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庫曼斯坦

第三章 土庫曼斯坦

第三章

土庫曼斯坦

土庫曼斯坦地處古絲綢之路衝要之地,東西方文化在此交流、碰撞,給民族文化帶來深遠的影響。幾千年的戰火硝煙中,土庫曼民族堅忍不拔,頑強不屈,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燦爛文明。他們發明了地毯編織技術和精湛的雕刻藝術,培育出阿哈爾捷金馬、土庫曼阿拉拜(牧羊犬)等珍貴獸種,在沙漠中開鑿了福澤子孫萬代的卡拉庫姆大運河。進入21世紀后,土庫曼斯坦豐富的藍色火焰(天然氣)和黑金(石油)資源,又為這個馬背上的民族帶來了巨額財富,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

永久中立國

中亞五國中,土庫曼斯坦疆域遼闊,面積僅次於哈薩克斯坦,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接壤,西部毗鄰裏海,海岸線上千千米,水運發達。獨立后的土庫曼斯坦為振興民族經濟,選擇了獨立自主與對外中立的立場。1995年12月12日,土庫曼斯坦得到聯合國許可,成為永久中立國,承諾在和平時期與戰爭時期均奉行永久中立的國家政策。迄今為止,世界上共有七個國家得到聯合國認可,獲得了永久中立國的超然地位。

一位身着傳統服飾的土庫曼斯坦男子

◎黃沙覆蓋的國家

土庫曼斯坦大部分地區為平原,佔國土面積15%的山區大都分佈在東南部。從東南部的科佩特山脈開始,海拔逐漸降低,一路向西北部傾斜直到裏海沿岸。土庫曼斯坦有80%以上被沙漠覆蓋,夏季漫長少雨,冬季酷寒卻極少降雪,境內水源稀缺,被列為世界上最乾旱的國家之一。

由於氣候乾旱,土庫曼斯坦的地表河流極其稀少,主要河流有阿姆河、穆爾加布河和卡拉庫姆大運河等,大都分佈在東南部和南部。在它的西部和中部地區,完全尋覓不到河流的蹤跡,觸目所及,幾乎全是無邊無際的荒漠。

土庫曼斯坦國旗

長期乾燥炎熱,使土庫曼斯坦的土壤以沙地和沙土地為主,僅在河流和河谷地帶分佈着適宜種植的土壤。從辯證論角度來看,事物的存在總是分為正反兩面。看似無利用價值的荒漠,下面卻儲藏着豐富的油氣資源。在土庫曼斯坦西部地區及裏海沿岸地區,分佈着數百個已開發及待開發的油田、氣田,天然氣和石油的產量居世界前列。

◎美麗的國旗與國徽

獨立后,土庫曼斯坦確定了專屬於自己的國旗和國徽。國旗和國徽都採用綠色為主色調,圖案繁複,花色眾多,複雜程度名列世界前茅。

長方形的國旗以深綠色為底色,好似夏季繁茂的草原。國旗左邊設有一條以紅色為底色的垂直寬帶,五種經典地毯圖案自上而下排列其中。圖案最下方搖曳着綠色橄欖枝,象徵著土庫曼斯坦永久中立國的地位。國旗中央偏上位置,地毯圖案右側,一輪皎潔的新月懷抱着五顆白色五角星靜靜掛在旗面,象徵著土庫曼斯坦光明的前途和五個行政州,同時昭示着土庫曼斯坦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信仰。

同樣是綠色,土庫曼斯坦國徽的顏色更為鮮嫩一些。八角星形狀的國徽外緣鑲有一層金邊,新月抱五星的圖案掛在最上面的一個角下,與兩束金黃麥穗共同組成空心圓,底部綻放着七朵雪白棉桃,象徵著土庫曼斯坦人民勤勞、富足的生活。麥穗和棉桃組成的空心圓之間,有紅藍兩個同心圓嵌在其中。紅色圓環位於外層,均勻分佈着五種地毯圖案。內圓的湛藍底色之上,佇立着一匹金黃駿馬。這匹馬即列為土庫曼斯坦國寶之一的阿哈爾捷金馬,也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品種。

◎意義深遠的中立門

作為永久中立國,1998年,土庫曼斯坦在首都阿什哈巴德市的中立廣場建起一座高大的中立紀念碑,紀念碑三足鼎立,底部中空呈門狀,又被稱為中立門。中立門是土庫曼斯坦的地標性建築,它以挺拔雄偉的身姿向世界展示着友好、和平、開放的態度。

中立廣場的中立紀念碑

中立門頂部佇立着土庫曼斯坦獨立后首任總統尼亞佐夫的雕像,雕像為全身像,通體金色,右手高舉,面容肅穆。雕像下方是旋轉觀景台和餐廳,坐在觀景台上,阿什哈巴德市的美景一覽無餘。品嘗着風味美食,看着眼前飄過的朵朵白雲,頓覺心曠神怡,萬物皆忘。通過設計師的精心計算,旋轉觀景台的旋轉角度和速度與地球自轉運動相配合,使尼亞佐夫的臉部始終面朝太陽。

