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排地雷
今天旭哥第一次講述軍人的故事,講述者肖遙是法國外籍軍團的一名工兵,故事發生在他去年退伍之後。當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去到柬埔寨排地雷。
“我來到外籍兵團,11月被分到工兵團,此後的將近4年半時間都在工兵單位度過,直至19年夏天退伍。”
“退伍前夕,平瀾公益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找到我,問我願不願意去柬埔寨做排雷相關的工作,因為我當兵期間跟爆炸物有一定的交集,所以就很愉快地答應了。
我被派往柬埔寨,最先抵達的是一個旅遊城市暹粒市,城市的街道上是各種餐飲店、酒吧街和來來往往的遊客,我們排雷的目的地是暹粒往北大約40公里的一個小縣城。
來到縣城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沒有乾淨的水。這裏的飲用水來源有井水、水坑和水池,不可避免的會有寄生蟲一類不幹凈的東西,並且鄉下蚊蟲又很多,很容易傳播疾病,當時內心是很崩潰的。
我去到鎮上買東西的時候,經常會碰到殘障人士。剛開始會有些不解,看到一個老闆,心想他為什麼一直坐在地上始終不動?
後來一看才知道,原來他沒有腿。之後去買菜也經常能見到這樣的人,都是地雷的受害者,已經司空見慣。
據估計現在還有大概三百萬顆地雷躺在柬埔寨的土地上。
這些地雷的出現要追溯到紅色高棉時期,紅色高棉的軍隊屠殺了一個越南的小村莊,引起了越南軍隊的報復,軍隊從越南一側一直打到泰國的一側,相當於把整個柬埔寨全部佔領。
高棉打不過,邊打邊撤,為了給自己留出逃跑時間,同時也給越南軍隊的佔領設下隱患,埋下非常非常多的地雷。
在戰爭結束后越南撤軍,柬埔寨由於權力真空,爆發持續近十年的內戰,地雷這種相對廉價的武器再次被大量使用
恢復和平后雷區已經已經漸逐變得越來越少,東部區域排得相對徹底,但是在靠泰國邊境區域依然還有很大一片。雷區裏有一些佛教、印度教的的寺廟遺址,實際上是非常吸引人的景點,但因為地雷卻什麼都不能做,大量土地被閑置着。
直到今天地雷還在炸死人,我在柬埔寨的7個月時間裏,平均每個月有1~2起傷人事故。
去柬埔寨前,我們一開始的預判是比較保守的。我們預想當地可能只是僱到幾個沒有任何排雷經驗的農民,我們需要去手把手從零開始教。
但到了那邊從見到掃雷隊的那一刻就知道,和預判完全不一樣,所有人都是正規的柬埔寨陸軍。
基本上懂的東西都差不多,他們沒有什麼知識上的短板。甚至我們都曾在2017年去非洲參加過同一次維和任務。同為軍人,彼此很容易就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感,關係漸漸拉得很近。
8月中旬我們正式開始掃雷作業。
掃雷隊一共二十多人,我在其中是一個協調、監督、管理的角色,當地的掃雷隊作為專業的技術人員去做具體的作業。
排雷實際上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首先把土地上的植被、雜草全部清理掉,然後才能用金屬探測器探測土地,它會把地下所有的金屬信號都反饋給我們。
當聽到探測器有滴滴滴滴的聲音,就要小心翼翼地把土挖開,看看到底是什麼東西在響,大部分情況下可能只是一些金屬垃圾。
偶爾挖開一看,發現是個地雷,那就需要更加仔細的挖開周圍的土,同時不能碰觸這個物體本身,就像挖化石一樣。
在確定這個地雷不是詭雷之後,也就是沒有反拆除裝置,就可以把它拿出來。拿出來之後能拆就拆,不能拆就把它放到安全的地點銷毀,排雷就算結束。
一支掃雷隊拿着六七個掃雷器,一個星期大概能排1200平方米,工作進度是是很緩慢的。
真正找到的第一顆雷其實是顆未爆彈,一枚迫擊炮彈。也就是說這枚炮彈當時打出去之後沒有爆炸,留在了地里,很難說它以後會不會炸。
真正發現的第一顆地雷是PMN-1型蘇聯地雷,發現以後就是按照標準流程的方式把它拿出來,然後拆掉。
柬埔寨的地雷型號並不繁雜,和中國抗日電影《地雷戰》一樣,通常一個地區,只有一兩支武裝部隊在爭奪或駐紮,他們本身裝備的型號都比較少,所以雖然地雷總的型號非常多,但是具體到這一片64公頃的土地,只有7種地雷的型號。
一次電視台想過來拍攝一個畫面,我帶他們到雷區去看正在作業的場景。走到一個排雷工的身後的時候,排雷工的金屬探測器發出強烈的滴滴滴滴聲,明顯不是小的垃圾、鐵釘之類。
攝像師表現得很高興,說唉呀,終於抓到一個畫面,就開始在雷區到處跑。
我當時非常緊張,呵斥他說“你站在你這個位置上,哪都不要去,不要亂動”,當時語氣不太客氣,因為害怕萬一底下真的是一顆地雷,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我們把土挖開來一看,發現是一片A4紙那麼大的鋁片,才鬆了一口氣。
排雷工使用的老式探測器只能探測到地下15厘米的距離,這就要求底部的掃描盤必須非常緊密地貼在地面上,多一兩厘米都不行,否則探測的深度就會不夠,有些人可能意識不到,所以我當時就指出來了。
由於經常檢查到垃圾,有時排雷工會失去警戒,當覺得信號的來源可能是一個垃圾,就把垃圾一扔,準備接着往前走。我看到就會攔住,我說“你先不要着急,把這個垃圾拿走了之後,你還要在原地再探測一下”,因為有可能信號的來源是在垃圾的下面。
作為一個在正規陸軍里接受過相應教育的工兵,我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把排雷這樣的一個高風險的事情,變成一個低風險的普通作業。
我們不是靠着勇氣、靠着犧牲精神去做事情,而是以一個比較職業化的心態,通過學習專業的知識、遵守系統的規範,把排雷變成日常工作,就像流水線上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