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上文書咱們說到,疫情過後,杜老爺命杜懷仲把這次防疫的得失之處總結一下,杜懷仲杜江海二人領命而去,杜懷仲把這回他提出的建議歸納歸納,分為六個方面,分別是:一、瘟疫的傳播方式。二、搞好環境衛生。三、養成個人講衛生的好習慣。四、隔離措施。五、官府如何提前做好應對。六、如何善後。
在這六個方面里,為了改變當時的一些陋習,他又夾進去很多內容,例如當時隨地大小便、亂扔垃圾、到處吐痰、還有政府不注重基礎社施建設等等現像——這倒不是因為中國人品德差,古代的中國人是極重品德的——而是中國人的文化里,一向只有個人,卻缺少社會的概念。
杜懷仲為了讓當時的人改變這種行為,就把它上升到禮教的層次,說不衛生尚且是小事,我泱泱中華,禮儀之邦,這麼做不合“禮”的本義,有違聖賢之道,反正中國的文化里,“禮”是個大口袋,只要對自己有利,什麼東西都能往裏裝,而中國人又死要面子,所以古往今天,要做什麼事,先抬出這個“禮”字來壓人,是最方便不過了。
杜懷仲原來屬於現代社會,己經能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比較客觀的評價和批判,自然深知其中的優點和缺點都在哪裏,現在回到這個社會,再加以引導和利用,自然不是什麼難事。
二人把自己知道的有關防疫的知識全塞進此書,使書又增加了不少厚度,特別又加進了對於動物疫情的預防,例如口蹄疫、豬瘟等,因為當時是農業社會,這一點對整個社會尤其重要。杜江海又細心的把要訣編成兒歌和蓮花落,附在每一張後面,他知道那個時代只有上層社會的人才識文斷字,在老百姓中普及知識,遠不如這些順口溜好用。
花了半個月功夫和無數心血——主要是拿毛筆寫字太折磨人——終於寫好了這部書,杜老爺大為驚奇,在他的概念里,這部書怎麼著也要花個三兩個月方能寫完,一開始還埋怨他們過於輕浮,看過之後才感慨這世間真有奇才,讚歎二人胸中大有韜略,加以校正,把書名從原來的《防疫冊》改成了《防疫綱要》,親自抄寫一遍——他那倆乾兒子的書法,實在是太雷人了。
在署名的時侯,又出了問題,倆人把老爺子的名字放在了前面,結果馬屁拍到了馬腿上,老爺子拍着桌子把倆人罵了一通,說我杜聞銘一輩子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豈可干這等沽名釣譽之事?枉我教育你們這此時日,好的不學專學這等溜須拍馬的功夫?罵的二人是又是慚愧又是敬佩,想起來自己原來那個時空中,屢屢有專家學者剽竊論文學術做假的醜聞上報紙,而上級在下屬、老師在學生的文章著作上署名更是眾所周知的潛規則,比之現在眼前的這位,實在是兩樣光景。
卻說杜老爺把書稿上呈給鎮江知府,知府看過,轉呈兩江總督大人,兩江總督一看大為歡喜,你道他為何歡喜?原來他正打算借了瘟疫一事替自己撈功勞,鎮江烏柁縣成績最好,自然就成了模範典型,忙將這部書稿,和一大堆替自己粉粹功勞的文章奏摺一起,派人送往京師。
就這樣,那此死於瘟疫的人屍骨未寒,官場上己經開始利用他們爭權奪利,在那些官僚眼裏,他們的死,只不過是一個統計數子罷了。
杜懷仲杜江海倆人可不知道這事兒,他們找來杜老爺商量一件事兒,就是想把防疫期間做肥皂的事情重新做起,開個商行,杜老爺對於這貨賈之事毫無興趣,但又一想,自己還能當多長時間的官?到時侯自己告老還鄉,二人也好有個營生,便同意了。但不許他們用“杜氏”做招牌,說到底,這做生意在杜老爺看起來,還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最後二人商議了一宿,決定用“生活皂行”做招牌,杜老爺幫着出錢,買下了一處前店后廠的商鋪——那時侯沒有大型的工廠,商品的生產還處於手工作坊時代,工業和商業還沒有高度分化,所以“前店后廠”的商鋪是那時的特點——寫招牌這事好在杜老爺沒有推辭。師爺又薦了一個自己的徒弟當賬房,生意就這麼做起來了。
生活牌肥皂一面市,供不應求,銷量出奇的好。不過價錢還是有些高,只有條件中上的人家,才用的起,小戶人家,就算買回來,也是用來洗手洗臉,洗衣服是捨不得的。雖然杜江海費盡心思要降低成本,但沒有現代化的制鹼工業為後盾,終歸無法可想,他不由的想起那些穿越小說中的主人公,要平爐鍊鋼就平爐鍊鋼,要電燈電話就電燈電話,實際動手起來,哪有那麼容易?他們怎麼不幹脆造個核電站出來算了?
