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調查番薯產量
萬曆四十八年九月初,白沙鎮秋收接近尾聲了,得益於周家捨得在低洼處挖湖,而天公也真是作美,今年終算有了一個不錯的收成,百姓們都樂着忙裏偷閑地祭祀土地神。
由於當代生產力全靠人力,秋收持續的時間比較長,農籍百姓忙完了秋收,接着就又忙起了播種,這秋收與播種之間,幾乎是沒有停歇的,所以周家也不着急催促他們趕緊交租,不過,農業部還是率先派人去下面摸了摸底,調查一下農籍百姓的收成情況。
這委派出去的只有兩人,一個叫錢施仁,一個叫錢施義,這兩人是兩兄弟,也是農業大家,年紀都是四十多歲。若說兩人的差別,錢施仁略微高些,錢施義略微胖些,都是普普通通的相貌,與尋常人沒什麼兩樣。
不過,這兩人還真不是普通人,他們都是讀過聖賢書的,只是錢施仁連考了幾次,仍是一個秀才,心灰意冷之下,就改行成了農家了;而錢施義就厲害了一些,連考幾次,考中了舉人了,就不再繼續考了,可是,萬曆皇帝當政的時期,國家是漏洞百出,也不知修補,最突出的是地方上有許多空缺,也不填補,致使許多舉人出身的讀書人一直做不了官,這其中,錢施義和陳錦輝都是受害者,錢施義一怒之下,也跟隨大哥錢施仁的腳步了,投入了農家。
所以,這兩人平時都是老農的裝扮,混在老農堆里,也分不出什麼區別來了,但是,若是扔到讀書人堆里,就能輕易分別出來了,這是因為兩人實在是太黑了,比一般的老農還要黑上三分,若是兩人蹲在煤球里,還真不一定能看出來的。除此之外,兩人常年與老農待在一起,身上也沾上了老農邋遢的習氣,這是沒辦法的,干農活和乾重活的人,都是講究不起來的。
兩兄弟本來是在江西研究三季稻的,可是,史應元寫信勸他們北上河南開封,說是開封府里發現了畝產五十擔的優良作物,這可是惹急眼了兩兄弟,話不多說,立即就收拾行囊火速趕到了開封府,在開封府休息了一晚,又折回了白沙鎮。
來到白沙鎮以後,兩兄弟見了周氏庄園裏栽種着的幾十種陌生的農作物,那眼睛都要陷進去了,雙腿都挪不動步了,就那麼死死地盯着它們,真有些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所展現的讓人啼笑皆非的場景了,隨後,不必史應元再費口舌,兩兄弟就決定要在周氏庄園裏待一段時間,與裏面所有的作物都打打交道!
但是,兩兄弟儘管被周氏庄園裏的奇珍異寶看花了眼了,也沒忘記史應元提起的能夠畝產五十擔的番薯,這不,剛升級農業部長不久的胡庸提出要派人去考察農籍百姓栽種番薯的產量時,這兩兄弟當仁不讓地站出來了。
兩兄弟出了周氏莊園,就開始分道揚鑣了,一個過了橋去北邊的田野里,另一個往南走去往新寨。
而錢施仁就是去往田野里的那一個,他過了橋,就到了三姓村了。三姓村裡都是大大小小的宅子,可是比新寨的房舍氣派太多了,不過,他也沒有十分地在意,在他的腦子裏,只存在着“奧,我到了富人區了”的概念。
“富人區”就沒有集市那麼熱鬧了,家家戶戶都關着門,只看到門牌上刻着“張李周王”的大字,也分不清到底是誰的家,錢施仁走着走着,就出了“富人區”了,這時,前方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他定眼一看,不由的瞳孔一縮。
原來在他的前方正有一隊騎士疾風般地跑來了,若是普通的騎士也就罷了,可是這群人卻像是從屍山血海里爬出來的一樣,全身都被鮮血染透了,有的缺了胳膊,衣袖飄飄的,有的身上還插着箭,無一例外,都是面目極度猙獰,遠遠地看去,就像是一群從地獄裏爬出來的魔鬼。
錢施仁嚇壞了,出於本能反應,他趕緊從路面上跳了下去,往田野里跑去,不過,騎兵若是想追他,那還是輕而易舉的,但是,騎兵是直接闖進了“富人區”的,倒是讓錢施仁虛驚了一場。
錢施仁也是膽大,又從田野里折回來了路上,快步往前走着,走了約有一刻鐘,方才看到田野里有一家家,一戶戶在耕種。
“老伯,歇着呢?”錢施仁選了一個在地頭休息的老頭,走了過去。
這老頭正在樹蔭下乘涼,眼睛卻是看着地里正在趕牛翻地的一行人,聽到有人和自己說話,這才轉頭看過去,見是一個陌生的老農,就笑着點點頭,問道:“你這是要下地嗎?”
