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282】人才(一更)
這些日子宴殤收到了不少的國書,以往國書大多都是想要簽訂和平條約的,但經歷了這數次戰爭后,再送上來的國書,就都變成了想要臣服大宴的附屬國條約。
宴殤在收到這類國書的時候,召集了核心大臣,帶着華墨兮一同開了一個會,商談此類國書的處理方式。
有大臣表示贊同,大宴人力有限,就算是攻破了那些國家,也沒有那麼多人去治理,而且有的國家貧窮又落後,大宴就算是攻打下來,也需要耗費人力和財力去經營,並沒有多大的好處。
現在這些國家願意主動臣服大宴,成為大宴的附屬國,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
當然也有人表示反對,大宴兵強馬壯武器先進,士兵們戰意盎然一路高歌猛進,正是一舉拿下周邊諸國,完成天下一統大業的時候,豈能因為幾個小國家而放棄統一天下的大業!
“皇上,雖然拿下這幾個國家,短時間是弊大於利,但從長遠角度來看,絕對是利大於弊的。”
“皇上,臣也贊同拿下這幾個國家,從戰略意義上來講,只有完全的統一,才會有真正的和平!”
拒絕談和,拒絕附屬國的大臣,明顯要比贊同的大臣更加激進,也更加的有野心和鬥志!
而宴殤和華墨兮,顯然也偏於後者,他們努力了這麼久,從末世位面兌換了那麼多我戰略物資,為的可不是幾個附屬國的存在!
宴殤和華墨兮彼此對視了一眼,都能夠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勃勃雄心。
“大宴的劍既然已經出竅,不達目的便不會罷休!”宴殤在諸多爭論聲中,語氣鏗鏘的開口說道:“諸位愛卿也不用爭吵,四路大軍都有着他們各自的使命,不勝不歸!”
宴殤心意已決的時候,其餘人是沒有反對餘地的,所以那些大臣們都沉默了。
隨後的時間裏,宴殤將吏部官員叫了出來,讓他們做好官員儲備工作,四路大軍每攻克下一座城池,就務必要保證有至少有兩名文官前去報道,至於武將方面,宴殤對兵部也有類似要求。
“朕的要求很簡單,這些官員不要求有大才,但一定要能夠保證戰後地區的平穩過度,你們可能做到?”
“是,臣定當盡全力為皇上分憂!”吏部尚書和兵部尚書一同應是。
自從戰爭開始后,他們就一直在做這樣的工作,這幾年的科舉考試和武舉考試,他們都十分用心的在操辦,已經積攢了不少可用的人才。
不過人才不怕多,他們想到人才的問題,就不由得想到了一件事。
“皇上,臣有一個提議,還望皇上和皇後娘娘能夠應允。”吏部尚書轉了轉眼睛,突然就有點賊兮兮的說道。
華墨兮挑眉,這些大臣雖然都十分尊重她的意見,但一般無事的時候,可不會提到她的存在。
宴殤想了想,倒是隱約中猜到了一二,“你這是又想打綜合學院的主意了?”
吏部尚書當即便彎腰行禮道:“皇上聖明,老臣的心思果然瞞不住皇上!”
宴殤暗嘆了一聲老狐狸,卻是轉頭看向了華墨兮道:“學院的事,還是讓皇后自己做主吧。”
大臣們是一點都不意外聽到這樣的話,畢竟他們皇帝陛下怕媳婦是全國百姓都知道的。
華墨兮也沒什麼意見,就是有些好奇,“學院的學生都會根據各自的情況去參加科舉武舉,你們也沒有必要非得去學院走一趟吧?”華墨兮可不記得自己有攔着學院的學生去考科舉啊。
吏部尚書狀似苦惱的說道:“這就是娘娘您有所不知了,您那學院的學生啊,一個個都謙虛的很,明明學富五車,能力出眾,卻一個個偏偏覺得自己還有不足之處,非要在學院學習,根本就不來參加科考啊!”
“而且除了部分不願意科考的學生外,還有一部分並不適合科考,但他們都是有着一技在身,微臣就想着,也將他們登記在冊,若是有用得着的地方,也好將人安排上。”吏部尚書打學院學生的主意也不是一日兩日了,所以調查的很是清楚。
華墨兮想了想,也確實是這樣的情況,綜合學院的學習氛圍極好,許多學生入院后,就不願意畢業了。
因為綜合學院設立了許多科目,所以有的學生在學習完了這一科目后,還會選擇學習其他科目,或者同一時間學習兩到三個科目,用實際行為驗證了何謂學無止境,甚至有的連官都不願意做了。
“行吧,你可以去學院統計,但不可以強求。”華墨兮思考過後還是應允了,不過她明顯有些不放心,“有的人既然不想入朝為官,便是他在某方面確實不適合入朝,畢竟強扭的瓜不甜。”
“是,老臣遵命。”吏部尚書也明白這個道理,不過……
“不過還請娘娘應允,若是有需要他們的地方,希望他們可以出手,學院裏的那些匠人和手藝人,實在是不太好請。”吏部尚書說完指了指工部尚書,“老臣這話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工部尚書總是來臣這裏抱怨,說是手藝人都入了學院,連工部都缺人了。”
工部尚書見說到了自己,連忙出列解釋道:“確實是這樣,現在手藝好的那批人,都被學院招攬了,臣這裏工作量卻越來越大,實在是有些吃不消了。”
綜合學院最初還真沒有這麼多手藝人,或者說是匠人,但隨着第一批匠人的入住,綜合學院的學習環境也被宣傳的人盡皆知。
尤其是對匠人們的優待,很是容易的便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匠人前去,他們有的成為了夫子,有的成為了學員,已然將綜合學院當做是了匠人們的樂土。
“既然如此,兩位尚書便一同前去吧,好好和學院的夫子們談談,他們都是心有國家的人,不會拒絕你們的。”華墨兮見兩位尚書都說話了,笑着答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