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各營將士見聯軍成立,莫不興高采烈,宰牛殺羊,觥籌交錯,呼五喝六,杯盤狼藉,熱熱鬧鬧地過了好些日子。
酸棗聚會的消息傳出去以後,又有幾路兵馬聞風響應。曾補為中山郡安喜縣尉的劉備,也帶領了義弟關羽、張飛等人趕來參加義師。過些日子,京師洛陽方面接二連三地傳來消息:董卓為了躲避聯軍的襲擊,放了一把火燒了洛陽,又縱兵殺死了袁紹的叔父袁隗等十多位朝廷大臣,挾持着漢獻帝西遷長安去了。袁紹得知以後,對叔父被殺着實悲痛,但他又轉而一想,董卓一旦西去長安,山東(指太行山以東)諸郡豈不一下子成為自己控制下的地盤!
心頭不由得又暗中高興起來。因此,當曹操、孫堅等人要他發兵追剿董卓時,他支支吾吾地不肯答應。孫堅見袁紹這種態度,乘機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兼并了他們的隊伍。其他各路將領也各懷私心雜念,觀望不前,旨在保存自己實力。曹操心急如焚,百感交集。
他嘆息道:“關東各路兵馬相聚,正是同心協力驅除董卓的好機會。如今董卓焚燒宮室,劫走天子,海內震動,更是自取滅亡,那裏能只顧一己之私,便裨共同的敵人於度外呢!”他心裏非常清楚,自己的兵力不過幾千,還不是董卓的對手,但他決定揮師西進,以表明自己的毅力和勇氣。這年三月初,曹操率領着本部人馬,還有鮑信的部分兵卒,離開酸棗,向成皋前線推進。隊伍到達滎陽(今屬河南)
碰上了董卓的部將徐榮。滎陽北枕黃河,南依邙山,位於汴水之濱。那裏丘陵起伏,河網縱橫,為通往洛陽的咽喉。兩軍相遇,徐榮的兵巧早已一字排開,曹操覷個真切,率領衛茲、俜洪等人猛衝過去,頓時將徐榮的隊伍沖得潰不成列但是,曹操的兵力畢竟太少,一時無法突破徐榮的幾道防線。雙方從早晨打到日薄西山,死屍遍野,汴水都被染紅了。
曹操忙令收兵。突然,一支暗箭正中曹操的坐騎,墜下馬來,幸得曹洪將自己的馬讓給他,才且戰且退。徐榮以為曹操是聯軍的前鋒,後面還有大批主力部隊,便也領兵退入滎陽城。這一仗,衛茲中箭身亡,鮑信受了槍傷,兵卒死傷過半,曹操的左臂亦被流矢所中。對於衛茲的死,曹操感到分外傷心,是他傾家蕩產,招兵買馬,積極支持自己;是他跟隨着自己,衝鋒陷陣,奮不顧身,如今碧血黃沙,又怎麼能不痛如刀割呢!
夜深了,邙山下的曹營里一片靜寂。曹操安慰曹洪、夏侯惇他們睡去以後,獨自一人步出營外,但見月色如水,冷冷清清,雖然已是孟春時,卻還寒意襲人,禁不住浮想聯翩,心亂如麻。
他不由自主地想:自己已經36歲了,人生就像薤草上的露珠那樣短促。當年商紂王的哥哥微子,見紂王暴虐無道,不但囚禁了勸諫他的伯父箕子,還將勸諫他的叔父比干剖心挖肝。微子本人呢,也因為勸諫紂王無效而日夜悲傷!枰操又想:人生短暫,歲月蹉跎,如今功名未立,漢室將傾,自己獨力難支,怎麼才能拯救社稷呢?他越想越難過,不禁詩涌如泉,忙回到帳內攤開紙來,借人們在出殯時唱的《薤露》這首輓歌的名稱,寫了一首哀歌。
曹操寫完這首詩以後,念了幾遍,心頭彷彿輕鬆了許多,但他怎麼也睡不着。直到雄雞三唱,東方發白,他才叫醒曹洪、夏侯悍等人,將殘剩的人馬重新檢點一下,整裝東歸。在他看來,這次戰事雖然失利,但只要吸取教訓,堅定意志,誅滅董卓的壯舉是會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和響應的。
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二月,卓聞兵起,乃徙天子都長安。卓留屯洛陽,遂焚宮室。是時紹屯河內,邈、岱、瑁、遺屯酸棗,術屯南陽,伷屯潁川,馥在鄴。”
從這段記載中關東義軍聯盟的分佈情況來看,他們是從洛陽的三個方面,即北部、東部和南部,形成了對洛陽的軍事壓制性包圍。後來曹操所說“諸君聽吾計,使勃海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谷,全制其險;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的規劃,也正是基於這種對洛陽三面包圍策略的深化形式。
雖然由於受到《三國志》的影響,在我們大多數讀者印象中,關東義軍聯盟中除了曹操之外的大多數諸侯們,都是“莫敢先進”的。在我們對《三國志》的印象中,這種狀態也是導致這場勤王之舉失敗的根本原因。
但實際上通過我們之前的分析會發現,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關東義軍聯盟既然有了計劃,董卓一方自然也是要給出相應的對策。比如在洛陽東部,成功阻擊曹操的“卓將徐榮”;比如在南部,董卓“遣步騎數萬人”逆擊孫堅所部的呂布和胡軫,雖然他們被孫堅打敗,但接續的徐榮卻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也算是為董卓的西撤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而對於洛陽北部,其實一直都是董卓投入精力和兵力最多的方向。
據《三國志》和《後漢書》記載,早在關東義軍聯盟成立的初期,河內太守王匡就率先派兵屯駐在了洛陽北部的要塞河陽津,做好了攻打董卓的準備。說起來,王匡才是最先進兵的關東義軍諸侯,而不是曹操。只不過王匡的這場河陽津之戰,被董卓實行聲東擊西、暗度陳倉的計策,偷襲了王匡的津北後方,而導致了最終的失敗。讓王匡失去了在亂世中大放異彩的機會。
到後來袁紹率兵來到河內郡的時候,董卓又利用張楊和於夫羅發動了針對袁紹的叛亂,使得關東義軍聯盟“勤王”義舉的形勢變得更加的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