在土庫曼斯坦獨立20周年之際,土庫曼斯坦政府重修了中立門,將其改建到中立大街並加高了20米,繼續昭顯着土庫曼斯坦的獨立、中立和民族團結。

◎神奇的泥火山

提起火山,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但說到泥火山,一些人就不太了解了。顧名思義,泥火山山體主要由泥土構成。和普通火山不同的是,泥火山“腹中”雖然充滿泥漿,卻不具備岩漿通道,只是形狀和火山相似,同樣具備噴出口和噴濺火苗現象。

泥火山的形成條件很苛刻,它一般存在於含有油氣資源的盆地中。在土庫曼斯坦西部,30多座泥火山像鏈條般起伏相連,排布在從埃先庫利到哈扎爾半島地帶的裏海大陸架上,構成世所罕見的地質奇觀。

阿克巴特拉烏克火山是土庫曼斯坦諸多泥火山中的“經典”,它外形如同一個巨大的穹頂,最頂端的火山口內,直徑超過150米的火山口湖氣泡翻騰,泥漿噴涌,場面極其壯觀。阿克巴特拉烏克火山北側,有一座會移動的火山。僅一年多的時間,它就從距離裏海沿岸200餘米的地方移動到陸地上,被當地人親昵地稱為“游牧的泥火山”。山上的火山湖面積不大卻顏色奇特,湖水呈現黃綠、赭黃交織的瑰麗色澤。

此外,古泥火山博雅達克,粉紅泥火山波色赫爾,還有石油儲量豐富的泥火山阿利古爾,都是各具特色、景色秀麗的知名景點。

恐龍高原

土庫曼斯坦的高爾達克市是典型的高原城市,它所在的庫吉唐套山麓,擁有壯麗的大峽谷、飛流直下的瀑布及幽深曲折的洞穴群、火山遺迹,風景美不勝收。在這裏,最著名的景物當數留有大量恐龍腳印化石的“恐龍高原”。據估算,高原上的恐龍腳印可追溯到距今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站在腳印近旁,遙想巨獸橫行的史前時期,再看腳下的青山綠樹,不禁生出滄海桑田、世事無常的慨嘆。

建國簡史

土庫曼斯坦地處中亞南部,自古以來,它遼闊的疆域中就生活着多個民族。多民族聚居導致的部落衝突和對抗,加上來自東西方強國的侵略及統治,使這片金色土地長期處於戰亂之中。土庫曼斯坦歷史是一部坎坷的血淚史,同時,也是土庫曼民族不斷抵抗外侮的抗爭史。幾千年來,土庫曼斯坦人民骨子裏的堅忍與勇決代代相傳,如同不滅的燈盞,在每一次歷史轉折之際熠熠生輝,最終迎來國家、民族的獨立繁榮。

土庫曼15世紀時的頭盔

◎遠古和中古時期

早在60萬年前,土庫曼斯坦境內就已出現人類活動的痕迹。據考古學家發掘出的文物來看,土庫曼人祖先有的以游牧生活為主,有的以農耕生活為主。

到了公元前4世紀,土庫曼斯坦出現了最早的國家政體:古花剌子模。古花剌子模促進了土庫曼斯坦向青銅時期轉變,並出現了字母狀文字。之後,土庫曼斯坦的社會形態逐漸由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變,誕生了一批城市。其中,最著名的古城是阿爾鄧捷佩,它的遺址在土庫曼斯坦阿哈爾州卡阿赫金區內,可看出初具規模的房屋、街道以及當時的手工藝品遺迹。

土庫曼斯坦位於東西方交界處,是東西方國家角逐征戰的必經之地。在這片土地上,戰火常年不息。古花剌子模國之後,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進入中亞。在長達200多年的時間裏,土庫曼斯坦一直在波斯帝國的統治下。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橫掃中亞。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后,土庫曼斯坦被納入塞琉古王朝的版圖。公元前250年,帕提亞王國(中國史書記載為“安息國”)代替塞琉古王朝,成為新的統治者。其後,土庫曼斯坦又依次歸入突厥汗國、阿拉伯帝國的統治範圍,其間,伊斯蘭教開始傳入,成為土庫曼斯坦人民的主要宗教信仰。

突厥汗國統治期間,蒙古高原上出現了一個名為烏古茲的部落聯盟。這個部落驍勇善戰,公元10世紀,成立了烏古茲葉護國。11世紀中葉,烏古茲葉護國在另一個突厥部落聯盟的攻擊下四分五裂,分別遠赴俄國、中國、伊朗等地,還有一部分留在中亞,形成了後來的土庫曼民族。之後的幾百年間,土庫曼斯坦經歷了土庫曼塞爾柱王朝、花剌子模帝國和蒙古帝國的統治,終於在15世紀初,形成了穩定的土庫曼民族。

