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象菲律賓

第一章 印象菲律賓

第一章

印象菲律賓

它連接東南亞,卻又遠離東南亞大陸。它糅合了本土與舶來文化,卻又卓然自成一家。它是總統制民主國家,卻又允許百餘政黨和諧並存。它島域眾多,有的百業發達,有的荒無人煙。它地勢多變,有高山雨林,也有平原港灣。它就是菲律賓,一個處處洋溢着矛盾美的地方,一座風情萬種的千島之國。

群島之國

菲律賓共和國坐落在亞洲東南部海域,7107座島嶼星羅棋佈,錯落有致地鑲嵌在萬頃碧波之中。遠遠望去,菲律賓版圖就像一位坐在海邊的姑娘。她上身微微向後傾側,一隻手支扶沙灘,似乎若有所思地向遠方眺望。細看起來,島嶼之間穿行着碧藍海灣,點點波光襯得每座島嶼愈發青翠明媚,好似無數蕩漾於海面之上的碧綠明珠。

菲律賓的島嶼美麗得如同夢幻仙境,人在畫中游的感覺讓人震撼。

◎閃爍在西太平洋的明珠

菲律賓群島向來有“西太平洋明珠”的美譽。根據島嶼聚集位置和地理文化的不同特徵,菲律賓共和國自北向南,劃分出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三大行政區域。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分別是三個區域中最大的島嶼,也是該區域的政治、經濟中心。

隔着一條巴士海峽,呂宋島和中國寶島台灣遙遙相對。論島嶼面積,呂宋島是菲律賓群島中的“大哥大”。呂宋島和中國頗有歷史淵源,菲律賓在中國的古稱即是“呂宋”“小呂宋”。宋元時期,中國沿海地區的居民就和呂宋島居民有了貿易往來。到了明朝,隨着鄭和出使西洋建立起海事外交,這種往來變得更加密切。《明史·外國列傳》記載,“呂宋居南海中,去漳州甚近。洪武五年正月遣使偕瑣里諸國來貢”。明成祖朱棣體諒來自西洋諸國的使臣漂洋過海、耗時漫長很辛苦,特別吩咐要對他們優待有加,“厚往薄來”,贈予他們豐厚的賞賜。

米沙鄢政區位於呂宋島和棉蘭老島之間。這裏高山眾多,礦藏豐富,居住着已有三萬多年歷史的米沙鄢族。米沙鄢人以漁業和農業為主,傳統手工業也佔據了重要經濟地位。當地人用竹子、草葉為原料編織成席,席子上的手編圖案栩栩如生,成為菲律賓遊客必購的當地特產之一。

米沙鄢島多森林,很多在森林邊緣居住的居民都有過和野生動物打交道的經歷。其中,與人們“互動”比較頻繁的要屬米沙鄢疣豬了。疣豬和中國的野豬有些相似,小眼大臉,身體肥胖,鬃毛粗硬。不過,不同於普通豬的扇風大耳,疣豬耳郭圓潤短小,像極了鼠耳。豬臉鼠耳的搭配讓疣豬顏值大減,加上它們最愛吃居民辛苦種植的綠色植物和水果,當地居民為保護自身利益對其大開殺戒。等到生物學家發現疣豬是珍稀物種時,它已被捕殺得瀕臨絕跡。菲律賓政府把疣豬列為不可傷害的保護動物,以期能夠將這一物種延續下去。除疣豬外,米沙鄢群島附近海域還有着多種珍稀貝類,被歸入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天堂”之列。

棉蘭老政區大多地方濃林密佈,居住着當地土著。作為菲律賓的南部疆域,它有大批肥沃土地有待開發、探索,經濟潛力十分巨大。

菲律賓擁有世界上最美的沙灘,在這裏度假,享受着天堂一般的生活。

走近菲律賓,人們會發現,“明珠”之稱並不僅限於島嶼眾多。島域內豐厚的礦藏資源、美味的特色農產品、覆蓋了超過40%國土面積的森林、美麗的天然海港、多樣的水產資源及如詩如畫的景緻,都不負於“西太平洋明珠”的稱號。

◎魅力獨具的熱帶風情

和多變的海洋一樣,被海洋溫柔擁在懷中的菲律賓群島,也擁有多變的氣候。毫無爭議,赤道附近的菲律賓屬於熱帶,但菲律賓南北島域卻擁有不同的熱帶氣候特徵,南部島域則為熱帶雨林氣候,北部島域屬海洋季風氣候。當然,除了海洋季風氣候覆蓋的島域有干、雨季之分外,這兩種氣候並無顯著差別。

由於群島之國千島簇擁的特殊性,菲律賓的地理風貌也呈現出多種態勢。綜觀起來,菲律賓國土以山地、高原和丘陵為多,活火山隨處可見,多達50餘座。相應地,地震在菲律賓也成為見怪不怪的自然現象。幾千座島嶼中,每一座的形狀、地形都不盡相同,附近海域也各具特色。正是這種“不同”,造就了菲律賓千變萬化的迷人景色,讓每一位尋勝探幽的遊客都能盡興而歸。

菲律賓島多,水美,置身山水之間,浪漫而又愜意。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夜景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無論是酷熱的暑夏、舒適的暖冬,還是短暫的乾季、綿延的雨季,都有適合遊覽的島嶼為遊客敞開懷抱。在這裏,遊客可以領略巍峨山脈的壯麗,也可以體會茂密叢林的神秘;可以在近海地帶中潛水探訪美麗的珊瑚礁,也可以躺在細沙綿綿的海灘上聆聽浪濤的吟唱。伊富高鎮綠毯般鋪滿山崖的水稻梯田,薩加達陡峭崖壁上的累累懸棺,比科爾半島濃煙滾滾的馬榮火山,無不讓觀者如醉如痴,升起“人在畫中游”的感慨。而枝頭上碩果累累的青芒,姑娘們黑髮上的潔白茉莉花環,又為這幅壯美圖畫增添了幾分平實溫馨的色彩。

菲律賓群島人口過億,民族眾多。主要種族為馬來族,其餘多為少數民族、原住民及喬遷定居的外國居民。其中,菲律賓華人在僑居居民中佔有很大比例。不同種族的民眾生活在一起,潛移默化中,語言、風俗彼此交流融合,形成了獨特的菲律賓文化。這在菲律賓名目繁多的節日中可見一斑,從一月到十二月,菲律賓居民幾乎每個月都會歡慶佳節,有的月份的節日數甚至多達三四種:阿提阿提漢狂歡節、仙奴諾節、中國新年、西方萬聖節、聖誕節,還有西班牙殖民期間興起的人體彩繪節……

毫不誇張地說,在每一個菲律賓節日中,傳統服飾都是喜樂氣氛必不可少的“起爆器”。大街上,無數身着絢麗長裙的姑娘們翩翩起舞。從街頭到巷尾,懸於臂彎、肩頭的長流蘇飛速旋動着,各種色彩在眼前不停流轉,似乎每一寸空氣都變得繽紛馥郁,讓人不由自主沉醉其中。當然,現代菲律賓“國服”已和傳統服飾大不相同,男士襯衫和女士裙裝簡約大氣,和現代服裝頗為相近。不過,襯衫上的抽絲鏤空及裙肩處宛如蝴蝶展翅的凸起設計,還是可以感受到俏麗活潑的民族元素。

◎總統制下的多政黨民主國家

在總統制的民主國家,多個政黨並存早已是司空見慣的情形。不過,像菲律賓共和國這樣,百餘個政黨同時且基本和諧地存在着,不能不說是非常罕見了。

1946年7月4日,菲律賓宣佈獨立后,分別經歷了民主政治時期、馬科斯獨裁統治時期、民主政治時期三個階段。近二百年來,菲律賓政黨制度由開始的美國式兩黨制、黨禁制、事實上一黨制,一直發展到如今的多黨制。隨着民眾政治思想的日趨成熟,菲律賓共和國內逐漸發展出一百多個黨派團體。不過,除自由黨(目前執政黨)、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民族主義人民聯盟、菲律賓共產黨等幾個較大政黨外,大多數政黨規模較小,活動頻繁卻缺乏行之有效的政見,組織機構並不成熟。

很多政黨領導人和當地財團的關係良好,甚至展開合作,“形成一種類似贊助人與客戶的關係”。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政黨與政黨之間,投向另一政黨和脫離政黨成為自由身的事件時有發生。如此看來,菲律賓很多政黨的政治意味並不濃厚,反而,把它們形容成社會團體甚至經濟團體更為貼切一些。

揮舞着菲律賓國旗的人們

◎連接東南亞的橋樑

從地理位置上看,菲律賓群島向東越過太平洋可抵達美洲大陸,向西直進可直達亞洲大陸南端的中南半島,南邊與印尼、馬來西亞隔海相望,北邊與中國大陸、中國的台灣島相去不遠。它在貫穿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的同時,連接起東亞、南亞,成為東南亞的海上橋樑。

據宋代史籍《諸蕃志·麻逸國》記載:“麻逸國在勃泥之北,團聚千餘家,夾溪而居。土人批布如被,或腰布蔽體……”麻逸國是呂宋島西南島嶼民都洛島上的國家。在宋代,即公元10世紀,麻逸國居民曾乘坐船隻來廣州和中國沿海居民通商往來。到了14世紀,位於棉蘭老島和加里曼丹島之間的蘇祿群島,已是往來柬埔寨、中國、爪哇、蘇門答臘、占婆等國家商船的必經之地,儼然成為東南亞貿易中心之一。16世紀,首位環遊世界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進入亞洲后,第一站即抵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的到來,使菲律賓群島優越的地理位置廣為世界所知。

自16世紀至今,菲律賓群島因其戰略重要性風雲迭起。先後被西班牙、美國和日本侵佔,成為殖民地。直到1946年,菲律賓才擺脫殖民地身份,宣告獨立。獨立后的菲律賓充分利用四通八達的海路,以出口導向型經濟為主,為豐富的農產品、水資源產品、礦藏品打開了國際市場。20世紀中後期,菲律賓經濟迅猛發展,一度成為亞洲最富裕國家之一。

掛國旗的玄機

菲律賓國旗為藍、紅、白三色旗。白色三角形的兩條邊分別構成藍色、紅色梯形的斜邊,整體佈局簡潔明快,頗具視覺美感。白色三角形中央,有一輪金黃色太陽,八條粗長的金線構成光線的主要部分,其間分佈着些許較短金線。三角形三隻角的位置閃爍着三顆金黃色五角星,與太陽和諧相對。

