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該暴露的終究會暴露
05
該暴露的終究會暴露
◎貧窮是掩飾不住的
有人喜歡炫耀、喜歡攀比,比家庭、比外貌、曬關係、曬貴重物品。愛炫耀的人,最終目的只是讓別人羨慕他、崇拜他。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內心缺少什麼,那麼只需要看他在炫耀什麼;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自卑什麼,那麼只需要看他在掩飾什麼。
人的自尊需要維護,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凡事都不能太過。一個人在精神和物質上的需求尚未達到或無法達到的時候,心裏就會產生失落感,虛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虛榮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欠缺、無能和自卑,掩飾與他人和社會的差距,並期望獲得社會影響力和他人的好感,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和補償。
人的自尊心太強,容易墮入虛榮的怪坑,就像過去有個笑話里講的那樣:
一個大叔收入不多,家裏有三個孩子,生活很困難,可他十分愛面子,虛榮心很重。每次出門,他都用一小塊藏在門后的、用了好幾個月的豬肥膘擦擦嘴。這樣,出門時他嘴上就油光光的了。他覺得嘴上有油,別人就會羨慕他每天都吃得特別好。這樣一來,他的心裏就會非常滿足。
有一天,大叔正在眾人面前炫耀自己每天都能吃到肉,他的兒子光着身子跑來,大聲嚷道:“爸,我媽讓你趕緊回家一趟。”
“出什麼事兒了?大驚小怪的!”
“那塊擦嘴用的豬肥膘被鄰居的貓給叼去了。”
“什麼?那你媽怎麼還不趕快出去追呀?”
“我媽已經三天沒吃飯了,哪有力氣追呀?”
眾人一聽,頓時大笑。大叔在鬨笑聲中低着頭,回家去了。
因為貧窮,大叔一家吃不到肉,可他不想被人看穿自己的窘境,就用豬肥膘抹嘴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着實讓人替他感到難為情。
這是一個很老的笑話了,人們本應引以為戒才是,可如今,現代版“豬肥膘”故事仍舊頻頻上演:由於虛榮心作祟,工薪階層不惜攢上幾個月的工資,也要買部蘋果手機;幾千上萬的大牌包買不起,就去買幾百元的高仿品;高仿也買不起的,竟然去買印着大牌商標的包裝紙袋,假裝自己買過很多名牌。網上有店家專門售賣各大奢侈品牌的高仿紙袋,沒什麼用處的紙袋,售價竟達幾十元至上百元。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趨之若鶩,使得網店一度斷貨。有的買家在評論中說:“禮品袋跟專櫃的一樣,用來裝東西倍兒拉風,好像自己真買了個‘路易威登’一樣!”
買不起大牌,卻偏要買一堆帶有名牌商標的包裝紙袋來充門面,這些人和那個用豬肥膘抹嘴的大叔簡直是如出一轍,都虛榮到了病態的程度。
還有些人更是病入膏肓,虛榮心得不到滿足,竟不惜以身犯險。網絡上就曾報道了這樣一條新聞:有一個20多歲的男子家裏很窮,因為手機不高檔而感覺沒面子,就到手機賣場假裝買手機,趁店員不注意,竟然搶了兩部蘋果6手機,然後轉身逃跑,結果出門跑了5分鐘就被店員抓獲了。
面子不能沒有,但如果通過犧牲尊嚴來獲取的話,還有意義嗎?
