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理想有些奇葩
第五章理想有點奇葩
解放前夕,山東鬧飢荒殃及邯鄲,爺爺奶奶帶着王辰和哥哥兩個兒子,準備取道林海,前往東北逃難。不料在邯鄲火車站遭遇國民黨抓壯丁,全家走散。
王辰那年只有十二歲,親人不知所蹤,欲哭無淚。只能按提前約定孤身一人,被逃難大軍裹挾着輾轉來到林海。
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獨在異鄉,舉目無親,只能露宿街頭,靠沿街乞討打零工賣香煙瓜子維持生計……。每天都在翹首期盼着有親人來尋他團聚。
都說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二十年後,浩南也漂泊異鄉,體驗了一下父親當年孑然一身、踽踽獨行的那種孤獨。
林海解放后王辰進入煤礦,成為了一名礦工。由於他從小每天在私塾學堂跟父親上課學習,接受過系統教育,不僅識文斷字,提筆撰文更不在話下,再加上平日就有讀書的好習慣,一進入單位,馬上就嶄露頭角,得到重用。
王辰在單位不僅擔任通風區班長,還兼任着礦上的掃盲班老師,年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平時王辰對孩子們要求很嚴,希望他的下一代能努力學習,靠勤奮獲得本領來重新改變人生,骨子裏還是隱藏着要振興家族、光宗耀祖的強烈願望。
林海抗震救災恢復建設速度很快。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浩南和他的同學們就搬進了五層高的教學樓。告別了冬天靠自己生爐子取暖的簡易教室。
夕陽西下,黃昏的晚霞染紅了天際,由紅磚砌牆的平房組成的街道沉浸在金色的光線里,放眼望去,一排排的簡易房屋頂上升起了裊裊炊煙,隨着微風慢慢飄散。
喧囂的城市逐漸安靜,飯菜的香氣也開始瀰漫在空氣中。剛剛經歷完大劫難的人們慢慢平復了情緒,逐漸接受現實,生活慢慢步入正軌。
浩南一家六口圍坐在庭院裏,吃罷了晚飯,父親拿出一本《林海市中小學生優秀作文選編》,翻開其中一篇沉聲讀了起來。
這本冊子裏收錄了浩南的兩篇作文,時隔多年具體內容早就忘記了。現在浩南腦海里只留下了一個畫面:全家人在一個夏季的黃昏,坐在用撿來的磚石圈成的小院裏,靜靜地聽着爸爸念着作文,浩南坐在角落裏臉紅心跳,手足無措,但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溢滿了心間。
其實浩南的作文在學校班級里已經被老師念過好多遍了,但這次在家裏爸爸朗讀那篇作文時的場面,帶給浩南的感受使他終生難忘。
父親念罷作文,情緒有些激動:“作文雖然稚嫩,尚不能稱之為好,但浩南把鋼筆字變成了鉛字,這就是你努力學習成果的體現!是我們全家的驕傲!以後更要好好學習,努力提高寫作水平,長大了當個作家,王浩南想不想啊?”父親對浩南充滿了希望。
“想!”浩南漲紅了臉,使勁點着頭。
“你們趕上了好時代,將來都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這也是我對你們的期望!好,現在都說說你們長大后各自的理想吧!”
王辰今天很高興,目光依次掃過姊妹四人。
“我先說!”浩北在東北待了一年治傷,見過世面敢說話:“當個醫生治病救人!”
哥哥比浩南大兩歲,地震時受傷很嚴重,被媽媽求鄰居挖出來時已經奄奄一息,直接就被送上了直升飛機。
林海大地震發生后,面對龐大的傷員數字和有限的醫療條件,遼寧、吉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山西、陝西等省,紛紛接納由林海地區轉運來的重傷員,其中遼寧省接收傷員最多,浩北就在其中。
王辰重重地點點頭:“知恩圖報,善莫大焉!兒子好樣的!”
姐姐的理想是當個人民教師。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者,好!像你爺爺。”
輪到浩南說話的時候,側眼看了下手臂上的三道杠,那時他已經是學校的大隊委員、班裏的語文課代表,浩南感覺自己的理想不可能和他們一樣平庸:“趕着小驢兒車,周遊全世界。”
此話一出,全家人都笑了,最可氣的是妹妹居然笑得小板凳兒都翻了跌坐在了地上。
以後的幾十年裏,每每想起當年這個奇葩理想,浩南就懊悔不止,不知當年那小腦瓜里,是怎麼樣想的,如果是開着直升機,那樣得多高大上啊,也不至於讓妹妹笑得跌坐在地,更不會在這幾年裏,浩南漂泊異鄉,居無定所,是不是要怪當年小驢車的理想定位太低了?浩南笑着搖搖頭。
浩南坐在電腦前繼續敲着鍵盤,腦海里浮現出的全是過去的那些年,經歷的風風雨雨。
浩南整理着思緒、斟酌着詞語,感覺自己就像是在寫一部小說,假設人生真是可以重新整理梳理的話,那該多好。
浩南想到這半輩子一路走來,想修改的軌跡簡直是太多了:假設那天晚上不讓慕瑤守店;如果不去認識那個藏族女孩;如果當時和婷婷再多些溝通;假設沒有去內蒙;如果不去參與嘉峪關的土石方工程……等等一切,哪怕只修改其中一個點,浩南想,也不至於淪落到現在這種狀況吧。
每個人都在幻想着自己能主宰人生,活的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愛在小說里去體驗自己不曾經歷過的生活,去那些這輩子也去不成的地方,幻想着自己也能像某些主人公一樣,一夜暴富或擁有超人的能力。對於生活歷程既可以平鋪直敘,又能製造出各種的懸念來個曲徑通幽;既可以對文中的人物隨心所欲的虐,也能對他千般萬般的好。
其實話說回來,在我們現實中,哪來的那麼多的波巒起伏驚心動魄,大部分時間我們的生活就是那麼平淡無奇。
一九八四年浩南初中畢業時,終於迎來了大好消息,浩南家這一片棚戶區要拆遷了,說是區委要在這建辦公樓。
這次分配的新居全是震后新建的三層新樓房,位置有些偏僻倒也能接受,主要心裏有些顧慮,因為這地方是震后墳地的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