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興辦工廠
裁撤言官不用袁方出面,因為打的是朱常潤的招牌,被裁撤的言官雖然對袁方有氣,也只能夠向著朱常潤去發泄。
這天,袁方來到戶部找尚書范景文。
“夢章兄,今年戶部稅收有多少呀?”袁方見了范景文開門見山地問。
范景文恭恭敬敬地回道:“首輔大人,今年的稅收有六百萬兩,這其中不包括兩廣的。兩廣的賬務按照首輔大人的意見,已經分開單列。”
因為袁方派了王征去兩廣做總督,王征去了之後對兩廣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大力的整頓,特別是對關稅的健全與整治,同時鼓勵海上貿易,大大地提高了兩廣地區的稅收。
袁方將兩廣的稅收單列,不納入江南的財政收入內,就是要利用這些錢來發展軍事和工業,同時還要保持地方的發展和穩定,當初他答應李元慶給地方上的提成也按比例給予了分配,地方上有了錢,更加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稅收能夠得以持續和穩定的增長。
而兩廣的銀子袁方是準備用來開工廠的,在這個時代,只有官辦工廠才具有規模性,靠那些沒見過世面的豪紳地主來辦工廠,只能辦成作坊。
他決定,官方先建起幾家工廠來,再等豪紳地主來效仿,這樣,大工業的萌芽就可以在江南慢慢茁壯。
工業部現在已經在興建的有兵工廠、造船廠和紡織廠,這三大廠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建的,明代的這些工業只能稱之為作坊,工業部在作坊的基礎上進行擴建,這樣,又省事,又省力,而且工廠還可以邊生產邊擴建,只要資金到位,就沒有什麼辦不成的。
他是有充足的底氣的,因為有兩廣的財政為後盾。
除了官方的工廠,袁方自家的工廠也在熱火朝天地興建當中,他所開辦的工廠有卜加勞炮廠、三聯造船廠、江南方薇紡織廠。
在南京的這所炮廠是分廠,廠長是董祖和,他是董其昌的公子,他曾受袁方的委派,作為袁方的代理人去香山澳卜加勞炮廠參與管理,現在南京分廠興建,袁方把他調回了南京。
三聯造船廠設在天津,廠長是黃養沖,副廠長是徐驥,黃養沖是黃運泰的公子,徐驥是徐光啟的公子,他們在造船業都有建樹。
早在一年前,三聯造船廠就開始着手搬遷了,現在所有的家當都從天津衛搬來南京,天津衛的船廠只是個空殼,有少數人留守。
這個三聯造船廠是由袁方、王體乾和張之極三人投資辦起來的,自從王體乾退出之後,袁方也沒有再拉人進來入股,所以現在只有兩位股東,但是船廠的名字沒有變,還是叫“三聯”。
可別說,在一年的時間就把整個船廠給搬過來了,這功勞要算在三聯船隊的身上,三聯船隊的負責人是蘇曄,蘇曄把三聯船隊管理得有色有色,發展很穩定,是一支這個時代最龐大的船隊,現在這支船隊的總部也從天津衛搬到了南京。
跟隨蘇曄從京城回來的還有李若山,李若山是袁方派駐京城管理他在京城的全盤生意的,在這個時候袁方當然要考慮他的人身安全,所以也把他從京城撤回了南京。
“首輔大人,你是如何看的?”范景文打斷了袁方的思緒。
袁方正在翻看着范景文呈給他的賬本,聽到范景文問他,他反問范景文:“六百萬,不算少了。你可有打算這個錢如何用呀?”
范景文道:“全聽首輔大人的指示。”
袁方道:“四百萬用於前線的軍餉,戶部只留兩百萬作為日常開支。”
范景文一聽就急了,道:“首輔大人,才兩百萬留給戶部,在平常年,我們半年都支撐不過去。現在前線戰事不斷,而且萬一有個天災人禍的,靠兩百萬過日子實在是不夠呀!”
袁方笑道:“我的財神爺呀,你不用着急,我保證你明年財源滾滾。現在我們已經裁撤了太監和錦衣衛,這一塊就省下不少的銀子,接下來言官也要滾蛋了,你的支出將會進一步的減少。”
范景文一臉苦瓜相:“就是這樣也不夠呀,我們不是把崇禎朝的‘三餉’都減免了嗎,六百萬已經是最低的收入了,首輔大人你可不能再減我們的銀子了,否則官員們的奉銀我們都發不出去。”
袁方不慌不忙地向范景文解釋:“你這個財神爺不會沒有銀子的。首先,前線的軍餉已經劃分出來了,軍餉有了保障,你這個財神爺就無後顧之憂了。其次,你很快將會有一大筆的銀子進賬,你就等着數錢吧!”
“何來的銀子?”范景文不解地問。
袁方道:“你忘記了?我們馬上就要對漢奸們採取最嚴厲的措施了,而且,鋤奸委員會也組建起來了,這個委員會是由王成耀和沈庄卿二位負責的,有他們二人去抄漢奸的家產,你就等着收銀子吧!誰家有多少財寶,有多少家產,有多少女人,他們兩個早就摸清楚了,漢奸的財寶、家產、女人全部充公,你想想看,這會有多少的進賬?”
范景文問:“真的要去抄漢奸們的家?那可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呀!”
袁方斬釘截鐵道:“對於漢奸我們絕不手軟,不但沒收他們所有的財物,還要把他們的家屬流放到邊遠的山區去。”
“我們能從他們那裏拿到多少銀子?”
“你還不知道吧?”袁方招招手讓范景文靠近一點,然後附在他耳邊道,“先帝在京的時候,要跟臣子們借錢,你猜臣子們拿出了多少給先帝?”
范景文道:“這件事下官知道呀,朝廷的官員都拿不出錢來,最後只借到二十萬兩。”
袁方又問:“李自成進京城,這些官員給了李自成多少銀子?”
“這個下官倒沒聽說。”范景文搖搖頭。
“七千萬。”
“七千萬?”范景文被這個數字給嚇一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