國旗的每一種顏色和圖案都具有象徵意義。紅、藍、白三色分別象徵著勇氣、正義與和平。太陽周圍的八條長線象徵著最初起義的八個省份,短線則象徵了其他省份。沒有這些英勇的革命先驅者,就沒有菲律賓人民今天的自由生活(太陽的象徵意義)。三顆金星的含義不難理解,自然是代表了菲律賓共和國劃分的三大行政區域。

翻看菲律賓人民反抗西班牙爭取獨立的歷史資料,很多人會有共同的疑惑:為什麼有些圖片中,菲律賓國旗的藍色向上,而有些圖片中,又是紅色向上呢?原來,菲律賓國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具有兩種懸挂方法的國旗。當戰爭到來時,國旗紅色向上,鼓勵民眾拿出勇氣與力量,共同抵抗暴力。反之,和平年代,真理和正義受到護衛,國旗自然就變成藍色朝上了。

呂宋島

呂宋島百業發達,風景優美。早在古代,“呂宋”就成為菲律賓群島國家的代名詞。呂宋島上的居民和周邊國家通商往來,成為連接西方和東南亞的橋樑。直到現在,它仍是菲律賓共和國的首都所在地,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物產豐饒,菲國“穀倉”

16世紀以來,呂宋島種植業一直是菲律賓農業經濟的主力軍,這和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息息相關。自北向南,可以把呂宋島分為三大區域:中央平原區、馬尼拉都會區、西南地區。這三大地區是呂宋島人口最為稠密的核心區域,也是菲律賓農業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呂宋北部居民

中央平原區的形成頗具“天時地利”。在呂宋島西部和東部,分別有三苗禮士山脈和科迪勒拉山脈貫徹南北,形成西、東兩側的天然屏障。兩大山脈成功阻隔了來自南中國海和西太平洋的氣流。西太平洋颱風經行至此,往往會被山峰阻隔在外。颱風尾聲化為適量的降雨,潤澤大地,對農作物的威脅大大減弱。適合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促進了中央平原區域農耕業的發展。這裏90%以上的土地都種植了稻米,總產量超過呂宋島全島稻米產量的三分之一。因此,中央平原區又獲得“穀倉”的美譽。它和呂宋島西南地區並稱兩大稻米種植基地,成為菲律賓主要的稻米產地。

在呂宋,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安居樂業”的意義,幸福顯得簡單又平凡。

稻米是菲律賓民眾日常食用的主食,也是呂宋島乃至整個菲律賓種植規模最大的農作物。不過,稻米種植並未採用機械化種植模式。古老的人力耕田和牲畜耕田方式仍然隨處可見,甚至還有的地區採用腳踏水車的方法進行農田灌溉。種植規模低於稻米的甘蔗、椰子、蕉麻等作物,種植技術的現代化程度卻要高出許多。究其緣由,或許要追溯到殖民時期,當時曾因甘蔗、椰子和蕉麻能夠換來較高經濟利益,對這三種作物“另眼相看”,為提高產量採取了種種舉措。

呂宋島西南地區地貌較中央平原地區複雜,科迪勒拉山脈衍生出的火山群遍佈其中,造就了山地與平原的不規則交錯。因此,西南地區的農作物種類比較豐富。除稻田外,這裏還可以看到竹林般的甘蔗園,高大美麗的椰子樹,以及鬱鬱蔥蔥的蕉麻林。

蔗糖是菲律賓主要出口產業。大型糖廠的周邊遍佈着規劃整齊的甘蔗園。各大糖廠和甘蔗園之間均有輕便的鐵路、公路相連,充分保證了原料的有效利用率。椰油、椰乾等椰產品輸出也佔據了菲律賓出口總值的很大份額。菲律賓有約1/3的民眾都直接或間接地靠椰產業維持生活。從外形上看,如果不仔細分辨的話,很容易把蕉麻林當作香蕉林。畢竟,蕉麻的果實和香蕉幾乎一模一樣,莖葉也相差無幾。不過,不同於香蕉的美味,蕉麻的果實不能食用。它的主要價值在於葉中的纖維。這種堅固性極好的自然纖維被心靈手巧的當地居民編織成纜索、席子,是菲律賓出口貿易中的緊俏品。呂宋島上還盛產煙草、咖啡等傳統經濟作物,呂宋雪茄更是馳名全球。

◎名城眾多,各具風貌

在中央平原區與西南地區兩大農業區之間,分佈着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的都會區。都會區由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和周邊地區組成,擁有全國最發達的工商業、交通運輸業、服務業和教育資源,是菲律賓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都會區每年都會迎來大量外來人口,成為菲律賓最受歡迎的地區之首。

菲律賓聯邦第一任總統曼努埃爾·路易斯·奎松像

在都會區,奎松市的風采絲毫不亞於馬尼拉市。為了紀念菲律賓聯邦第一任總統曼努埃爾·路易斯·奎松,這座前首都城市被命名為“奎松市”。奎松市是全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娛樂界大本營,有着“菲律賓荷里活”之稱。有趣的是,在呂宋島東南部,還有一個奎松省。它原名塔亞巴斯,是曼努埃爾·奎松出生的地方。因此,這個省份也以“奎松”命名。

如果厭倦了大城市的熙熙攘攘,可以去呂宋島北部的拉瓦格領略濱海風情,這裏是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的故鄉。富麗堂皇的海景假日酒店和馬科斯行宮展示出馬科斯家族曾經的輝煌和奢靡,同時展現的還有那一時期真實的圖片和歷史印記。走在拉瓦格街頭,隨處可聽見馬蹄噠噠聲,那是在現代城市幾乎絕跡的馬車,當然這種馬車的存在是當地人招徠遊客的手段之一。白石公園可算得上不折不扣的地質奇觀。烏黑礁石遍佈海灘,一片濃黑中,偏有一方雪白礁石凸起其間,讓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玲瓏巧思。

此外,隱逸在連綿群山之中的夏都碧瑤,靜卧在瀲灧海港之畔的八打雁,避暑觀漁兩相宜,均為遊覽呂宋島的必行之地。

◎地形交錯,景觀百變

橫亘全島的山脈,奔涌不息的河流,以及綿長萬里的海岸線,使總面積逾10萬平方千米的呂宋島呈現出多種截然不同的地理特徵。

由於地勢北高南低,呂宋島的河流走向多為自北向南。卡加延河北起新比斯開省山區,南入巴布延海峽,是呂宋島最長的河流,也是重要的水路運輸航道。卡加延河的部分支流與同樣承載了航運的阿諾格河、邦板牙河匯合交錯,形成輻射全島、四通八達的航道網絡。不過,這些河流的運載能力和氣候息息相關。旱季和雨季可供通航的流域長度有時會相差近百千米。

呂宋島馬榮火山

在河流的沖刷下,近河地區的河谷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盛,成為呂宋島居民的主要聚居地。卡加延河衝擊而成的卡加延河谷地帶就是僅次於都會區的繁華地帶。而邦板牙河在馬尼拉灣北部形成的沼澤三角洲,也成為呂宋島重要的漁業產區。

綿長海岸線和浩瀚大海一起,構成了呂宋島的諸多優良港灣。最著名的當屬馬尼拉灣了。顧名思義,馬尼拉灣因靠近首都馬尼拉而得名。它靜靜守護在馬尼拉西側,出口處和南中國海相通連,漁產豐富,航運發達,是菲律賓面積最大的商業漁場。位於呂宋島西北地帶的林加延灣臨近南海,出口開闊,是適宜大型輪船停靠的天然良港。受颱風影響,呂宋島東部海灣的自然條件遠不如西部。以拉蒙灣為例,這座面積達32平方千米的大海灣海岸線較為平直,不利於船舶停靠。拉蒙灣沿岸遍佈着熱帶雨林,終年少見人煙和船隻。

呂宋島山脈眾多,或雄奇,或幽深,蘊藏着豐富的林木和礦產資源。其中,分佈眾多的活火山是呂宋島公認的奇景。幾乎每座火山上都伴生有湖泊。這些湖大都是火山噴發時,噴出的岩漿等物冷卻后淤積阻斷河道而生。其中,面積近900平方千米的內湖是菲律賓最大的湖泊,沿湖繁華的城鎮景象和荒蕪的火山頂遙相呼應,形成“水火交映”的有趣現象。

棉蘭老島

要想領略原汁原味的熱帶風光,棉蘭老島可謂是最佳遊覽地點。它土地廣袤,地貌多變,大部分地帶尚未開發,充滿了原始風味和無數未知的景觀。未知往往是神秘的,而棉蘭老島的美麗更為這份神秘增添了魅力。它吸引着人們去領略,去探索,去親身感受棉蘭老島獨特的絕世風姿。

◎地廣人稀的拓荒邊疆

棉蘭老島風光

棉蘭老島位於菲律賓群島南部,是菲律賓僅次於呂宋島的第二大島。不過,棉蘭老島的人口數量遠遠不及呂宋島,甚至連米沙鄢島也頗有不及。究其緣由,和棉蘭島的地理條件有很大關係。

整體來看,棉蘭老島四面環海,半島及港灣諸多。但是,和呂宋島呈現完美曲線的海岸線不同,棉蘭老島的海岸線凹凸顯著,可供大型船舶停靠的良港不多。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下,棉蘭老島多為山區地貌。除了中東部的達沃一阿古桑地區較為發達外,其他地帶人煙稀少且大多數都是當地土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菲律賓政府多次鼓勵居民向棉蘭老島移民。但是,移居的民眾大都集中在達沃(也稱納卯)、薩馬爾島和三寶顏等繁華城市。棉蘭老島的其他地區的居住率仍然處於低谷,直接導致了大量肥沃的土地乏人問津。對於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菲律賓來說,棉蘭老島上未曾開墾的處女地蘊藏着巨大經濟價值。因此,棉蘭老島又被稱為菲律賓的“拓荒邊疆”。

