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 (1)

我是誰 (1)

洗漱完畢,阿蠻打開衣箱,拿出一套綠色的衣服,問道:“二小姐今日穿這件可好?”

我點點頭,其實並不知道穿哪件好,就由阿蠻挑吧。換好衣服,阿蠻扶我坐到銅鏡[1]前梳妝。雖然銅鏡的效果無法跟現代的鏡子相比,但鏡中人的相貌還是基本能看清的。

我端詳着鏡中的自己,忽然一驚——怎麼穿越后成了別人,相貌倒一點沒變呢?小喬不是絕代佳人嗎?本人雖然自信長相還過得去,但也絕對擔當不上絕代佳人之名啊……我再次懷疑我是不是穿越到了三國……不過也好,我還是我,省得哪天看到自己的影子還反應不過來是誰。

待梳好頭化好妝,我發現完成後的效果還不錯。烏黑的長發,大多鬆鬆的系在後面,只在腦後有一個簡單的髮髻,別了一支髮釵;另有兩束頭髮分別從耳旁垂下,也是鬆鬆的繫上,很自然的搭在前面。妝化得簡單而清新,先用了香粉,然後阿蠻不知用什麼東西為我描了眉,再掃了點胭脂,最後用小指沾了點紅色的東西塗在唇上,就算完成了。

我對着鏡子東照照西照照——似乎自己還挺適合這樣的打扮,或許真可以稱得上是古典美女了。呵呵,自戀了一把。不過從整體裝束來看,似乎是在漢代[2]。

“老爺和夫人說了,這幾日二小姐都不用去請安,早飯[3]也會送到二小姐的房裏來,二小姐只管安心休息就是。”阿蠻說道。

還要每早請安啊?阿蠻不說,我倒是不知道的。幸好這幾日不用去,要不然又要出差錯了。我一邊想,一邊對阿蠻機械地點點頭。

不一會兒,早飯端上來了,雖只有白粥和幾樣小菜,卻看得飢腸轆轆的我胃口大開。古代的吃的還不錯,比我想像的好多了。

吃過早飯,似乎無事可做。趁着娘和姐姐還沒有過來,我決定先向阿蠻了解點情況。我實在急着搞清楚自己現在是誰,穿越之前發生了什麼。

怎麼開口呢?我想了一想,對阿蠻道:“阿蠻,你跟我有多久了?”

阿蠻愣了一下,但很快答道:“阿蠻自二小姐十六歲[4]起就跟在二小姐身邊,如今已經整整七年了。”

那我現在已經二十三歲了,倒是和我在現實中的年齡一致,不會是巧合吧,我暗想。阿蠻叫我小姐,我應該還未出嫁。二十三歲的女子還沒嫁人,這年齡在古代是不是有點大了?我長得也不難看啊……不過姐姐應該也還沒出嫁吧,真是奇怪。

“阿蠻,你多大了?”

“阿蠻比二小姐小七歲呀。”阿蠻的表情有點疑惑。

“嗯,你現在也十六歲了,也該嫁人了……”我用關切的語氣說,雖然覺得自己有點裝模作樣。哎,沒辦法,我根本沒跟阿蠻待過這麼多年啊,怎麼可能有所謂的主僕之情。

果然,阿蠻一聽便急切地說:

“二小姐在說什麼呀……難道二小姐又想趕阿蠻走嗎?阿蠻早說過了不願嫁人,阿蠻要伺候二小姐一輩子。”

啊?看來“我”以前就說過這樣的話啊,真是歪打正着。

“誰說要趕走你了”,我微微一笑道,“我也捨不得和你分開呢。只是……”我猶豫了一下,想着要不要進入正題告訴阿蠻我失憶的事。

“二小姐!”還未待我開口,阿蠻忽然哭了,“阿蠻會再去求老爺,別再逼着二小姐嫁人了!但無論如何,二小姐可千萬別再做昨天那樣的傻事了!”

-----------------------------------------------------------

[1]銅鏡早在商代就已出現。目前發現最早的銅鏡屬於齊家文化晚期,由此推斷,中國的銅鏡歷史至少有四千年了。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鼎盛時期,漢鏡出土的數量也是最多的。

[2]在漢代,一般女子的髮型多為露髻,不加髮飾,頭髮中分平梳,向後做綰,垂髻於腦後;而貴族女子則一般梳高髻,並戴髮飾。漢代女子已有面部化妝,主要有紅白黑三種顏色。

[3]現代人都習慣於一日三餐,但據專家學者考證,其實秦漢以前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第一頓稱“朝食”或“饔”,在太陽行至東南方時就餐。第二頓稱“飧”或“食”,在申時(下午四點左右)進餐。對於進餐時間,古人講“食不時不食”(《論語》)。在不應進餐的時間用餐,被認為是一種越禮的行為或特別的犒賞。漢代以後,一日兩餐才逐漸變為三餐,且開始有早、中、晚飯的分稱。早飯,漢代稱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點心之稱。《能改齋漫錄》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為點心,自唐時已有此語。”至今,我國許多地區仍稱早飯為早點。午飯,古人曾稱之為“中飯”或“過中”。

[4]本書中的年齡均為虛歲

※※※※※※※※※※※※※※※※※※※※

附錄2漢代女子的裝束

在漢代,一般女子的髮型多為露髻,不加髮飾,頭髮中分平梳,向後做綰,垂髻於腦後;而貴族女子則一般梳高髻,並戴髮飾,髮飾有步搖,簪,珥,華勝,采勝等。漢代女子已有面部化妝,主要有紅白黑三種顏色。紅色是用花製成的胭脂,主要塗於腮紅、眼影、嘴唇。白色是一種白粉,作用類似於粉底。而黑色主要是炭條,用以描眉。

中國婦女使用妝粉至少在戰國就開始了,最古老的妝粉有兩種成分,一種是以米粉研碎製成,古粉字從米從分;另一種妝粉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俗稱“胡粉”。因為它是化鉛而成,所以又叫“鉛華”,也有稱“鉛粉”的。自漢代以後,鉛粉多被吸干水分製成粉末或固體形狀。由於它質地細膩,色澤潤白,並且易於保存,所以深受婦女喜愛,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在服裝方面,寬衣肥袖是漢代服裝區別於其他民族服裝的最大特點。曲裾深衣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腰身大多裹得很緊,且用一條綢帶系扎腰間或臀部。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裏衣。但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成了深衣的主要模式。此外,漢代婦女也穿“襦裙”。這種裙子上窄下寬,不加邊緣,因此得名“無緣裙”。漢代婦女也有穿褲的,但大多僅有兩個褲管,用帶子系扎。

在著名的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實物中,有一種素紗禪衣,整件服裝薄如蟬翼,衣長128厘米,兩袖通長190厘米,在領邊和袖邊還鑲着5.6厘米寬的夾層絹緣,但全部重量只有48克,是一件極為罕見的稀世之品。

漢代男女的鞋的樣式沒有嚴格區別。男子多為方頭,女子多為圓頭,但又可通用。在日常生活中貴族着絲履。婦女出嫁時,應穿木屐,還需在屐上畫上彩畫,繫上五彩的帶子。

在配飾方面,因為儒家說玉有七種品德,都是做人不可少的,於是“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說法,影響到社會各方面,貴族不論男女,經常必佩帶上幾件美麗雕玉。

三國和西晉時的服飾與東漢基本相同。三國服飾按其組成可分為:冠、衣、裳、襪、履、飾品等六部分,材料為絲、麻、葛諸種織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夢回三國之小喬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夢回三國之小喬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我是誰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