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楊柳風
去年冬天在一個朋友那裏見到英國密倫(A.A.Milne)的著作,論文和兒歌,覺得喜歡,便也去定購了一本論文集,名叫“這沒有關係”(NotThatItMatters,1928九板),其中有一篇《金魚》,我擬作了一篇,幾乎闖了禍,這固然是晦氣,但是從這裏得來的益處卻也並不是沒有。集裏又有一篇文章,名“家常書”,乃是介紹格來亨(KennethGrahame)所作的《楊柳風》(TheWindintheWillows,1908)的。關於格來亨,我簡直無所知,除了華克(HughWalker)教授在《英國論文及其作者》中說及,“密特耳頓(RichardMiddleton)的論文自有它的地位,在那裏是差不多沒有敵手的,除了格來亨君的幾本書之外。”密特耳頓著有論文集《前天》,是講兒童生活的,所以這裏所引的格來亨大約也是他的這一類的書,如《黃金時代》等,但總不是我所想要知道的《楊柳風》,結果還只得回來聽密倫的話才能明白。可是,他也不肯說得怎麼明白,他說,“我不來形容這書,形容是無用的。我只說這句話,這是我所謂家常書的便是。”他在上邊又說,“近十年來我在保薦它。我初次和生客會見常談到這書。這是我的開場白,正如你的是關於天氣的什麼空話。我如起頭沒有說到,我就把它擠在末尾。”我聽了介紹者的話,就信用了他,又去托書店定購一本格來亨的《楊柳風》。
但是我沒有信用他到底,我只定了一本三先令半的,雖然明知道有沛恩(WyndhamPayne)的插畫本,因為要貴三先令,所以沒有要,自己也覺得很小氣似的。到了上月中旬,這本書寄來了,我不禁大呼愚人不止,——我真懊悔,不該吝惜這三九兩塊七的錢,不買那插畫本的《楊柳風》。平常或者有人覺得買洋書總是一件奢侈的事,其實我也不能常買,買了也未必全讀,有些買了只是備參考用,有些實在並不怎麼好,好聽不中吃,但也有些是懶——懶於把它讀完。這本《楊柳風》我卻是一拿來便從頭至尾讀完了,這是平常不常有的事,雖然忘記了共花了幾天工夫。書裏邊的事情我也不能細說,只記得所講的是土撥鼠,水老鼠,獾,獺,黃鼠狼,以及“癩施堂的癩施先生”(Mr.ToadofToadHall),和他老先生駕汽車,鬧事,越獄等事的。無論這給別位看了覺得怎樣,在我總是很滿意,只可惜沒有能夠見到插畫,那想必也是很好的了。據書頁上廣告說明這本書,我覺得很是適切,雖然普通廣告都是不大可靠:“這是一本少年之書,所以因此或者專是給少年看,以及心裏還有少年精神活着的人們看的。這是生命,日光,流水,樹林,塵土飛揚的路,和冬天的爐邊之書。這與《愛麗思漫遊奇境記》相併,成為一種古典。”
《楊柳風》於一九〇八年出版,我得到的是一九二九年本,已是三十一版了,卷首廣告密倫的新著劇本《癩施堂的癩施》,註明即是根據《楊柳風》改編的。恰巧天津有一位小朋友知道我愛那《楊柳風》,便買了這本劇本來送我,省得我再花錢去定,使我非常感激。我得到這劇本后又把它從頭至尾讀完了,這是根據格來亨的,卻仍滿是密倫,所以覺得很有意思。序文上有些話說得很好,抄錄一點在這裏:“有好些隨便的事,只肯讓我們自己去做。你的手和我的手都不見得比別人的手更乾淨,但是我們所願要的那捏過一捏的牛油麵包還是放過我們自己的大拇指的那幾片。把格來亨先生變成劇本,或者會使得他遍身都印上不大漂亮的指痕,可是我那樣地愛他的書,所以我不願意別人把它來弄糟了。因此我接受了那提示,便是我來改編《楊柳風》為劇本,假如這是別一種書,我就以為太難,只好辭謝了。”關於書中的土撥鼠,他說,“有時候我們該把他想作真的土撥鼠,有時候是穿着人的衣服,有時候是同人一樣的大,有時候用兩隻腳走路,有時候是四隻腳。他是一個土撥鼠,他不是一個土撥鼠。他是什麼?我不知道。而且,因為不是一個認真的人,我並不介意。”這些話我都很佩服,所以樂為介紹,至於劇本(及故事原本)的內容,只好請它自己來說明,我覺得別無辦法了,除非來整篇地翻譯。
《楊柳風》與《癩施堂的癩施》的確是二十世紀的兒童(一歲到二十五歲!)文學的佳作,值得把它譯述出來,只是很不容易罷了。它沒有同愛麗思那樣好玩,但是另有一種詩趣,如《楊柳風》第七章黎明的門前之吹簫者,寫得很美,卻也就太玄一點了,這個我懷疑是否系西方文人的通病。不過,我們自己既然來不成,那麼剩下的可走的路只有翻譯了。這個實在難,然而也顧不得它難,——到底還是難,我聲明不敢嘗試,雖然覺得應當嘗試。從前曾說過這樣的話,“我們沒有迎合社會心理去給群眾做應制的詩文的義務,但是迎合兒童心理供給他們文藝作品的義務,我們卻是有的,正如我們應該拒絕老輩的鴉片煙的供應而不得不供給小孩的乳汁。”這是民國十二年三月里的事,七月二十日在《土之盤筵》一篇後記里說,“即使我們已盡了對於一切的義務,然而其中最大的——對於兒童的義務還未曾盡,我們不能不擔受了人世一切的苦辛,來給小孩們講笑話,”也是同樣的意思。實行到底不大容易,所以至今還是空話介紹,實在很是慚愧,而兒童文學“這個年頭兒”已經似乎就要畢命了。在河南的友人來信說,“在中國什麼東西都會舊廢的,如關稅和政治學說都印在初級小學一二年級課本上,那注重兒童個性,切近兒童生活,引起兒童興趣的話,便是廢舊了。”這有什麼法子呢?中國的兒童教育法恐怕始終不能跳出“讀經”,民國以來實在不讀經的日子沒有多少。我介紹這兩種小書,也只好給有閑的朋友隨便讀了消遣長夏吧?
八月四日於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