達沃市是棉蘭老島最繁榮、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市。無論站在達沃市的哪一個角落,都可以觀賞到阿波火山雄壯的身姿。它海拔近3000米,聳立在距離達沃市僅30千米的地方,是菲律賓群島上最高的山峰。得益於阿波火山的存在,達沃一阿古桑地區覆蓋著厚厚的火山泥,河流眾多,土地肥沃,玉米產量居全國之首。由於交通不便,阿古桑地區的發達城市幾乎全部集中在沿海地區,腹地則是一些原始部落。發源於達沃地區的阿古桑河成為沿海居民和原始部落的交通要道。他們常常通過水運互通有無,沿河還有原始部落居民建立的貿易村。

和呂宋島不同,棉蘭老島的稻米種植面積很少。主食的匱乏難不倒聰明的棉蘭老島居民,玉米、紅薯、土豆和水產品都成為主食的重要補充食物。受地形所限,棉蘭老島的農業並不發達。不過,農業的劣勢卻成為林業的優勢。棉蘭老島的伐木行業在菲律賓居於領先地位,沿海設有多座鋸木廠,生產的原木大量發往馬尼拉、宿霧等城市再遠銷國外。

棉蘭老島熱帶雨林中的土路

◎高山雨林的原始風光

棉蘭老島高山眾多。從地圖上縱觀整片島嶼,東部的狹長地帶及西南、西北地區山高嶺峻,多條不同走勢、不同形狀的山脈交錯分佈其中。

東部狹長地帶通常被稱為“東棉蘭老區”。這裏潮濕多雨,山地眾多,人口老齡化嚴重。不過,東棉蘭老區的山地蘊含著豐富的礦藏。比如位於東北部的蘇里高半島,就是菲律賓紅土型鐵礦石和黃金的重要產區。東棉蘭老區還盛產珍稀木材。這裏的樹林絕大多數都是龍腦香科樹木,它們木質堅硬,紋理細膩,是世界知名的良材。

棉蘭老島上的達沃城市公路

作為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國家,多元文化的激蕩充斥着菲律賓的各個角落。在棉蘭老島西南部的哥打巴托地區,這種文化對立統一的矛盾特性表現得尤為明顯。哥打巴托地區可以分為外來者遷居的低地區及土著眾多的高山區。按照地貌不同,高山區又可以分為四部分:北段的火山高地,中段的海岸山脈,東段與北段高地隱約相連的山脈,東段與北段山脈之間廣闊的高原。地貌多樣的山區雨林中,隱逸着眾多土著部落。有些土著部落甚至還停留在原始的刀耕火種階段,崇拜着古老的生物圖騰——月亮、太陽、花朵、鳥兒甚至是簡單的符號圖案。由於高山密林的天然地勢,部落與部落之間的連通性很少,使用的語言種類竟然多達幾十種。低地區曾是馬京達瑙蘇丹國的領土,這裏居住着早期移民、呂宋島、米沙鄢島的移民及部分華人。低地區使用的語言種類主要有馬京達瑙語、他加祿語、伊洛克語、宿霧語等。多語言、多種族雜糅在一起,在物質與文化層面形成了一定衝突。不過,各種風俗習慣的相互交融,也使得低地區城市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棉蘭老島的西北部是布基農一拉瑙火山區。這裏分佈着遼闊的高原平地,鑲嵌着美麗清澈的拉瑙湖,還有壁立千仞的深長峽谷。火山區地表被火山噴發出的厚厚岩漿覆蓋著,形成了秀美的風景和肥沃的土地。這裏生活的原住民保守純樸,使用布基農語,以農耕業為主。菲律賓政府鼓勵移民的政策出台後,布基農一拉瑙火山區湧入大量移居人口。他們利用火山區天然土壤環境,大力發展起種植園經濟。各類種植園往往佔地數百畝甚至上千畝,金黃的菠蘿累累垂垂,碧綠的蕉麻鬱鬱蔥蔥,串串綠褐相間的咖啡豆如葡萄般掛滿枝頭……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成為不遜於自然風光的美麗景觀。種植園的興起為原住民帶來就業機會。農耕之餘,他們往往去種植園幫傭。但是,隨着種植園面積的不斷擴大、大量雨林遭到破壞,給生態平衡埋下了隱患。

◎海上吉卜賽的流浪生活

在棉蘭老島的西部地帶,三寶顏半島再向西延伸的地方,鑲嵌着美麗的蘇祿群島。它連通蘇祿海和蘇拉威海,與馬來西亞沙巴州隔海相望。島上有凸起的火山丘陵,有清澈的溪流和繁茂的雨林,也有數量可觀的居民。但島上可供居住的房屋卻和人口數極不相稱,屋少人多。這裏的房屋很有特色:近海地帶的沙灘上,矗立着一根根高高的木樁,木樁上頂着簡易木屋,供出海歸來的島民居住。

這種現象的形成,和蘇祿群島周圍海域的特色息息相關。由於地處熱帶,蘇祿群島周邊海域洋流、潮汐呈現季節性規律變化,海產豐富,一年四季皆可入海捕撈。漁業帶來的價值遠遠高於島上的農業。因此,島民大多以船為家,穿梭往返於周邊海域作業,被稱為“海上吉卜賽”“海上游牧民族”。

每到黃昏,蘇祿群島的沿岸地帶都會停滿密密麻麻的船隻。夜晚,船上亮起點點燈光,和木屋中透出的隱約燈光一起,倒映在黑沉沉的海面中,與天上繁星交相輝映,別有一番寧謐味道。和長期居住在陸地的居民有所不同,蘇祿群島的島民流浪在茫茫大海里,船兒行駛到哪裏,哪裏就是自己的家,停留在海面礁石上的時間比在島上的時間要長許多。生產、生活方式的不穩定,直接影響了蘇祿群島的整體發展。在菲律賓政府的號召下,部分島民在島上建起貿易村和住宅區。但由於習慣使然,這些住宅區的空置率至今仍居高不下。

火山與海溝

菲律賓群島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它處於連接西太平洋、東海、南海和太平洋之間的邊緣海域,坐落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環太平洋火山帶之上。由於地震帶和火山帶的共同作用,海面上,菲律賓群島地震頻頻,火山也偶有噴發;海面下,菲律賓群島周邊海域海底地勢複雜,多條著名海溝盤旋環繞其中,和地面火山一起,構成舉世罕見的地質奇觀。

◎大地的怒火

菲律賓的皮納圖博火山火山口湖

火山一詞起源於古羅馬時期。那時的居民自然科學知識匱乏,見到山丘頂端有烈火和岩漿噴薄爆發,心中十分敬畏恐懼,認為這是火神伏爾甘在發泄他的怒火。於是他們將這種會燃燒的山形象地命名為“火山”。這個稱呼一直延續下來,直到現在。其實,火山的形成和地殼運動息息相關。地心涌動着炙熱的岩漿。由於地表層的覆蓋,這些岩漿通常被深深包裹在地下,生活在地面上的人們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在一些地殼比較薄弱的地方,地殼的厚度不足以阻止岩漿上升。此時,岩漿在上升過程中形成的大量氣泡迅速釋放出足夠多的氣體。在這些氣體的推動下,岩漿從地殼薄弱部位瞬間噴涌而出,形成火山爆發。

按照“活力”的不同,火山可以分成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大類。顧名思義,死火山就是指留存有火山噴發過的痕迹,但自人類有史以來並未再次噴發的火山。這類火山一般已喪失了活動能力,如同耄耋老翁,任憑歲月帶走曾經的輝煌,在日月輪換中靜靜地、沉默地老去。而活火山,通常指活動跡象非常旺盛,或周期性噴發,或不定期噴發的火山。這類火山如同精力充沛的青年,舉手投足間都顯露出勃勃生機,隨時蓄勢待發。比起死火山和活火山,休眠火山的“脾氣”就讓人難以捉摸了。休眠火山指的是有史以來噴發過,但活動並不頻繁,處於相對靜止狀態的火山,儘管如此,從一些蛛絲馬跡當中,還可以尋覓到它隱藏的活力。

當然,這三類火山的定義只是相對性的。貌似休眠或死亡的火山有可能一朝蘇醒,噴發跡象顯著的活火山也可能沉寂多年。公元79年,位於意大利西南部、曾被認定為死火山的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給周圍城市帶來了毀滅性打擊。距離火山最近的龐貝古城完全被岩漿覆蓋,消失得無影無蹤。等到考古學家將龐貝古城發掘出來時,城中居民的遺體仍保持着日常生活的各種姿勢,可見當時災難降臨的突然和猛烈。

據統計,大多火山都分佈在地殼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根據地殼活動劇烈程度和火山分佈數量,科學家們把全球分成環太平洋、大洋中脊、東非裂谷和阿爾卑斯一喜馬拉雅四大火山帶。菲律賓群島就坐落在環太平洋火山帶上,是名副其實的火山之國。

在菲律賓的三大行政島群,分佈着大量火山地帶,其中不乏活火山的存在。比較著名的活火山有皮納圖博火山、馬榮火山、阿波火山等等。位於米沙鄢群島政區的朗不隆島是著名火山島。島上的鋸齒山是登山者和冒險者的樂園,想要征服它,光有勇氣和安全裝備還不夠,必須申請到當地政府頒發的登山許可證才能成行。

誠然,火山爆發很可怕,造成的後果也很嚴重。但是,菲律賓每座火山的周邊城鎮都格外繁榮,居民們並未因身處活火山下而惶惶不可終日。在他們看來,火山和普通高山沒什麼兩樣。因為火山灰的覆蓋,火山周圍的土地反而更加肥沃,為人們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海底的深淵

地球表面70%以上的區域分佈着遼闊的海洋。不同於陸地的一目了然,海底地勢隱藏在萬頃碧波之下。廣袤的海底一直是人類亟欲探索的神秘地帶。但迄今為止,人類已探索到的區域僅占海底總面積的5%。

和陸地一樣,海底也呈現出多種地貌。有海盆、海山、海丘、裂谷、海嶺、海溝、海槽等等。所有地勢中,海溝可算是最為神秘的存在。地球上最深的海溝當屬位於菲律賓東北方向的馬里亞納海溝,它的深度達11000米。距離馬里亞納海溝不遠處,菲律賓海溝橫亘在棉蘭老島東北部海域內。它像蛇一樣盤踞在海底的菲律賓島弧東側,北起呂宋島,南至棉蘭老島東南部,長達1400千米,最大縱深超過10000米,是世界第二大海底深淵。

