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寶藏(結局)
但是,這些亞洲各國歷代積累下的、被日本人掠奪走的巨額財富,在二戰後,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日本人沒有將這些財富歸還給受其侵害的國家,也並不承認這筆財富的存在。
不過,這些東西並不是真的消失。日本人在戰敗后,將這筆財富用於發展自己的經濟,很快便獲得了世界第二的位置。只在美國人之下。並且,據後世傳言,美國人也從中撈了不少好處。
這樣巨大的不義之財,餘生不給他搜刮乾淨了才奇怪。所以,謀划良久。金百合計劃最主要的執行者,是日本皇室中人,和日本的本土幫派浪人。比如說朝香宮鳩彥親王和兒玉譽義夫。
這兩個人是餘生所知的,對金百合計劃所知最多的人。在讓陳天將這兩個人綁架后,陳天用盡方法,終於讓這兩個人將“金百合”計劃掠奪來的寶藏所在吐露了出來。
由於這筆財富的數量太過巨大,並且出於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裏的保險心理。日本人並沒有將這筆財富藏在一處,而是分了許多不同的處所埋藏。最主要的埋藏地點有兩個,一個是日本本土,另一個就是日本人海軍最終決戰失敗的菲律賓。
按照餘生的計劃,在第一艘船載着大量的文物典籍離開菲律賓后三天,即艘餘生公司名下的船便載着大量的人手到達了菲律賓。雖然名義上是運木料,但是,被餘生調到菲律賓來的人,都知道此行另有任務。
出發前,早已經按照餘生的吩咐,製作了大量帶輪子的木箱。這個靈感,來自於後世餘生大學時代常用的旅行箱。用來運送重物,最是方便不過。
當人手集合起來之後,餘生發現數年不見,孩童變成了少年,少年變成了青年。餘生心中感慨唏噓。不過,這一批人卻是餘生唯一可以完全信任的一批人。餘生也不多說,只是道:“請大家對此行保密。”
雖然為了不引起他人注意,眾人沒有開口應諾。不過,通過神色卻也可以看出對餘生的忠心與信任。
隨後,餘生便和陳天,帶着這一群已經成長起來的少年,前往金百合寶藏埋藏的地點。第一個目標,是馬尼拉對面菲律賓呂宋島西南岸的港口城市八打雁。那裏是金百合寶藏最大的埋藏地點。據朝香宮鳩彥招供,其寶藏的價值,將近萬億美元。
在菲律賓八打雁周圍,有不少天然的岩洞。因為長期的地下水沖刷和海水侵蝕,這些岩洞幽深而黑暗。根據陳天依據朝香宮鳩彥和兒玉譽義夫的口供總結出來的地圖,一行人深入其中的一個山洞后不久,很快便發現了人工開鑿的隧道。據兩個人交代,早在二十世紀的二十年代初,日本人便派出了數以百計的間諜,混入呂宋島,收集有關當地基礎設施、道路和公用事業的詳細情況,研製碼頭、海岸線的地圖。
這些靠近海岸的隱秘山洞,就是在那個時候發現的。
而果然如同二人招供的那樣。山洞的入口,在數十塊巨石之間。如果不仔細看,只會認為這僅容一兩人爬出爬入的縫隙,是巨石之間天然的間距。根本不會想到這條縫隙居然會直入地底,越來越大。
並且,這條縫隙上,還有草木與藤蔓遮蓋。如果不是陳天反覆盤問出此地的各種特徵,還真就難以發現。眾人依次進入其中,爬行十餘米后,山洞逐漸寬闊起來,一路向下。可以直立而行。
隧道的另一端,已經塌方。幸而,餘生帶來的一眾人,自幼練武,身體素質都很不錯,又帶足了挖掘的工具。在花費兩三個小時將隧道中的碎石清理乾淨,挖開一條能容一兩個人進出的洞口后,陳天率先拋出一個火把去。
火光照亮黑暗,景象入目,讓眾人不寒而慄。隧道塌方的背後,是大量已經腐爛,或者只腐爛了一部分的屍骨。這些人,是當年修築地下藏寶動的勞工。大部分,都是日本人從各地抓來的戰俘。
