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有福氣的李小寶
當晚,李家人吃了難得豐盛的一頓晚飯。
人手一大碗的鹹菜肉沫蛋花湯,高粱和山薯混在一起熬出來的、誰都可以隨便吃的稠稠的粥,粥里大塊的山薯、多多的高粱,大大緩解了李家人的飢腸轆轆。
“小姑,要是以後咱家天天都能吃這麼好那該有多好。”
吃完了飯,小七郎一邊陪着兩個弟弟玩兒,一邊還不忘一臉憧憬的,對正暗搓搓拿手指戳小九胳膊玩兒的李淑說。
“會的。”李淑收回禍害九侄子小胳膊的那隻手,一臉若無其事的對着自家小七鄭重作出保證,“只要你們聽小姑的話,咱家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
聽着自家小姑這與其說是“保證”,倒不如說是進一步確立自己家庭地位“要求”的話,七郎無語片刻才一本正經的朝着李淑用力點頭,“我肯定聽小姑的話。”
七郎想的是,反正在今天之前,他也一直都是自家小姑的跟屁蟲。
小姑的這個要...咳,這個保證,有與沒有,對他來說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影響。
話說,他家小姑難道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多此一舉嗎?
以他家幾位長輩對他家小姑的疼愛程度,他們這些還要靠着爺奶、爹娘吃飯的小豆丁,難道還能翻了天去?
***
次日一早,天剛蒙蒙亮,李婆子就已經給自己丈夫以及兒子準備好了出門的行囊。
行囊里裝着一個用來裝水的小陶罐,裝着幾根她昨晚蒸好的山薯,除此之外,李婆子還把家裏僅剩的六個銅板拿了出來。
她把銅板遞給李老漢,“這幾個銅板你帶着。”
州城和鎮上不一樣,李老漢他們要想進城,每人得給守城的官兵一個銅板才行。
這一點李老漢顯然也很清楚,他把銅板妥善收好,然後才示意大兒子去趕牛車。
李老大放下碗,揣着一肚子的高粱米粥,大步流星牽牛去了。
昨晚吃的飽,今早的粥李婆子就沒捨得再多放糧食了。
不過就算如此,比起挖到山薯之前,李家人現在喝的粥,那也還是要濃稠許多的。
送走了去州城賣山薯的李老漢父子三人,同樣喝了一大碗高粱米粥的李老三、李大郎就扛着鋤頭下地去了。
與此同時,李家的其他人也收拾好碗筷,打算去山上繼續找山薯了。
“娘,我也要去。”被默認在家留守的李淑,扯着李婆子的衣袖,非要跟着嫂子、四哥以及侄子們一起上山。
李婆子腦殼兒疼,“小寶乖,你幾個侄子是上山幹活兒去的,等啥時候他們忙完了,娘再讓五郎幾個帶你去耍。”
“我也是去幹活兒的。”李淑努力踮着腳,試圖讓自己的身高變得有說服力一些,她對默默站在一旁的五郎道:“之前的山薯就是我發現的,對吧,五郎?”
五郎點頭如搗蒜。
別說小姑沒撒謊了,就算小姑是在信口胡說,那他也必須幫着小姑兜下這個謊——他可不想小姑默默把他記在心裏的小黑本兒上。
“您看,五郎都幫我作證了。”李淑揪着李婆子的一隻衣袖,“您就讓我跟着去吧,我很有用的。”
李婆子不同意,“你個三歲的小丫崽子是能挖土還是能搬筐?沒得你跟去了,你嫂子他們還得多分出一份心思照顧你。”
“我能找山薯!我運氣可好了,肯定比所有人都找的快、找的多。”
李淑覺得自己可不是在說假話,比起李家的任何一個人,她都要更加了解山上的山薯到底長在什麼地方。
畢竟,她可是經歷過十多年後那場大旱的人。
彼時,餓瘋了的燕山村村民,為了找出更多吃的東西,差一點兒就把燕山外圍的地皮都給整個兒翻過來了。
那時候的燕山村,十戶裏面起碼有九戶半家裏連一粒米都找不出來,為了不餓死,大伙兒幾乎天天都結伴上山。
有本事的或許還能偶爾打到一兩隻山雞野兔、撈到一兩條河魚,絕大多數沒本事的,則是只能把目光投向山林里的那些植物。
野菜吃沒了就吃嫩樹葉,樹葉吃沒了就吃樹皮草根,在找草根的過程里,大家把靠近燕山村的那座山,幾乎整個兒犁了一遍。
那座山是構成燕山山脈的眾多山峰之一,因為外形與佛塔略有相似,村民們沿襲祖輩的叫法,稱之為“北塔山”。
北塔山上有很多山薯,但在旱災來臨之前,村民們卻沒有哪一年是把山上的山薯都給挖出來了的。
在老天爺一滴雨都不肯落下之前的那些年,大家挖山薯也和撿蘑菇似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慣去的固定區域。
而在這些已經被人們發掘出來的固定區域之外,卻有更多山薯是每年都在寂寞生長的。
現在李淑想要去找的,就是這些還沒有被村民發現的野生野長的山薯。
“娘~~~你就讓我去唄。你看村裡這麼多人,誰能像我似的,上山一趟就踩到一窩山薯。”
李淑用自己亮晶晶的小眼神兒拚命暗示——娘啊,只要你讓你閨女上山,你閨女肯定就能再幫着家裏找到不止一窩山薯。
看自己寶貝閨女的時候,眼睛自動加了一百來層濾鏡的李婆子動搖了。
確實,就像她寶貝閨女說的那樣,這村裡還真沒有哪個是像她閨女這麼有福氣的。
她略一思忖,“那娘陪你一起上山。老三媳婦,你留在家裏看着小八小九。”
柳氏眉頭微皺。
雖然比起上山找山薯,她確實更喜歡留在家裏照顧自己兒子以及大房的小侄子,但婆婆居然在這種關乎全家人生計的事情上慣着李小寶,這讓柳氏覺得非常胡鬧。
她不敢違逆李婆子,悶悶應了聲“是”,柳氏就回屋幫着七郎看孩子去了。
“來,小寶,大嫂背你。”
給老李家生了四個兒子、幹活兒一點不比男人差的王氏可沒有柳氏那麼多想法,但凡是李婆子決定好了的事兒,王氏都會無條件服從。
她把自己小姑子拎起來放進背簍,然後又專門拿了一個小號的背簍遞給自己婆婆,“娘,您年紀大了,背不了太重的東西,等會兒您就用這個稍微裝點兒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