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奔赴在致富路上
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可父母操的心一點兒也沒少,要知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庭殷切的期望。
尤其在那個年代,人們的這種想法更加迫切,總是竭力想要擺脫原有的境況。
姥爺育有子女五人,這五個孩子中,就數二兒子跟大女兒比較有成就。雖說其他子女也不賴,可在各方面跟這兩人一比較還是有所差距。
二兒子也就是我口中的小舅子,在前文有所簡短的提到,他上學那會學習刻苦,成績也比較理想,這裏不做過多贅述,這裏就先講他後來的事吧!
小舅子初中上完,便參加了中考,那時高考恢復沒幾年,考的不是很理想,原本他是有復讀的想法的,可仔細一想,自己這個原生家庭,並不怎麼賦予,復讀一年就意味着要給家裏人帶來負擔,他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那時能讀高中的,少之又少,好多家裏條件不允許,之所以他能有機會上學,這完全是姥爺看好他,再說他們姊妹幾個中,就還有他一個在讀書了,這對他來說是比較幸運的了。
考試參加完,他便在縣上毫無目的地溜達着,失落的陰影瀰漫在他的頭頂,總是揮之不去。
望着街上來來回回的人群,他沒了主意。他在街上毫無目的的晃悠。不知不覺,一副招兵榜文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擠進人群,心裏默念着告示,不覺心中一喜,他感覺自己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
不知不覺間,他被人從肩膀上拍了一下,他扭頭一看,不是別人,正是他多年的同窗好友。
他倆擠出人群,便在角落裏商討着這件大事。他們商討一番,便約定躍躍欲試。畢竟這可是好的出路,畢竟從軍入伍也是他們的理想。
他們投遞了個人資料,便各自分別,回家等消息了。
在小舅子在家忙活的那段日子,忽聽到村裡喇叭里喊着他的名字,叫他村委會來一下,此刻的他還不知道是什麼事,便撂下手裏的活兒,急匆匆的朝村委會跑去。
是個好消息,村委會通知他,是入伍審核通過了。這可把他高興壞了,他拿着入伍通知書,使勁的親了一下,此刻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情。
一家人看到他興奮的樣子,都替他高興,唯獨此刻姥姥卻在一旁流起了眼淚。
姥爺看到她這樣,便不由得說了起來:“孩子能入伍當兵,這是我們全家的榮幸,有什麼可哭的!真是的!”
“不是你身上掉下來的肉,你不知道心疼,當兵訓練那麼苦,我怕兒子吃不消。”她擦着眼淚說道。
“這你多慮了,別人家的孩子能吃的了那個苦,為啥我家的不行?我相信咱兒子是最棒的!”說完姥爺拍了拍小舅子的肩膀。
小舅子也在一旁安慰道:“媽,你就別擔心了,你要相信你的兒子是最棒的!”說著幫姥姥擦乾眼淚。
姥姥轉憂為喜,倏地進裏屋幫小舅子收拾衣物。她將小舅子的衣物一件件的翻弄着,疊的整整齊齊的放進包里,又對各個衣物做了一番檢查,有開線的地方,又拿出來縫縫補補,這個過程很仔細。
想著兒子第一次出遠門,而且那麼久,一針一線的縫補,絲毫不敢粗心,或許這才是廣大勞動婦女的真實寫照。
小舅子臨走那天,全家人在火車站旁送別,只見小舅子全身軍綠色,胸前別著大紅花,甚是威武雄壯!
他擁抱了眼前的這兩位至親,一想到要分別,還是強忍住淚水。姥姥此刻再也控制不住,早已掩面痛哭起來,他拉着自己母親的手安慰道:“你要相信兒子,你兒子是最有出息的!”說完又幫她擦去眼角的淚水。
說完又囑咐其他兄妹道:“二老就交給你們了,要好好照看,有什麼事我可決不輕饒你們!”
大舅子說道:“臭小子,你就放心吧!照顧家人自然是我們的事,反倒是你,去了好好訓練,多注意身體,多為家人爭光……”
隨着一身汽笛聲響起,列車員開始催促了,他他走了幾步,又回過頭來,向守候在人群中的家人做了一個標準的敬禮。
姥爺揮了揮手,示意他趕快上車,他快速的爬上列車,在窗口望着家人,隨着列車咔咔的啟動,他將開啟他的從軍之旅。
姥爺是比較要強的人,此刻卻也躲在沒人的地方,偷偷地擦着眼角。他這一切做的很細微,不仔細看,絕不會察覺到。
這兄妹中五人中,最大的是大姨,小舅子只是排行老三。早在四年前,大姨便嫁了人,剛嫁過去那一兩年,日子過得比較清貧。
大姨小兩口便整日奔波着,讓原本沒落的家庭燃起了一絲希望。隨着這些年來奔波,小兩口也攢了一點積蓄,兩人一合計,便開起了豆腐作坊。一年除了補貼家用外,還能攢一點兒錢。
隨着財富一點點的積累,他們小兩口看到姊妹中有過得不如意的,還得時不時的幫襯一把,畢竟是自己的親人,也不能自個過好日子,撇下其他姊妹不管。
每次來看望姥爺跟姥姥,總是打包小包的拎着好多東西,鄰里鄉間看到,自然讚不絕口,這話姥姥聽在耳里,暖在心裏,畢竟誰不希望自家的兒女有出息!