馬榮火山號稱“最完美的圓錐體”,比日本的富士山輪廓還完整,是菲律賓著名的旅遊景點。

早在19世紀90年代,人類就開始了對海溝的探索。曾經最具爭議的問題就是:海溝溝底是否存在海洋生物。到了1960年,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20世紀50年代,瑞士的皮卡德父子利用壓力艙原理,造出“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潛水器。此後,經過不斷改良,“的里雅斯特號”潛入到馬里亞納海溝的溝底。在海底縱深10000米的地方,科學家們透過潛水器舷窗,邂逅了一條小魚和一隻小紅蝦,證實海溝底部存在海洋生物。

1960年,美國海軍中尉唐沃爾什,他正在馬里亞納海溝,利用皮卡德的“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探測器進行探測。

隨着科技的發達,人們藉以探索海溝的潛艇越來越先進。科學家們驚喜地發現,每一次造訪海溝都有新的收穫,海底深淵內似乎蘊藏着數不清的奧秘。這裏混淆了時間,上億年歷史的蛇綠岩和近代形成的混雜岩毫無間隙地生長在一起。這裏顛覆了人們對海洋生物的一貫印象,有透明的水蝸牛,嘴尖如鸕鶿、頸長似仙鶴的鰻魚,還有半透明的、滿口尖牙的獠牙魚等等。

仔細觀察深海魚類的身體結構會發現,在薄薄表皮的包裹下,它們的骨骼和肌肉組織非常柔韌細密,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生理組織的水分比例。這種生理結構使深海魚類體液和海水的壓力保持均衡,從而在壓力巨大的海底游弋自如。在冰冷、漆黑、壓力足以壓扁坦克的海底深淵內,海洋生物們卻生活得自在愜意,不得不讓人感慨生命的堅強和神奇。

大馬尼拉:亞洲的紐約

在菲律賓共和國,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城市和省份會共用相同或相似的名稱,比如前文提到過的奎松省和奎松市。知曉這一點后,再看“大馬尼拉”和“馬尼拉”兩個名稱,就不會把它們混為一體了。眾所周知,馬尼拉市是菲律賓的首都,也是呂宋島首屈一指的繁華都市。不過,馬尼拉市僅是大馬尼拉中一個很小的組成部分。大馬尼拉囊括了馬尼拉市及其周邊的16個城鎮,成為菲律賓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交通的中心,繁華程度不輸於任何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因此,大馬尼拉又被稱為亞洲的紐約。

◎因特拉穆羅斯:聆聽歷史的迴音

走近因特拉穆羅斯城堡,一股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建於20世紀60年代的弔橋大門古樸壯觀,向遊人訴說著幾百年來的滄桑與輝煌。

因特拉穆羅斯內的聖地亞哥城堡

1571年,西班牙人米格爾·洛佩斯·徳萊加斯皮率軍佔領了馬尼拉,標誌着菲律賓正式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奪得統治權后,米格爾選中帕西格河河口附近地段,開始大肆修建屬於自己的城堡。作為政權中心,城堡內修建了各種配套設施,有教堂、政府大樓、民居、醫院、廣場、學校等。著名的馬尼拉大教堂、聖奧古斯丁教堂、聖地亞哥城堡及黎剎紀念館都位於城堡之內。

城堡建好后,變成西班牙殖民者和梅斯蒂索人(即印第安人與歐洲人的混血兒)的專有居住地。西班牙統治階級將曾經居住在這片地域的民眾統統遷往帕科和岷倫落等城堡周邊地區。比起當地居民,西班牙人對當時的華裔更為苛刻,把他們安置到澗內貧民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華裔的人身自由。

如今,西班牙人的殖民統治給當地人留下的傷痕早已湮沒在歲月的塵煙里。但是,他們留下的文化印記卻代代流傳不息。建築物上鑲嵌的寫有街道名稱的西班牙瓷磚,教堂中西班牙風格濃厚的建築設計,為數眾多、種族混雜的天主教徒,都銘刻着歷史的痕迹。它們與菲律賓本土文化交融到一起,形成別具一格的混血文化。

米格爾·洛佩斯·徳萊加斯皮雕像。1571年,西班牙人米格爾·洛佩斯·徳萊加斯皮率軍佔領了馬尼拉,標誌着菲律賓正式淪為西班牙殖民地。

◎馬卡蒂:菲律賓的“曼哈頓”

如果把大馬尼拉比作紐約的話,馬卡蒂無疑就是“紐約”中的“曼哈頓”了。站在馬卡蒂街頭,看不見沙灘和森林的影子。整座城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處處洋溢着大都市的繁盛氣息。

菲律賓幾乎所有的大型企業,都在馬卡蒂設有辦公或經營地點。夜晚,整座城市燈火通明,熱鬧非凡,一派不夜城的繁華氣象。大大小小的購物中心和豪華的香格里拉酒店、馬尼拉洲際酒店一起,成為馬卡蒂的標誌性景觀。在馬卡蒂,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羅克韋爾中心聚集了眾多一流商城,世界知名品牌、本土品牌應有盡有。在購物中心附近閑逛,會頻繁邂逅古董店和特產店。店主多是本地人,他們幽默風趣,為攬客出盡百寶。即便不購物,進店的遊客也會收穫滿滿的歡笑和快樂。購物控們最愛馬卡蒂的平價攻略,要知道,同樣的商品,在馬卡蒂商場要比大都市便宜許多,大型節日的優惠活動更是數不勝數,讓遊客們流連忘返,樂不思歸。

稍加留意會發現,在馬卡蒂,無論是萬頭攢動的購物中心、色香味俱全的餐館,還是勁歌熱舞的迪廳酒吧,都沒有煙民的身影。原來,馬卡蒂的公共場合嚴禁吸煙,一旦有違規行為出現,吸煙者所處場所會遭到非常嚴厲的懲罰,甚至面臨關門停業的危險。

作為經濟金融中心,初來馬卡蒂的人們,對它的評價不外乎“繁華、富裕”等大都市一貫印象。經歷過建城日才發現,馬卡蒂也有傳統活潑的一面。每年建城日,馬卡蒂居民都會脫下西裝或裙裝,換上色彩斑斕、造型誇張的民族服飾。他們走上寬闊整潔的街道載歌載舞,五彩裙裾隨風飛揚,在高樓林立間舞出熱帶雨林的原始風情。

高樓林立的馬卡蒂

◎大馬尼拉電影節:本土文化的饕餮盛宴

每年的12月到1月,是大馬尼拉最熱鬧的日子。這兩個月份佳節眾多,有聖誕節,有新年,還有受到全國矚目的大馬尼拉電影節。

論節日規模和影片質量,大馬尼拉電影節和紐約電影節存在不小的差距。但論起熱鬧程度,紐約電影節就遠遠不如大馬尼拉電影節了。每屆電影節開幕,代表參賽影片的花車都會出現在馬尼拉街頭。花車裝飾得一輛比一輛精美華麗,車外貼有影片宣傳海報,劇組人員在車廂中向看熱鬧的民眾揮手示意。熱情的菲律賓人當然不會錯過和明星們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每當花車經過,路兩旁都會響起震耳的歡呼聲,影迷拋撒的鮮花綵帶滿天飛揚。

一張菲律賓郵票,上面印着1983年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的宣傳圖。

馬尼拉奎阿坡教堂

大馬尼拉電影節只為菲律賓本土影片而設。在這裏,可以欣賞到很多優秀的菲律賓本土電影,像《曼尼》《星級別墅》《今來古往》等著名影片都曾在電影節上大放異彩。也許和菲律賓居民樂觀熱情的天性有關,菲律賓每部電影都少不了喜劇情節的渲染。《小男孩大男孩》《愛情鳥》等以喜劇為主題的影片,情節貼近生活又適度誇張自嘲,讓人捧腹不已,得到民眾的一致好評。

不過,很多年輕人對本土影片興趣不大,他們更偏好荷里活大片的“濃墨重彩”。為迎合他們,菲律賓影片中加入了很多荷里活元素,甚至在電影節還未結束時,舉辦方就已掛出荷里活大片的預告。但是,本土影片仍然有其龐大的觀眾市場。除本地居民外,一些已定居海外的菲律賓人也會在電影節期間專門趕回,只為重溫影片里濃濃的鄉土風味,在熟悉的故事架構中回憶往事。

◎菲律賓文化村:錦繡滿目的千島縮影

菲律賓共和國島嶼眾多,地勢複雜。幾乎每一座島嶼上,每一種地勢中,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和風俗,使用着各種各樣的語言。地理特徵和歷史沿革決定了菲律賓混血、矛盾的文化特色。不過,要想全面感受菲律賓,並不用走遍島國,只需拜訪一個村落——菲律賓文化村。

菲律賓文化村又稱“千島縮影”。它坐落在馬尼拉國際機場附近,整個公園佔地足有525畝,依據全菲幾十個省份和各個山區原始部落的風格,架構出不同園區,比較全面地表現出菲律賓多樣化的文化特色。文化村光建築物就有數十種。簡陋的茅草屋、精巧的樹屋和現代豪宅並肩而立,簡易貝殼工藝品和精巧金飾共同陳列,對比強烈卻又毫無違和感。

靜止的景物帶來的震撼畢竟有限,結合現代化科技設施,菲律賓文化愈發生動起來。博物館中,彩色幻燈片循環展示了菲律賓各個民族的風貌特色。劇場中,不時上演着情節動人、音律優美的歌舞劇,將觀者帶入菲律賓歌劇藝術的獨特氛圍。還有圖書館中的藏書、博物館中的各時期文物,無不讓遊客深刻感受到菲律賓文化的神秘和燦爛。

◎米蘭達廣場:大都市的市井風情

對於購物控們來說,“高大上”的購物商場固然過癮,但區域設置一目了然,少了些許“淘寶”的樂趣和驚喜。奎阿坡教堂附近的米蘭達廣場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馬尼拉“華僑義山”牌匾

在米蘭達廣場,小商小販帶着各自的“寶貝”彙集於此,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最引人注目的是賣各種藥品的小攤位。熱情的菲律賓人大聲介紹着草藥或偏方,句句強調功效顯著、物美價廉。具體治療什麼癥狀?這個問題不重要,藥效完全依顧客需求而定。關節痛、頭痛、肚子痛、減肥……一盒藥膏就能藥到病除。如果對藥品持懷疑態度,不要緊,小攤販們會立即掏出成把的護身符,宣稱這些由石頭雕刻而成的東西凝結着天地靈氣,戴上可保平安百病不生。繼續前行,各種商品琳琅滿目,五金電器、文胸襯衫、蔬菜魚肉、鍋碗瓢盆應有盡有。

