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輝耀雙雄(上)

第二章 輝耀雙雄(上)

主力就是主力!謂此言者,三十八軍梁大牙也。

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三十八軍因動作遲緩,貽誤了戰機,“主力個鳥!”據說軍長被彭大將軍罵得狗血噴頭;第二次戰役,三十八軍知恥而後勇,勇冠三軍,力奪頭功。“萬歲軍”聲名鵲起,梁興初喜不自禁,樂不可支,故有此言耳。

其實,我想這多半是文學語言吧。但即便如此,我還是以為坦露的是一個軍人的真正豪情。我父親在華東軍大時有個戰友姓陳,河北滄州人。倆人關係不錯,一次我聽父親說他是“地方的”。多少年後,我才知道這“地方”,無非就是縣大隊,區小隊罷了。今天我要是搬出俺老爺子的“潛台詞”,那就是說“咱可是主力啊!”

建國后,我父親多在政治部任職,我以為早已修鍊成“標準”的布爾什維克了,沒想到離開戰場多少年後,潛意識還有那麼一點“居高臨下”的。

到了1949年,華東有我近百萬大軍。不用說,其中野戰軍是主力;野戰軍16個縱隊,以參戰和表現來說,我以為有10個主力縱隊;主力中,要按粟大將的評點,其中有6個縱隊為頭等主力,除一支稍遜外,其餘5個縱隊難分伯仲,各有所長。三縱能列入華野最強陣容,當然要“仰仗”八師。陳毅來山東后,曾打報告給中央,要求留下八師,理由之一,就是要給山東留些種子。種子就是八師的兩個團。

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根據發展史略》中有一段記述。1943年3月,“一一五師和山東縱隊所屬各旅、各支隊番號一律撤銷,兩大系統的部隊編為13個主力團。魯中軍區:一團、二團、四團;濱海:四團、六團、十三團、二十三團;魯南:三團、五團;膠東:十三團、十四團、十六團;清河:直屬一團;山東軍區轄特務團。”山東軍區兵強馬壯27萬大軍,要說頭等主力團也就13個。八師獨佔兩個,看看八師的兩把“大刀”,就想起電影《英雄兒女》中的一句台詞。團長說:你們這個團,從來就是大腿桿上綁大鑼,走到哪,響到哪!

八師攻打滕縣時,師長王麓水問兩個團長,打破城門你要多少時間?

一團長想了想曰:“30分鐘”。

另一團長毫不遲疑答:“10分鐘”。

好!王師長大喜,令箭立馬就交給了這個團長。

這個團長就是二十二團團長王吉文。二十二團在魯南有鼎鼎大名,習慣上又稱老三團,好!我就先說這老三團。

老三團有多老,有人也許不以為然。要以番號來說,三團是在1941年8月才有的“名份”。以當時實際情況來看,我覺得更應該是叫“新三團”。這是因為山東縱隊的教導一旅三團調出,又填補進來一個團,番號自然還是三團。所以,所以這個三團,在教一旅“老”字還不敢當吧。

倘若一個團隊一兩千號人,兵是新兵,官是新官,一仗沒打,一槍沒放,那當然是個新部隊,但這個三團是有來頭的。據戰史記載,山縱教一旅三團調走後,又有山東縱隊特務一團和特務二團(一說是特務三團)合併組建三團,可見這個三團不尋常,是由精銳組建的。也許說是精銳你可以接受,但說“老”可能還是不以為然。常言道:樹有根,水有源。一支軍隊也是有血脈可尋。

今天,浙江舟山普陀有個海防團的團史館,這個團史館被舟山市和普陀區兩級人民政府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軍史館對社會開放,在全軍也不多見。在當地政府網站上有一段話,我不妨錄在這裏:

“該團史館於2004年10月籌建,佔地面積400多平方米,由我區區委區政府與普陀山管理局、普陀山佛教協會共同援建。館內共收錄了該部從紅軍長征時期至今370餘幅圖片和5萬多字的文字資料,客觀詳實記錄了該部自誕生於紅色蘇區以來,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和平建設時期的光輝歷史”。

這個團史館陳列的軍史,就是老三團的軍史,若以上述所言,那豈不是紅軍團了。不過,從我的角度上看,說紅軍團那就牽強了,畢竟對紅軍團的界定,軍隊有關部門肯定是有“杠杠”的,何況二十二軍也從來沒有此說,我想這不過是一些“秀才”之作。

雖然,我以為老三團與紅軍團還不能划等號,但這個團與紅四方面軍確實又有割捨不斷的血脈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支有紅軍基礎的部隊上發展起來的團隊。這支有紅軍基礎的部隊就是八路軍一二九師的津浦支隊。

1938年3月,八路軍一二九師組建津浦支隊,支隊長孫繼先,政委王育民(王育民不久犧牲)。同年7月,一一五師第五支隊和一二九師津浦支隊奉命挺進冀魯邊平原地區。津浦支隊入魯后不久即編入了山東縱隊,通常都以山東縱隊教一旅四團為津浦支隊“主流”。但是,山東縱隊特務團是津浦支隊中的一個營與第三支隊、第八支隊各一部所編成的。所以,即使不能說“主流”,那麼“支流”是肯定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二十二團和紅四方面軍有着相通的血脈。

“1943年那,形勢大改變呀,白洋淀的崗樓端了多半邊……”這歌唱得是冀中1943年的抗戰形勢。然而,1943年卻是魯南抗日戰爭最困難時期,為加強魯南地區的抗日鬥爭力量,這年3月,一直在魯南活動的魯中軍區三團正式劃歸魯南軍區建制,這就是這位“大哥”的來歷。

如果說老三團善攻,那麼這也是從端鬼子炮樓開始的。老三團能成為魯南部隊的攻堅高手,團長王吉文功不可沒。王吉文是華野公認的驍將,是以後八師師長。後來許多人都認為八師攻堅出色,很大程度是對炸藥的使用有高招,因為魯中南這一帶多煤礦,懂爆破的多,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劉春將軍是王吉文多年的搭檔,他是這樣回顧的:“從此以後,王吉文同志始終把研究改進爆破攻堅技術、戰術作為重要任務。1942年1月,蒙南支隊與三團合編。這個支隊來自泰山區,幹部戰士中多出於煤礦工人,並有爆破實戰經驗,後來被山東軍區評為一等戰鬥英雄的“爆破大王”馬立訓就是來自這個部隊。”

解放戰爭中,華野三縱以善攻著稱。善攻,假若八師沒有老三團,這就難說了。的確也是這樣的,在戰爭實踐中,許許多多的後起之秀到了戰爭後期,都能和“老大”有的一比。不過,離開時間、地點、條件,這話又有什麼意義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遙想沙場之二十二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遙想沙場之二十二軍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輝耀雙雄(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