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接班人:集體的智慧是力大無窮的
挑選接班人:集體的智慧是力大無窮的
萬里長城、河邊的縴夫、奔馳的高鐵……都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組織的力量、眾人的力量,才是無窮的。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為才開始偉大。在創立華為時,我已過了不惑之年。而我進入不惑之年時,人類已進入電腦時代,世界開始瘋起來了,時代已經沒時間與機會讓我不惑了,前程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後來明白,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永遠也趕不上時代的步伐,更何況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組織起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一同奮鬥,你站在這上面,才摸得到時代的腳。
在華為成立之初,我是聽任各地“游擊隊長”們自由發揮的。其實,我也領導不了他們。前十年幾乎沒有開過辦公會之類的會議,總是飛到各地去,聽取他們的彙報,他們說怎麼辦就怎麼辦,理解他們,支持他們。也許是我無能、傻、如此放權,才使各路諸侯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成就了華為。今天的接班人們,個個都是人中精英,他們還會不會像我那麼愚鈍,繼續放權,發揮全體的積極性,繼往開來,承前啟後呢?他們擔任的事業更大,責任更重,會不會被事務壓昏了,沒時間聽下面嘮叨了呢?要相信華為的慣性,相信接班人們的智慧。
2002年,公司差點崩潰了。真的,不是公司的骨幹們,在茫茫黑暗中點燃自己的心,來照亮前進的路程,現在公司早已沒有了。這段時間孫董事長團結員工,增強信心,功不可沒。
大約2004年我們開始了輪值主席制度,由八位領導輪流執政,每人半年,經過兩個循環,演變到今年的輪值CEO制度。也許是這種無意中的輪值制度,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使公司得以均衡成長。輪值的好處是,每個輪值者,在一段時間裏,擔負了公司COO的職責,不僅要處理日常事務,而且要為高層會議準備、起草文件,大大地鍛煉了他們。同時,還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則就達不到別人對他決議的擁護。這樣他就將他管轄的部門,帶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公司的山頭無意中在這幾年削平了。
我不知道我們的路能走多好,這需要全體員工的擁護,以及客戶和合作夥伴的理解與支持。我相信由於我的不聰明,引出來的集體奮鬥與集體智慧,若能為公司的強大、為祖國、為世界做出一點貢獻,二十多年的辛苦就值得了。我們對未來的無知是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我們可以通過歸納找到方向,並使自己處在合理的組織結構及優良的進取狀態,以此來預防未來。死亡是會到來的,這是歷史規律,我們的責任是應不斷延長我們的生命。
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流過太平洋,流過印度洋……不回頭。
——摘自《任正非聖誕講話:一江春水向東流》
早在2010年底,有關華為接班人的問題就眾說紛紜,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有報道稱華為掌門人任正非以10億元人民幣的“分手費”逼走公司董事長孫亞芳。對於任正非為了讓兒子順利接班,排除異己的謠言,2010年底任正非曾做出回應:“華為有近7萬名員工……他們將集體決定公司的命運,怎麼可能由一個人決定這個事怎麼做呢?華為不是我一個人的公司,從創立那一天起,確立的路線就是任人唯賢,而不是任人唯親!”
一年時間過去了,關於華為接班人的話題並未隨着任正非的回應畫上句號,反而愈演愈烈。於是2011年的聖誕講話上,任正非的演說終於涉及“接班人”這一敏感話題。
在聖誕講話中我們可以讀出三點任正非想要重點表達的思想。首先,任正非以極低的姿態做出了對自己能力的剖析,甚至用到了“傻”這樣的形容詞。這樣的任正非都能夠帶領華為走向今天,華為人怎麼能不相信下一代接班人的智慧?其次,任正非更加具體地闡釋了他2010年表達過的“集體的力量決定公司命運”這一思想,對於華為員工從創立伊始至今的貢獻給予了高度的讚揚,並希望其能繼續團結在下一代接班人身邊繼續貢獻光熱;最後,任正非提到了關注焦點之一的孫亞芳董事長,盛讚孫董事長在華為困難時期功不可沒,以此回應輿論的質疑。
任正非是智慧的,他不會為輿論的聲音所左右,卻能夠用一次內部講話的力量闡釋清楚他的觀點和信念,以達到安定軍心的作用。在講話的最後,任正非更是沒有忘記提到他時時刻刻記在心頭的危機意識,以鞭策華為的員工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不斷地前進。
為公司挑選下一任CEO,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這對公司的長期戰略和業績影響深遠。按理說這是一個常識,每一家公司都應該有一個繼任計劃。然而,很多公司的董事會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計劃,彷彿這是一件並不緊迫的事情。直到公司現任CEO馬上要離職了,公司董事會才開始手忙腳亂地去尋找新任CEO的潛在人選,通常這時已經有點兒晚了。
讓我們看看那些堪稱卓越的公司是怎麼做的。在IBM、施樂和寶潔,一個新任CEO(他們通常也是公司的董事長)的重要職責,就是為自己尋找接班人。無論是即將卸任的IBM的CEO彭明盛,2010年年初卸任的寶潔CEO雷富禮,以及2009年卸任的施樂CEO安妮·馬爾卡希,他們在上任伊始就開始尋找和培養自己的接班人,這個時間跨度甚至長達十年。
先看寶潔是怎麼做的。寶潔的董事會在指定核心職責時,把CEO繼任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戰略監管、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寶潔的前任董事長和CEO雷富禮經常想方設法讓董事會早早介入、經常介入CEO繼任流程。為此,寶潔對董事會的工作方式進行了調整,每年董事會的第一次會議都致力於討論CEO繼任和高管領導力發展事宜。
如果公司運營良好,內部候選人就是最佳選擇;而當公司陷入危機時,外部候選人會表現更出色。總體而言,董事會成員出身的CEO比其他類型的候選人總體表現出色,他們比外人更了解公司,比內部人更能放開手腳,而且他們很多人本身就擔任過CEO,所以他們有着不可比擬的優勢。
當然每個公司的情況都不相同,這也決定了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接班人選擇模式。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接班人的選擇一旦陷入紛爭,極易造成管理層不穩,企業內部軍心不穩,因此應當得到企業內部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