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肥皂生意蛋糕

第35章 肥皂生意蛋糕

“高兄好眼力!肥皂香皂做出來不難,就是複雜了點。一斤油能做十塊,一塊肥皂成本8文差點。

這玩意要是全大明鋪開了來賣,每年能賺一百萬兩銀子,純利每塊賺個兩文錢,每年也能賺個五十萬兩銀子。”

“啊?!”

高家兄弟倆傻眼了。

“啊?!”

賈家父子倆傻眼了。

“噗……”

李員外剛喝了口茶,沒忍住噴了出來。

“……”

張員外翻白眼,有點要抽過去的意思……

“……”

辛家大公子渾身抖如篩糠,隔幾秒抽抽一下……

他們各家算是台州府最大的幾戶商賈,一戶全部家產加起來也才一二十萬兩銀子,一時間最多只能拿出一兩萬兩銀子,每年多的能賺到上萬兩,少的只能賺到幾千兩罷了。

這也是這年代除徽商、晉商外,絕大部分商賈的正常收入和家產。

“嘿!醒醒!”

眾人這才醒悟過來,張員外也不抽抽了……

楊浩氣質一轉,裝A道:“這不過是肥皂的利潤罷了,香皂成本更高,價格更高,純利潤每年也能有幾十萬兩銀子。

不過賺錢倒是其次,俺把這東西琢磨出來,就是為了讓百姓講究衛生,減少瘟疫的滋生概率,減少感染瘟疫的概率。

百姓身體洗乾淨了,衣服被褥洗乾淨了,自然會減少很多疾病。”

張員外佩服地行禮道:“賢侄不愧是愛民如子啊!洗乾淨了真的不得病?”

“不是不得病,是減少得病和感染瘟疫的概率,本來這一百人一年中有十幾個人得病,保持乾淨衛生可以減少到幾個人那麼關緊。本來一場瘟疫可能會死一萬人,保持乾淨衛生可以減少到一半的樣子。”

“哦,所以肥皂才賣的如此便宜?”

“不便宜了,畢竟菜油貴,換成豬油能便宜點,和皂角膏等洗漱品差不多。太貴了百姓買不起,十二三文買一塊,一家人用一個月。

既為大明做了貢獻,自己又積了德,銀子還沒少賺,多好的事兒?”

高世英拱手佩服道:“原來如此!古人毀家紓難也沒賢侄這法子好啊!”

李員外問道:“汝正準備怎麼做這個生意?”

楊浩心道:這幾個傢伙套路深啊,把話題扯到肥皂香皂上來,這個誇獎一下,另一個代替其他人探口風,不就是想分一杯羹嘛。

楊浩想了想道:“肥皂香皂這生意有點大,小子一個人當然吃不下了,大家湊個份子把商路打通。

小子先開個工坊生產半年,交給大家售賣,小子先吃半年獨食,半年後把法子送給大家,大家都開工坊生產,剛好商路差不多打開了,以後一起生產一起賣。”

“要得!要得!”

眾人大讚,接着邊吃邊聊,把這門生意的大致經營方式確定,台州府有名有姓的商賈都邀請一下,想加入就投點錢,不想加入也不強求。

組成一個鬆散的攻守同盟,有錢大家一塊賺,沒錢賺散夥,有糾紛同盟調解,外人想來明的或暗的手段,能打的過打,打不過認慫……

一年一百萬兩純利潤打底的大生意啊,誰不心動?哪怕三十家分,也能讓這三十家每年總純收入增加三五倍呢!

楊浩先生產半年,生產利潤低一點,卻很省事,不用考慮銷售。

一塊肥皂生產成本七文多不到八文錢,出廠價一塊九文半,每塊賺1.7文左右,每個月也能有三萬多兩銀子的純收入。

如果用豬油當主料,豬油比菜油便宜一些,每個月能有五萬兩銀子左右。

不過市場上豬油菜油都有限,產量短時間提升不上來,得同時用兩種,每個月估計能有四萬兩出頭,半年凈賺二十五萬兩銀子左右。

已經很高了,再高的話惹人嫉妒反感,反而不安全。

家裏沒禮品了,沒法讓他們帶回去權當拜年,楊浩答應他們正月十五后再去各家拜訪,眾人這才意猶未盡地回去。

晚上楊浩做個肥皂香皂的生產計劃,在台州府城外買一塊不適合種田的爛地,建一套現代樣式的木製廠房,生產線就是一排排鍋灶,招幾十個人流水線般生產等等。

初七張掌柜來拜年,楊浩拉着張掌柜親熱地談天說地,好好聯絡感情探討船舶技術。

沒一會兒又四家商人帶著兒子和隨從僕人來了,得,沒法好好當技術宅了,好好招待客人吧。

“汝正賢侄,一塊肥皂凈賺兩文錢,一年真能賺到五十萬兩銀子?”家裏開了個染布坊的徐員外問道。

楊浩以數據解釋道:“那還能有假?前提是商路得鋪開到全大明,至少也得能低成本運輸到兩京十三省,交給當地人零售。

咱大明有多少人口?明面上只有七八千萬,實際上一萬萬七千萬人是有的,差不多就是三千四百萬戶。

肥皂價格不貴,普通百姓打零工小半天就能賺到12文,都能買的起,有了肥皂洗衣服還不怕棒槌捶壞了衣服。

要是有一半百姓買肥皂,就是一千七百萬戶,每戶每月用一塊肥皂,每月都有三萬四千兩銀子的純利,以各位的才能,恐怕得有八成百姓都會買肥皂!”