虛榮心強的人無法忍受經濟上的貧窮,既然無法忍受,就應當想辦法擺脫貧窮,不能把心思都用在偽裝和攀比上。再說,貧窮並不是罪過,也沒什麼丟人的,一個人在經濟上貧窮,並不表示他一無所有。很多人為了理想和自由,甘願過着清貧的生活,比如莊子。
一天,魏王召見莊子,莊子裹着件縫補過的粗布衣裳,又用麻繩綁着那雙快要露出腳丫子的破鞋子,就去了。魏王見莊子這副模樣,揶揄道:“先生怎麼混得這樣潦倒?”莊子說:“我貧窮,但不潦倒。讀書人捨棄理想和信念,那叫潦倒,衣服破爛只能算貧窮。我之所以淪落到這般田地,是因為生不逢時。你看山裡那些猿猴,從這棵樹上跳到那棵樹上,多麼自由,連箭法最精準的獵人都沒辦法捉住它們,可它們一旦到了茂密的叢林裏,就小心謹慎起來。這是因為,環境變了,它們受到限制,自然不能任意施展。如今這世道,君不君,臣不臣,我自然看起來狼狽。其實我算不錯的了,您忘了,當初比干丞相被昏庸的紂王剖開胸膛,把心都挖走了!”
雖說在魏王面前,莊子很有骨氣,但事實上,莊子確實窮,而且是窮到了極點。
有一次,莊子家裏實在揭不開鍋了,就去河邊釣魚。有兩位楚國的大夫來到河邊,代表楚國國君請他去當大官。那時候,楚國是各國之中最富庶的,去那裏當大官,是多麼風光啊!假如莊子答應了,往後的日子必定是錦衣玉食,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可是,面對這樣的條件,莊子拿着魚竿,連頭都沒回,只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已經活了三千年了,國君用華麗的綢緞把它包好,放在了竹匣子裏,敬放在宗廟之上。你們說,神龜是願意在爛泥里自由自在地覓食呢,還是願意被殺掉,放在宗廟之上呢?”兩位大夫說:“當然是願意留在爛泥里。”
莊子拒絕了楚王,甘願繼續過貧窮的生活。在莊子看來,他這是用物質的貧窮,換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想要生活幸福美滿、衣食無憂,這是很正常的需求,但凡事應當適可而止,如果因為追求一樣東西而失去了自由、快樂和生命,那還有什麼意思呢?
托爾斯泰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農民希望得到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地主便站在自家的田地里對農民說:“你早上從這裏開始往前跑,每跑一段距離,就在地里插一面旗子,要是在日落以前返回來,插上旗子的田地就都歸你所有。”
聽了這話,農民高興極了,於是不停地往前跑啊跑。由於貪心,他累得精疲力竭,好不容易才在日落以前趕了回來,可是,就在他返回原地的時候,卻一頭栽在地上,再也沒有站起來。村子裏的人只好挖了個坑,將農民就地掩埋,並且感嘆了一句: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少田地呢?現在這麼大就夠了。
人擁有的物質越多,顧忌也就越多,與此同時,自由的空間可能就會越來越小;不追求物質,就不會有太多顧忌,這樣一來,反倒能享受到更多的自由。無論是追求物質也好,追求精神自由也好,只要能活得真實、活得坦然、活得輕鬆,就是幸福的。
◎參加同學聚會不用裝相
同窗情誼簡單純真,十分可貴。時隔多年,忽然有一天收到同學聚會的消息,想必每個人的心情都很激動,想去看看大家現在的模樣,了解他們的近況,一起回憶過去的純真歲月,像以前那樣無拘無束,暢所欲言……
聚會之前,免不了要精心準備一番。愛面子的人遇到這種事,更是有的忙了,老同學面前,無論如何都不能跌份兒,平時捨不得買的衣服,買!人家可能都開車去,我沒有,也買不起,怎麼辦?要麼租,要麼借,反正不能騎自行車去。
2015年十一長假,崔某接到一個電話,高中時候的老班長通知他去參加同學聚會。闊別十年,大家終於要聚在一起了,崔某高興得連連應允。電話里,他向班長詢問了同學們的近況,聽起來,大家混得都不錯。相比之下,崔某不禁有些自卑,他現在工作還算穩定,不過手頭沒多少積蓄,至今還和父母住在一起,車也沒有買上。
為了不在同學面前丟臉,他思來想去,找朋友借了輛好車。聚會當天,大家興緻高昂,推杯換盞之後,男同學聊起了他們最關心的話題。
有個同學對崔某說:“現在混得挺好嘛,車不錯!”
