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空詔
李治沒有理會眾人的沉默,繼續問道:“依檀王之見,此事當如何處置?”
李徹目光毫無波動,平靜而又堅定地說道:“依小侄之見,當開啟父皇詔書,立東宮,定國本,使天下臣民皆有依從!”
“嘶!”
一眾勛貴倒吸一口冷氣,有人下意識出列反對道:“陛下聖意,大行之後方可開啟詔書,傳位於新君。如今陛下聖駕幸臨揚州,尚未還朝,檀王此舉,有違聖意,恕臣萬萬不敢苟同!”
李徹根本就沒鳥那說話的人,淡定地看着李建成和李治問道:“不知伯公、叔父意下如何?”
李建成和李治能有什麼看法?
看着長安局勢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他們兩個早就想開啟詔書,確立太子人選了。
只是他們兩個的身份特殊,不方便在這件事情上越俎代庖,這才一直拖到現在。
如今李徹以皇長子的身份主動提出要開啟詔書,他們兩個當然是舉四肢贊成。
李徹的問題剛說出口,李治就肯定地點點頭:“檀王之議甚妙,孤王附議。”
李建成老成持重,沒有直接表態,轉而說道:“陛下定立傳位詔書,迄今已近二十載,然陛下所鐘意之儲君人選,無有一人得知。若詔書開啟,儲君人選不合你意,你當如何?”
話雖說的委婉,但李建成的意思卻已經很清楚了——如果傳位詔書里的太子人選不是你李徹,你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很重要。
李承乾的幾個兒子裏,以李徹的實力最為雄厚,不僅坐擁整個遼東,更有三萬關寧衛的調兵權。
天子眼下生死未卜,如果李徹不願服從皇帝老爹的安排,跟儲君玩一出兄弟鬩牆,造成的破壞遠比現在這樣更嚴重。
退一萬步說,就算李徹不造反,僅僅只在遼東割據而治,也不是朝廷願意看到的局面。
因此,在開啟詔書之前,李建成必須得先明白李徹的態度。
但凡他有一點私心,李建成都不會同意開啟詔書,寧可維持眼下的局勢不變,拖到皇帝回朝為止。
李徹也知道李建成說這些話的用意,然而早在回長安之前,他就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聞言毫不猶豫地說道:“侄孫既為人子,自然一切唯父皇之命是從!伯公若是不信,侄孫可在此立誓.”
說著,李徹從座位上起身,面對御座,鄭重起誓道:“臣檀王徹,對天地神明君父明誓:無論父皇鐘意哪位兄弟繼承大統,臣必如周公、伊尹一般盡心輔佐,若違此誓,天人共戮,死不入李氏祖廟!”
李徹這番誓詞一出口,等於是斷了他自己所有退路。
皇帝哪怕是讓一頭豬上位,他都得向對方俯首稱臣,否則就是出爾反爾、忤逆不孝,人人得而誅之。
李建成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也沒有再多做糾結,點頭道:“既如此,就按檀王的意思去辦吧。”
兩位大王都已經表態支持,其他人就算心裏有什麼盤算,也沒了意義,只得跟在二人身後唯唯諾諾道:“臣等附議。”
李顯身為監國,站在最高處,看着眾人畢恭畢敬的樣子,心裏一陣陣的發涼。
他做監國做了這麼長時間,都沒能讓這些人對自己俯首帖耳,李徹露面才不過一刻多鐘,說的話加起來還不到二十句,就能讓這些人同意他的方案。
這種威望,這種手段,他還怎麼跟對方爭?
其實卻是李顯想差了。
在場這些人真的一心一意服從李徹嗎?
恐怕事實並非如此。
可他們為什麼不像之前對待李顯那樣,站出來反對李徹的提議呢?
並不是因為李徹的個人威望比李顯高,而是因為誰都明白,李徹的提議,是解決眼下局勢最好的辦法。
他這麼做,並不是為了爭權奪利,而是為了天下蒼生和百姓福祉。
俗話說“無私者無畏,無私者無敵”。
就算他們心裏排斥李徹的做法,也不敢明目張胆站出來表示反對。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因為那麼做,就等於是和祖宗家法,和天下正道為敵,妥妥的要遺臭萬年!
閑言少敘,片刻后,位於大明宮內的景陽鐘聲幽幽敲響。
緊接着,位於各個裏坊的旗樓上,鐘鼓鑼磬次第響起,整座長安城都沐浴在喧鬧的鑼鼓聲中。
聽到鐘聲,文武百官已經紛紛走出衙門,朝大明宮匯聚。
辰時三刻,宣政殿濟濟一堂。
李徹帶着兄弟們站在前列,對身邊的李建成和長孫無忌說道:“有勞伯公、舅公開啟父皇詔書,宣示百官。”
開啟詔書這件事雖然是李徹提議的,但是作為儲君候選人之一,由他親自動手,難免會引來非議,只好將這個任務交給在場身份地位最高的李建成二人代勞。
二人也都明白這裏面的曲折,沒有推辭,對視一眼之後,分別從左右兩側登上御陛,將在御座後方掛了十幾年的玉匣取了下來。
吹了吹玉匣上的塵土,李建成小心劃開玉匣的蓋子,從匣中取出一道詔書。
在宣政殿掛了這麼多年,詔書的絹帛已經有些暗沉,但絲毫不影響它作為皇帝聖旨的事實。
看到詔書的那一刻,所有人伏地拜倒,恭敬道:“臣等恭聆聖訓!”
李建成確認了一下詔書火漆完好,將詔書捧過頭頂頂禮三拜,清了清嗓子,展開詔書剛要念誦,一個字還沒說,就直接愣在原地。
長孫無忌等了幾息,始終沒聽到李建成說話,好奇地伸頭打量了一眼,只這一眼,國舅爺也傻了眼——空的,詔書上竟然一個字都沒有,完全就是一張空白的黃絹!
【怎麼辦?接下來該怎麼辦?】
長孫無忌和李建成對視一眼,同時在心裏問道。
宣政殿每天十二個時辰都有羽林衛不間斷看守,根本不存在掉包詔書的可能性。
這空白詔書,只會是皇帝自己放進去的。
只是他們事先怎麼也沒想到,皇帝居然玩的這麼大,連傳位詔書這種事都敢當成兒戲。
眼下諸位皇子和文武百官齊聚,都等着看東宮之位到底花落誰家。
如果不能給他們一個交代,鬧將起來,怕是要比之前更加放肆。
可是要讓他們現編一道詔書,他們又沒那個膽子。
巨大的壓力之下,兩個老傢伙臉上的肌肉都抽動起來,額角冷汗流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