◎走向獨立

19世紀,日益強大的沙俄帝國開始征討中亞地區。1894年,沙俄軍隊完全吞併了希瓦汗國,並血腥鎮壓了土庫曼人民的多次武裝起義,將土庫曼變為殖民地,對其進行了原材料、土地、人力的多重掠奪。

1917年,俄國接連爆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新興的蘇維埃政權推翻了殘暴的沙皇統治。曾經備受沙俄殖民摧殘的中亞國家紛紛建立蘇維埃政權,接受俄羅斯蘇維埃政權的領導。1924年10月,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次年5月,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正式加入蘇聯。

20世紀末,蘇聯國內政權動蕩,各加盟國紛紛加快了獨立進程。1991年10月27日,土庫曼正式宣佈獨立,改國名為“土庫曼斯坦”,定都阿什哈巴德。

“土庫曼巴希”尼亞佐夫

在土庫曼斯坦,尼亞佐夫(全名薩帕爾穆拉特·阿塔耶維奇·尼亞佐夫)是一位傳奇式英雄人物。1970年,尼亞佐夫放棄動力工程師的身份進入政壇。從1985年3月起,尼亞佐夫進入國家高級領導階層核心,並於1991年當選土庫曼斯坦首任總統。

在土庫曼斯坦境內,尼亞佐夫雕像比比皆是。他雄韜偉略,多才多藝,既是土庫曼斯坦第一任總統,也是世界土庫曼人人文協會的創始人和主席。他著有《魯赫納瑪》一書,描述了國家歷史、傳統文化及人民的精神信仰,被奉為土庫曼人民的“精神憲法”。他本人在土庫曼人民心中的地位也十分崇高,被尊為“土庫曼巴希”,即土庫曼之父。

飲食與禁忌文化

土庫曼斯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除主體民族土庫曼族外,還有烏茲別克族、俄羅斯族、哈薩克族、韃靼族等100多個民族。各民族長期雜居在一起,風俗習慣及文化信仰相互交融,發揮出各自的智慧和靈感,創造出燦爛的民族文化藝術。

傳統的土庫曼斯坦羊肉湯以及麵食

◎璀璨的文化

在石器時期向青銅時期過渡階段,土庫曼斯坦出現了彩陶文化,也稱安納烏文化。這一時期的陶器為單一色彩和紅、黑交雜的雙色陶器,陶器表面繪製着精美的幾何圖形及動物圖案。陶器以日用品為主,多為碗、罐等物,也有陶制的人物和動物雕像。雕像線條流暢,表情豐富,有着極高的藝術鑒賞價值。

幾千年來,輾轉於土庫曼斯坦土地上的民族不勝枚舉,他們留下的智慧和文明,使土庫曼斯坦的文學藝術、手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準,締造了燦爛的民族藝術文化。

◎豐盛的飲食

土庫曼斯坦人民的傳統飲食和中亞游牧民族飲食類似,以奶、肉、麵食為主。不過,由於境內沙漠眾多,臨近裏海,土庫曼斯坦人的飲食結構又和中亞其他國家存在着些許差異。

終年乾燥的氣候,使湯品成為土庫曼斯坦人的寵兒。湯品以羊肉湯為主,再佐以蔬菜、米、面、豆等配料,比較常見的有羊肉綠豆湯、多格拉瑪一秋爾巴、諾古特雷一秋爾巴和烏納什等。其中,羊肉綠豆湯和多格拉瑪一秋爾巴的配料極其講究,前者在羊肉、綠豆之外,又加入西紅柿、胡蘿蔔、蔬菜、蔥頭熬制,後者以羊肉、羊腎、羊心為主料,再加入西紅柿和洋蔥。諾古特雷一秋爾巴就是簡單的豌豆羊肉湯,而烏納什則是豆子麵條羊肉湯。

沙漠眾多的地理條件,使駱駝成為土庫曼斯坦人民飼養的主要牲畜。駱駝奶也和牛奶、羊奶一起,成為土庫曼斯坦人鍾愛的飲品。在酷熱的夏季,土庫曼斯坦人的傳統消暑飲料即酸駱駝奶。經發酵而成的酸駱駝奶口感清甜,酸爽可口,是土庫曼斯坦人最喜愛的奶製品之一。至於靠近裏海的居民,各種美味的魚類成為他們餐桌上的主食之一。

羊內臟炸麵糰和黑梭烤羔羊,是土庫曼斯坦人的傳統名吃。顧名思義,羊內臟炸麵糰,即將羊的五臟切碎,混入洋蔥、土豆、西紅柿、辣椒、麵粉等,放入油鍋炸制而成。黑梭烤羔羊在如今的土庫曼斯坦已不多見了。黑梭是生長於沙漠上的一種植物,游牧生活時期,沙漠牧人每逢盛大節日,都會拔取沙漠上的黑梭為柴,在漫天黃沙上生火烤羊,載歌載舞,歡慶佳節。