在日本人眼見要戰敗時,命令這些人在地底,藉助岩洞挖出一個盡量大的洞穴。並在撤退時,將這些人與金銀財寶一起,埋葬於寶藏中。
或許是因為地質複雜的原因,此處與外界有天然的通風口。雖然大小完全不足以被人發現,不過,空氣還是比較新鮮的。火把落在地上,安靜的燃燒起來,並未熄滅。
接着火光,眾人看清日本人埋藏於此的寶藏。滿地都是各種麻袋,麻袋中,有的裝着日本人搜羅來的各國錢幣,有的裝着各種寶石,能辨認的就有高檔的翡翠、貓眼、紅藍寶石。有一個麻袋中居然有整整一麻袋的大顆粒鑽石。全部都是寶石級別。至於裝着各種名牌手錶的麻袋,已經不能讓人覺得震撼了。
當然,這並不是寶藏的主要價值所在。這一處寶藏最主要的財富,在於摞在地上的一摞摞巨大金磚。每塊金磚都有七十五公斤重。而觸目所及,這樣的金磚至少有數百摞!
除了黃金之外,還有巨大的白銀錠被擺放成整齊的形狀。數量比黃金還要多數倍。至於白金,數量是最少的。計算數量,不過是黃金數量的三分之一而已。
除了這些金磚之外,岩洞中比較平整的地面上,還有一排排的架子。上面擺放着各種陶瓷、玉器、佛像、石像、青銅器和金銀器皿。一看便知道是日本人搜羅來的各種名貴古董。
餘生精神振奮至極,對眾人說道:“這些東西,通通搬走!無論今天有多累,必須完成!連一根毛都不能給日本人留下!”雖然這話說的有壓榨搬磚工的嫌疑,但如果搬運的是金磚,並且其中還有自己一份的話,誰都不會有怨言。
眾人大笑。紛紛將背後背着的箱子取下,每人認準一堆,開始向洞外運送。餘生的船以需要暫時檢修的名義,停在不遠處的海面上。熱帶島嶼的景色,在人逢喜事的時候,唯美的一塌糊塗。
*********
時光荏苒,轉瞬間風雲變幻。一晃便過去了三十年。
在隨着時代的發展,信息的傳播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容易。當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大溪地島秀美絕倫的風光逐漸被外界所知時,許多中國人突然發現,在法屬波利尼西亞,居然有好幾座島嶼是屬於中國人的。
此時的餘生和陳天都已經年老。雖然二人的身體素質都並非尋常人能比,但是,功夫畢竟不是長生不老葯。兩個人的鬢角都已經現出斑白。不過,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他們去奮鬥。
兩個已經老了的傢伙,躺在餘生買下的一處法屬波利尼西亞海島的沙灘上,嗅着原始森林中,萬花綻放時瀰漫到整個島嶼的花香,懶洋洋的曬着太陽,喝着飲料。餘生的身邊,躺着風韻猶存的青小藝和瑪麗蓮夢露。還有一個風韻猶存的女子,在幫他們拾掇着飲料瓶,端茶遞水,卻是跟了青小藝一輩子,一直以屬下自居的清水石瞳。
遠處,夜無光帶着李香蘭在叢林中散步之後,也沿着海灘溜達了過來。
有一群年輕的男女沿着海岸跑過,有的跳入海中,腳踏衝浪板隨波嬉戲,有的在海水中相互打鬧,歡笑與尖叫響徹海灘。還有人不時地從海水中冒出頭來,他們希望尋找到孕育黑珍珠的黑蝶貝……這些年輕人,是餘生、青小藝、瑪麗蓮夢露、陳天、夜無光、李香蘭,以及當年他們收留的少年、青小藝收留的慰安婦們的孩子。
如今這些年輕一代,已經大都到了二十餘歲,人生最好的年紀。也是支撐餘生手中眾多產業運轉的中堅力量。包括青魚中餐館、illusion飲料和特納河谷鐵礦在內,餘生手中的各種產業,已有數家排名進入世界五百強。至於手中資產的價值,他自己已經很難算得清,因為,在如今經濟飛速發展的盛世。這些產業的價值,幾乎每天都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膨脹着。