米蘭達廣場的羅馬風格拱門下,時有政見不同的兩個或多個政黨激烈辯論,也經常有憤世嫉俗的“政客”發表演說。低低吟唱的賣藝人會靠着廣場立柱靜靜發獃,追逐打鬧的孩童把廣場視為肆意玩耍的遊樂場。布蘭達廣場表現的是大馬尼拉洗盡鉛華后的真實面孔,洋溢着親切新鮮的市井風情。

◎華人公墓:在繁盛中歸於永恆

隨着西班牙殖民者的離去,馬尼拉華人的社會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和紐約類似,華人聚居的地方形成唐人街,橫跨聖克魯斯和岷倫洛,散發出濃厚的中國文化氣息。唐人街上的中式餐廳很多。走在街頭,中式炒菜的油煙味夾雜中藥香裊裊飄過,和着月餅甜香、淡淡茶香,恍若身在故土,不時撩動遊子心中的淡淡鄉愁。

放眼世界,中國人可算是故土情結最濃重的民族了。屈原在《九章·哀郢》中寫道:“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用動物的本能行為,形象地表達出遊子對故土的思念之情。在中國人看來,死亡,並不是形神俱滅,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歸去。無可否認,即便是去國離鄉,海外華人們依然秉承着傳統思想,懷想故土,重視死亡。

馬尼拉華僑公墓內景

馬尼拉有一座華僑義山。曾經,西班牙殖民者把意外死亡的華人同胞埋葬在這裏。久而久之,這裏漸漸成為華人專屬墓園。遠遠看去,墓園更像是一處住宅區。為了祭奠歿去的先人,很多華人在此興建陰宅。說是陰宅,其實和平日居住的房屋相差無幾。受本土文化的影響,有些建築在屋頂放置十字架,甚至乾脆將房屋修造成教堂或廟宇樣式。屋內裝飾極盡奢華,家電傢具應有盡有,大門外還題有和主人生前意趣相符的文字。陰宅后,高大墓碑整齊地林立在碧綠草坪上,與一海之隔的中國遙遙相對。在藍天綠草的映襯下,墓碑似乎有了生氣,像看盡世情的老者,沉默地追思、冥想。

家世顯赫的華僑畢竟是少數。在墓園中,按照地域分成幾處公墓區,如廣東公墓、晉江公墓等。廣東公墓前,“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遒勁有力,無言道出了歲月的滄桑,以及滿園長眠遊子的家國情懷。

奎松:第一大衛星城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科技的發展,很多國家的中心城市因為集中了較為先進的經濟、教育、醫療資源,成為全國各地人民趨之若鶩的所在。但一座城市的承載力有限,於是很多國家都在大城市周邊建設起多座和大城市同樣便利,依附於大城市卻又各自獨立的城鎮,像衛星環繞星體一樣,共同組成以大城市為中心的繁榮區域。美國學者泰勒形象地將這類城鎮稱為“衛星城”。在大馬尼拉市轄區,以馬尼拉為中心的衛星城鎮很多。其中,承載了數百萬人口的奎松市,當仁不讓地成為馬尼拉市第一大衛星城。

奎松市中心圓形紀念廣場奎松紀念碑

◎率性熱情的故都

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奎松市曾是菲律賓共和國的首都。從建城時間來看,它可算是菲律賓的“老城”了。不過,老資格的奎松市卻有着最流行的音樂、最前衛的藝術作品,洋溢着蓬勃的青春氣息。

來到奎松市會發現,整座城市設計合理有序,舒適愜意程度遠遠超乎想像。穿過奎松市政廳附近的地下通道,可以到達著名的市中心圓形紀念廣場。這裏有奎松紀念碑和前總統曼努埃爾·奎松的陵墓。紀念碑更像是裝飾派藝術品。三柱鼎立,下方是呈圓形的碑座,頂端設有觀景平台,遊客可以乘坐電梯直達頂端,俯瞰奎松市美景。紀念碑前方是陵墓入口。入口處建築和紀念碑周邊基座渾然一體,若不是黑色大門和門上方的題字,很難把它和陵墓聯想到一起。

古堡地鐵站附近是農貿集市所在地,規模和熱鬧程度雖不及布蘭達廣場,也是別有趣味。著名的CubaoExpo也位於古堡附近。它聚集了眾多嬉皮士和音樂愛好者,以多家復古小店為主流風格,和周邊高樓大廈形成鮮明對比。白天的CubaoExpo寧靜安詳,到了黃昏,這裏立即變得生機勃勃。有名不見經傳的樂隊即興表演搖滾樂,也有背包客旁若無人當街熱舞,還有大學生們的街頭派對……涌動着無限激情與活力。

奎松市餐館很多,各色美食琳琅滿目,但有一個地方卻集結了個性與美食,成為奎松市乃至大馬尼拉最酷的餐館,沒有之一。它就是VanGoghisBipolar,中文翻譯為“凡·高是雙相(兩級)”。餐館菜品以店內認定的“兩級”名人命名,營業時間全憑老闆心情的好惡。老闆即是大廚,他會根據客人的喜好和性情制定菜單,讓每位客人都享受到私人訂製的高端服務。

◎名校匯聚的文化城

奎松市是大馬尼拉地區的教育文化中心。菲律賓大學、馬尼拉大學、菲律賓蒂利曼大學等名校彙集於此。一批又一批大學生們為奎松市帶來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

菲律賓大學創建於1908年,百年來,它從建校之初的兩個學院、67名學生,發展到如今的50多個學院,近50000學生,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已跨入世界百所名校的行列。不同於菲律賓大學濃厚的本土氛圍,蒂利曼大學處處洋溢着純正的美國氣息。蒂利曼大學校園更像是風景名區,很多大學生和附近居民在這裏散步、慢跑,在鬱鬱蔥蔥的綠蔭間品味學府獨有的書卷氣息。

奎松市是造夢天堂,藝術愛好者們可以自由放飛思想,以各種形式表現心中的夢想。奎松市有菲律賓最大的娛樂中心,無數電影、唱片在這裏新鮮出爐。瑰麗夢幻的佈景、百變動聽的旋律,刺激着人們的感官,震撼着人們的心靈,使遊客們收穫最美的夢境。因此,奎松市又被稱為“菲律賓的荷里活”。

馬尼拉大學門口青春洋溢的大學生

夏都碧瑤

碧瑤,菲律賓共和國直轄市,舉世聞名的夏都。據一位出使過碧瑤的中國外交官形容,碧瑤兼具杭州景色之美、昆明氣候之春和重慶山巒之巧,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養生佳地。中國有一句俗話,“不到長城非好漢”,在菲律賓,也有一句類似的話:不到碧瑤,就不能算來過菲律賓。

◎山中勝地與學府名苑

碧瑤麥遜宮

作為高海拔城市,群山環繞的地理位置給了碧瑤四季如春的愜意涼爽,滿山遍佈的蒼勁松林讓碧瑤獲得“松市”的雅稱,而氣候優勢又使碧瑤日日繁花似錦,贏得“花城”的美麗稱號。

菲律賓群島的山城很多,碧瑤卻因坐擁眾多名校,在山靈水秀之外,比其他城市更多了一縷書香氣息。碧瑤面積不大,卻有6所大學、四五十所中學,還有專供華人子弟念書的“愛國中學”。其中,始建於1948年的碧瑤大學已成為全菲聞名的名校學府,東南亞國家的留學生多慕名而來。也許是受學校雲集的影響,碧瑤的市民普遍有閱讀報刊的習慣,整座城市相對安靜,看不到大城市固有的喧鬧浮華。

綠樹掩映之中,坐落着兩處重量級建築:總統避暑時使用的麥遜宮,以及赫赫有名菲律賓軍事學院。

麥遜宮又叫夏宮,平日可供遊人在大門附近參觀遊玩。夏宮歐式造型的黑色鐵門后,是一片寬闊的草坪,草坪盡頭,高大松樹茵茵如蓋,掩映着白色的總統府邸,很有一番莊嚴氣象。菲律賓軍事學院向來有菲律賓“西點軍校”之稱,始建於1908年。學校的各種訓練設備一應俱全,教室整潔舒適,為菲律賓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青年軍事人才。一直以來,菲律賓軍隊的高級將領幾乎全部出自這裏。菲律賓軍事學院大多數時間對外開放,遊人可以自由參觀。每年都有大量遊客慕名而來,欣賞學生們在訓練場上的勃勃英姿,領略軍校一絲不苟的教學作風及征戰殺伐的鐵血氣概。

在碧瑤,中國的春節是其非常盛大的節日。正月初一,舞獅、舞龍、武術表演、民族舞蹈等各種中國風節目閃亮登場,熱鬧程度、服飾打扮、藝術表現等都與中國原汁原味的節目不分軒輊。實際上,早在明末清初,碧瑤和中國就有了交集。據傳說,明末清初時期著名的海島首領林道干,為避兵禍率領部下來到呂宋島,還沒安頓下來,就被當時的西班牙殖民者圍捕。敵眾我寡之下,林道干帶領部下躲進碧瑤所在的山林中,藉著山高林密的地利之便,迫使西班牙人放棄追捕。而林道乾等人被當地淳樸民俗吸引,就此定居下來。直到現在,菲律賓某些高山省份出土的文物中,還有着中國明代的藝術元素,一些地區也仍在遵從中國古代的部分信仰或民俗。

◎藝術工坊與有機農場

和菲律賓很多城市一樣,碧瑤同樣是多民族雜居,有着多元化的混血文化。每一種文化都各具特色,值得人們駐足探索,但科迪勒拉山脈孕育出的原始藝術,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魅力。

在碧瑤西北邊緣,有一個可以遠眺中國南海的村落,被稱為坦阿萬村,菲律賓語的意思是“有利位置”。在這裏,耳聽陣陣松濤,遠望海天盡頭,讓人倍覺遺世獨立的凄清和高貴。為了留住漸行漸遠的傳統文化,著名當代藝術家貝內迪克托·卡布雷拉將此地開發出來,作為了解碧瑤高山文化的窗口。