◎民俗禁忌

和很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一樣,土庫曼斯坦人嚴禁用左手抓取食物或傳遞物品,他們認為,左手是不潔的。

土庫曼斯坦人對公共場合的言行極為注意。如果有人當眾耳語,會遭受在場民眾的鄙視,他們認為,只有心存不軌的人,才會採取這種鬼祟行為。當眾挖鼻孔、抓痒痒、打斷別人說話及用手指指人的行為,同樣為人所不齒。

地毯王國

地毯是土庫曼斯坦三大國寶之一,主要由羊毛、駱駝毛編織而成。它被印在國旗和國徽上,是土庫曼斯坦人民的驕傲。踏入土庫曼斯坦,如同踏入地毯的王國,無論是公共場所還是私人住宅,大大小小的地毯隨處可見。這裏的地毯歷史悠久、花色繁多、品種多樣,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土庫曼斯坦地毯

◎地毯藝術:瑰麗的織毯者之夢

自古以來,土庫曼斯坦就流傳着“地毯是織毯者的夢”這一諺語。在土庫曼人民看來,地毯不僅僅是工藝品和商品,更是民族的驕傲和夢想的載體。

早在13世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經行土庫曼斯坦時,就被土庫曼斯坦精妙的地毯藝術所震撼,在其著作中盛讚它是“世界上最精妙和漂亮的地毯”。在當時的西方社會,擁有一塊土庫曼斯坦地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裏,多有對土庫曼斯坦地毯的臨摹,可見當時土庫曼斯坦地毯的流行程度。

在土庫曼斯坦,地毯的用途極其廣泛。大到鋪設地面,小到掛包、襯墊,都離不開地毯的身影。除了民族傳統花紋外,地毯上還可以織造出動物、人物肖像等圖案,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土庫曼斯坦清真寺中的禮拜毯。這種地毯大小適中,恰好供一人使用。地毯上,有的織着清真寺門廊、拱壁圖紋,有的織有《古蘭經》經文,將織毯藝術和建築藝術完美地融為一體。

傳統地毯分為四大系列:帖金族地毯、埃爾薩爾族地毯、薩洛爾族地毯和伊奧姆德族地毯。這四個系列分屬於四個不同的民族,紋飾和顏色體現了該民族的文化傳統,底色多為深紅色。如今,土庫曼斯坦地毯開始與時俱進,突破了民族傳統花式和色彩,織造出諸多新穎時髦又兼具民族魅力的精品。織造於2008年的“金色世紀”地毯,以其301平方米的超大面積及1200千克的重量,被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

在古代,通過編織地毯,土庫曼女性可以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地毯編織技術出眾的姑娘,會引來十里八鄉的小夥子前來求婚。如今,地毯不僅是寶貴的民族藝術財富,還成為土庫曼斯坦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國家地毯博物館:琳琅滿目的地毯之家

1993年3月,土庫曼斯坦總統尼亞佐夫頒佈總統令,宣佈建造國家地毯博物館。這座世界上唯一的地毯博物館位於首都阿什哈巴德市,佔地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展品足有2000餘件。博物館中的展品跨越古今,豐富多樣,大到入選健力士世界紀錄的“金色世紀”、制於20世紀40年代的“土庫曼之魂”等巨型地毯,小到和鑰匙扣同等面積且花紋繁密的微型地毯。

在地毯博物館,可以盡情欣賞土庫曼斯坦各個時期的地毯精品,感受地毯藝術古老、神秘的魅力。地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大多擁有一手高超的地毯編織藝術,不僅能織造美麗的新地毯,還能修復陳舊的古地毯。古老地毯的修復工作極其複雜,譬如早期用線編織的地毯,每1平方米的範圍內,就有100萬以上的節點,十分考驗修復人的眼力和技藝。

每一年,土庫曼斯坦都要舉行地毯節和地毯藝術國際研討會,節日及研討會當天,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地毯愛好者和商人云集地毯博物館,盛況年勝一年。

在集市上售賣的土庫曼斯坦地毯

阿什哈巴德

沙漠中的“水城”

阿什哈巴德位於土庫曼斯坦南部地區,是國家首都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緊鄰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氣候極其炎熱乾燥,夏季最高氣溫超過45攝氏度。這個年降水量僅在200毫米左右的沙漠都市,卻有着“噴泉之都”、“沙漠水城”的稱號。城外黃沙莽莽,城內噴泉晶瑩,遊人至此,恍若身在水鄉。

市中心的地震紀念碑

◎地震紀念碑:永難忘卻的悲傷

阿什哈巴德所在地歷史悠久,早期的土庫曼人曾經在這裏建造過城堡,後來,這裏成為土庫曼人的聚居地。1881年,沙俄政府為組建后裏海軍區,在居民居住地上興建城池,這就是阿什哈巴德市的雛形。建市以後,大量俄羅斯人遷到這裏。20世紀40年代,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人口也從最初的3萬餘人發展到近12萬人。

