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第303章

所以通過上面的這些敘述,個人覺得在當時的作戰真的不能只看數量,或者說只看個人的影響力,那些領導戰役的將領才是最關鍵的一點。曹孟德他非常的有想法,以及真的是從實際考慮,所以說他才能憑藉著很少的人,就把10萬多人都給擊潰。因此從中我們也了解到了,袁紹當真是一個看似比較厲害,但是實際卻總會讓人失望的一個人,他跟曹孟德比起來差了很多。

袁紹這個人事業上是一個,很疑心重的人,少年時期的袁紹也曾經意氣風發,想要成就大事,並且做事果敢,是一個能夠做大事的人物,但是隨着他的年齡逐漸增長,他卻變得昏庸無能起來。世上並不是僅僅只有爰上一個人有這樣的情況,像唐玄宗,也是一位聖明的君主,至少在前期他是聖明的,但是隨着年齡的逐漸增長,以及生活環境的改變,他卻逐漸變得昏庸無能,這和袁紹可以說是如出一轍。袁紹到了後面,根本就是沒有自己的立場,不是說什麼就是什麼,但關鍵是他手底下的謀士又分為幾派,互相爭權奪利,這也就導致他手底下的謀士沒有辦法給出他一個統一的意見,但是他自己又沒有辦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於是乎,他就只能這樣隨着自己謀士的腳步去做,今天聽這個謀士的,明天聽那個謀士的。

有人會說,那麼曹操手底下的謀士意見也不一定相同啊,對,曹操手下的謀士,他們的意見也很難統一,但是有一點,那就是曹操自己有分辨能力,他不會去聽誰的,他只會說從他們的意見中挑出可以使用的,然後做出屬於自己的判斷,這才是身為一個君主,必須有的能力,如果說只是會聽手下人的,那這樣的人根本就不算是一個合格的君主。但是袁紹恰恰就犯了這樣一個錯誤,而且袁紹在自己年齡漸長之後,突然變得優柔寡斷起來,大家都知道想要成為一個君主,最重要的就是果斷,為什麼說要過的?因為很多時候,每一個事情他都有不同的做法,如果你一直下不定決心,那麼你一定會錯失良機,就像那句話說的,做了總比不做好,但是一個優柔寡斷的君主,更多時候會選擇不做,在那個亂世之中,你多思考一秒,也許就會錯失一份良機,因此,果斷也是很重要的,但是袁紹沒有這個果斷。

而袁紹還犯了另一個錯誤,那就是他不相信自己的手下。有人說,你怎麼知道袁紹不相信自己的手下,首先就從他,今天聽這個的,明天聽那個的就可以看出來,如果他相信自己的手下,他就會一直做下去,甚至可以說,袁紹對於他手下的認可模式,他都不信任,與之相比,他更信任自己手下的武將,但是在亂世中,謀士的作用,實際上是比武將要大的,你不信任自己手下的謀士,那麼你謀事就不會為你效力,或者說既是你的謀士為你出謀劃策,但是你也聽不進去,那樣的話有謀士和沒有謀士其實就是一個樣子。這也是袁紹為什麼會敗給曹操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袁紹手下的謀士與武將之間的關係並不好,袁紹手下的謀士,很看不起他手下的武將,但是他的武將又瞧不起他的謀士。他的手下都不和了,那麼自然,會出現很多問題,而且他的謀士與謀士之間的關係非常不好,可以說是互相算計,你來我往,每個人都想要弄死另外幾個,然後獨掌大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袁紹能夠打敗曹操,那才真的是說他是天命之子。當然,讓手下的謀士也不咋樣,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寧願去損害自己主公的利益,這樣的人,說真的,還是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謀士。

而袁紹失敗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過度寵溺於自己的孩子,他成為自己的小兒子,想要立自己的小兒子,繼承自己的位置,而因為這一點引起了他大兒子和二兒子的不滿,擋着他,三隻,象徵實力大弱,這才是袁氏家族最終被曹操屠滅殆盡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曹操手下人才濟濟,可以用“猛將如雲,謀士如雨”來比喻。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一般被認為是曹操手下最厲害的五大謀士。

荀彧是曹操的首席戰略家,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調度糧草,被敬稱為“荀令君”。他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最大的貢獻是勸說曹操“迎奉天子”,從而形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絕對優勢。

筆者認為,在曹操陣營,荀彧承擔的應該是劉邦團隊中蕭何的職責,也就是國務總理加總後勤部長,承擔張良職責的其實是他的侄子—荀攸。

荀攸,荀彧之侄,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一生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

荀攸為人,善於守拙,自保,“深密有智防”,在朝二十餘年,能夠從容自如地處理政治漩渦中上下左右的複雜關係,在極其殘酷的人事傾軋中,始終地位穩定,立於不破之地。曹操稱讚他說:“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

賈詡,我稱之為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投效李傕、張綉,最終歸降曹操。賈詡運用謀略計策,先後幫助曹操戰敗袁紹,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暗助曹丕成為世子。

賈詡其人,善於謀身,不善謀國。當然,說不善,其實是不屑。在賈詡看來,只有自身的利益才是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他與我無干,哪怕是天大的問題,民生、社稷、國家、君主,都在第二、第三位,格局確實不大,所以後人稱之為“毒士”。

郭嘉,現在名氣大得很,易中天把他和諸葛亮相提並論,認為郭嘉不死卧龍不出,個人認為拔高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縱馬十三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三國之縱馬十三州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3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