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你理由

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你理由

正在叫喊得起勁的舉子們突然安靜了下來,每個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對面,密密麻麻堵成厚厚人牆封鎖住街口的錦衣衛軍卒悄然分開了一條通道。

一個人穿過通道走了出來。

此刻天已大亮,所有的舉子都看見對面走來的那個人穿着明黃色錦緞製成的龍袍!

他……他是皇上!許多人心裏同時發出一聲驚呼一聲慨嘆。

自束髮受教以來,他們便懷着以滿腹經綸治國平天下的夙願,也曾無數次地做過君臣風雲際會,開創大明中興偉業的夢,卻沒有想到在今日這等情形之下見到了大明王朝最高統治者,往昔聖人“忠君報國”的淳淳教誨頓時湧上心頭,一時間都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臉上寫滿了驚詫甚至惶恐的神色。

還在錯愕之中,對面所有的錦衣衛軍卒都跪了下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原本跪在前面的高儀楊慎等人也連忙轉過身叩頭,高儀羞愧地說:“臣等有辱聖命,請皇上責罰。”

看到這些官員方才受到的侮辱,尤其是面對着臉上淚跡未乾的楊慎,朱厚熜心裏真不是滋味:他們和此前的戶部尚書馬憲成一樣,都是在替朕背黑鍋替朕在挨罵啊!

官紳一體納糧侵害了整個文官集團和全天下文人士子的既得利益,他們或許會聯合起來抵制新政的推行。雖然有“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說法,朱厚熜也沒有勇氣和全國官紳士子發生正面衝突——歷朝歷代出了多少暴君,焚書坑儒的事情也只有秦始皇那個空前絕後的大人物敢做得出來,寫在史書中被罵了幾千年,他統一了中國確立了封建制度這麼大的功績無人提起,說起來就是“焚書坑儒”。自己頂着嘉靖這個原本就很臭的名聲,如果再敢那樣做,恐怕就更是臭名遠揚,永世不得翻身了。為此,他想了許多補救的辦法,除了為官員增加俸祿、為生員增加廩米之外,還將當年被自己趕出朝堂貶謫充軍的尊禮派官員全部赦免還朝,更將尊禮派領袖楊廷和的兒子、當年“左順門事件”的頭面人物楊慎提拔為禮部左侍郎,實領部事,加之此前尊禮派碩果僅存的大將高儀雖已經入閣拜相,仍兼着禮部尚書,等於將全國文教事務全部交給了尊禮派。這是他用心良苦甚至可以說是用心險惡的安排——朝政把持在議禮派手上,無論是否心甘情願,樸素的忠君思想和權柄在握的巨大誘惑都驅使他們不得不大力推行新政,因此他們自然也就成為了官紳士子的攻訐對象;但文教事務卻掌握在尊禮派的手中,士林呱噪,他們便難辭其咎,即便有心要借新政鬧事,他們也不能讓士林鬧得太過分,免得被議禮派以“阻撓新政”的名義再次一網打盡……

這樣鬼神不言的帝王心術和左右逢源的馭臣之道在此次罷考風波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若沒有高儀楊慎等人奮不顧身地將情緒激動的舉子們阻擋在這裏,不顧官體豁下臉面給舉子說好話陪笑臉,局面早就難以收拾——以那幫如狼似虎的廠衛特務的簡單頭腦和一貫作風,不等皇上親臨現場,三千多名舉子恐怕就血流成河了,繼而引發的後果簡直不敢想像。僅此一點,高儀楊慎等人就非但無過,更有大功於大明的江山社稷!

因此,朱厚熜伸手將高儀和楊慎扶了起來,感慨地說:“今日之事皆由朕而起,與你等無關。就憑你二十人不計死生將這數千名舉子擋在貢院街口,便是我大明的忠臣!”

既然高儀楊慎他們下跪也無法緩解舉子們的怨氣,他也不忍心再讓這些士林中聲望頗高的官員再受侮辱,便着人將他們攙扶下去休息,然後轉頭面對着那些舉子,用儘可能平靜的語氣說:“朕即嘉靖!”

這句話彷彿帶着那與天同存與地俱生的威嚴,呆若木雞般站着的舉子們不由得身子一陣搖晃。皇權威壓之下,終於有人再也支撐不住身子,“撲嗵”一聲跪在了地上。也如剛才那些考官一般,有人帶頭,舉子們都跪了下來。

抱着孔子牌位的何心隱還在咬緊牙關硬撐着,卻見左右同伴都跪了,自己的膝蓋也不由自主地軟了下來,將孔子牌位放在一旁,跟其他舉子一起頂禮膜拜,三呼萬歲。

見舉子們沒有異動,朱厚熜心裏稍微安定了一點,待他們的聲音漸漸平息下來之後,他說:“你們既然認朕這個君父,朕也仍當你們是我大明的子民。只要你們不跨出這條貢院街,今日之事朕就不追究了。”

那些鬧事的舉子早就抱定了必死之心,誰知道皇上開口就赦免了他們這樣大逆不道的罪行,頓時全愣住了。

穩住了那些士子,朱厚熜又說:“你等都是我大明之國朝根基、砥柱中流,今日能不計榮辱、不避斧鉞直言朝政得失,方式暫且不論,忠心可鑒日月,有你等胸懷天下心憂國事之士,實乃我大明之幸,更是朕之大幸。所謂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且朕御極九重總理山河已二十又三年,朝政寬嚴失當,自然全是朕之過錯,也該向我大明天下蒼生認過!”