肥皂賣的好,還出現了讓二人大跌眼鏡的一幕——提兩塊肥皂去送禮居然成了時尚!雖然一開始也發生了把肥皂當點心吃的笑話,但也許人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看着親戚朋友少見多怪,一驚一詐的模樣,再慢悠悠的說:“我們那裏都用來洗衣服的,不值什麼錢。”那種優越感可不是其他禮物所能帶來的。
得知這個消息后,杜懷仲狠抓起了產品形象——他本來就是市場部的,做這個正是本行啊!一面叫杜江海狠抓產品質量,另一面使出各種手段,先是設計了包裝,找一流的工匠做成精緻的雕花木盒,肥皂也用雕花的模具擠壓成型,用宣紙包好裝進木盒裏。(由於肥皂上的雕花過於精美,又多了幾起把肥皂當成月餅的誤食事件,好在並無大礙,而有一個細心大膽的郎中發現人吃了肥皂沒死不說還把隔夜飯都吐了出來,舉一反三思索實驗之後發明了用肥皂水洗胃解毒的辦法,從此大行天下,成為醫生標準的搶救手法,此是后話,不提)
一面廣開銷路,擴大生產,一面杜懷仲又充實產品線,高薪聘請了多位郎中,開發了混合多味中藥的藥皂,很受藥店和大夫的歡迎;又兼并了一家胭脂水粉行,專門開發用精製茶油為原料,摻入各種香料的“香皂”,有桂花味的、豆蔻、丁香、檀香、麝香……杜江海笑道恐怕又有不少小姐太太要受先胃之苦了,杜懷仲卻笑道你以為我不會放產品說明書在包裝里嗎?
連做肥皂時的副產品——甘油,杜懷仲也沒放過,杜江海兩眼放光說要做**,但終歸沒有做成,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倆人分析之後認為市場太小,不掙錢。
於是他們就把甘油摻進各種香料、鮮花精油,取了個名字叫“潤膚露”,天氣漸冷,甘油本來就是冬季防皮膚皴裂的佳品,馬上受到了那些小姐太太們的歡迎,生活皂行的生意迅速的擴展到整個江南地區,並且不斷向周邊蔓延。
話說杜懷仲果然是商業奇材,生意既然做到了江寧府,那他乾脆把香皂賣到了十里秦淮河的花船上,一時間誰家的頭牌姑娘用的是什麼香皂也成了風月場的焦點新聞,隨後整個江寧府的小姐太太們都以爭用市面上最新花樣的香皂為榮,你要是還在用半個月前的“雨丁香”你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拜託!現在最火的是摻了珍珠粉的“珍珠潤”好不好?
另一面,杜懷仲又找上了江寧各大有名的戲班子,花高價讓他們的名角們代言自己的香皂,當時的人根本不懂什麼叫“代言”,而有人倒貼錢請他們用香皂這種事讓他們震撼的不得了,直懷疑眼前這位是不是腦袋燒掉了,但在仁懷仲一再的堅持下,又看到自己有好處可拿便同意了,不過杜懷仲有要求,那就是要在戲台前掛上橫幅“本戲班由‘生活皂行’特約贊助”、“名角XXX使用的香皂由‘生活皂行’榮譽出品”,一開始人們還當新鮮瞧,但等人們出了戲園子直奔肥皂店,所有人才明白過來,感嘆這鎮江杜老闆果真是只精明到家的老狐狸,而這時杜懷仲己經在數銀子了,至於後來,其它的肥皂商進入這個行業之後,也紛紛效法他的促銷手段,一時間所有的戲台成了肥皂商的戰場,而上戲園子常演的那些劇目,也落了個“肥皂劇”的名聲。當然“生活皂行”這個牌子,一直屹立不倒,日後成為日用化工行業的百年老字號,此是后話,不提。
16977.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