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始皇拓土

第二節 始皇拓土

第二節始皇拓土

秦始皇之拓土,事始於其三十二年(前215),是年,始皇之碣石。《漢書·地理志》:右北平驪城縣,大碣石山在西南。漢驪城,今河北樂亭縣。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巡北邊,從上郡入。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三十三年(前214),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集解》:韋昭曰:今郁林是也。漢郁林郡,治今廣西貴縣。象郡、《集解》:韋昭曰:今日南。漢曰南郡,在今越南中部。南海,《正義》:即廣州南海縣。今廣東南海縣。以適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集解》:徐廣曰:在金城。案金城郡,晉初治榆中,今甘肅榆中縣。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匈奴列傳集解》:徐廣曰:在朔方。《正義》:《地理志》云:朔方臨戎縣北有連山,險於長城。其山中斷,兩峰俱峻,土俗名為高闕也。案臨戎,漢縣,後漢為朔方郡治,故城在今綏遠鄂爾多斯右翼境內。陶山、北假中,《正義》:酈道元注《水經》云:黃河逕河目縣故城西縣在北假中。案河目,漢縣,屬五原,在今綏遠烏剌特旗界內。築亭障,以逐戎人。徙謫實之初縣。三十四年(前213),適治獄吏不直者築長城及南越地。《東越傳》云:閩越王無諸、越東海王搖,皆勾踐后。秦已並天下,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集解》:徐廣曰:今建安侯官是,今福建閩侯縣。《西南夷列傳》敘庄王滇后,又云:秦時嘗略通五尺道,《正義》引《括地誌》云:在郎州。案郎州,后改為播州,今貴州遵義縣。諸此國頗置吏焉。其事未知在何年,要未嘗甚煩兵力。自三十二年(前215)至三十四(前213)三年中,則秦之大舉開拓也。南越文化,雖后北方,然據《漢書·地理志》,其戶口甚庶,可見其開闢已久,楚既經營於前,秦又竟其全功於後,自為統一后應有之義。騎寇為中國患較深,攘而斥之,尤為當務之急矣。始皇之開拓,蓋因北巡而起,謂因盧生奏錄圖書者妄也。《蒙恬傳》云: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洮,《集解》:徐廣曰:屬隴西。今甘肅岷縣。至遼東,延袤萬餘里。於是渡河據陽山,《集解》:徐廣曰:五原西安陽縣北有陰山。陰山在河南,陽山在河北。西安陽,在今綏遠烏剌特旗界內。逶蛇而北,暴師於外十餘年,居上郡。今陝西綏德縣。《匈奴傳》云: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因河為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秦九原,漢五原郡,今綏遠五原縣。至雲陽。漢縣,今陝西淳化縣。《始皇本紀》事在三十五年(前212)。因邊山險,塹溪谷,可繕者治之。起臨洮,至遼東,萬餘里。又度河據陽山北假中。綜諸文觀之,河南筑縣移民,河北則僅遣兵戍守。《主父偃傳》:偃上書諫伐匈奴云:“秦皇帝欲攻匈奴,李斯諫不聽。遂使蒙恬將兵攻胡,闢地千里,以河為境。地固澤鹹鹵,不生五穀。然後發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師,十有餘年,死者不可勝數,終不能逾河而北。”蓋謂殖民僅及河南。此乃開拓需時,初非秦之威力遂限於此。漢時北假有田官,使假以時日,秦亦未嘗不能逾河而北也。