一句表揚加一句自我批評之後,朱厚熜話鋒一轉:“但嘉靖新政是否為禍國之亂政,禍在何處,又亂在哪裏,可有人能與朕細說么?”

那些舉子從未想過自己的一番鬧騰竟然驚動了皇上親自來和自己對話,早就方寸大亂;而且他們畢竟還不是國家正式公務員,勇氣和責任心較明朝那些二百五文官還差那麼一點,此刻俯首趴地連直視天顏都不敢,更不用說當面批龍鱗了。

沒有人接腔,朱厚熜更加放鬆下來,和顏悅色地說:“諸位舉子平身!你等顧及朕的面子,不願直指朕為政之失,朕卻有幾句肺腑之言要說與你等各位士子並天下蒼生!”

“夫欲肅朝綱,治吏是也。綱紀廢馳,則宵小竊喜之;吏治不清,則萬民受其累。太祖高皇帝肇紀之初,定六年一期之京察法,年老有疾者致仕,疲軟無為及素行不謹者關帶閑住,浮躁及才力不堪其用者貶謫罷黜,貪酷不法者削籍為民。此國朝得以立基宇內而萬世不移之良法也。朕薄德寡能,致使今日之吏貪官橫之情狀較之洪武年間尤有過之。朕夙夜憂思,痛心疾首,遂祭告天地、太祖高皇帝及列祖列宗,改京察以三年為期,以考成法查究各衙門官吏勤績,督使各部院司寺及各省府州縣官吏謹奉王命,安守臣職,清廉為官,清平治政,此為新政治吏之兩大舉措。若說此舉有背祖宗之成法,那也因情勢已今非昔比,非如此不可治國安邦,保萬民福祉!

“振策興國,治財是也。較之吏治,國朝財政狀況更成魚爛之勢,每年賦稅收入要應付朝廷各項開支,還要支應官員俸祿、軍卒糧餉及生員廩贍,早已不堪重負。可謂官員缺祿米,軍卒缺糧餉,各省府州縣更缺應急備荒之糧儲。再者,時下四邊不靖,北有韃靼,南有倭寇,屢犯我天朝國威,燒殺擄掠,為禍北邊及沿海數省千萬百姓。朕欲做中興之主,開我大明萬世之偉業,豈能容國朝再受南倭北虜之辱,百姓再受南倭北虜之害?但兵法有雲‘金湯之固,無粟不守;韓白之勇,非糧不戰’,無充足軍餉糧秣,怎能輕啟戰端?朕不得已才變祖宗之成法,以一條鞭法厲行稅制改革,並推行子粒田徵稅及官紳一體納糧當差之法,為的便是增加朝廷歲入,充足軍需,加強武備,日後方能興師討伐韃靼征剿倭寇,以安我大明江山社稷與天下蒼生。”

“天之道,歷來都是損有餘而補不足。子粒田徵稅不過奪一干豪強富戶之財廣濟天下人而已;至於官紳一體納糧當差之法,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士子既為國朝之根基,更應與國同體才是。士子素來以社稷蒼生為已任,如今朝廷依藩王宗室之例抽取五分稅賦收為國用,正體現爾等報效家國之忠心大義。且朕也曉得士子求學之不易,大力節減宮中用度,增加國子監監生和各省府州縣學的生員廩祿,眾多寒門士子也得新政之益頗多,何曾有**士林、禮樂崩壞之象?”

這些冠冕堂皇的話能不能說服那些被侵犯了既得利益的士子,朱厚熜一點自信也沒有,就向舉子們表示自古天意民心俱有一體,新政到底是禍國殃民之亂政還是利國利民之仁政,你們說了不算,朕說了也不算,得天下百姓說了算。俗語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如朕與你們約定三年為期,請你們到那大江南北、兩河上下看上一看,看看今日之百姓鍋里的米粥可是稠了一些;菜里的油葷可是多了一點。你們皆是有良知之人,自然不會指鹿為馬犯下欺天之罪,我們君臣就用事實說話。三年之後,若是願意接受新政,可於嘉靖二十六年的大比之年再來京師參加朝廷掄才大典;或是能用事實證明新政禍國殃民,也請前來應考,於殿試之時與朕辯論個高下對錯。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相信經過這三年的遊歷,對諸位道德修養和治國才幹都大有裨益。家貧無力成行者,由朝廷資助紋銀五十兩為川資;不願遊歷者也不勉強,回鄉好生讀書備考;願留京師者可直入國子監深造,依監生身份給予廩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宰執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宰執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你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