坦阿萬村坐落着傳統的伊富高民居和八角形卡林加棚屋。在這裏,遊客們可以提前預訂藝術工坊活動,欣賞當地土著的音樂和舞蹈,還可以和土著居民學習製作捕夢網,將形如蛛網的美麗草編掛在床頭,為自己和家人擋去噩夢,祈求安康。如果想在這裏留宿的話,棚屋也需要提前預訂。夜晚,呼吸着山中清冽的空氣,仰望滿天繁星,會感覺自己褪去了浮世的喧囂,和大自然徹底融為一體。

碧瑤山上五彩繽紛的民居

每年的二三月份在碧瑤花開的季節,碧瑤的居民會穿上色彩靚麗的服裝,以慶祝開花節,表達對春天到來的欣喜之意。

陽光下,雛菊自在地綻放,這就是碧瑤之美。

碧瑤居民崇尚自然養生,素食和有機食品非常盛行。在餐館吃飯時,大多數蔬果都來自山內農家種植,新鮮無添加,味道鮮美可口。如果在碧瑤短期停留一段時間,不妨去試試“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的意趣。在碧瑤郊區,有很多專供遊客體會農樂的有機農場。那裏種植着豆子、萵苣、西藍花、小蘿蔔和咖啡豆等作物,還有碩大無比的草莓和香甜的菠蘿蜜等蔬果。遊客們可以向農場主租借一片土地,專門進行耕種和維護,吃住都在農場,既實惠又便利。

◎博物館與自然保護區

時光匆匆,流轉間總會留下很多珍貴的東西。留住歲月長河裏的珍寶,最簡單也最直觀的方法莫過於設立博物館了。每座博物館都是時光機器,將發生過的事情、尚存世間的印記用實物或影像的方式留存下來,變成人們記憶中的永恆。碧瑤的博物館很多,有的紀念人物,有的紀念文化,每一座都是難得的時光寶庫。

位於城郊的貝內卡夫博物館內,留存有著名藝術家貝內迪克脫·雷耶斯·卡布雷拉的痕迹。走入博物館,高處長窗射入的陽光、如傳統水稻梯田般整齊美麗的迴廊,還有隨處可見的木雕、水稻神、叢林精靈的畫像、雕塑,無不讓觀者屏息,如同行走在現代化藝術的夢幻之旅。值得一提的是,越過幾重回廊,會在一個隱秘角落裏邂逅一組情色藝術品,它們造型大膽奔放,將人類本原的東西表現得淋漓盡致。

埃米利奧·阿奎納多博物館也是一座以人物為主題的博物館。它收藏了獨立革命領袖阿奎納多的一些個人物品,還有一面陳舊的菲律賓國旗。這面國旗是獨立革命發動后,菲律賓確立的第一面國旗,意義重大深遠。

在碧瑤,隨處可見美麗的自然風光,山樹之間的民居如散落人間的珍珠,閃爍着點點的溫潤的光,溫馨又美好。

聖路易斯大學博物館和碧瑤高山省博物館的主題較為接近,主要收藏了碧瑤在歷史沿革和文化變遷過程中的見證品。比如武器、編筐和手工藝品等等。論起館藏,聖路易斯大學博物館較為豐富。論起藏品的精巧,碧瑤高山省博物館又略勝一籌,它的藏品中居然還有一具卡巴延木乃伊。

朝陽下的碧瑤

在工業污染越演越烈的現代化都市,碧瑤城的自然風光顯得格外寶貴。在碧瑤,設有多個自然保護區和公園,保護着山清水秀的明媚風光。瑪麗諾生態保護區是碧瑤規模較大的公園之一,它佔地約2.8萬平方米,森林鬱鬱蔥蔥,林間小路蜿蜒整潔。這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宇宙之旅”的雕塑系列了,它通過山地部落手工製品、超現實雕塑和現代化藝術手法,展現了人類文明在菲律賓的演變史。此外,掩映在青山綠樹中的伯納姆公園、曼尼斯公園和福布斯公園等自然保護區,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巧思,每一處都會給遊客耳目一新的驚喜。

“南方皇后”宿務

宿務建於1571年,是菲律賓最古老的城市。它瀕臨海灣,擁有無數美麗海灘。它經濟發達,是菲律賓第二大經濟中心。它交通便利,陸、海、空運四通八達。它風景秀麗,是著名的旅遊城市。宿務是“南方皇後市”,屹立在米沙鄢群島之間,靜靜綻放出母儀天下的絕代風華。

◎宿務的皇后范兒

米沙鄢群島位於菲律賓中心地帶,比起呂宋島的繁盛富饒和棉蘭老島的原始粗獷,它更加細緻溫柔、倜儻雅緻。其中,又以宿務市最為秀麗多姿,是米沙鄢島的靈魂之所在。

宿務美麗的海面

宿務市氣候濕潤溫暖,干、雨季的分界不明顯。有了得天獨厚的氣候和豐沃的土地、甘美的水源,宿務市的農業十分發達,主要作物以玉米為主,其他經濟作物諸如椰子、杧果、煙草等也廣有種植。聰明的投資者利用宿務便利的交通條件,在種植園附近建起各種加工企業,建立起便捷的物流網絡。於是,椰產品、煙草產品、稻米衍生產品被及時製作並運輸出去,形成生生不息的資金流。宿務擁有全菲最大的椰子油提煉廠,生產的椰子干、杧果、捲煙、啤酒、結他等產品遠銷國內外,為宿務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利潤。

除了傳統產業外,宿務市的旅遊產業在經濟增長中也佔了很大比重。宿務風景秀麗,古迹眾多。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也有桃花源般的度假村落;有連綿不斷的神秘雨林,也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瀑布,還有綿延不絕的細軟沙灘,可稱得上處處皆景,各景不同,頗具尊貴神秘的皇后風範。

◎宿務的海

到了宿務會發現,宿務最具魅力的不是城市風光和滄桑古迹,而是大海。對於菲律賓每座島嶼而言,海如同陽光、空氣一樣,是最自然不過的存在,可宿務的海給人的感覺卻格外不同。

宿務市地處群島環繞之中。在島嶼的包圍下,宿務的海收斂了壯闊波濤,變得安靜溫柔。雪白的沙灘延伸入海,淺海處的海水在藍天白沙的映照下,幾乎變成透明。時有珊瑚礁露出海面,旁邊的海藻隨海水蕩漾不已,有時會露出隱在其中的金黃海星。每到晨曦初起和夕陽下落,白色沙灘被霞光染成嫣紅,倍增嫵媚。海水很淺,似乎赤足涉水,就可以到達另一個島嶼。當然,這種冒險行為並不可取,雖然宿務海灣一貫風平浪靜,但大海難測,還是要處處小心。

藉著沙灘景緻,多家度假村陸續建起,提供食宿之外,還為遊客安排了高爾夫、網球、釣魚等節目,將觀海的樂趣放大到極致。最具特色的要屬芭滇島度假村了。村內有民族風味濃厚的竹制房屋,高大搖曳的椰子樹,遊客流連其中,往往不知今夕何夕。

宿務朱瑪隆蝴蝶保護區內的蝴蝶

◎蝴蝶保護區

在宿務市市區西邊,坐落着著名的朱瑪隆蝴蝶保護區。這個保護區由菲律賓藝術家朱利安·朱瑪隆建成。朱瑪隆不是正規科班出身的生物學家,卻在生物領域榮獲無數表彰。他的生物知識得益於菲律賓群島中廣袤的森林。比如他一手創立的蝴蝶保護區,關於蝴蝶種類、繁殖、習性等點滴知識,都是他長期親自觀察所得。

在蝴蝶保護區,種植着多種植物,不同種類的蝴蝶在這裏安了家。遊客來到保護區,可以自由觀察蝴蝶每個生命階段的不同變化。由此得來的印象直觀生動,遠勝於教科書上的平面圖片。

主展廳內,陳列着朱瑪隆收集的蝴蝶類、蛾類標本,還有每類蝴蝶適合什麼環境及生長習性等。標本栩栩如生,說明文字細緻入微,每樣物品都凝結着朱瑪隆的心血,讓人肅然起敬。更讓人震撼的是小型藝術展覽館中的內容。這裏展出了朱瑪隆的“鱗翅目一馬賽克”作品。它們都是由殘缺的蝴蝶翅膀拼成,旁邊配以朱瑪隆的原創水彩畫。據說,這些殘缺的翅膀,是朱瑪隆遍訪各國昆蟲學家得來。他經過細心加工,使薄如蟬翼的殘翅重新煥發出藝術的風采。

◎麥哲倫的十字架

曾經,在宿務島海灘上,立有一個巨大的十字架。十字架的木頭表面已經斑駁,卻受到宿務人的極大尊重。

宿務島麥哲倫十字架

這個十字架的存在,可以追溯到16世紀20年代。航海家麥哲倫週遊世界途中,發現了美麗寧謐的宿務島。麥哲倫登島后發現,島上居民多為土著居民,尚且崇拜着原始圖騰信仰。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麥哲倫獲得土著族長的信任。於是,麥哲倫請船上的神父為土著族長和他的妻兒族人舉行了洗禮儀式。島上居民正式皈依了天主教。為紀念這場儀式,麥哲倫在舉行儀式的地方豎立了這個大十字架。

後來,為了保護歷史遺迹,宿務人把這個大十字架運到如今的宿務市政廳對面,建造起一座圓形石頭房屋專門存放它。石頭房屋的頂端,繪製着當年麥哲倫宣教並立十字架的情景。每到周日早晨,總有一批虔誠的天主教徒來到十字架所在地,虔誠地膜拜禱祝,祈求好運降臨。

宿務的中國道觀

◎金碧輝煌的中國道觀

早在幾百年前,米沙鄢島就已有了華人的蹤影。華人多為廣東沿海城市遷居而來,在此經商、聯姻,逐漸落地生根融入菲律賓社會。隨華人而來的,還有中國傳統文化,它們是海外華僑的精神食糧,也或多或少影響了當地居民。宿務道觀即是一例。

在宿務市郊區貝弗里山山坡上,一座金碧輝煌的道觀巍峨聳立。道觀外的屋檐描龍畫鳳,立柱漆成紅色,完全是中國古建築風格。道觀內供奉道家鼻祖老子,殿內還設有一尊姜太公釣魚的雕像。供桌頂端,“德尊三界”四個紅字古樸莊嚴,配上兩側牆壁繪製的游龍,很有幾分肅穆氣象。寶殿前共有台階81級,代表了《道德經》的81章。據說,這座道觀是50多年前,一位菲籍華人的手筆。

