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揮軍北上
但是打仗不能光顧自己一部立功勞,不管別人了。淳于瓊、顏良兩部辛辛苦苦打仗,不要功勞嗎?
所以趙雲要照顧一下其他將領的情緒,在雁門關守候着。
呂翔帶領百餘精兵,去定襄找他堂弟呂曠去了。
趙雲、蘇由在掩門關守護着。
郝萌強攻晉陽,輜重隊伍到達后,集中了三百架車弩,一百門卧虎炮。
袁尚的軍隊跟曹操的沒法比,巨弩、火炮一響起,城牆上立刻就炸窩了。
郝萌令旗一揮:“登城。”
淳于瓊率步兵衝鋒,弓箭手掩護,架上雲梯,頂着盾牌往城牆上爬。
只有稀稀拉拉的羽箭落下,根本沒辦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步兵快速爬上去了,觀戰的士卒發出山呼海嘯的歡呼。
扯掉袁尚的大旗,換上徐州軍的旗幟。
淳于瓊命令一隊人馬衝進城門動開城門去。
這個比較費勁,因為城門被封死了,士卒拿十幾斤重的大斧頭,砍了有一刻鐘才砍開門閂。
城外郝萌、顏良等人在等待着。
打開城門,顏良率部沖了進去。
五千騎兵一進城,郝萌鬆了一口氣,總算是順利拿下。
在這個時代,攻城是相當頭疼的一件事情。守軍依靠着堅固的城牆,會給攻城的一放造成大量的傷亡。
但是很顯然,并州軍不堪一擊,望風而逃,如此的脆弱。
數個騎兵千人隊早已經分開趕奔其他城門等候,只等袁尚出城,就抓捕他。
再說城裏,顏良這次可立功了,沒行多遠,就遇到了馬延帶領數百騎兵擋住了去路。
雖然晉陽的大街挺寬敞,但是馬戰還是狹窄了點。
顏良、馬延二人一上來拿就白熱化了。
兩把大刀上下翻飛,刷刷刷。
身為袁尚的頭號將軍,那武藝還是有的。
竟然和顏良鬥了十來招。
顏良見馬延年輕,二十多的毛頭小子,不忍心下刀,一刀給拍在馬下。
大喝:“袁尚已經逃走了,爾等還不是速速投降。”
大家都沒動,握緊了刀槍。
馬延起身爬起來,對大家無奈的搖搖頭:“步兵城防不利,城門早已經失手。不要再白白增加傷亡,大家投降吧。”
馬延率部投降了顏良,騎兵控制城池非常的迅速,很快控制了四座城門,大營和袁尚的衙門。
郝萌率領大部隊進來的時候,城裏的戰鬥已經結束了。
只有少量隊伍發生了激烈的爭鬥,其他各部歸降。
郝萌也沒難為他們,只收沒收了兵器,還在軍營獃著。
城裏有少數趁亂打劫的潑皮混混,都被執行軍法的軍法隊抓獲。
整個晉陽城恢復了平靜,但是今天依舊要實行宵禁。
買賣鋪戶關門,行人不得出門。
士卒打掃街道,撲滅戰火。
袁尚可惜了,沒抓住,逃走了,還帶走了兩千餘騎兵,顯然是早有準備,而且袁尚在此地,地形非常的熟練,藉助地形溜了。
一直忙到半夜才算平靜。
城裏繳獲不菲,金銀珠寶有十幾萬貫。
糧食二十多萬石,郝萌樂開花了,這一趟算是沒白來。
不過身為主將他可不敢胡來,更不能多撈些,徐州軍軍法森嚴。如果呂布願意放養,早就一統天下了,主要是呂布考慮到這些如狼似虎的將軍一旦放開了,等天下太平了就是禍害。
與其落一個殺功臣的名聲,還不如現在就好好管理。
第二天一早,士卒張貼榜文,買賣鋪戶開張,城門正常通行。
接下來的五天,淳于瓊率領步兵和輜重兵鎮守晉陽城,
郝萌、顏良兩路騎兵分兵在周圍搜索,尋找袁尚。
附近小城望風而降,戰鬥進展的非常快,而且很傷亡極低。
投降的士卒派上用場了,和原來的士卒分開編製,一下增加了一萬多人,附近幾個縣城也分別安排了千餘士卒鎮守。
這天傍晚,中軍議事。
郝萌居中而坐,拿出一份錢財的獎勵辦法來。
“一共繳獲銅錢、金銀約二十五萬貫。按照主公慣例,留一半,分一半。主將每人五百貫,副將每人三百貫。屯長每人一百貫。士卒每人一貫半,表現突出有特殊貢獻的另行獎勵。淳于瓊率軍登城,顏良率領騎兵入城,都會一一呈報總部。”
眾將大喜,這將領已經算是非常的優厚了。
淳于瓊部只留本部五千步兵和兩千新收編的士卒,其他人馬隨郝萌北上。
因為雁門關外還有好幾個郡需要收服。
同時,戰報飛報回徐州。
五天後,呂布在徐州哈哈哈大笑:“子龍神勇,一戰拿下雁門關。郝萌摔主力取了晉陽,袁尚部望風而降,繳獲糧草金銀非常的多。”
陳宮拿過戰報看了看,也很高興:“二十萬石糧食,這要是以前能笑出驢叫來,不過隨着紅薯、土豆、玉米的推廣。今年秋天各地糧倉均已經爆倉了,現在官府已經不收百姓繳納的糧食了。”
呂布也很高興,現在徐州可謂是兵強馬壯。
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盛世局面。
徐州、青州、冀州、以及合肥這幾個地方,新品種作物推廣的很快,基本已經擺脫了飢荒。
只有極少數、偏遠的山區才還處於吃不上喝不上的情況。
牛、馬、騾子、毛驢等大牲口普及率很高,已經初步實現了耕地畜力化。
豬、羊、雞鴨鵝等家禽家畜的養殖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現在民間學者為當今的盛世起了名字,叫做溫侯盛世。”
呂布搖搖頭:“還是不能懈怠,小農經濟抗風險能力太差了,稍微嚴重一點的災害就讓百姓家破人亡。咱們再努努力,今年重點發展,徐州、青州、冀州三個州。尤其是山區半山區,在適宜的地方修建水庫,提高抗旱能力。同時還得繼續普及大牲口,大牲口始終是個問題。”
“好的主公,我立刻安排。水渠、溫侯水車,溫侯水井都得多修建一些,提高抗旱能力。”
沒有化學農藥的年代,蝗蟲還是年年有。
但是隨着土豆、紅薯的普及,哪怕蝗蟲來了,多少也能收一些,再加上官府救濟、自己的存糧,基本上具有了一定的抗風險能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