崔某故作謙虛,說:“一般吧!本來還打算去歐洲度假,不過老同學聚會,我哪能不來呢?過一陣再去。”
另一個男同學說:“我準備明年換車。”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只有小林一直默不作聲。聚會結束,崔某有些喝高了,準備打車回家,這時,小林快步走上來,說有事找他商量。
兩人上了出租車,小林說,自己工作不順,至今沒房沒車,不久前,女朋友給他下了最後通牒,再不買房買車,就要和他分手。臨別之際,小林終於開口,問崔某借錢。
崔某一開始還滿不在乎地問:“需要多少?”
“10萬。”
聽到這裏,崔某的酒立刻醒了一半:“啊?我也是打工的,拿不出那麼多,再說,我也準備買房子結婚呢!”
見小林言辭懇切,崔某再也不忍心欺瞞,把實情告訴了他:“我的車是跟朋友借的,剛才在酒桌上說的那些話,都是吹牛的。”
不料,小林根本不相信他的話,還埋怨崔某:“不想借就算了,何必編謊話呢?”
崔某無奈,只好帶小林回家,看到破舊的樓房、擁擠的屋子,小林終於信了。
事後,崔某心想:“完了,同學們現在大概都知道我吹牛了,以後算是沒臉見面了。幸好沒把老婆本借出去,要不然更慘。以後再也不能吹牛了,容易惹麻煩。”
見同學用不着偽裝,崔某沒錢充有錢,借好車,又吹牛,讓同學都以為他是有錢人,同學遇到困難,當然想找他幫忙了。穿幫之後,他反而鬧了笑話。如果不裝有錢人的話,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呢?
如今的同學聚會確實不像小時候憧憬的那樣了,男同學喜歡在聚會上比社會地位、比收入、比車。女同學則關心誰年輕,誰保養得好,接着就是比穿戴、比房子、比老公、比孩子……比較來比較去,有的人的心理就失去平衡了。
上高中時,小趙是班裏數一數二的好學生。大學時,他的成績也很優秀。畢業后,他幾經周折,才找到一份相對滿意的工作。三年以後,他的職位升了,薪水也漲了不少。收到高中同學的聚會邀請時,他欣然赴約。闊別多年,同學們再次相見,心情都很激動。吃飯時,大家互相詢問近況,氣氛很融洽。這時,一個男同學問起小趙的收入,小趙坦然回答:“稅後7000元左右。”
那個男同學半開玩笑似地說:“上學時,我不愛念書,老師對我不理不睬的,連我爸我媽都說我沒出息,記得那時候,大家都喜歡拿你來反襯我,結果搞得我一見你就自卑。高中畢業,我沒考上大學,在社會上兜兜轉轉三四年,總算找了條門路,做起了生意,如今算是小有所成吧。不瞞你說,你現在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我請別人吃頓飯的。我總算能把頭抬起來啦,哈哈!”
這番話把小趙說得滿臉通紅,沒等大家說話,那個男同學緊接着又說:“今天這頓飯我請了,誰也別跟我客氣,想吃什麼喝什麼,儘管叫!”
