啟。其中第一件和第三件事結合到今日看,是有着某種聯繫甚至是刻意的安排。

叱奴太后雖非太祖宇文泰的正妻,卻是武帝宇文邕的親生母親,武帝即位后就對叱奴太后禮敬尤佳,極盡孝道。加之在誅殺權臣宇文護、奪權親政的過程中,叱奴太后的幫助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叱奴太后的薨逝,讓武帝悲不自勝,堅持要按照古禮為母親守喪三年,三公六卿率百官以國家大事要務須臾離不開武帝為由,勸諫要求變通處理,請武帝在朝戴孝,避免耽誤國事。但武帝卻固執己見,讓許多大臣詫異。當時武帝親政經年,正在勵精圖治的關鍵時期,政務繁鉅。志存高遠的武帝能在宇文護的淫威之下隱忍十二年之久,何以不能剋制一下喪母的哀痛,以國家社稷為重?

也就是在那一年的年初,幾乎與天元皇帝閉關相同的時間段內,武帝移住進了“倚廬”,也就是為守喪而搭建的草房,也過了一段類似“自罰祈罪”的非正常起居的日子,遠離政務,也不見朝臣。唯一不同的是,武帝是真的食則糙米,寢則柴薪,不似天元這般有名無實。

武帝何以如此呢?司馬泳分析認為,武帝其實是要藉此機會清清靜靜地深入思考一個關係到百姓社稷的家國大事——滅佛。

沙門之害由來已久,北魏太武帝之所以滅佛就已證明了佛教與國家爭力的嚴重性。只是太武帝操之過急又手段殘暴,其後引起的反彈竟比不滅佛還要嚴重。有鑒於太武帝的經驗教訓,也因民間信仰問題的事體太大,得罪佛祖武帝並不怕,可喪失了民心卻不能不令他畏懼,所以滅佛之心雖然早就有了,卻遲遲沒有動手。再加上權臣宇文護也是佛家信徒,並不支持滅佛,故而打壓佛教的行動始終停留在儒、釋、道三家排位的爭論階段。把持朝政的宇文護被成功誅滅后已一年有餘了,武帝還是沒有輕啟滅齊的戰端,並不是被宇文護三次東征的失敗所駭阻,而是因為國力的很大一部分仍然被沙門所佔據着。滅國之戰拼的是國力啊,不把國力從沙門釋放出來,滅齊只能重蹈宇文護的覆轍。滅佛事實上已經成為武帝片刻不能釋懷的最大心病,是他“必使天下一統”宏願的最後一道也只最堅實的一道阻礙。

一向克己的武帝,竟哀不自勝堅持“倚廬”守喪,而“倚廬”之後就向佛教開刀了。由此可見,“倚廬”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在“倚廬”獨居的那些日子裏,沒有浩繁的政務分心,在追思母親之餘,武帝顯然用了大量的時間反覆思考了佛與國爭力的問題,不僅下定了為社稷蒼生挺身滅佛的決心,還擬定了滅佛的方式與步驟。當時儒、釋、道三家的大討論仍在膠着狀態,佛門雖不得不承認儒家為先的地位,卻死拽着道教不放,拿道教做擋箭牌,從信眾多寡的角度卡住了武帝。佛門信徒廣大,道教難比項背,若強行獨滅佛門,勢難服眾,反彈也是無法避免的。而經過“倚廬”的深思熟慮之後,武帝找到了堵住和尚嘴巴的辦法,那就是佛、道同滅,於是便有了佛、道兩家神祗塑像被同時搗毀的滅佛序幕。

反觀今日,天元皇帝忽然到天興宮“閉關絕食”,明面上是因冰凍災害而自責自罰、向天祈罪,這裏是不是還隱含着有向他老爹武帝宇文邕禱祝傳話的意思呢?