阿什哈巴德市處於地殼運動劇烈的地帶,歷史上地震頻發。為了將地震損失降到最低,曾經這裏僅有一層高的房子。蘇聯時期,阿什哈巴德市建起大批現代化樓房建築,但是,這一切都在一場大災難中毀於一旦。

1948年10月6日凌晨,阿什哈巴德所在地爆發了黎克特製9~10級大地震。地震發生瞬間,大多數居民仍沉浸在睡夢中,反應能力基本為零。震后,整個城市變為一片廢墟,死亡人數近11萬人,幾乎全部居民都在這次地震中罹難。

阿什哈巴德主題公園

獨立后,土庫曼斯坦為緬懷在大地震中死難的人民,於1998年在阿什哈巴德市中心建立了一座地震紀念碑。白色大理石基座上,一頭青銅鑄成的公牛奮蹄發力,用角部頂起開裂的地球。一位母親傾側在裂縫處,雙手托起一個金色的孩子。整座雕像具備極高的藝術水準,將公牛竭盡全力的姿態和母親絕望吃力的托舉刻畫得栩栩如生,讓觀者的心情也驟然凝重起來。地震紀念碑的設計源於突厥民族的古老神話,傳說中,地球被一頭強壯的公牛頂在頭上。母親與孩子象徵著人類的生命代代延續。

紀念碑基座內部設有地震博物館,館內展示着地震前後的城市風貌圖片。進入博物館大門,迎面即一座壁鍾,指針上的時刻凝固在1點12分——地震發生的時刻。

◎魯赫耶特宮:低調的奢華

總統府對面佇立着一座宏偉的宮殿形狀建築,它就是著名的魯赫耶特宮。這裏建有可容納近3000人的會議大廳,土庫曼斯坦國家級會議及大型歌舞劇都在這裏舉行。

宮殿通體潔白如玉,建築材質主要為白色大理石。兩座完全一樣的六邊形空心亭對稱地護衛在宮殿兩側,和主體建築形成一個整體。兩座六邊亭之上均為天藍色半圓形穹頂,一左一右,與宮殿中部的兩個天藍色穹頂同樣大小,遙相呼應。在這四個天藍色穹頂中央,即宮殿最中央,矗立着一座體積龐大數倍的天藍色穹頂,穹頂之上,碧綠的土庫曼斯坦國旗迎風招展。宮殿正面,十餘根大理石圓柱巍然挺立,均勻分割了玻璃牆幕上映照出的景物。整座宮殿與周圍建築群渾然一體,低調中透出莊嚴肅穆,是阿什哈巴德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種馬場:馳騁千年的阿哈爾捷金馬

阿哈爾捷金馬位列土庫曼斯坦三大國寶之首,風頭和名氣遠大於同為國寶的土庫曼阿拉拜及土庫曼地毯。阿哈爾捷金馬品種古老,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中國古代史籍將其稱為“汗血寶馬”。

1935年,阿哈爾捷金馬從阿什哈巴德出發,經過84天,跑到4300千米之外的莫斯科。據實地測算,這種馬在體能巔峰期,衝刺1千米僅需要一分鐘零幾秒,而素有“短跑冠軍”之稱的獵豹,一分鐘能跑出1.6千米的成績。論起長途跋涉,獵豹的體能就遠遠不如阿哈爾捷金馬了。這種馬耐力極強,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下,只飲一次水即可維持一天所需。

著名的阿哈爾捷金馬和馴馬人

自古以來,阿哈爾捷金馬就被土庫曼斯坦視為國寶。這種馬毛色純粹,多為淡金、銀白、棗紅、黑色,外表神俊,性情剛烈,一旦認主終身不二。1986年,“巴黎凱旋門杯”賽馬比賽的冠軍桂冠被一匹阿哈爾捷金馬摘取,賽后,這匹冠軍馬拍出5000萬美元的天價。

在阿什哈巴德市郊,矗立着一座佔地超過50公頃的種馬場,名為“尼亞佐夫總統種馬場”。種馬場內,建造了最適合阿哈爾捷金馬生存的自然環境,配備有世界級先進設備和獸醫實驗室。這裏是中亞最大的馬場,也是土庫曼斯坦國家賽馬協會所在地。馬場內,幾百匹純種阿哈爾捷金馬馳騁自如,被土庫曼人稱為“總統馬”。

在土庫曼斯坦,馬匹是珍貴的夥伴,只有最要好的朋友之間,才會互相贈送馬匹。阿哈爾捷金馬更是珍寶中的珍寶。2002年和2006年,土庫曼斯坦分別向中國領導人贈送了兩匹阿哈爾捷金馬,表達了中土兩國之間源遠流長的寶貴友誼。