根據美國各八卦雜誌的估算,根據一九一七年創刊的美國福布斯雜誌的統計,這個時候的餘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首富。創造了草根逆襲的一代神話。成為眾多釣絲心目中的傳奇與奮鬥方向。而由其主導創作的諸多文娛作品,更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因為余大才子的影響,文科諸學科的學生終於擺脫了後世原本就業率低下的困境……
**********
而在曬太陽的時候,餘生和陳天還在聽着電台的廣播。
現如今,這是兩個老頭最大的樂趣。他們會從每一條新聞中,尋找並驗證自己當年的功績。
如今的日本,已經和餘生曾經記憶中的後世不同。到了六十年代,環境污染就嚴重至極,當所有資源告罄后,美國財閥們的資本,毫無猶豫的從日本撤資。
雖然日本人如同原先歷史發展一樣,接到了美國人的大量訂單,但是,由於金百合寶藏的消失,卻完全沒有取得原本的成果。
美國財閥撤資后,日本各項產業的價值,瞬間跌到歷史最低。金融體系再度崩潰。如果不是餘生出手,日本人又會再次經歷二戰剛結束后處處餓殍的慘劇。自此,日本的金融命脈、農業命脈、海洋產業命脈,以及與金屬材料有關的大部分的工業命脈,完全掌握於餘生一人之手。
餘生雖然不在日本,但是其手中的權力已經超過天皇。幾乎掌握日本整個經濟體系。
不過,此時的日本人不再認為是日本人。餘生將漢語與日語聯繫起來、並窮根究底的考證式教學,讓新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認為自己原本就是來自中國。日語和漢語并行,再次成為日本人的官方語言。
許多日本的年輕人,甚至有了一個官方的中文名字。並且,中文名字的使用頻率,要遠遠高於日文名字。或許,到了他們的下一代,日文名字便只能作為拼音,甚至連拼音都不配做了。
各種以漢語為主的娛樂文化鋪天蓋地,淹沒了原本以日語為基礎建構起來的娛樂。中國人去日本旅遊,由於語言上的相同,甚至感覺比去香港還要方便。彷彿此處不再是外國,而只不過是中國的一個省而已。
甚至,連日本人的菜單中,都開始同時使用中文和日本。比如說,天婦羅這道菜日本菜名之後,必然會有一個括號。括號中標明中文——炸貨。如今日本的年輕人,很難分清自己在餐桌上吃的哪一道菜是日本菜,哪一道菜是中國菜。或許,兩種菜原本就是相同的……
眼見得,日本老一輩侵略中國的論調日益衰微。所有的日本甲級戰犯,不再成為英雄,反而成為阻攔商業化發展和挑起戰爭的可笑的代名詞。
在原生於大阪商團的重視自身和金錢至上的處身原則下,日本人的野性消弭殆盡。評價一個人的標準,再也不是勇武與否,而是能不能掙錢。商業上的公平,被發揮到極致。沒房沒車的人,會受到所有人的鄙視。至於自衛隊,那裏只不過是個領薪水的地方。
至於金百合寶藏中的財富,遠比餘生想像的要多。數十處寶藏中的財富加起來,有數萬億美元之多。這些錢全被餘生投入到剛剛開始崛起的國內。中國經濟開始迅速發展。
由於經濟上的差異,優良的環境,與已經被餘生改造的大體相同的文化背景。嫁給中國人,已經成為這一代日本女子的追求。正如餘生記憶中的後世,許多國內女子願意倒貼老外一樣。按照這個態勢發展下去,百年之後,血脈交雜。原本人口就遠比中國少的日本,血脈單純的日本人將不會存在。
所以,如今的餘生只對一個問題很好奇,在歷史已經大變樣的情況下,原本那個十年後才會出生的餘生,還會不會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