司馬泳之所以說天元皇帝宇文贇閉關也有向武帝禱祝的意味,就是由他同時興建佛、道兩家神祗塑像印證出來的。同塑與同毀,很難避免兒子與老子針鋒相對的意味。宇文贇雖然在武帝死的當天就咒罵:“死得太晚!”還yin亂老爸的嬪妃,但這畢竟是宮禁之內的事,大臣貴族們有所耳聞也會因避禍心理而為尊者諱,民間便對宇文贇的不孝知之甚少。老爸滅佛,兒子興佛,無論如何這中間應該有一個對老爸做出解釋和說明的環節,這樣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天元皇帝才是個又講孝道又愛護百姓的好皇帝,畢竟先帝的偉大不容置疑,興佛雖然利民,但在先帝那裏的禮數還是不能缺了。

宇文衍明白了,太上皇前段日子的閉關,演給百姓看的內容還不止一個,無疑是其智囊長孫覽謀划的結果。

不倫不類卻極其盛大的神祗祭祀儀式開始了,宇文贇居然不是領銜祭祀神祗的,而是端坐在了兩尊神祗塑像的中間,竟成了接受跪拜禱祝的“神”了。其意自然是為了標明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可與佛、道兩家的至聖尊祖等量齊觀、平起平坐。

本來道會苑的前身乃道教道場,在這裏建太上老君像,搞祭祀,興道教,是順理成章的事。當時的北朝道教不同於南朝道教,南朝道教的神仙體系比較複雜,尊奉的是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太清道德天尊是老子的神格,卻排在三清之末。而北朝道教無論天師道還是太平道都獨尊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也是老子的神格,北朝道教以其為最高神祗,頂禮膜拜。本是祭祀道教神祗的儀式卻突兀地在旁邊並列了一個佛家釋迦牟尼像,這到還罷了,權當是佛祖是老君請來的貴賓吧。可宇文贇卻非要高坐老君與佛祖之間,客耶?主耶?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儀式雖然荒唐,但標誌着北周開始正式全面地恢復佛教、道教的地位,武帝宇文邕的“滅佛運動”也至此宣告徹底結束。

儀式之後,宇文衍陪着宇文贇在暖閣茶室里稍事休息。宇文贇還沉浸在方才的滑稽劇之中大為自得呢,侃侃而談興佛崇道對鞏固前齊地區和安撫淮南新域的重大意義。宇文衍正聽得百無聊賴,這時趙蒙恩快步走了進來,躬身稟告了兩件事情。都是韋孝寬送來的加急奏報,一個是好消息,一個是壞消息。好消息是宇文亮班師途中忽然興兵叛亂,意欲在豫州蠍谷伏擊韋孝寬,卻被韋孝寬安然化解並誅殺了逆臣宇文亮。壞消息卻是原陳王宇文純在押解返回長安的途中被宇文亮叛軍殘餘勢力劫走,擁立為反王,豎起反幟據守黃城。

宇文衍被這兩個剛剛傳來的消息驚得有點回不過神來,準確說是因為第二個壞消息。通過與韋孝寬的飛鴿傳書互通信息,宇文衍早已知悉韋孝寬對宇文亮必反的判斷和防備,所以宇文亮作亂未遂反被誅殺的事情並不讓他意外。可階下囚的宇文純竟被叛軍救出,成了盤踞黃城的叛軍領,這可太出乎意料了,而且顯然也不在韋孝寬的意料之中。

再看太上皇宇文贇,他聽了卻喜上眉梢的樣子,不假思慮立即傳令趙蒙恩:“快,立即下詔捕殺亂臣賊子宇文溫!”他本來還要繼續吩咐什麼,忽然轉頭看了看身邊的小皇帝,遲疑了一下起身走到趙蒙恩身邊,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趙蒙恩忙不迭地點着頭,示意明白。

宇文衍看在眼裏,不動聲色,心裏卻在不住的冷笑。不問可知,這位太上皇此刻心裏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可以把小美人尉遲熾繁強霸入宮了。他不但不為反王宇文純的再次逃脫而憤懣,也不為剛剛納入版圖的黃城得而復失而擔憂,甚至也毫無興趣過問宇文亮反叛的緣由。在他看來,宗親反叛、黃城突變都不如自己下半身的瘙癢來的重要,誅連宇文溫,霸佔尉遲熾繁乃是他天大的驚喜。他亮的眼睛、潮紅的面頰都昭示着他的急不可耐。

五位皇后同時並立的千古奇觀就要變成現實了,宇文衍不由想起了小皇后司馬令姬的憤慨,也默默為尉遲熾繁嘆了一口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公元579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公元579
上一章下一章

3.天元帝好戲連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