很多同學歡呼起來,讚歎之聲此起彼伏。接下來,大家紛紛起身,向那個男同學敬酒。身邊的幾個同學見小趙尷尬,便低聲勸了幾句,小趙不自然地笑了笑。見同學們像眾星捧月一樣,圍着那個男同學恭維,小趙心裏很不是滋味,找了個借口提前走了。
從那以後,只要是同學聚會,他一概不參加。有一次,大學同學組織聚會,得到通知后,小趙找個理由拒絕了。後來,又有幾個大學同學給他打電話,聽說大學時對自己最好的老師也會參加,小趙有些心動,可一想起上次的高中聚會,他馬上打消了念頭。
後來,一個要好的大學同學給小趙打電話,聊起那天的情景:“你沒去真是太可惜了!我們原本打算AA制,找個大點兒的酒店聚餐,不過後來沒去。老師說得對,在哪兒聚都是一樣,大家畢業時間還短,手裏沒多少錢,去酒店不划算,他邀請我們到學校去聚,在校園裏走走,再去食堂吃個飯,正好可以回味過去……”聽同學意猶未盡的語氣,小趙知道,自己錯過了一次珍貴的聚會。
上高中時,成績優異的小趙也許是那個男同學的“陰影”,所以他在多年以後,還把小趙當參照物,想通過比較收入來找到平衡,發現自己比小趙收入高得多,他終於揚眉吐氣了。事實上,他的這種比較很盲目,因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比較對他和小趙都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人和人之間有太多的差異,所以並沒有可比性。真的要比,也要看自己與以往相比有沒有進步,這樣才更實際、更公平。
對於同學的那些話,小趙無須耿耿於懷,當別人的炫耀讓你反感的時候,你可以用“嗯”“不錯”“可以”這類最簡單、最蒼白的話去回應,他發現自己不受人關注,自然就會覺得無趣,不會再說下去了。如果實在覺得氣氛不好,轉身離去就是了,沒必要把所有的聚會都推掉。錯過了大學同學的溫馨聚會,多遺憾啊!昔日的同窗事業有成,其實是件好事,送上祝福,同時也激勵自己奮發向上,這才是健康的心態。
北野武是日本的著名導演,他曾說起這樣一件事:在成名之前,他非常渴望買輛好車。成名以後,他買了一輛保時捷。按理說,當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應該感到開心才是,可他卻覺得,現在的感覺和當初的想像有天壤之別。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他開車的時候“看不到自己開車的樣子”。
為了滿足自己的想像,他專門請朋友來幫忙開車,然後自己打輛出租車,緊跟其後。在出租車上,北野武對司機說:“看,那是我的車!”
這個故事耐人尋味,如果是真的,我們或許可以理解為:每個人都有虛榮心,就連藝術家也不能免俗。不知當時那位司機做何反應?如果他一臉艷羨的話,北野武肯定覺得很滿足,如果司機只是淡淡地回一個“哦”呢?估計北野武會很失落吧。
在愛面子的男人眼裏,車可遠不只代步工具那麼簡單,一輛好車,能體現男人的身份、地位、財富,甚至能撐起有些男人的自信。當然了,對於愛面子的女人來說,車也是有很多特殊意義的。
生活中,很多人都被虛榮所困。虛榮心有強有弱,小小的虛榮看起來沒什麼危害,可一旦滋長起來,往往會引起很多麻煩。
有的人平時很少用車,可見身邊的人都有車了,為了證明自己買得起,就跟風買車。結果新鮮幾天後,車就放在一邊,很少開了。
齊先生和妻子商量買車。齊先生說:“身邊很多同事都買車了,別人有的,咱們怎麼能沒有?”妻子認為,他們家距離各自的工作單位不足20分鐘的公交車程,平時也很少有用車的地方,買車以後的保險、油錢等費用算下來不少,所以現在買車對他們來說不僅沒有多大用處,反而可能成為包袱。可齊先生聽不進去這些勸告,堅持要買。買就買吧,妻子建議買一輛10多萬的,可齊先生非要買20多萬的,說單位只有女的開10多萬的小車,男的要麼不開,要麼就是20萬以上的,否則開出去沒面子。