◎獨立紀念碑:國富民強的象徵

獨立紀念碑位於阿什哈巴德市獨立公園的中軸線上,高118米,是阿什哈巴德市的地標性建築物。獨立紀念碑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底座為實心的半球建築,形狀和傳統的土庫曼斯坦氈帳類似。五條半弧形支撐骨架緊緊依附在半球形建築外,代表了土庫曼斯坦的五個州。上部建築是一根衝天而立的柱體,頂端雕塑為立體的新月抱五星,雕塑通體鍍金,在驕陽的映照下熠熠生輝。

獨立紀念碑的選址和高度暗藏玄機。它位於獨立公園的中軸線上,隱喻着土庫曼斯坦永久中立的態度。上部建築高91米,下部建築高27米,喻示着土庫曼斯坦國家獨立的日子:1991年10月27日。

在土庫曼斯坦,每到國家獨立日(10月27日)和中立日(12月12日),政府均會在阿什哈巴德市獨立公園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人們換上傳統服飾,載歌載舞,慶賀國家的獨立和富強。

獨立紀念碑

人工奇觀卡拉庫姆運河

土庫曼斯坦乾燥炎熱,水源稀缺。在夏季,地表的許多河流會蒸發成乾裂的河床。尤其在西部和中部地區,幾乎沒有河流的存在,給居民的正常用水帶來極大不便,同時也阻礙了當地農牧業的發展。1950年起,卡拉庫姆運河正式開工。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運河工程終於圓滿完工。卡拉庫姆運河灌溉通航兩相宜,流域長度約1400千米,貫穿土庫曼斯坦全境,工程之浩大,影響之深遠,堪稱人力戰勝自然的奇觀。

◎三度施工,歷時數十載

卡拉庫姆運河的建設經歷了三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蘇聯提出興建“土庫曼大運河”的規劃。規劃中,這條大運河利用乾涸已久的烏茲博伊古河道,從阿姆河引流,通向如今的土庫曼巴希市。當時,這個工程被稱為“斯大林世紀工程”,運河一旦開鑿成功,將極大緩解土庫曼斯坦農牧業及居民用水匱乏的局面。可惜的是,工程隨着斯大林的逝世而中斷。

1954年,土庫曼運河計劃重新被提上日程,運河名稱改為“列寧大運河”。這一次工程進展較快,到了1959年,一期長達400千米的工程已正式完工,灌溉土地面積達10萬公頃。次年,二期工程完工,同時建成哈烏茲汗水庫。1967年,三期工程完工,運河直通吉奧克傑佩市。

卡拉庫姆運河和哈烏茲汗水庫

1971年,運河第四期直到1988年,整個卡拉庫姆大運河工程全部完工。1991年,土庫曼斯坦獨立后,又在卡拉庫姆大運河源頭修建了澤伊特大水庫。引自阿姆河的水流經水庫沉澱和澄清后,再流入大運河。

工程開工建設,並於1973年建成科佩特大壩和科佩特水庫。第四期工程將運河水導向三個方向。從別列克特市開始,一股流向西南部的阿特拉克,一股流向巴爾坎納巴德。巴爾坎納巴德至巴希市之間,以管道代替地上河道,將運河水引入巴希市。

卡拉庫姆運河風光

◎“綠夢”成真,造福百萬人

對居於沙漠附近的人來說,綠色是最可愛的顏色,它代表了水草豐美的綠洲,能夠為人畜帶來生機。但是,土庫曼斯坦沙漠遍佈的先天自然條件,使很多地區的居民“望綠興嘆”。

卡拉庫姆大運河的建成,使這些居民的“綠夢”變為現實。它讓沙漠之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東西通航的奇迹,滋養灌溉了100多萬公頃農田和牧場,解決了土庫曼斯坦中部、西部農牧業無水灌溉的歷史難題,保證了主要工業城市的飲用、綠化用水,擴大了沿岸城市的綠化面積。沿河兩岸,昔日荒地變成豐碩農田,放眼望去,到處綠意盎然,牲畜成群。運河工程造就了“一條奔涌在沙漠中的河流”“逆天的創舉”,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造福了土庫曼斯坦700餘萬民眾。

不過,有利必有弊。卡拉庫姆大運河規模越大,阿姆河流失的水量越多,直接影響了阿姆河注入鹹海的水量,使鹹海面積大範圍縮減,帶來一系列不容忽略的生態問題。此外,通過沙漠地帶的運河蒸發、滲漏現象嚴重,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如今,土庫曼斯坦政府正致力於研究如何解決運河的不利影響,力爭做到人造工程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卡拉庫姆沙漠

世界第四大沙漠

在土庫曼斯坦,近四分之三的國土屬於卡拉庫姆沙漠的範疇。這片沙漠面積約35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四,可裝下整個英國或挪威還廣有剩餘。英國旅行家亞歷山大·伯恩斯游經卡拉庫姆沙漠時,曾感嘆“跟這片大洋一般無邊無際的沙漠相比,其他的沙漠顯得微不足道”。