幾十年來,多有本地或外國遊客來道觀祈禱拜祭。雖然比不上聖嬰大教堂的盛況,也算香火不絕了。在宿務,華人居民占的比例較大,還組建了宿務華人社團。有趣的是,社團人員大多姓吳,連帶着宿務也被稱為“吳天吳地”。隨着中菲兩國的建交,華人社團對促進中菲兩國人民友誼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仙奴諾節

仙奴諾節是宿務的年度盛典。在米沙鄢語中,“仙奴諾”指的是模仿河水起伏節奏的舞蹈。起初,這個節日是土著居民的儀式,但隨着天主教深入人心,仙奴諾逐漸演變成膜拜聖嬰肖像的舞蹈。

每年一月份的第三個星期日,宿務市必是一片歡騰。宿務人在這一天換上五色斑斕的民族服飾,抬着聖嬰塑像走遍全城的每條街道,唱着,跳着,用狂歡表達對聖嬰誕生的喜悅之情。

“南海樂園”達沃

達沃是棉蘭老島的中心城市,名字在土著語言中有“噴火之神”的意思。據推測,它應是因為附近的阿波火山而得名。棉蘭老島是菲律賓共和國的“墾荒邊疆”,達沃正是其為數不多的現代化城市之一。

達沃種植園裏的柚子樹

◎菲律賓縮影

就陸地面積而言,達沃可以算菲律賓群島的第二大城市。因它一面依海港,一面靠山林的特殊地理環境,達沃市的面積仍在無計劃地向山林方向擴展中,很有可能在未來變成菲律賓群島佔地面積最廣的城市。

達沃的地理位置很巧妙,它恰好避開環太平洋地震帶和颱風帶,又藉著高山庇佑,躲去颱風影響,呈現出四季如春的舒適氣候。達沃常年“日晴夜雨”。白天晴空萬里驕陽似火,夜晚則小雨淅淅潤澤大地。這種氣候特徵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香蕉林、椰林、紅毛丹、榴槤、菠蘿、玉米、稻米等糧食水果都長勢喜人,幾乎年年高產。宜居的氣候,豐碩的果實,使達沃獲得“南海樂園”的稱號。

1939年,達沃恢復為菲律賓城市后,呂宋島和米沙鄢島的居民在政府鼓勵下陸續遷居於此,加上之前生活在這裏的華人、穆斯林、部落土著、他加祿人、西班牙人等居民,達沃市儼然囊括了菲律賓所有種族。故此,達沃又被人們稱為“菲律賓縮影”。

◎達沃豐收節

每年八月份的第三周,達沃市都會舉行聲勢浩大的豐收節,慶祝作物大豐收。除了水果花卉大展覽外,達沃居民們還會各顯神通,換上各自的民族服飾,在街頭載歌載舞,同時向大家推銷帶有本民族特色的工藝品。每到豐收節,政府官員也會換上傳統服飾,與市民們一起歡慶豐收。

除了五色斑斕的服飾和優美舞姿外,大街上到處都有榴槤的身影,刺蝟般圓滾滾地摞在一起。貌不驚人的榴槤是達沃市名特產,榴槤雪糕、榴槤咖啡、榴槤蛋糕……各種榴槤製品應有盡有,挑戰着遊客的嗅覺和味蕾。

◎鱷魚、蝙蝠和鷹

達沃市地形複雜,高山、河流、大海、雨林應有盡有。相對應地,動物種類要比其他城市豐富許多。

達沃的鱷魚公園是不可不去的特色之地。它位於達沃河流域,有效融合了動物的觀賞性和有效性。人們可以遙遙欣賞鱷魚的醜惡身姿,也可以拿竹竿挑起它愛吃的食物冒險餵食,可以觀賞鱷魚表演,還可以把鱷魚吃下肚子。沒錯,吃鱷魚。河邊餐廳提供了四種鱷魚肉做法供君選擇:鐵板燒、意大利麵、煎蛋卷和煎鱷魚排。當然,若感覺不適,鱷魚餐不吃也罷,餐廳內照樣有其他美食供應。

蒙福特蝙蝠洞裏住着2000多萬隻傑弗里抱尾果蝠,這裏是世界上最大的果蝠巢穴。由於蝙蝠是晝伏夜出動物,最好在黃昏它們醒來覓食之前進洞參觀。否則,等到蝙蝠清醒,萬蝙齊飛的景象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據研究,蝙蝠的糞便和火藥性質差不多,遇明火會立即炸開,參觀時務必嚴禁煙火。

要想觀賞鷹的雄姿,可以去達沃附近的菲律賓鷹研究中心,該中心成立的宗旨是保護瀕危鳥類。這是一小片原生森林,自由翱翔着幾十隻珍稀物種食猴鷹,向人們展現鳥中之王的勃勃英氣。研究中心裏還居住着其他鷹類和一些鳥類,經常有各地動物保護志願者來此,自願承擔起解說員職責,讓更多遊客了解保護鳥類的重要性。

菲律賓鷹是一種非常稀有且瀕危的物種,生活在菲律賓達沃省。

維干古城:唯聞馬蹄聲

維干古城,一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便捷驛站,它也是亞洲保存最完好的西班牙殖民城市,被列為世界遺產。在這裏,沒有工廠塵煙氣,沒有汽車喇叭聲。一年四季,唯有嗒嗒的馬蹄聲迎落日送夕陽,伴着古城的朝朝夕夕。

◎梅斯蒂索區:依稀舊時光

梅斯蒂索區是維干古城的老城區,這裏保留着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大部分風貌。漫步街頭,走過一座座老房子,歷史的滄桑感湧上心頭,驀然難辨今夕何夕。

整體看來,梅斯蒂索區呈現着濃濃西班牙風格。細細分辨起來,其實,這裏的房子早已和菲律賓著名的混血文化一樣,在時光流轉中加入了多種文化因素。通風的走廊、陽台上的鐵柵欄,融合了西班牙、墨西哥和北非地區的建築元素。拋光地板和深色木質窗欞,則脫不開亞洲建築風格的潛移默化。而卡皮斯貝殼滑動窗,就是百分百的本土風味了。

維干古城裏富有西班牙風味的小鎮風光,時光在這裏凝固,也許下一刻,從馬車裏就會走出一位中世紀的盛裝美女。

梅斯蒂索區的大多數房子,一樓都用石頭砌成牆壁,可做辦公儲物之用,作為支撐整個房子的地基也很牢固。二樓採用木質結構,起居室寬敞通風,適於日常起居。二樓的窗戶通常就是卡皮斯貝殼窗了。卡皮斯貝殼多生於菲律賓附近海域,扁平且殼質薄透,透光性好。起先,有買不起玻璃的漁家用它做成窗扇。很快,人們發現,卡皮斯貝殼阻擋風雨的性能和玻璃一樣,價格比玻璃便宜許多。於是,人們開始用卡皮斯貝殼代替玻璃。

聖保羅大教堂

如今,老房子中依然鑲嵌着卡皮斯貝殼窗扇,由於年代久遠,貝殼微微失去了光澤。當光線透過卡皮斯貝殼窗時,隱約朦朧,更添一份如夢如幻的不真實感。

梅斯蒂索區沒有汽車,青石板路窄狹古舊,只容馬車通行。馬車夫都是本地居民,他們坐在車轅,口中哼唱着古老歌謠,不緊不慢地趕着馬兒。馬蹄噠噠,踏在青石路上,依稀還是舊日時光。

◎凝視歷史的回眸

維干古城歷史遺迹很多,教堂、博物館、手工作坊,都留存着歲月的痕迹,定格了歷史的某次回眸。

最早的聖保羅大教堂建於16世紀70年代,由西班牙殖民者副總督薩爾塞多督造。之後的幾百年間,經過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聖保羅大教堂兩次毀為廢墟。現在的聖保羅大教堂已經多次重建,融合了多種民族印記。仔細看黃銅的聖餐枱扶手和建築物的接駁處,隱約可辨識出漢字的模樣。而八角形的教堂設計,據說也和某個民族風水學說有些關聯。

阿塞·布爾戈斯神父國家博物館是為了紀念被西班牙人處死的殉道神父布爾戈斯而建。博物館內,維幹人將樣式豐富的伊洛卡諾手工製品放入,作為神父的祭品。當地著名畫家將神父從起義到殉道的英勇故事編繪成14幅圖畫,陳列在館中,向後人無聲訴說先烈的英勇事迹。

西班牙人到來之前,中國僑民已經把制陶工藝帶入維干城。製成的陶器作為日常器皿使用,或用於發酵酒水和製作魚子醬。時間最久的制陶廠RGJar建於19世紀20年代,能同時燒制近千個陶罐。有趣的是,現在的RGJar廠養了一頭牛,讓牛在黏土上散步,代替人力攪拌工作。

維乾的時光似乎永遠停駐在過去。手工織布仍是古城紡織業的主要方法。看到織女們坐在背帶式織布機前,幾個輕巧的手勢,美麗的傳統圖案毯子就躍然機上。流暢的操作過程和織女們嘴邊愜意的笑容,讓織布變成了優美的藝術展示。

“現代伊甸園”巴拉望

巴拉望島位於菲律賓西南部。這座形狀狹長的海島是菲律賓人口最稀少的地區之一,但它無疑又是菲律賓最讓人陶醉的地區。巴拉望島以其可媲美亞馬孫的叢林區、驚險美麗的原生態海域,以及周圍上千座大大小小的島嶼,被譽為“現代伊甸園”“海邊烏托邦”,成為自然愛好者和探險者們的樂園。

普林塞薩港藍色教堂

◎普林塞薩港:體味都市外的荒涼

普林塞薩港又名公主港,位於巴拉望島中東部,是巴拉望省的省會。西班牙殖民者統治時期,這裏曾是流放犯人的地域,其偏遠、荒涼程度可見一斑。現在的普林塞薩港以美食著稱,城內三輪眾多,交通比較擁堵。不過,普林塞薩港嚴格執行“嚴禁亂扔垃圾”的規定,市容雖亂卻很整潔。

來到普林塞薩港,各種旅遊項目名目繁多,跳島游、自駕游、偏遠海灘游應有盡有。無論是哪種遊覽方式,都少不了乘船出海。普林塞薩港周邊島嶼大都渺無人煙,乘船徜徉於茫茫大海,觸目儘是荒島茂林,一種與世隔絕的荒涼感油然而生。