自從成了有車族,齊先生原本平靜、悠閑的生活全被打亂了。停車的煩惱讓他成天心神不寧,他住的地方臨街,是一棟老式綜合樓,沒院子,更沒車庫,平時只能把車停在樓前的空地上,沒有安全感。坐在家裏,只要聽見報警器的聲音,他就忍不住跑到窗戶邊探出腦袋往下瞄。特別是夜裏,一聽到樓下有動靜,他就會驚醒,本能地跑到窗前往外張望。有天下樓開車時,齊先生瞥見車的發動機蓋子上有一道長長的划痕。
糾結了幾天之後,齊先生決定以後不開車了,反正也用不着。他想把車賣掉,但一問價錢要損失好幾萬,太不划算,他只好租個車庫把車停了進去。後來又聽朋友說,車閑置久了會出毛病,得經常開出去遛遛,還得定期保養。
妻子煩了,奚落他:“你就是瞎折騰,花錢買個累贅,如今還得花錢為這個累贅租車位,像爹一樣供着。”
本來就窩火的齊先生聽了妻子的嘮叨,氣不打一處來,兩個人鬧了口角。就這樣,自從買了車,齊先生就平添了一塊心病。
有的人買車,是抱着一種“別人有,我也得有”的心態,在他們看來,身邊的人都有車,自己如果不買,就好像買不起似的,為了證明自己買得起,就決定買車。然而,買車時除了要考慮車自身的成本以外,還要考慮日後的養車成本,養車成本包括停車和養護等各項費用,還包括耗費的精力和時間。如果沒考慮這些問題,很可能陷入“買得起車,養不起車”的窘境。
有的人經濟能力有限,為了攀比,他們寧可借錢,或者貸款,也要買輛車,結果影響了正常的生活不說,還會被巨額的費用拖入痛苦的深淵。
網上就有這樣一則新聞:吳某在一家小公司上班,看着周圍的朋友們都買了車,他心裏痒痒,總感覺有落差。他與妻子的收入加起來每月只有5000元,除了平日開銷,所剩無幾。儘管這樣,他仍想擁有一輛自己的車。他與妻子商量,認為可以減少平日的聚會費用,再加上些積蓄,最終實現分期付款買車。吳某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同意,反覆選擇后,他們決定購買一款別克轎車,售價近30萬元。於是,他們去銀行辦理手續。由於兩人的收入都不高,只有聯名才能辦理信用卡分期付款,一個月需要還4000餘元錢,他們也同意了。
提車的那天,吳某別提多高興了,四處約朋友出來玩兒,主要是為了“展示”一下他的新車,朋友們也對吳某刮目相看。然而,接下來的日子,卻是吳某始料未及的。
雖然有了車,但是需要還貸款,兩個人的生活質量急劇下降,每月還需要父母的資助。慢慢地,兩個人就經常因為錢的事兒發生爭吵,甚至連妻子買一件200元的衣服,吳某都會不高興,“有那錢還得還貸款呢!”妻子則表示,如果不是吳某要買車,家裏的經濟就不會出現問題。
三個月後,兩個人車貸就還不上了。最終他們衝動地決定離婚,並將車賣了10餘萬元分了,但是透支信用卡的費用,兩人卻誰也沒還。當銀行找到他們的時候,他們的話如出一轍:“車不是我買的,別找我。”
最終,銀行以兩人惡意透支信用卡報案。女方當即被警方抓獲,但吳某知道消息后逃跑了,被當地警方網上通緝。吳某被抓獲時,早已將賣車的錢揮霍殆盡。接受警方審訊時,他總是不由自主地說:“都是好面子惹的禍!”
為了面子買車,吳某透支了信用卡,結果貸款換不上,不但面子沒了,還要進“局子”。真正的面子是靠自己的本事掙來的,車或許能滿足一個人一時的虛榮心,但卻未必能帶來面子。買車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別把撐面子當成首要目的。
◎“有面子”和“不要臉”
在《說“面子”》一文中,魯迅先生寫道:
一個紳士有錢有勢,我假定他叫四大人吧,人們都以能夠和他攀談為榮。
有一個專愛誇耀的小癟三,一天高興地告訴別人道:“四大人和我講過話了!”
人問他:“說什麼呢?”
答道:“我站在他門口,四大人出來了,對我說:‘滾開去!’”
當然,這是笑話,是形容這人的“不要臉”,但在他本人,是以為“有面子”的,如此的人一多,也就真成為“有面子”了。別的許多人,不是四大人連“滾開去”也不對他說嗎?