現在外曾祖父一個人開始獨居了,幫姥爺姥姥照看了這麼多孩子,也該是自己享享清福了,剛開始的時候,姥爺跟姥姥是不同意的,畢竟不忍心看他一個人獨自生活。可一家人也扭不過他,他說自己這些年任務也完成了,就自己過兩天清凈日子,也不想連累後輩。
雖然說外曾祖父跟姥爺們分居了,但姥爺家裏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也及時讓他吃第一口,時時刻刻想着他,一點也沒有分居的樣子。
小輩們每次也都會給他買東西,大姨每次來看望,也總會給他帶來一些藥品,他早年落下的病根,一到天氣變化的時候,總會有一絲絲疼痛,可這倔強的老頭兒,硬是扛了這麼多年,在外人看來,他絲毫沒有一點受過傷的樣子。
大姨這次來姥爺家裏,便是商量着讓大舅子去他們作坊里幫工,說是幫工,其實最主要的是讓他去照看着,一些技術活兒,他們招了工人,話說幫里不幫外,這樣大舅子過去,閑暇時還可以將制豆腐的手藝學下來,畢竟這也是吃飯的手藝,能夠讓大舅子去做,再合適不過了。
他們有這想法已久,只是在傳統農村人眼裏,有句話說的,再窮也不打親戚的工,可這怎麼又能算的上打工,因為他們小兩口近期盤算着要搞個養殖場,日後效益好的話,便將這豆腐作坊讓大舅子打理。
一家人坐在一起,合計了一番,姥爺覺得可行,在姥爺看來,一家人互相幫襯,這是對的,自家人不幫自家人,還能靠誰幫!
就這麼打定主意了,可就在一家人準備商量乾的時候,外曾祖父出來說話了:“這事兒是好事,但現在有一個問題,必須擺在明面上,那就是前期大舅子去大姨的豆腐作坊幫襯,是按分成算,還是按付工資算,這得說清。另外,日後如果大姨的豆腐作坊交由大舅子打理,應簽一個合同,作坊里的設施後期要有一個購買協議,畢竟這些東西都是他們夫妻倆前期花了錢的,至於按什麼價格,這你們自己商量,互相讓多讓少,我不做參與,但必須要有這麼一個規矩,不然前期大家都是好心辦事,不要到時候弄的下不來檯面。這些需要說清楚的好,親兄弟還明算賬。”
聽完外曾祖父的提議,大家都表示贊同,只是剛開始忙活着商量怎麼干,完全忽略了這一細節,畢竟是幫歸幫,該怎麼做還得怎麼做。
此後,大姨家的養殖場便辦了起來,小兩口早出晚歸的忙活着,看着小豬崽一天天的長着,他們可是幹勁十足。
大舅子也會將用過的豆渣拉到他們的養殖場,遇到銷路問題,也會隨時問他們,豆腐作坊不像養殖場風險那麼大,只要你的產品質量好,銷路自然不是問題,再說技術方面,有大姨這邊指導,也沒多大問題,主要是銷路了,對於他這個做生意的門外漢,還得邊看邊學,有大姨兩口子作指導,心裏踏實了許多。
可大姨的養殖場就不同了,前期小豬崽都還健壯,可過了一段時間,不知不覺便染上了病,一窩小豬崽不吃不喝,只是哼哼的叫,這可急壞了他們夫妻倆。連忙請來獸醫查看,原來問題並不是很嚴重,打幾針就好了,動物跟人一樣,每到換季的時候,總會染病。
經過此事,他們小兩口便謹慎起來,再也不敢麻痹大意了。為此,他們特意抽空子去學習動物養殖的一些專業知識,經過一些專家的指導,養殖技術漸漸地成熟起來。
後來,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在這一片也比較出名了,好多供貨商都來找他們合作。
日子也算是紅紅火火的過起來了最終,他們靠勤勞的雙手走上了致富路,外曾祖父看在眼裏,喜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