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嬉笑牽人衣

兒女嬉笑牽人衣

祥豐廿年冬月朔日(十一月初一),濟泉縣主拆開僕婦剛送來的貼子,看了一眼,笑着對身旁的女兒池鹿鳴說:“你的梅姐姐要回京了。”

“真的嗎?哪一日?”池鹿鳴興奮地跳起來,高興得快要飛了:“母親,那我什麼時候能見到梅姐姐?”

“你梅伯伯初六回京,初八去好嗎?”濟泉縣主笑罵:“看你的樣子,又失儀了,要是在你外祖母家……”

“哎呀,母親,這是池府,咱們自己家,又不是公主府。”鹿鳴不滿意母親老是用公主府來壓她,覺得掃興得很。

池鹿鳴的外祖母淮浦大長公主是先帝一母同胞的長姐,當今聖人祥豐帝即位后,封為大長公主,是大祥皇室現存位份高者。淮浦大長公主年雖居長,但從不以家族長者身份干涉皇家之事;位雖尊貴,但通理知事,絕不干涉朝政;嚴於律己,其家人都被她約束得從不出格。是京兆尹最為誇讚的皇室成員,從不給他添麻煩,極為省心。這位大長公主平素少與人親近,與皇帝侄兒都保持一定距離。

大長公主,鹿鳴真的很難把她與外祖母這個親密的稱謂聯繫起來,印象中外祖母除了與駙馬親近之外,與兒女孫女都極有分寸。池鹿鳴的母親濟泉縣主是大長公主的長女,她素日恪守公主府家訓,行事嚴謹有度,但她與其母親性格相異,生來喜熱鬧,愛交友,且她極愛孩子,比母親大長公主更易讓人親近。

池鹿鳴私下不止一次地想,她的外祖母大長公主就像個被人供奉的菩薩,少了幾分人氣,估計聖人下了朝都比她和善真切。只有哥哥池鶴鳴才會喜歡長住公主府伴着兩個活菩薩,她是凡人,還是喜歡池府這等人間。

池鹿鳴度日如年,數着指頭過了七天,終於到了初八。這一日她大早就起來了,穿了一身紫色的昭君服,並無任何繡花,僅帽邊、袖邊、裙邊用純白狐毛滾了一圈;也無多餘的配飾,僅戴了一套玉飾,高潔出塵。

濟泉縣主出自公主府,對服飾妝扮眼光獨特,堅持少年不衣花不用繁飾,一切尚自然與簡潔。她看着小女兒,果然少年青春!兀自感嘆,只有到了她如今這般年齡才需要衣花插簪,以外飾來彌補逝去的青春。

梅嶺與池遇同為武將,兩家為通家之好,府第又相鄰,不過是拐了個彎就轉到了梅府正門。梅嶺已上朝去了,梅夫人並女兒梅凌寒、兒子梅硯寒在府內。因梅嶺外巡湘江軍務,攜夫人與兒女并行,池鹿鳴已有一年不曾過來梅府了,她到了梅府後,脫帽、解開風衣、再一併交給梅府下人,就跟在自己家裏一樣順溜。

池鹿鳴向梅夫人見過禮后,就直奔後院,自己去找梅姐姐與硯寒了。濟泉縣主看着女兒如此不見外,不禁搖頭失笑,梅夫人也毫不介意,兩位夫人自去敘話。

池鹿鳴熟門熟路地跑到了梅凌寒的院子,她一直念叨的梅姐姐正在清理從衡州帶回京城的行李。剛及笄的梅凌寒比鹿鳴年長許多,她是梅嶺長女,自幼不拘為女兒養育,雖身量不高,但好騎射、善劍術、精於書法,最難得的是性格持重,自有一股凜然之氣。ibn鹿鳴自幼非常崇拜她,言行間常無意模仿。

梅凌寒見到池鹿鳴來了也很高興,她不好閨閣女紅,素無手帕交,這個小尾巴就像她的親妹妹一樣,都一年未見了,也煞是想念。她父親梅嶺派往岳州衡州等地視察湘軍,因她母親是衡州人,故一家跟隨而去探親訪友。她此行給鹿鳴帶了許多禮物,兩人一邊清理,一邊說道旅事趣聞。池鹿鳴心生羨慕,恨不得父親明年也能外放出去。

不一會兒,梅凌寒的弟弟梅硯寒也過來了,他也給池鹿鳴及其兄長池鶴鳴帶了禮物。他給池鶴鳴的是岳州嶽麓書院與衡州石鼓書院的刊集,鹿鳴翻了翻,都是兩院學子政論,太無趣了,鹿鳴甩回給傲寒,嗔道只有他們倆夫子才會喜歡這些。

池鹿鳴再看他給自己的禮物,是一個圓圓的小竹筒,裏面有一把精緻的竹木小扇。扇子易得,但這把扇子是他親手隨衡山匠人砍竹而制,又特意帶到南嶽衡山之巔通過靈氣。南嶽衡山佛道並存,他特意讓它通了佛氣又借了道光,再去了李泌讀書處敬奉過,故號為儒釋道三通扇。鹿鳴謝他獨特心意,又為三通扇名字大笑不已。

所有的禮物中,池鹿鳴最喜歡梅姐姐給她的幾件長沙窯燒制的瓷器,雖然技藝並不精湛,成品也不如官窯精緻,但頗有意趣。製作時先在生胚上刻了岳州當地文人的詩句再行燒制,其詩作者雖不知姓名,但亦頗有佳句,不似京城應制詩作刻板,很有些野趣。

她最喜歡一個小花瓶,瓶身普通,但瓶頸極細,僅能裝一枝花兒。可這麼小的瓶上卻有一句詩:小流通大河。真有趣,鹿鳴噗然一笑,這偏遠之地的作詩者竟好有志氣!

※※※※※※※※※※※※※※※※※※※※

第一、服飾未經考究,或有出入。第二、長沙窯確有一物件上有詩“小河通大流”,但器形不同,此處借用虛構。附百度:長沙銅官窯,始於初唐,盛於中晚唐,衰於五代,前後經歷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與浙江越窯、河北邢窯齊名的中國唐代三大出口瓷窯之一,也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發源地。

自1956年被發現以來,出土文物已過萬件。被考古學家稱為千年前的世界。

第三、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

第四、石鼓書院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

唐代處士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北宋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北宋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額“石鼓書院”,與應天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並稱全國四大書院。

第五、李泌功成身退,隱居南嶽衡山,現有鄴候書院與“極高明”石刻等遺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故人幾度隔山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故人幾度隔山川
上一章下一章

兒女嬉笑牽人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