在這裏,魯迅先生提到了兩個詞,一個是“有面子”,另一個是“不要臉”。從這個笑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臉和面子這兩個詞是有區別的。
“臉”除了表示面部以外,還表示一個人的尊嚴、榮譽感、正義感和羞恥感,而“面子”是一個人用來衡量自我期許與他人的評價是否一致的心理過程或結果,從外在表現上看,它體現為社會對一個人的認可程度。面子這個詞本身是中性的,但在使用上,它既有中性的意思,也有貶義,比如,“死要面子”就是形容一個人很虛榮。
臉代表着一個人的道德底線。說一個人不要臉,那是極其嚴厲的批評,因為它往往表示一個人做了喪失尊嚴或者有損社會道德的事;而不要面子,是指一個人不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或不注重社會對他的認可,這並不損傷尊嚴,也不違反社會道德。由此可見,“面子”實際上是個人尊嚴和社會尊重的終極體現,而“臉”是一種底線。“面子”並不是每個人都希望獲得,而“臉”是任何人都不希望失去的,必須儘力去維護。也就是說,做人可以不要面子,但絕對不能不要臉。如果要面子到了連尊嚴都不顧的地步,那結果很可能是既丟了面子,又丟了臉。
《孟子》中有一則著名的寓言,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齊國人,家裏有大小兩個老婆。齊國人每次出門,都酒足飯飽地回家。妻子問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麼人,他說,全都是些有錢有勢的人。
妻子對他的妾說:“丈夫出門,總是酒醉肉飽地回來,問他和些什麼人一道吃喝,據他說來全都是些有錢有勢的人,但我們卻從來沒見到什麼有錢有勢的人物到家裏來過,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麼地方。”
第二天早上,她便尾隨在丈夫的後面,走遍全城,沒有看到一個人停下來和她丈夫說話。最後他走到了東郊的墓地,向祭掃墳墓的人要些剩餘的祭品吃,不夠,又東張西望地到別處去乞討,這就是他酒足飯飽的辦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裏,對他的妾說:“丈夫是我們仰望並終生依靠的人,現在他竟然是這樣的!”
二人在庭院中咒罵著、哭泣着,而丈夫還不知道,得意揚揚地從外面回來,在他的兩個女人面前擺威風。
齊人背着妻妾去墓地吃祭祀的酒肉,不夠吃就向人乞討,他做這種丟盡臉面的事情,竟然回去以後向妻妾吹牛,說自己整天和有錢有勢的人來往,每天吃得酒足飯飽。他以為這樣就能讓兩個女人覺得他了不起,從而敬重他。人都有虛榮心,也都想有面子,畢竟誰都不想被人看不起,可也不能因為要面子就連最起碼的尊嚴都丟掉了呀!試想,一個連尊嚴都不要的人,怎麼可能有面子呢?
要面子是以自尊為前提的,如果沒自尊,就談不上面子。要面子是很正常的需求,但過猶不及。愛面子的人往往有較強的虛榮心,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是一種複雜而矛盾的心理,它一方面是自信的,另一方面又是不安和自卑的。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也是一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典型。
在阿Q看來,有權有勢、有錢、有名望,這就是有面子。正因為他死要面子,才會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飽受摧殘的內心。阿Q成了面子的奴僕,為了讓自己能心安理得地活着,他明明挨了打,卻硬說自己沒有吃虧;明明受了侮辱,卻硬說自己討了便宜;在被趙太爺打罵之後,通過“兒子打老子”這樣的話來安慰自己……他想通過意淫來獲得尊嚴,可除了更多的恥笑和凌辱之外,他什麼也沒得到。
弱者往往是最愛面子的一群人,越沒本事,就越想要面子。常聽有的人說“給我個面子”,面子是怎麼得來的,是別人給的嗎?