卡拉庫姆沙漠的野生駱駝

◎地形多變的黑色沙漠

在突厥語中,卡拉庫姆意為“黑沙”,因這片大漠擁有許多黑褐色沙帶而得名。黑褐色沙帶由棕黑色岩石層沙化形成,混在漫天黃沙中,為多變的沙漠地勢增添了神秘。

按照地形走勢,卡拉庫姆沙漠可分為東南部分、中央部分及北部外溫古茲三大地段。東南部分沙漠多為沙漠平原,平坦遼闊,沙丘起伏,沙崗遍佈。中央部分多為窪地,分佈着許多龜裂地和鹽沼池,在夏季,一些較淺的鹽沼池全部蒸發,池底大塊裂開變成龜裂地,直到較為濕潤的春季,地下水湧出地表,這些鹽沼池才會重新出現。外溫古茲部分是高原地帶,暴風好似刻刀,在這裏吹刻出無數高大的沙丘,沙丘與沙丘之間形成低凹的盆地。降水及地下水滲出時,盆地存貯了積水,加上外圍沙丘擋住了暴風和部分陽光,積水蒸發緩慢,這些盆地地表逐漸形成厚厚的沉積黏土層。

沙漠晝夜溫差大,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時常狂風大作,漫天塵沙。艱苦的自然條件下,仍有生命力頑強的動植物生長其中。每到春季,卡拉庫姆沙漠會冒出苔草、金合歡等矮小植物,不過,這些植物的壽命最多延續到5月份。沙漠動物大都體形矮小,螞蟻、老鼠、蜥蜴、蠍子、蛇蟲和陸龜大都躲在沙下,也有體形稍大的沙狐、羚羊和狼奔馳在沙漠上。生存在沙漠上的牧民,養殖的牲畜多為耐高溫、耐乾渴的卡拉庫爾綿羊和駱駝。卡拉庫姆運河建成后,貫通沙漠南部地區,極大地改善了沙漠的生存環境,牧業和農業進一步發達起來。

卡拉庫姆大沙漠蘊藏着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油氣資源。迄今為止,土庫曼斯坦政府已在沙漠建起多個大型工業氣田、硫礦採礦場及冶鍊廠等。

◎雷佩泰克自然保護區

多變的地勢帶來不同的風景,卡拉庫姆大沙漠擁有很多風姿獨具的自然景觀,吸引着遊客的眼球。其中,雷佩泰克自然保護區是世界級的“沙漠樣帶”,留住了獨特的沙漠地理景觀,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沙漠生態體系。

雷佩泰克自然保護區位於沙漠東部,面積近4萬公頃,阿什哈巴德一土庫曼納巴德鐵路幹線長龍般橫跨於此,為旅遊、科研行動提供了便利。遊覽雷佩泰克自然保護區時,需要做好充足的安全措施。在讚歎刀削斧刻般整齊的沙丘奇景時,隨時可能邂逅毛茸茸的狼蛛及形體可怖的巨型蜥蜴,還有足以致命的毒蛇蜿蜒游弋於沙中。

“地獄之門”

燃燒40年的不熄之火

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有關於火焰山的描述。不過,神話傳說畢竟是虛構的,世上並不存在火焰終年不熄的山體。但是,在卡拉庫姆大沙漠中央,有着一個名副其實的“火焰洞”。在這個直徑約60米的坑洞內,熊熊烈火燃燒了40載依然旺盛如初,當地人形象地稱它為“地獄之門”。

達爾瓦茲村的“地獄之門”

◎鑽井鑽出地獄門

在卡拉庫姆沙漠上,零星分佈着土庫曼人村落。這些村落的村民半耕種半游牧,聚集在沙漠綠洲附近。曾經,達爾瓦茲村也是這些村落中的一個。世代居住於此的達爾瓦茲村民從沒想到過,有朝一日,他們會被迫遷離家園。

20世紀70年代,土庫曼尚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蘇聯派出許多工作組,幫助土庫曼斯坦勘測地下礦藏、建設國家。1971年,蘇聯工作組在達爾瓦茲村附近的沙漠地區勘測到大量天然氣資源。很快,工作組調集先進勘測設備,搭起井架,開始鑽井作業。正在人們幹得熱火朝天之際,意外出現了。

地面突然迅速塌陷,形成三個巨大坑洞,所有鑽井設備、儀器全部掉落其中。幸運的是,這場意外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三個大坑中,有兩個大坑快速湧上奔涌的泥漿和渾濁的水流,形成水坑和泥坑,而第三個坑洞散發出刺鼻的氣味。鑽井時遇到地面塌陷,這種意外世界上早有先例,通行的處理方法往往是將坑中氣體點燃,讓有害氣體自動燃盡,避免它們散發出來危害人畜。同時,聚集已久的氣體在地表塌陷的開放性環境下,很容易引發爆炸,燒盡它們也可消除安全隱患。