眾商人們這才放心,相約過完年後找時間大夥開個會,商討一下各家份子……

之後幾天再來了幾家商賈,有的楊浩見過有的沒見過,有的是來打聽肥皂和提高自家生意的事,有的是來商量正月十五花燈會各家商賈出資多少的事。

楊浩打聽了下,台州府這裏每年都會舉行花燈會。

再有古人過年主要過的不是除夕和大年初一,而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最大的節目就是花燈會,所以正月十五的花燈會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

花燈會的場面和電視劇里演的差不多,街道上的花燈、裝飾、舞龍舞獅、踩高蹺等佈置都是由本地商人聯合出資佈置的,每年每家出資不少,少的幾十兩銀子,多的幾百兩銀子,湊出幾千兩銀子!

聽人說南直隸中心南京首都,每年辦花燈會要花費幾萬甚至上十萬兩銀子!

不過花燈會上商機多的是,各家商賈多少能收回些出資,甚至還有賺的,還有在百姓心中增加了知名度,以後的生意中也可以收回些出資。

楊浩作為新人,沒有正常的商鋪或商行,沒有幾年沉澱積累,他們不強求多少,出個十兩銀子意思意思就得了。

楊浩盤算了一下手裏的錢,年底半個月來捕魚賺了340多兩銀子。

羽絨服年底稍稍擴產,辦年貨那幾天賣了500多件,凈賺420餘兩。

十幾戶村民煮味精,每天出83兩,這段時間銷售市場擴充到附近幾府,還有南直隸的商人來採購,之前賣不完的賣完了,年底本地又賣了很多,除去很大一部分工錢后,賺了670餘兩。

鋼鐵煉了一爐鋼,賣了570兩銀子。

鐵匠除了打造自己讓他們打造的東西外,還手工打造軸承來賣,一個馬車用軸承賣1.3兩銀子,扣去成本工錢后賺了106兩銀子。

鎖匠師徒倆打造的鎖子很受歡迎,不過是小道,只賺了46兩銀子。

造船作坊年前訂單增加很快,所以擴產了,“張揚縱帆快船”非常受歡迎,年底收到13兩多銀子的專利費。

最近沒有給造船作坊送海船錢,也沒什麼花銷,生活和年貨用了一些,給妹妹買黃金做金元寶用掉五百兩后,手裏還結餘1360餘兩銀子,所以大方的給花燈會出資20兩銀子……

翻倍了都!

楊浩想了想,覺得自個兒這個穿越者還不錯。

穿越四個多月,在士林中有了名氣,在商界中嶄露頭角,還受到知府大人的賞識,保護傘有了。

帶領全村六七百人發了財,有了好幾個產業,前後賺到好幾千兩銀子,過完年還結餘一千三百多兩,兄妹倆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別看一千三百多兩銀子數目不大,這些銀子要是讓一戶普通百姓合理消費的話,得花五六十年才能花的完!

一間經營熱賣品米糧店或布匹店或酒樓,還是百年老字號的,一年都賺不到一千三百兩銀子!

這些錢足夠兄妹倆舒舒服服過好幾十年,甚至到老還沒花完,也夠開兩個比作坊大的工坊和一間商鋪,買地的話也能買到百八十畝。

過完年後這幾樣產業生產和銷售都沒問題,還能再擴大很多,目前收入在穩定增長,以後每月都能賺到三千兩銀子,越往後越多。

當然繼續投資花錢不少,海船還得三千兩以上的銀子,開年後肥皂工坊得投資。

工坊建設的同時,得去一趟景德鎮,入股或雇傭一個燒瓷器的村子。

肥皂安排順當后楊浩還想把水泥研究出來,水泥工坊走上正軌后還要“研發”玻璃……

總之,對民生影響不好的東西暫時不拿出來。

比如更高效的紡紗織布機,要是拿出來的話,紡紗織布效率大漲,市場上的棉花生絲供應不上,勢必會有更多農戶把耕田改成棉花田和桑田。

本來大明糧食就不夠,再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吃啥?

江南自產的糧食已經不夠江南人吃了,納稅的糧食和一部分口糧還是從湖廣兩省買進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明末從航海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明末從航海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章 肥皂生意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