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章 大結局
張明飛率領大軍兵臨江淮府,姬文澤經過仔細地研究推理,建議把第一戰選擇在巨野附近,雖然巨野是方臘的地盤,但是,估計方臘也想不到張明飛敢膽大如斯。
畢竟,這第一仗關係到平叛大軍的聲威,一旦失利的話,朝中自然會有人跳出來打壓張明飛,甚至都有可能臨陣換將。
張明飛拉着軍中將領和隨軍參謀商議了一整夜,同意了姬文澤的意見,並且制定了詳細的作戰方案。
出動一部分精銳部隊進攻方臘,然後邊打邊退,吸引方臘的主力追擊,然後在退路上埋下重兵,伺機殺方臘一個措手不及。
張明飛需要勝仗來提振士氣聲威,也需要勝仗來向朝廷交差,同樣,方臘也需要一場大勝來提振士氣,也好向二皇子交差。
雙方短兵相接,大戰爆發,張明飛出動的是京城虎威營的精銳,打起來才發覺叛軍的戰鬥力不是傳說中吹噓的那樣,領兵主將藉機一路追殺,直殺得方臘的兩萬大軍潰散,糧草輜重被收繳無數。
這時候,方臘見勢不妙立即親帥兩千五百騎兵來攻,姬文澤則率領精心挑選出來的五千膀大腰圓的戰士,全部手持長長地大刀列陣相迎。
這是姬文澤穿越前那個歷史時空裏的陌刀軍的雛形,這個世界裏還不曾出現過,等到兩軍相接的時候,方臘才發現情況不對,面對一片明晃晃的刀光,騎兵一個個被砍下馬來,兩千多騎兵頃刻間被砍殺了一大半。
最終方臘只帶着一千騎兵不到逃出戰場,當然,姬文澤親帥的大刀軍也死傷慘重,五千人死了將近三千。
這一戰,姬文澤負傷數處,盔甲上鮮血淋漓,他騎着白馬,手提銀槍,在戰場上殺進殺出數個輪迴,一戰功成。
燕南天提着大刀護衛在姬文澤的身邊,渾身浴血,沒有一處乾燥的地方,不過,大多都是敵人的鮮血,收拾戰場的時候,這貨大呼過癮。
第一仗以平叛大軍大獲全勝而告終。
經此一戰,張明飛的聲譽高漲,姬文澤也成為滿朝文武的熱門話題,很簡單,人家這才是典型的文武全才呀,文能詩驚金陵,武能領軍沖陣,一時間姬文澤成為風雲人物。
姬文澤也沒料到局勢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方臘怎麼會輕易率領騎兵上陣呢,不過,很快他就明白了方臘的用意,這貨是藉著平叛大軍的手來誅殺背後主子的騎兵,同時為方臘自己的逃脫埋下伏筆。
可以肯定的是,這一仗戰死的騎兵大部分都不是方臘自己的騎兵。
首戰告捷,張明飛信心滿滿,運籌帷幄之下,決定一鼓作氣地剿滅方臘,雙方在三個月內,爆發了幾十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大部分以平叛大軍獲勝。
隨着戰事的推進,方臘的兵力越來越少,最終僅帶着五百親兵上了大江幫的船匆匆逃離了江淮府。
歷經三個月的平叛戰爭,終於平息,大軍班師回朝,一應將士都有封賞,張明飛調任江淮大營的鎮守將軍,姬文澤被提拔為兵部主事。
雖然朝廷平定了江淮方臘之亂,但是,還沒有過上兩個月的安定日子,各地叛亂風起雲湧,八月,巴蜀發生叛亂,叛軍攻陷了巴蜀府,斬殺了巴蜀太守,通判等一應官員,朝廷頓時震怒。
九月,朝廷下旨由張明飛再度領兵出征巴蜀,然而,這一次張明飛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叛軍的主將是個精通兵法的大拿,兩軍對戰互有勝負。
不過,張明飛勝少敗多,十萬大軍被他消耗掉了三分之一,朝廷震怒,接連下旨申斥,張明飛內憂外患之下,居然病倒了。
叛軍似乎也感覺時機到了,設下埋伏引誘張明飛出擊,最終張明飛拖着病體領兵出征,最終中了流矢不治身亡。
朝廷平定巴蜀叛亂失利,同時,西北戰事再起,羌人名將姜偉,親帥大軍東下,曲向天獻出毒計,一舉打殘了秋詩來精心經營的西北大軍,重創了秋詩來,一時間楚國朝野嘩然。
楚國朝局糜爛之際,北方的齊國也不安定,各地駐守大軍到處剿匪,同時官場上流傳出來一個消息,昔年大齊太子殿下姬永昌還遺留有一個兒子在世,正是楚國新近成名的少年戰神姬文澤。
消息一出來,朝野嘩然,當年姬永昌親帥大軍出鎮北疆,殺得胡人不敢南下,對待下屬和朝野又是親近平和,很有聲望。
而朝中不少軍將都仰慕姬永昌的為人,對比現在的幾位皇子,他們更擁護前太子殿下的兒子。
隨後,前太子殿下的兒子姬文澤在西南對羌人用兵,大敗羌人名將姜偉,一舉殲滅羌族大軍三萬,擒拿姜偉及漢奸曲向天,斬殺於陣前,一時間朝野呼籲恭迎世子殿下回朝的輿論大起。
姬文澤在西南大敗羌人之後,盡起十萬兵鋒殺向齊國帝都,大軍一路上犁庭掃穴,所經之處秋毫無犯,與此同時,北疆大軍南下恭迎世子殿下,齊國很快換了主人。
十二月,姬文澤在帝都稱帝大慶,建國大齊。
慶曆元年春,慶帝親帥二十萬大軍背上,再度殺入草原,橫掃諸部,所經之處高於車輪者殺,歷時一年三月,殺胡百萬,血流成河,草原諸部自此一蹶不振,再無南下之虞。
慶曆三年,大將赫連達,牛三等人帥大軍五十萬南下攻楚,一路望風披靡,殺至楚國京城金陵。
慶曆八年十一月,赫連達平定楚國全境,恭迎慶帝南下。
慶曆九年春,慶帝南下楚國出訪,隨行就有數千人,遊歷一番之後,慶帝姬文澤決定遷都南下,定都關中西安府。