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高山流水3
“在下因行動不便,未能親自到外迎接先生,還望先生見諒!在下喜好音樂和苔蘚,人稱苔蘚散人,也有人叫我音苔蘚的,不知先生高姓大名?”戴墨鏡的中年人客氣地說道,完全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
“苔蘚先生客氣了,我姓何名定中,剛才聽了先生一曲高山流水,聽得人如痴如醉,流連忘返,現在我才知道古人說的三月不知肉味是什麼感覺。進來再一看先生的居所,方知先生真乃高雅之士,化外之人啊!豈是我等凡夫俗子可比擬的啊!”教授真誠地回復道。
“何先生謙虛了,就憑你剛才在外面大道上,走路而不忍傷苔蘚,就讓我等佩服之至了!”苔蘚先生繼續說道。
“苔蘚先生剛才一直在家裏撫琴,怎麼知道我走路而不忍心傷苔蘚呢?難道是剛才那位小兄弟給你說的嗎?”教授不解地問道。
“因為你從大道上走來,一路披荊斬棘。我聽到了荊棘划傷你身體的聲音,卻沒有聽到苔蘚的哭聲!”所以我知道你寧願傷自己,也不願去傷苔蘚,這等境界是何等的高尚。
“苔蘚有哭聲?你還能聽得到?”教授不解地問道,眼睛裏全是一副不可思議的神色。
“對!天地間萬物皆有生命,他們也有喜怒哀樂!他們也有七情六慾,所以苔蘚也有哭聲。我自幼雙目失明,所以耳朵特別靈敏,除了能聽到高山流水、風雨雷電、鳥鳴魚游、虎嘯猿啼等自然界的聲音外,我還能聽到葉落花開、草長果熟,日月盈仄,晨宿列張等四時的變遷!”苔蘚先生繼續說道。
“先生,請用茶!”這時,江上飛捧來了兩杯如翡翠一般晶瑩剔透的杯子,杯子裏熱氣騰騰!馨香撲鼻,然後恭敬地放在教授和苔蘚先生面前!轉身離去。
頓時,屋內茶香撲鼻,那茶香沁人心脾,教授迫不及待地端起來輕輕地抿了一口,感覺滋潤到了五臟六腑,酥醉到了四肢百駭,這種感覺瞬間下浸透湧泉,上通達百匯。
教授不由得用驚奇的眼光看了看杯中的茶水,只見那茶水如碧波一樣清澈透底,裏面有幾根細如銀針的茶葉垂直地懸浮在杯中,茶葉旁邊還有幾朵米粒大的花。
“敢問苔蘚先生,這是什麼茶水,如此的清香甘冽!”教授再次不解地問道。
“這叫蘚針露,這種茶葉是每年清明節前,上飛在這山野絕壁向陽處的山崖上採摘的三月銀針,這花就是你剛才看到的苔蘚花,而這水是每日清晨日出之時,上飛拿着專用的竹杯去那些苔蘚花朵上收集來的露水。這向陽石壁上的銀針陽氣最盛,再加上三月的季節,才剛剛吐蕊,尚未散開,它吸收了一年的陽氣全在腹中,因此,此時採摘的銀針是絕佳之品;這苔蘚本來生在陰暗之處,很少能見到陽光,能夠開花,那證明它吸納了天地間的靈氣;而這清晨的露水是最柔和的,它凝聚了夜間玉盤的陰柔,又承接了早上金烏的陽剛,所以是剛柔相濟,這盛水的容器和澆水的器皿也很有講究,我就不再一一細說了。可以說這杯茶是集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而成,再以這陸羽杯盛之,真是世間之絕配!”苔蘚先生說完,也端起自己面前的茶杯來抿了一口。
聽完苔蘚先生的介紹,教授又端起茶來細細地品了幾口,感覺回味悠長,意猶深遠。
聊過了茶,教授又主動向苔蘚先生問起了有關音樂的知識,苔蘚先生也非常樂意與教授一起交流音樂的感受。
“剛才先生那曲高山流水彈奏的好好的,我正要進入忘我的境界,為什麼會突然之間停了呢?是不是我冒昧地到來,打擾了先生的雅興?”教授略顯歉意地問道。
“這曲高山流水本來就是為先生而彈的,何來打擾的說法?”苔蘚先生面露微笑地說道。
“為我而彈?”教授不解地問道。
“對,你剛才路過而不傷苔蘚,我就知道你是一個心地善良,富有愛心的人,可以作為朋友相交。但我不知你是否知音樂,所以我故意彈了一曲高山流水給你聽,沒想到你不僅愛音樂,而且還知音樂、懂音樂,可謂是我的知音啊!。”苔蘚先生繼續說道。
“說我愛好音樂還勉強,說我知音樂,懂音樂就有點牽強了!”教授微笑着,謙虛地說道
“一句發自肺腑的巍巍兮志在高山,洋洋兮志在流水,就把你全出賣了,一般人是聽不出這樣的意境的!你看我的琴弦就是為你而斷!”苔蘚先生指了指放在前邊不遠處的那把瑤琴,笑呤呤地說到。
“我真的不懂音樂,只是我喜歡音樂罷了,因為它不僅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讓人的精神愉悅,而且還能不斷地鼓舞大家的士氣,賦予大家的勇氣與膽魄!但因為我小時候家裏實在太窮,根本無法支撐我的音樂夢想,所以我只有把對音樂的喜愛,深深地藏在了心裏,真到今天遇到了先生,才重新激發出了我對音樂的喜愛之情。”何教授坦誠地說道。