面子並非生來就有,也不能從天而降,更不是跟人要來的。想有面子,想讓人給你面子,得自己去掙。當你有了值得別人敬重的資本時,人家自然會敬你、給你面子。如果你沒有那個資本,人家看不起你,憑什麼給你面子?所以,真正有自尊的人是不會跟別人要面子的,想要面子,就自己去掙。等你有了足夠的本事,有了足夠的自信,就算別人不給面子,你也不會在意,因為你本身已經有面子了,不需要別人給。
◎不要不懂裝懂
對一件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坦誠面對和虛心求問。可有的人覺得,承認自己不懂,不就等於說自己無知嗎?那怎麼行!為了掩飾自己的不足,他們不但死不承認,還要裝模作樣一番。
從前,有個北方人,到南方去做官。剛到南方,肯定有許多事情弄不明白,如果虛心請教別人,也許並不難懂。可這位先生卻不想去問別人,他認為,那樣顯得自己太無知、太沒面子了。他寧肯不懂裝懂,結果惹出笑話來。一次,地方上有個鄉紳請他去做客,大家聊得很開心,這時,僕人送上一盤菱角。這位北方人沒吃過菱角,又不好意思問,主人家又一再請他先嘗,無奈,他只好拿起一隻菱角放進嘴裏。主人看他連殼都沒剝就吃下去,感到很奇怪,於是問他說:“菱角要剝了皮才能吃的,你怎麼整個丟到嘴裏去呢?”這人明知自己錯了,卻還死要面子,不懂裝懂:“哦,我初到南方,水土不服,之所以連殼一塊兒吃,是想去去火。”主人說:“還有這種說法嗎?我從未聽過。你們那兒菱角很多嗎?”那人答:“當然,多得很呢!山前山後到處都是。”菱角原本是在水裏長的,這人不懂裝懂的樣子,令主人大笑起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不可能對任何事都精通,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遇到不懂的問題並不丟人,如果不願承認,不懂裝懂,結果鬧出笑話來,那才真的丟人。有些時候,不懂裝懂不只丟人,還會害人損失錢財。
方大爺每月退休工資6000多元,兩個兒子都有車、有房,事業有成。方大爺特喜歡收藏古玩,經常收看古玩鑒定類的節目,還查閱收藏類的書籍,口中常常叨念“器形”“包漿”之類的術語。
一天,他打算去古玩市場“淘寶”,在路邊看見一個灰頭土臉的男子,面前擺放着三個小物件。他突然眼睛一亮,立刻走上前去仔細端詳。只見這個物件全身裹金,上面似乎還有一些未及清除的泥土和銅綠,其中一個破損了一小塊,露出好像白玉的質地,雖然天色暗了下來,但是依稀可以辨認出是馬、羊、龜的形狀。
“這是金包玉啊,哪裏來的?”
“山西地窖里挖到的。”那個自稱姓穆的外地人說。
“我出1200元,你賣不賣?”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方大爺最終以2700元的價格買下這三件古董。男子稱家裏還有一個,一小時后,方大爺又以1800元的價格買下一隻玉兔。交易后,他還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並告訴男子:“如果還有貨的話,再聯繫我。”
方大爺回到家,反覆摩挲着淘來的物件,為自己“撿了大漏”而歡喜不已。哪知有一天,他把寶貝拿出來向幾個藏友炫耀,其中一個藏友斷定,方大爺手裏的物件都是仿品。方大爺急了,又找了幾個“高手”幫自己鑒別,結果大家都一致認定是假貨。這下,方大爺傻眼了,可這是路上碰到的騙子,上哪兒討回公道呢?只能把苦水往肚子裏咽。
古玩行里有許多托兒,他們和古玩商勾結起來,專門給一些自以為是的收藏者下套。死要面子的人被他們一架就找不着北了,有時甚至還把自己當成行家、專家,結果往往花大價錢買了假東西。
對自己不懂或者不確信的東西,要能坦白承認,如果礙於面子不懂裝懂,被人識破了丟人還是小事,要是再因此蒙受損失,那就太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