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游天台山日記

第1章 游天台山日記

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北,有華頂、赤城、瓊台、桃源、寒岩等名景,其中以石樑飛瀑最為著名。

該記先略敘一路風光美景,再着重記敘登華頂峰,觀斷橋、珠簾瀑布,對華頂峰景色以及草木異狀亦有一定描繪,而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則尤為細緻,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對明岩石洞之闊大、洞外石壁高聳之奇也寫得氣勢非凡。其後對寒岩、鳴玉澗、瓊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繪。

此為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時所記,時間是公元1613年,在公元1632年他又再次遊覽並另作一記。

該記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準確,從此篇我們可以看出徐霞客遊記的基本風格。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為晦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里,至梁隍山。聞此於菟即老虎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馬首西向台山,天色漸霽。又十里,抵松門嶺,山峻路滑,舍騎步行。自奉化來,雖越嶺數重,皆循山麓;至此迂迴臨陟,俱在山脊。

而雨後新霽晴,泉聲山色,往複創變,翠叢中山鵑映發,今人攀歷忘苦。又十五里,飯於筋竹庵。山頂隨處種麥。從筋竹嶺南行,則向國清大路。適有國清僧雲峰同飯,言此抵石樑,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擔向國清相待。

余然同意之,令擔夫隨雲峰往國清,余與蓮舟上人上人:對僧人的尊稱就石樑道。行五里,過筋竹嶺。嶺旁多短松,老乾屈曲,根葉蒼秀,俱吾閶門盆中物也。又三十餘里,抵彌陀庵。上下高嶺,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轟風動,路絕旅人。

庵在萬山坳低洼處中,路荒且長,適當其半,可飯可宿。

初二日飯後,雨始止。遂越潦積水攀嶺,溪石漸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頂,以朗霽為緣,蓋連日晚霽,並無曉晴。及五更夢中,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燁燁原指火燃極旺,此指日熾,決策向頂。上數里,至華頂庵;又三里,將近頂,為太白堂,俱無可觀。

聞堂左下有黃經洞,乃從小徑。

二里,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僧結庵於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門,大為嘆惋。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限制耳。

仍下華頂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溪回山合,木石森麗,一轉一奇,殊慊qiè滿足所望。

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樑,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

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樑飛瀑,忽在天際。聞斷橋、珠簾尤勝,僧言飯後行猶及往返,遂由仙筏橋向山後。越一嶺,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瀉下,旋轉三曲。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迸石間,匯轉入潭;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yù門坎,水從坳中斜下。三級俱高數丈,各級神奇,但循級而下,宛轉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又里許,為珠簾水,水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意指攀住樹枝爬上高岩,蓮舟不能從。暝色夜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觀石樑卧虹,飛瀑噴雪,幾不欲卧。

初四日天山一碧如黛。

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曇花亭,石樑即在亭外。梁闊尺余,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以下墜,雷轟河隤kùi原意為垮塌,此處指河水奔流迅猛,百丈不止。余從樑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盡,即為大石所隔,不能達前山,乃還。

過曇花,入上方廣寺。

循寺前溪,復至隔山大石上,坐觀石樑。為下寺僧促飯,乃去。

飯後,十五里,抵萬年寺,登藏經閣。閣兩重,有南北經兩藏。寺前後多古杉,悉三人圍,鶴巢於上,傳聲嘹嚦聲音響亮而清遠,亦山中一清響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宮,覓瓊台、雙闕,路多迷津,遂謀向國清。國清去萬年四十里,中過龍王堂。每下一嶺,余謂已在平地,及下數重,勢猶未止,始悟華頂之高,去天非遠!日暮,入國清,與雲峰相見,如遇故知,與商探奇次第。雲峰言:“名勝無如兩岩,雖遠,可以騎行。先兩岩而後步至桃源,抵桐柏,則翠城、赤城,可一覽收矣。”

初五日有雨色,不顧,取寒、明兩岩道,由寺向西門覓騎。騎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頭,雨止,騎去。二里,入山,峰索水映,木秀石奇,意甚樂之。一溪從東陽來,勢甚急,大若曹娥。四顧無筏,負奴背而涉。深過於膝,移渡一澗,幾一時。三里,至明岩。明岩為寒山、拾得隱身地,兩山回曲,《志》所謂八寸關也。

入關,則四周峭壁如城。

最後,洞深數丈,廣容數百人。洞外,左有兩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筍突聳,上齊石壁,相去一線,青松紫蕊,翁蓯wēngcōng草木茂盛於上,恰與左岩相對,可稱奇絕。出八寸關,復上一岩,亦左向。來時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數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淺而不可竭。

岩外一特石,高數丈,上岐立如兩人,僧指為寒山、拾得雲。入寺。飯後雲陰潰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岩頂上,對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視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闊八十步,深百餘步,平展明朗。循岩石行,從石隘仰登。岩坳有兩石對聳,下分上連,為鵲橋,亦可與方廣石樑爭奇,但少飛瀑直下耳。還飯僧舍,覓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帶峭壁巉崖,草木盤垂其上,內多海棠紫荊,映蔭溪色,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壁上鑿孔以行,孔中僅容半趾腳,逼身而過,神魄為動,自寒岩十五里至步頭,從小路向桃源。桃源在護國寺旁,寺已廢,土人茫無知者。隨雲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墮,竟無宿處,乃復問至坪頭潭。潭去步頭僅二十里,今從小路,返迂迴三十餘里。宿。信桃源誤人也。

初七日自坪頭潭行曲路中三十餘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漸夾狹窄,有館曰桃花塢。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飛泉自上來注,為鳴玉澗。澗隨山轉,人隨澗行。兩旁山皆石骨,攢簇擁巒夾翠,涉目成賞,大抵勝在寒、明兩岩間。澗窮路絕,一瀑從山坳瀉下,勢甚縱橫。出飯館中,循塢山窪東南行,越兩嶺,尋所謂“瓊台”、“雙闕”,竟無知者。去數里,訪知在山頂。

與雲峰循路攀援,始達其巔。

下視峭削環轉,一如桃源,而翠壁萬丈過之。峰頭中斷,即為雙闕;雙闕所夾而環者,即為瓊台。台三面絕壁,後轉即連雙闕。余在對闕,日暮不及復登,然勝風景已一日盡矣。遂下山,從赤城后還國清,凡三十里。

初八日離國清,從山後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頂圓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

岩穴為僧舍凌雜,盡掩天趣。

所謂玉京洞、金錢池、洗腸井,俱無甚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徐霞客遊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徐霞客遊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 游天台山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