“對!窮人家沒有錦衣玉食,也沒有強權重勢,但有自己的慧心巧手,憑着聰明才智和與世無爭的心境,也同樣可以獲得人生的快樂幸福的權利。特別是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因為當時的條件所迫,好多人為了生活,都是有把自己的理想深深地埋在心底,把自己的天賦鎖進自己的夢裏。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嘗盡了人間的苦樂酸甜,我們現在都慢慢地體會到,錢財權勢,儘管可以使人風光體面,但它不能給人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永遠只存於人的靈府中。靈府安寧,人才舒坦。而使靈府得以安寧的最好東西,便是音樂。音樂可以使人泯去心機、化除爭鬥、不機不詐、不爭不鬥,靈府便平靜如鏡,人就無憂無慮、快快樂樂,還能夠提升人的道德情操,所以古人常說‘樂者,德之華也’,講的便是這個道理。”
“樂者,德之華也。”何教授被這句話驚動了一下。這不是《禮記》中的句子嗎?雖然自己很少讀四書五經,但這句話他記得十分的清楚。讀它的時候,自己彷彿就沐浴在那美妙的音樂世界裏,從來沒有從化除機心爭鬥這個方面去理解音樂的功用,更沒有想到道德的升華,便是建築在靈府平靜的基礎
看來這苔蘚先生聽覺着實厲害,教授在忘我間說的兩句話居然被他一字不漏地聽了下來,而且隨口說出了這麼一套高深而又優雅的哲理來,聽得教授心裏佩服不已。
“苔蘚先生,這學習音律有什麼好而快的方法嗎?我雖然很喜歡音樂,卻沒有恆心堅持去練習!所以對音樂是一知半解,現在雖然有條件了,但我的歲數也大了,想從頭開始學習,又怕時間和精力不夠了。”何教授謙遜地問道。
“這練習音樂分為三個層次,第一種只是能夠發出正確的單調和章節,這種都是初學者,但這不影響他們在音樂中獲得快樂的途徑;稍微高一點層次的能休現出音樂的背景和演奏者的心理,他能通過彈琴弦的強弱,把要表達的意境從中表達出來;而最高層次的音樂家,則不需要樂譜,也不需要曲子,他能隨感而發,隨風而和,隨遇而安,把天地間的一切天籟都囊括在自己的心中,隨時查以通過他的指尖,將其釋放出來,而讓人感到不陌生,不拘束。”
普通人練習音樂,能達到第二個層次就已經很不錯了,能達到第三個層次的人更是鳳毛鱗角。所以你也不要感到氣餒,並不是所有人都要會彈奏音樂才能稱為懂音樂的人,會聽音樂的人也是懂音樂的人,這就像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一樣,如果沒有會聽音樂的人,那再美妙的音樂,也是雜亂的噪音了。
這知音辨曲的本事除了要有天賦外,還要有吃苦耐勞的恆心,其中的每一個音節,每一個旋律,都是由長年練習積累而來的,這同讀書做學問一個樣,靠的是三更燈火、十年寒窗的苦讀苦誦,世人因怕吃苦而求訣竅走捷徑,這樣的訣竅捷徑其實是沒有的。自己過去常常這樣告誡,為何現在又來向別人問訣竅呢?是看不起琴藝,認為它是小道。
自古以來,音樂在教化中便有很重要的位置。孔子教學生六藝,分為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將樂排在了第二位,可見音樂在當時聖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多麼的崇高。音樂不僅能帶給人愉悅,它還能鼓舞大家的士氣,所以洙泗河畔,才有弦歌不絕;天地之間,才能歡聲不斷;酒肆教坊,才有那才子紅顏;大漠邊關,才有那豪情萬丈。易水一別,壯士慷慨赴死而無怨無悔;楚歌四面,八千江東子弟心神俱散;垓下一圍,一片雄心居然被一曲筒簫吹散,這些都是音樂的貢獻。
可惜,今日的人們心態浮躁,道德模糊,他們一心想的就是升官發財,以升官發財為終生奮鬥目標,天天就是去追逐功名利祿,時時就想,還有幾個人能潛下心思來搞學問,搞研究,就更不用說音樂了。模仿着代聖人立言,裝腔作勢,乾癟乏味,不但經濟之學不通,連《史》《漢》李杜都不懂,唐宋八大家都不讀,更不要說琴藝弦歌了,這才真是國家的大憾事!民族的大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