於是,地質工作者決定在天然氣坑中點燃天然氣。瞬間,大火熊熊而起,整個坑洞火花遍佈,燃燒帶起的熱力及刺鼻氣味讓周圍人群自動退避遠走。誰也沒有想到,本以為幾天內就可熄滅的火焰,卻晝夜不停地燃燒了40餘年。據地質專家測算,坑中蘊藏的天然氣資源似乎無窮無盡,大火必定還會繼續燃燒下去,不知何時才能熄滅。

◎“地獄”奇景

從地獄門形成之日至今,前去觀賞的遊人絡繹不絕。不過,燃燒帶起的熱力使得周邊地區寸草不生,附近的村落早已遷徙到別處,只余幾頂零星帳篷,裏面居住着專為遊人帶路的當地村民。

每到黃昏,落日消失在地平線后,大漠盡頭和天際殘霞連成一片,倍覺凄清。天空顏色由湛藍轉為深灰,再到淺墨、漆黑,隨着顏色的加深,夜幕似乎低低垂落,向大漠直壓下來。此時,天地間唯一的顏色只餘地獄門中的熊熊烈火。在彤紅火光的映照下,漆黑天幕隱隱透出暗紅,星光、月光俱都黯然失色。獵獵風聲從地底傳來,沉悶,猛烈,吹得火苗呼呼作響,如同傳說中描述的地獄魔鬼的吟唱,更增添了卡拉庫姆沙漠的神秘氣氛。

馬赫圖姆庫里

土庫曼人的喉舌

在土庫曼斯坦,18世紀著名詩人馬赫圖姆庫里的詩句代代傳唱,家喻戶曉。馬赫圖姆庫里創立了宗教文學,發揚光大了古典文學,使文學語言成為土庫曼民族的通行語言。他的詩句描述了土庫曼人民的辛酸和血淚,歌頌了土庫曼民族的偉大和堅忍,被譽為“詩聖”“土庫曼人的喉舌”。

馬赫圖姆庫里紀念銀幣

◎詩人生平:遵從靈魂的呼喚

馬赫圖姆庫里生於18世紀20年代,他的家鄉位於裏海沿岸,是一個美麗富饒的村落。他的父親文學造詣深厚,是備受人們尊敬的宗教人士。在父親的影響下,馬赫圖姆庫里自幼接觸文學和宗教學,為思想打開了飛翔的窗口。

18世紀的土庫曼斯坦正處於沙俄殖民時期,在沙俄的殘酷統治下,底層社會的民眾生活艱難,顛沛流離,各地起義不斷,部落與部落間也多有內訌。人民的苦難、國家的動蕩引發了馬赫圖姆庫里的思索,生性敏感善良的他,時常“為了故土和時代而備感苦悶”。為謀求救國救民之道,青年時期的馬赫圖姆庫里聽從自身“靈魂的呼喚”,毅然離開家鄉,趕赴多個國家遊歷。

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遊歷時,馬赫圖姆庫里接觸到各國不同階層的民眾及各地風土人情,極大地增長了見聞,開闊了心胸,為之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土庫曼斯坦於2003年發行的馬赫圖姆庫里紀念郵票

馬赫圖姆庫里的詩歌,詩句唯美,朗朗上口,歌頌愛情、正義和純潔的心靈,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共鳴。每一篇新作發佈時,都會有四面八方的人集聚一堂,聆聽、傳抄馬赫圖姆庫里的詩篇。毫不誇張地說,有駱駝的地方,就有馬赫圖姆庫里的詩歌。直到如今,他的詩歌仍然膾炙人口。土庫曼斯坦人民經常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我們降生到這個世界,母親吟唱的搖籃曲是馬赫圖姆庫里的詩句;我們離開這個世界,送行的親友們吟誦的同樣是馬赫圖姆庫里的詩句。”

◎偉大詩篇:凈化心靈的金玉良言

馬赫圖姆庫里的詩篇包羅萬象,有對民族統一的嚮往,對美麗景物的描述,也有詩人為人處世的準則和智慧。在那個混亂、分裂的時代,馬赫圖姆庫里首次提出民族統一的觀念,為奮鬥中的土庫曼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成為人民的精神支柱。在土庫曼斯坦,馬赫圖姆庫里詩歌的地位如同《論語》之於中國,已成為人民奉行的道德模範和行為準則。

土庫曼斯坦首位總統尼亞佐夫曾讚譽馬赫圖姆庫里“足以與人類偉大的兒子——孔子、屈原、菲爾多西、莎士比亞、但丁、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齊名”。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土庫曼斯坦將每年的5月19日定為“馬赫圖姆庫里詩歌節”,成立“馬赫圖姆庫里青年聯盟”,還在全國各地樹立起多座馬赫圖姆庫里的雕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絲綢之路上的歷史風光:一帶一路上那些國家的地理人文(套裝10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絲綢之路上的歷史風光:一帶一路上那些國家的地理人文(套裝10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土庫曼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