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龜山學派

15、龜山學派

〖龜山學派〗北宋末南宋初楊時所創立的學派。楊時為北宋南劍州將樂(今屬福建)人,晚年隱居龜山,學者稱“龜山先生”,因稱所創學派為“龜山學派”。楊時為安定學派胡瑗、濂溪學派周敦頤再傳弟子。熙寧進士,調官不赴,拜程穎為師,專心學習理學,為額所器重。穎死後,又從程顥學,“程門立雪”,刻苦攻讀,多有發明,與謝良佐、游酢、呂大臨並稱“程門四大弟子”。晚年專事著書講學,傳“洛學”於閻,與羅從彥、李侗被稱為“南劍三先生”,東南學者奉之為“程氏正宗”,紛紛前來求學。因形成“龜也學派”。楊時與當時著名學者胡安國、陳□、鄒浩、游復、鄭修、李夔等為友,一傳數傳弟子眾多,著名者有王蘋、呂本中、關治、陳淵、羅從彥、張九成、蕭□、胡寅、胡宏、劉勉之、潘良貴、王居正、廖剛、趙敦臨、宋之才、李郁、胡埕、鄒柄、曾恬、江琦、范浚、魏杞、汪大猷、汪應辰、尤袤、舒琳、陳居仁等。此派反對王安石:新學”,注重《六經》等儒家經典,推崇《大學》和《中庸》以為《大學》是學者入門之書,《中庸》為聖學之淵源,人德之大方。以發揚光大“洛學”為己任,繼承二程“理一分殊”學說,認為“天下只是一理”,“天下之物,理一而分殊,知其理一,所以為仁;知其分殊,所以為義。”謂“為仁由己”,多下“克己”功夫。認為要作到“仁”、“義”,必須“誠意正心”,“主敬以養心”。謂“敬與義本無二,所立者敬,而又則自此出焉。”在人性論方面,認為“言性善,可謂探其本;言善惡混,乃是於善惡已萌處看”,惡性若萌,即違背“天理”、“人性上不可添一物”,不能有絲毫為惡之處。要如此,“必先乎明善,然後知所以為善也。明善在致知,致知在格物”,必須下一番“格物致知”的功夫,才能明確為善的道理,“則天下之理得矣”。主張“事事循天理”,曾說,人各有勝心,用心去盡,而惟天之循,則機巧變詐不作。”經過“格物致知”和反身自省,即可達到為善的目的,也就認識了天理。此派也將佛學滲入儒學,認為“白凈無垢,即孟子“之言性善”,謂“維摩經雲‘真心’是道場,儒佛至此,實無二理。”(《宋元學案》卷二十五《龜山學案》)主要著作有楊時《龜山先生語錄》、《龜山集》,潘良貴《雜著》,王居正《春秋本義》、《竹西論語感發》、《孟子疑難》,廖剛《高峰文集》,宋之才《雲海敝帚集》等。此派對於傳播二程學說,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洛學”大盛於江南。黃百家評論說,二程“稱高弟者,游(酢)、揚(時)、尹(淳)、謝(良佐)、呂希(希哲)其最也。顧諸子各有所傳,而獨龜山之後三傳而有朱子,使此道大光,衣被夫下。”(《宋元學案》卷二十五《龜山學案》)此派思想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此派門人弟子在發展過程中,又分出許多學派,主要有王蘋所創“震澤學派”,呂本中所創“紫微學派”,陳淵所創“默堂學派”,羅從彥所創“豫章學派”,張九成所創“橫浦學派”,胡寅所創“衡麓學派”,胡宏所創“五典學派”,劉勉之所創“劉胡諸儒學派”,舒嶙所創“廣’平定川學派”,汪應辰所創“玉山學派”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鬼雨仙蹤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鬼雨仙蹤
上一章下一章

15、龜山學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