當時皆以謫戍,而偃謂發天下丁男;自始皇三十二年(前215),至秦之亡僅九年,而偃雲暴師於外十餘年;皆失實。偃又言秦“使天下蜚芻挽粟,起於東腄、見第三節。琅邪。秦郡,漢因之,治東武,今山東諸城縣。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鍾而致一石”。伍被亦言秦轉海濱之粟,致於西河。及后議立朔方,則又云:“朔方地肥饒,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內省轉輸戍漕,廣中國,滅胡之本也。”其言正相反,知漢人輕事重言,述古事多不審諦,未可概據為信史也。傳又載公孫弘之言,謂秦時嘗發三十萬眾筑北河,終不可就,已而棄之。據《匈奴傳》,則秦末,天下亂,諸所徙適戍邊者皆去,匈奴乃復度河南,非秦棄之;未亂時築縣至數十,亭障且及河北,不能謂其功之不就;亦不審之談也。《匈奴傳》言秦有隴西、治狄道,今甘肅臨洮縣。北地、治義渠,今甘肅寧縣。上郡,築長城以拒胡。趙築長城,自代漢代郡,治桑乾,今察哈爾蔚縣。並陰山至高闕為塞。燕亦築長城,自造陽《集解》:韋昭曰:在上谷。至襄平,今遼寧遼陽縣。置上谷、漢治沮陽,今察哈爾懷來縣。漁陽、治漁陽,今河北密雲縣。右北平、治平剛,今熱河平泉縣。遼西、治且慮,今河北盧龍縣。遼東郡冶襄平。以拒胡。《史記·夏本紀索隱》引《大康地誌》云:樂浪遂城縣有碣石山,長城所起,地在今朝鮮境內。則始皇所修者,全系六國時遺迹,惟河南一帶為新拓之地。《始皇本紀》二十六年(前221)述秦地云:“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鄉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所述蓋即此時事,非初並天下時已然也。淮南王安諫伐閩越云:“臣聞長老言:秦之時,嘗使尉屠睢擊越。又使監祿鑿渠通道。越人逃入深山林叢,不可得攻。留軍屯守空地,曠日持久,士卒勞倦,越乃出擊之,秦兵大破。乃發適戍以備之。”見《漢書·嚴助傳》。《嚴安傳》載安上書之言略同,而雲使尉佗將卒以戍越,則大繆矣。可見漢人述古事,多不審諦。案《張耳陳余傳》,耳、余說趙地豪傑云:“秦北有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集解》引《漢書音義》,謂五嶺在交阯界中。漢交阯郡,今越南東京。《漢書注》引服虔,亦謂交阯合浦界有此嶺。漢合浦郡,治徐聞,今廣東海康縣,後漢治合浦,今廣東合浦縣。其地當在今廣東、越南界上。師古引裴氏《廣州記》、鄧德明《南康記》以駁之,二說皆謂在今粵、湘、贛界上,則繆矣。《漢書·高帝紀》:十一年(前196),立趙佗為南粵王。詔曰:“粵人之俗,好相攻擊。前時秦徙中縣之民南方三郡,使與百粵雜處。會天下誅秦,南海尉佗居南方長治之,甚有文理。中縣人以故不耗減。粵人相攻擊之俗益止。”則屠睢之敗,僅一小挫,於大體實無傷,知凡過秦者皆不免失之大甚也。然秦開拓雖雲成功,而其勞民亦特甚。伍被言“秦收泰半之賦,發閭左之戍”,《漢書》本傳。《漢書·食貨志》亦云志載董仲舒之言,謂秦民“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於古”,此所謂收泰半之賦。晁錯言秦時“北攻胡貉,築塞河上,南攻揚粵,置戍卒焉。夫胡貉之地,積陰之處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飲酪。其人密理,鳥獸毳毛,其性能寒。揚粵之地,少陰多陽。其人疏理,鳥獸希毛,其性能暑。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於邊,輸者僨於道。秦民見行,如往棄市。因以謫發之,名日謫戍。先發吏有謫及贅婿、賈人,后以嘗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嘗有市籍者,后入閭取其左。發之不順,行者深怨,有背畔之心。凡民守戰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計為之也。故戰勝守固,則有拜爵之賞;攻城屠邑,則得其財鹵,以富家室。故能使其眾蒙矢石,赴湯火,視死如生。今秦之發卒也,有萬死之害,而無銖兩之報;死事之後,不得一算之復。天下明知禍烈及己也,陳勝行戍,至於大澤,為天下先倡,天下從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漢書》本傳。蓋遣行至於閭左,而其酷甚矣。開邊拓土,固立國之宏規,然亦宜內度其力,行之大驟,未有不反招他禍者,《易》所謂亢龍之悔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咪咕公版·秦漢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咪咕公版·秦漢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節 始皇拓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