巴拉望島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島上居民視它們為夥伴,專門設置了野生動物救治保護中心,為同居一島的“鄰居們”提供儘可能多的庇護。野生動物救治中心設施簡單,僅有幾座混凝土建築物和幾道露天圍欄。這裏住着上百隻鱷魚,幼鱷和成年鱷雜居。放眼望去,水面上密密麻麻,浮動着無數醜陋的“枯木”,觀之讓人膽寒。保護中心後面是一片密林,密林中設有巨大鳥舍和獸籠,專供不慎受傷的鳥兒和野獸使用。

距離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約5千米處,是巴拉望島著名的伊瓦西格監獄和勞改農場。從外表看,伊瓦西格農場綠草如茵,綠樹如蓋,遠處青山隱隱,處處透出秀麗寧和的味道。很難將罪犯和這片美景聯繫到一起。但是,當遊客想要拍照留念時,立即會有表情嚴肅的工作人員過來制止,表明此地非普通遊覽區域的“身份”。

巴拉望島的撐船少年

洪達灣島嶼眾多,其中,潘丹島、海星島和蛇島是人們最常去的遊覽之地。潘丹島很靜,同樣有着碧海藍天椰樹白沙灘,可因為接待的遊客不多,整座島嶼處處透露出寧謐祥和的意味。在潘丹島,遊客只需登記好真實姓名,就可以自由取用食物和飲料。累了,還可以來到海邊木屋,在屋旁小徑的吊床上小憩一會兒。當然,這一切都不是免費的。離島時,會有專人把島上所花用的賬單送到遊客手中。據說,在潘丹島附近海域居住着七隻巨大的海龜。它們有時潛在海中,有時卧在沙灘休息,遇到它的人們都會收穫一段好運。登上海星島,人們會驚喜地看到,大大小小的海星遍佈沙灘,像極了夜幕中的點點繁星。海星們有的蜷曲觸角,有的半埋沙中,有的橘紅,有的墨綠,美麗極了。和海星島不同,蛇島上可沒有遍地皆蛇的恐怖現象。它之所以得名蛇島,只因潮水起落時,帶狀白色沙灘會隨着露出水面的深淺改變形狀,宛如一條矯健的碩大蟒蛇。

從洪達灣回返普林塞納港路上,可以在路邊的Kim’s溫泉小息一下。溫泉池設計成遮陽棚形狀,周圍建有餐廳和花園。飽餐一頓后,賞賞花,泡泡溫泉,旅途中的勞累頓然消失得無影無蹤。溫泉不遠處是越南村。不過,村名雖然有“越南”二字,村中卻尋找不到絲毫越南元素。除了一家香飄萬里的牛肉麵餐廳外,村中長草飄飄,人煙稀少,被當地人稱為“鬼村”。若一定要深究村名的來歷,也許是因為19世紀70年代,曾經有幾位越南難民在此安家落戶吧。

◎薩邦:目不暇接的奇景

薩邦是典型的內秀型島嶼。初看薩邦,它和巴拉望大多島嶼周邊環境相似,同樣擁有連綿的群山、平靜的海面和廣闊的沙灘。細細品鑒,薩邦可謂步步皆景,每種景觀都呈現出獨特風味,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薩邦最著名景點當屬地下河國家公園。地下河總長超過8千米,蜿蜒着深入到幽謐的地下岩壁之中。在地下河入口處的海灘,有巨型蜥蜴和會吃螃蟹的猴子出入其間。進入洞穴后,光線驟然消失,世界也瞬間寂靜下來,耳畔只餘下流水的潺潺聲、蝙蝠和飛燕被人類驚起的振翅聲,以及被洞壁放大的呼吸聲。2010年,一支意大利探險隊曾經深入地下河深處,在洞壁發現了儒艮化石。經鑒定,這塊化石足有一百萬年的歷史,為地下河更增添了幾許滄桑和神秘。

地下風光固然有趣,叢林景色也毫不遜色。地下河入口附近有長約5千米的叢林小徑。漫步林間小路,可以欣賞陡峭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也可以領略熱帶植物的美麗,還有可能碰到生活於此間的頑皮猴子,充分感受野外探險的樂趣。不過,探就探了,險卻沒有。下午3點以後,叢林小徑就不許遊客進入,儘可能地保障了遊客的人身安全。

泰泰島風光

想要安全又盡興,可以去烏貢岩。烏貢岩海拔較高,站在這裏,整個薩邦景色一覽無餘。觀景累了,有無數形狀奇特的天然洞穴和隧道有待探索。有趣的是,天然形成的地貌頗具中國古代建築中“曲徑探幽”的轉折藝術。每當行至“絕路”,總有小橋或隧道出現,引遊客再次踏上坦途。烏貢岩下,長期聚有三三兩兩的當地民眾,自願提供導遊服務。如果想多玩幾天,也可以在附近村落借宿或自帶帳篷露營,體會野趣盎然的風景和民俗。

薩邦淺海域生長着珍貴的紅樹林。清晨,划著菲律賓漁民特有的螃蟹船穿行在波尤伊波尤伊鹹水河上,嗅着紅樹林釋放的充足氧氣,心情不由得明媚起來。在這裏,鸚鵡、犀鳥和蒼鷺等鳥類不時掠過水麵,也有二三小蟒蛇躥跳其中,是純天然的動物樂園。

◎泰泰:遺世獨立的海上桃源

巴拉望島旅程中,泰泰是必行之地。這座海濱小城曾是巴拉望省的省會,和維干古城類似,城中遺留着多處殖民時期古迹。隨着歲月的流逝,泰泰幾乎已淡出時代的視線,成為遺世獨立的海上桃源。

遠遠望去,聖伊莎貝爾堡矗立在泰泰城區邊緣,幾百年如一日,守護着巴拉望島的安定和平。1667年,該地區的天主教徒為了抵抗摩洛族海盜的入侵,建立起城堡保衛家園。泰泰南邊是巴拉望島最大的淡水湖達瑙湖。湖邊,鳥類、猴子、蜥蜴等野生動物晃來逛去。它們悠閑愜意的姿態讓遊客體會到,動物們才是達瑙湖真正的主人,萬物之靈的人類不過是這裏的匆匆過客。

徜徉在馬蘭帕亞海峽附近,經常會看到儒艮醜醜笨笨的身影。若非親眼所見,誰也無法相信,這類俗稱海牛的海洋生物,竟然就是童話傳說中美人魚的原型。除儒艮外,馬蘭帕亞海峽時有海豚出沒。這裏的海豚和普通海豚略有不同,嘴巴短短的,小巧可愛,是罕見的短吻海豚。

落日餘暉中的巴拉望

八打雁:遺失在天堂之外

八打雁市位於呂宋島西南部,距離大馬尼拉約90千米,是八打雁省的首府城市。這裏交通便利,與大馬尼拉及周邊省市均有密集的鐵路、公路相連。適宜的氣候和優越的地理條件,在八打雁省境內形成諸多獨特的風景名勝,使八打雁省成為旅遊勝地。

◎經濟發達的工業港口

在呂宋島西南部,由於科迪勒拉山脈在入海處綿延出多個分支,西南地區呈現山地與高地相間的地貌。多樣的地理環境催生了品種豐富的經濟作物,如水稻、甘蔗、蕉麻、煙草、咖啡樹等。地處西南且瀕臨海灣的八打雁省,成為稻米、蔗糖和椰產品的主要產地,多種農產品和經濟作物通過八打雁港口遠銷海外。

八打雁港口的帆船

八打雁省北有甲米地省和內湖省,東接奎松省,向南可達民都洛島,向西即是南中國海,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它以農產業為主,向馬尼拉及周邊省市輸送着生活必需品。除農業外,八打雁省的工商業、服務業和海陸航運都很發達,擁有大型煉油廠和木材廠,是菲律賓兩大油港之一。對內,它是大馬尼拉都會區的堅強後盾,對外則承擔了呂宋島西南地區物資集散地及工業港口的職責,在呂宋島經濟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塔阿爾火山的火山口湖位於呂宋島八打雁省的塔阿爾火山是菲律賓最活躍的火山之一,迄今為止已有33次爆發記錄。

◎景點眾多的旅遊名郡

除了豐富的天然資源外,大自然還賦予八打雁得天獨厚的美麗風景。塔阿爾火山奇觀讓人嘖嘖驚嘆,百勝灘的明媚風光如詩如畫,潛水海域清澈見底……一年四季,慕名來此觀賞風景的遊客絡繹不絕。

八打雁境內的諸多火山中,以巴納豪山最為神秘莫測。巴納豪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它體型巨大,海拔達2000餘米。據傳說,巴納豪山山頂居住着許多神仙和精靈,菲律賓民族英雄黎剎是神靈中名氣最大的一位。1896年,因宣揚自由獨立思想,菲律賓革命英雄兼詩人何塞·黎剎被西班牙殖民者處以極刑。黎剎犧牲后,追隨他的“黎剎主義者”和一些宗教團體認為,黎剎是基督的化身,他魂靈不滅,長居巴納豪山保佑着菲律賓人民。長期以來,赴巴納豪山山頂朝聖的菲律賓宗教團體或個人絡繹不絕,當地政府為保護生態環境,不得不定時關閉巴納豪山。

站在巴納豪山山頂俯視火山邊緣,深達600米的火山口如同怪獸的大嘴,黑洞洞深不見底。在旱季,有時會有大團雲霧從火山口底端升騰而起,像極了文學作品中渲染的妖魔出洞情景,更增添了巴納豪山的神秘氣氛。

巴納豪山附近的巴納豪地區風光極其秀美。青山碧樹在雲霧遮繞中時隱時現,時有山泉和小瀑布間雜其間,還可以參觀各類宗教團體在附近設立的拜祭黎剎的場所。這些場所不禁止參觀,但對照相有很多限制,只有徵求到機構負責人的同意,才能攝影留念。

出了巴納豪山,還可以去馬基林山領略山野意趣。馬基林山保持着原生態風貌,動植物資源豐富。雨季時期,這裏遊客較少。畢竟,雨季中,水蛭漫山遍野的景象有些“重口味”,不是每位遊客都能欣賞並接受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絲綢之路上的歷史風光:一帶一路上那些國家的地理人文(套裝10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絲綢之路上的歷史風光:一帶一路上那些國家的地理人文(套裝10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印象菲律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