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重陽節,要登高
“今天過節啊!”
陳觀打電話問吳海波,吳海波理所應當的回答道,
哈?!
“什麼節?”陳觀反問道。
“重陽節啊?你不會寫書寫懵了吧?弟弟!”吳海波笑道。
“不是,我是問重陽節是可以休息的嗎?重陽節就可以不用幹活了嗎?”陳觀反問道。
“怎麼?你以為是我想放假才放的假?我可沒那麼大的權利,咱們平時該好好工作就好好工作知道嗎?假不是那麼隨意就可以放的。”吳海波說道。他話里有一種為自己很努力很拼搏而產生的驕傲感。他不是那種隨意休假的人,他是一個努力工作的人……這有啥可好驕傲的啊!?
聽到這麼不要臉的話,陳觀沉默了。
從及基建狂魔的世界來到這裏,見到這種工程不用緊着干,該放假就放假,該休息就休息的工作方式,他一時間有點反應不過來。對了啊,早就應該知道了,這裏幹活都是早八晚五中午休一小時的。
我的天啊,這真是……
也對,這裏當了一百多年地區霸主了,承平富足了五代人,不是原本那個苦難了一百多年的國家,那個世界大家是在從深淵裏爬出來的,因此普遍的奮鬥觀念,有一種普遍要改變自身命運的念頭。
這裏完全不一樣,這裏的人有點像那些發達國家,該要的福利一個不能少,假期能多休一天是一天。這側面也證明了這裏大部分人掙的錢下限高,但是上限卻又明確的門檻。是用一種穩態方式來分配社會資源,採用這種方式也跟大眾心理有關,因為幾代積累大家都有餘財,所謂的努力奮鬥跟日常打卡不會明顯的改善兩者之間的財富差距,反而機遇很重要,因此投機風氣比較重。
而原世界則是下限底,上限門檻也低,採用這種更激進的方式分配社會資源。這是因為大家都是一窮二白出身,奮鬥確實會帶來財富的改變。不過在穿越過來的時候,也出現了很嚴重的投機風氣,這其實側面證明財富流動在固化。
“喂,你怎麼不說話了?”吳海波電話里喊道。
“正在想事情。”陳觀說道:“你這個拆除工作,平時周末也休息是么?”
“對啊,勞動法可不是鬧着玩的,今天加周末正好三天,正好,本來我還想今天就閑一天,你打電話來咱倆一起爬山去。很久沒有爬清雲山了。”吳海波說道。
“重陽登高?”陳觀問道,這裏傳統習俗保存的挺好的。
“對啊!不過這個節除了中老年人,咱們年輕人沒幾個過的,都是趕上放假休息一天。”吳海波說道:“咱們今天去湊個熱鬧。等一下我開車過去接你。”
重陽節的關鍵詞,羈旅、他鄉、悲秋、暮秋、時光,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老年節。這樣的節日陳冠一直沒在意過,年輕人不過重陽的。
半個小時后,吳海波的車到了。
“要不要帶點吃的?萬一玩高興了。”陳觀問道。
“不用,山上都有,尤其今天重陽節爬山的人多,上面商家一定準備的比你想的周全。除了稍微貴點。”吳海波說道。
好吧,原世界的清雲山上,屬於政府的公共公園性質,基於環保衛生防火,以及風景旅遊的需要,山上只有上山下山五個補給點,跟本不開放給外界商家。
柳帽村在西,清雲山在東,車沿着外城高速開了半個多小時才看到在廣袤的平原中突兀的出現一個細長的山丘。清雲山最高峰也不高,也就海拔六百來米,可是對於生活在大平原上的人,這山已經是他們附近能見到的最高的山了,而且也造成了平原人民對於高山的想像就是平地拔起。而事實上的高峰都是層層堆進才鑄就其高的,往往距離主峰一百多里就已經站在了山上。
到了山腳下,在停車場裏停好車,兩人一人拿着一瓶飲料,溜達着往山上走去。一路上果然都是老年人居多,有年輕人也是在照顧來登山的老人。很多老人都穿着古裝華服,頭上插着菊花或者手裏拿着菊花,在山裏遊玩,或在古松下合照,或者在潭水邊餵魚,還有帶着古琴的在一處平整大石頭上彈的,不成曲調聽起來就是為了誘發這裏中老年人的心臟病。
看到這些穿古裝華服的人,陳觀就想起原世界的那些漢服愛好者,那些人主力軍就是九零后,說不定等他們六七十歲了,真的可以把穿古裝華服遊玩變成一個很普通的事情。按照代際分析,這裏這些六七十歲的老人跟原世界九零后真的差不多,都是國家變得富強昂揚時候出生的一批人。
過了山腰,在往上人就少了,畢竟爬山也是需要體力的,這體力是用來爬山還是用來浪大家心裏都有一本賬。
山中真的有很多鋪子飯店,鋪子好說,但是這飯店……陳觀很好奇他們是怎麼處理上下水才能不破壞這裏的環境。
“有儲水罐,水都是運來的。下面也有大的化糞池,旺季就一周一抽,淡季一兩個月一抽。”吳海波說道:“跟蓋樓差不多,順着埋在地下巨大管道導進山腳化糞池裏。就是彎道太多,容易堵,那活……一般人幹不了。”
這裏作為方圓幾百里唯一有看頭的小山,是清州人日常休閑的去處之一,這裏的店真的有得賺。看了一路,陳觀發現儘管這裏的人不強調環保之類的,這裏的人也幾乎不會亂扔垃圾,也不會亂製造垃圾,雖然也會時不時看到紙片煙頭之類的,但是整體顯得十分乾淨。
“這裏開店的人其中一項工作就是維護這類的環境衛生。在他們負責區域有人不聽勸阻扔垃圾,他們有權根據一定標準要求賠償,畢竟這裏是他們租的地方。基本上整座山能走人的地方都劃分出去了。”吳海波解釋道,客觀的沒用素質或者什麼優越性來解釋。
兩人聊着天就到了山頂,山頂上依照山勢起伏修建了木棧道,以及大小不同的亭子。還有在平緩處修建有兩個閣樓,一個叫清風閣,一個叫雲升閣。
“清風閣里這時候一定有一群老頭在吟詩作對,寫寫畫畫。雲升閣里一定有一群老頭在哪裏唱歌跳舞完樂器。”吳海波說道。
“這都分好地盤了?!”陳觀笑道。
“還好吧,都是清州文藝界的人,每年都會在清明重陽兩天舉辦活動。”吳海波說道:“別看了,今天啊一般人不讓進,要麼有名望被邀請,要麼是他們認可的文藝協會會員才會讓進去。”
“那那個大亭子呢?怎麼那麼多人。”陳觀指着距離清風閣很近的一個亭子說道。
“哪裏是攝影家協會這些弱勢協會門聚集的地方。”吳海波說道:“他們倒是不阻止別人圍觀。”
“走,咱們過去看看他們的作品。”陳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