錢施仁聽不太懂河南方言,只能估摸個大概意思,不過,他與老農廝混了那麼些年了,猜也能猜到了,他不由的答應一聲,便從懷裏拿出一個五指高鐵盒子,打開蓋子,便從裏面抽出一支小拇指粗的白色紙筒,遞給了老頭。
老頭看到它,眼睛都放光了,趕緊在衣服上擦擦手,樂呵呵地接了過去,一邊仔細地翻看着,一邊還問道:“這就是周老爺家裏的白煙了吧?”
“你老還真是見多識廣,我給你點上吧。”
錢施仁將鐵盒子收入懷裏,又從懷裏拿出火石和火絨,笑呵呵地湊了上去,誰知,那老頭果斷地擺擺手,麻利地將白煙掛在了耳朵上,笑出了一臉的褶子,說道:“哪能在這裏抽啊!那不是糟蹋了?這白煙我還是第一次摸到,還沒抽過呢,我要回家慢慢抽。”
錢施仁呵呵一笑,收起了火石和火絨,這白煙剛入他手的時候,他可是迫不及待地試了試,那滋味......真是嗆死人了!不過,吸過以後,人就會顯得很亢奮了,就是不知這老頭抽起來的時候,是什麼樣的一番場景啊!
老頭看了看錢施仁,不由得好奇道:“你怎麼會有周老爺家的白煙呢?這白煙,周老爺家也不賣的!”
“我是周老爺家的客人,他們就給了我一盒,”錢施仁簡單地說了一句,話鋒一轉,便問道:“老伯,今年是個豐收年,你們家的產量怎麼樣啊?”
老頭明白地點點頭,就請錢施仁坐在地上,笑呵呵地說道:“周老爺讓我們種番薯,說是產量比粟米高几倍,本來我是不信的,現在我是徹底服了周老爺了!以後,周老爺說啥就是啥,我張來福絕不含糊!”
“那畝產有多少?”
張來福興奮地漲紅了臉,仰起頭,連說帶比劃地盤算着,說道:“我們家二十畝地,我估摸着每畝能有兩千斤,合計有四萬斤,按照周老爺說的十留一,我們家就能留四千斤,這四千斤番薯怎麼也夠我們家吃一年了!這在過去是根本就不敢想像的!周老爺真是活佛啊,給我們帶來了神物番薯!”
錢施仁默默一算,畝產兩千斤,差不多就是十六石,在這些普遍畝產兩三石的作物里,算是一枝獨秀了,可是,距離番薯理想中的產能,還差很遠呢!
“張老伯,你們里都是什麼產量啊?”
說起同里農戶的產量,張來福就更起勁了,道:“我們家的產量差不多就是全里最高的了,我打聽過了,我們里就沒有敢說超過兩千斤的,他們都普遍在一千三四百斤左右,差的也有七八百斤的,這屬於極少數不聽胡部長話,自己瞎種的。”
錢施仁又默默一算,七八百斤,差不多就是六石左右,這在同里算是最低的了,可是,與其它作物一比,仍然算是極高的產量了。
錢施仁頓時就震驚了,因為他明白張來福所說的瞎種作何解釋,在這裏,瞎種是指只管種,不打理!於是,錢施仁不由得嘀咕道:
“瞎種都能收穫六石糧食,那豈不是說隨便種種,只要風調雨順,就能收穫的夠一家人的溫飽了!這還真是天帝賜給人類的福音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