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文字的魔力
中國是文字之國,中國人是文字的國民。這是日本人時常挖苦中國的話,但是我仔細想過覺得並不怎麼冤枉。
中國人之善於做應制文詩,章奏狀詞,傳單揭帖等,截至民國十九年止,至少已有二千年的歷史了。不過這個暫且擱起不談,我所想說的只是文字在中國的一種魔力。
據說那位有四隻眼睛的倉頡菩薩造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就鬧得天翻地覆,惜字聖會的大黃布口袋至今還出現於北平市上,可見不是偶然的事。張天師派的鬼畫符,以至夜行不恐的手心的虎字,或者是各地都有類似的花樣,等於西洋也有臭蟲,但是“對我生財”等標語則似乎是我們的特別國情了。再看通行全國的戲曲小說,其才子佳人一類的結構,無非是小生落難,後花園訂百年盟,狀元及第,考試院對七字課之流,《平山冷燕》與《花月痕》等書里的主人公,唯一的本領幾乎就是吟詩。在秀才階級支配着思想的中國,雖然實際上還是武帝與財神在執牛耳,文章卻有他的虛榮,武帝財神都非仗他擁護不可,有時他們還得屈尊和他來做同伴才行。儒將和儒醫一樣,有特別的聲價,所以說關聖帝君必得說他讀《春秋》,說岳爺爺也必得舉出他的一首《滿江紅》來。民國以來這種情形還不大變,如威名蓋世的吳子玉先生和馮煥章先生都有一部詩集出世,即是很好的例子。
諸暨蔣觀雲先生在《新民叢報》上詠盧騷曰:“文字成功日,全球革命潮,”其是之謂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