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秦蘇木前往江東
第114章秦蘇木前往江東
南毓很快紅了眼眶,晶瑩剔透的淚珠從水汪汪的大眼睛裏流出來,南毓沒哭出聲,卻已經難受到了極致。
南玄趕緊給南毓擦眼淚。
“南玄,你就看在流放那兩年我照顧你照顧的那麼辛苦的份上,告訴我蘇木哥哥到底怎麼了吧!”
南毓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南玄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好關上門窗,說道:“姐姐,實在不是我不告訴你,而是一切都變了。”
南玄把上一世自己知道的,一點一點告訴南毓,原來上一世南毓死了之後,秦蘇木備受打擊,在不久之後也死了。
而上一世命運的軌跡和這一世的完全不同。
蘇州蝗災的時候懷化將軍押運的救災銀兩,和二皇子裏外勾結把這批銀兩給吞了。
蘇州潮州還有常州都受到了蝗災的侵害,秦蘇木難辭其咎,正巧北境出事,皇帝就派秦蘇木去將功贖罪,可惜遇到偷襲,差點命喪疆場…
最後還是二皇子請命,才收復的城池。
秦蘇木接二連三遭受打擊腹背受敵,成了個不知進取的王爺,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遇到南毓…
後來發生了那種事,南毓死在了萬花樓,而秦蘇木請法師來做法事,不久之後也鬱鬱而終…
聽完這些,南毓不禁在想,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如此受寵的皇子變成了這個樣子?
是因為皇帝處置掉了忠於自己的左膀右臂,還是因為朝堂更迭,全都換成了蕭家的人,所以腹背受敵,只能任由秦蘇木墮落?
南毓想不通,也不想再想了。
南玄離開之後,南毓趴在桌子上痛哭,這究竟是什麼命運!明明她這一世已經夠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出現這種轉變?還是有什麼地方是沒有算到的?
秦蘇木下了朝就去皇帝的信陽宮前跪着,無論怎麼樣都不肯離開,還在朝堂屢屢提及此事。
皇帝最後還是把秦蘇木宣進了信陽宮。
皇帝臉上看不出喜怒,也少了平時那種和藹可親的氣質,皇帝緩緩開口:“老六,你確定還是要為老十一求情?”
秦蘇木點頭:“父皇,您知道的,這件事根本不可能是十一叔做的。”
皇帝看了一眼洪盛,讓他帶着人都下去了。
秦蘇木在裏面和皇帝說了什麼大家都不知道。只知道,大殿上時不時傳來打破東西的聲音。當天晚上,皇帝一怒之下封秦蘇木為康王,賜江東為封地,立即前往江東上任。
齊王也被剝奪政治權利,所有財產都充進國庫,跟着秦蘇木去江東,而且沒有旨意,不許離開江東半步。
看來皇帝是對齊王徹底心寒,打算眼不見為凈了。
江東多土匪,是大秦的最東邊,臨海,不僅有海嘯,還時不時會有颱風,夏天的時候熱死,冬天的時候海風一刮,能冷死人。
百姓多漁民,過的是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屬實不是好去處。
聖旨的意思是,兩天之內離開京城,兩天能幹什麼?收拾行囊都不夠。
百姓和大臣們倒是想給秦蘇木求情,可是秦蘇木一心為齊王,而齊王乾的又是該殺頭的重罪。
而且皇帝早早說了,如果再有人求情,就跟着康王和齊王一起去江東。
南毓聽到消息的第一時間想的就是她要跟秦蘇木一起去。
是秦蘇木讓她有再來一次的機會,也可以說是秦蘇木救了葉南兩家,父母在不遠行,可是這江東她是要非去不可。
南毓找到南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南玄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忠義難兩全,這秦蘇木的恩該報,可是姐姐如果走了,那爹娘和外祖父他們可怎麼辦?
南毓聽到南玄的話也是一陣愧疚。
爹爹娘親的恩情還可以緩兩年再報,可是外祖父和外祖母呢?他們想來對南毓疼愛有加,如果他們出了什麼事,南毓一定會愧疚一輩子的。
考慮了許久,南毓決定去葉家一趟。
葉將軍府
葉老夫人暴跳如雷:“什麼?毓兒你要跟六王爺去江東!”
葉老爺也很不開心:“毓兒,你這一去,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你考慮好了嗎?”
南毓:“外祖父外祖母,毓兒考慮好了,我是一定要去陪着蘇木哥哥的。只不過毓兒實在捨不得外祖父和外祖母。
江東雖然落後了些,畢竟還是風景宜人適合養身,外祖父外祖母要不就跟毓兒一起過去吧。
爹爹在朝中還有政務,娘親還有兩個弟弟要照顧,他們是一定要留在京城的。
可是外祖父和外祖母不一樣啊,京城這麼小,大家都忙,而且大家都戴着面具,外祖父外祖母一直留在這裏多難受啊!”
南毓見兩個老人心動了,就再繼續說道:“去了江東,外祖父還可以開一個私塾教書,外祖母可以種種地,養養花草溜溜狗,再喂餵雞鴨什麼的,還能看看海,外祖父外祖母都沒看過海吧…”
一番話說下來,兩位長輩都心動了。
葉老爺本來就才五十七八的年紀,精力還旺盛着呢,現如今成天呆在屋子裏,都塊悶壞了,這麼一說,都心動了。
葉老夫人猶豫了一下說道:“要不你去問問你祖母?我們到那裏人生地不熟的,有個熟人也好說說話。”
南毓一聽,開心的飛起來:“沒問題!外祖母,咱們到那裏住着,如果膩了再回京城,反正幾個表哥表弟都習武,想你們了就騎馬如果,快得很!”
還是葉老爺比較理智,說道:“從這到江東起碼也要走十幾二十天,舟車勞頓的,你外祖母沒出過遠門,受不了。”
南毓:“外祖父,你別怕,去江東是走水路,十幾天就到了,在船上也不顛簸,看看風景就到了,如果是坐馬車毓兒才不敢開這口呢!毓兒也心疼外祖父外祖母呀!”
葉老爺還想說什麼,就被葉老夫人劈頭蓋臉說一頓:“老頭子,我自從嫁給你就沒出過遠門,我都五十幾了,京城外邊長什麼樣都不知道…”
“你那幾個兒子才二三十歲,大兒子也才三十六,想我們了騎幾天馬去江東一趟怎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